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P36

  ..續本文上一頁歲,他的著作編爲全集,計四函,有德格印經院印本,其事迹詳見達欽阿美夏所著的《薩迦世系史》37頁5行——461行。

   (267)貝欽沃波(見欽沃波且):藏曆第叁饒迥鐵馬年 (公元1150年)——第叁饒迥水豬年(公元1203年),他是薩欽貢噶甯布最小的兒子,生于其父五十九歲時。他精通薩迦教法,尤精醫學,一生行醫,著有《醫方學八小論典——太陽光輝》,享年五十四歲。

   (268)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見注(88)。

   (269)桑察索堅(桑察索南堅贊):藏曆第叁饒迥木龍年(公元1184年)——第四饒迥土豬年(公元1239年),他是貝欽沃波且的幼子,薩迦班欽之弟。生于其父叁十五歲時,精通薩迦教法,他首建薩迦寺圍牆,在斯塘等地開辟了集巿和村莊。倡建有利于當時社會發展的事業。享年五十六歲。

   (270)衆生怙主八思巴洛追堅贊(怙主法王八思巴):藏曆第四饒迥木羊年(公元1235年)——第五饒迥鐵龍年(公元1280年,他是桑 察索南堅贊的五位, 妻子中的瑪久貢, 嘎吉的長子,生于其父五十二歲時,幼時 起就能讀寫並自然懂得五明,八歲時就能講經,十歲時元朝皇子闊端邀請其伯父傑尊薩迦班智達,他作爲伯父的隨從一起到內地。十七歲時(鐵豬年),薩迦班智達在臨終前任命他繼承自己的法位,當薩迦教主。十九歲時(水牛年)應忽必烈薛禅汗的邀請前去會見,該年按照忽必烈的要求爲忽必烈爲 首的二十五人第一次灌密宗頂。忽必烈奉獻給他西藏十叁萬戶(關于西藏十叁萬戶的算法,詳見《頗羅鼐傳的注釋》。)帝師的職位、玉印、鑲嵌珍珠的袈裟、法衣等,作爲灌頂的供養。第二年又奉獻了藏文《優禮僧人诏書》(詳見達欽阿美夏著的《薩迦世系史》95頁5行—— 98頁5行)、五十六大升白銀、二百塊大磚茶、八十匹緞子、一千一百匹綢子。此時,依照八思巴向皇帝提出的請求,下诏不准金字使者借宿僧房,僧人不交捐稅,不支烏拉差役。一次皇帝對上師說:“我想在西藏只准弘揚薩迦教法,禁止其它各派教法。”上師回答說:“這樣做對陛下社稷和我們薩迦教法都無好處,不如讓各派依其自願修法爲好。”皇帝同意了八思巴的意見,依此下達了命令。如果八思巴是門戶之見很深的僧人,對皇帝的這個打算就不僅不會勸阻,而且會極力鼓動皇帝,把這當作消滅其它教派的大好機會。雖然八思巴那時還不滿二十歲,但他不僅精通教法,而且在政治上提出了這樣有遠見的建議,這有利于元朝的國政和薩迦教派穩定發展,聲望提高。皇帝爲第二次密宗灌頂所獻的供養是把西藏叁區(詳見《古代曆史文書的注釋》)的政權全部交給八思巴,任命他爲西藏地方政教的首領。皇帝爲第叁次灌頂所獻的供養是大白法螺及廢除漢地以人填河的製度(詳見《古代曆史文書的注釋》)。藏曆第四饒迥木兔年(公元1255年),他到康區迎請納塘堪欽紮巴森格受比丘戒後又回到朝廷。按照皇帝的命令,到上都的宮殿與道教道士辯論,駁倒道士。藏曆第四饒迥木鼠年(公元 1252年)八思巴准備返回西藏時,皇帝又重新頒發了任命他爲西藏政教首領的珍珠敕書(完整抄件見達欽阿美夏所著《薩迦世系史》94頁3行——95頁5行),第二年他回到了薩迦,新建有石佛像置于紮西果芒佛塔之中、前七位薩迦喇嘛的塑像的傘蓋和法-輪,金汁書寫的二百多函甘珠爾經。他這次留居西藏的叁年中,向克什米爾大學者西達塔喀達帕紮、洛沃譯師西饒仁欽。納塘堪欽琛南喀紮等二十多名學者,學習五明,佛教哲學、顯密經論。以後皇帝又下诏迎請,他在十叁種侍從官員簇擁下到達蒙古地方,向皇帝呈獻創製的新蒙文(現在叫八思巴字,實際上是仿藏文字母而造的蒙文字母),以後的官印用這種文字刻字。叁十六歲的藏曆第五饒迥鐵馬年(公元1270年),又重新爲皇帝授密宗灌頂,皇帝改西夏甲郭王的六棱玉印奉獻,並封他爲“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創製文字、護持國政、精通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賜白銀一千大升、綢緞五萬九千匹等,以後八思巴要求返回西藏,忽必烈賜給他很多財物,請其留下,但他堅決不從。因此皇帝派兵數萬沿路護送數月,于藏曆第五饒迥火鼠年(公元 1270年)回到薩迦。此年在後藏曲彌仁摩地方召集七萬多僧人舉行法會,史稱“曲彌法會。”以後任薩迦寺住持五年,四十六歲時在拉康拉章圓寂(一些曆史書籍記載,他的一名近侍招引蒙古軍隊到西藏,怕八思巴發覺,因此在蒙古軍隊到達前,暗殺了八思巴)。他的著作收入全集中,共叁函,有德格印經院印本,並有幾種傳記,詳見達欽阿美夏所著《薩迦世系史》86頁5行——141頁2行。

   (271)忽必烈:略去。

   (272)涼州大王蒙哥都:元代皇帝忽必烈定都北京前,國都是上都,見前面注釋(235),管轄該地的國王就叫涼州大王蒙哥都。(蒙哥都系闊端之子,封地在涼州,故稱涼州大王。——編者)

   (273)國師:元代、清代對藏族喇嘛、格西和譯師等高僧所加的一種封號。國師是蒙語,意爲“學者”,見土觀卻吉尼瑪所著《章嘉乳必多傑傳》。

   (274)帝師:帝師是元、明、清以來皇帝對藏族大喇嘛所加的一種封號。以後西藏的曆史學家們把曾在西藏地方當過執政、噶倫的喇嘛也加上一個帝師的名號。(皇帝封藏族佛教領袖爲帝師,只有元朝。——編者)

   (275)額達恰那多吉(怙主恰那):(藏曆第四饒迥土豬年公元1239年——第五饒迥火兔年公元1267年)關于他的事迹詳見達欽阿美夏所著《薩迦世系史》141頁2行——142頁3行。

   (276)達欽達瑪八刺若支達:(藏曆第五饒迥土龍年公元1268年——第五饒迥火豬年]287年)關于他的事迹詳見《薩迦世系史》143頁2行——144頁6行。

   (277)哲明達地方:多康一帶的一個地方,在何處不詳。

   (278)仁欽堅贊(藏曆第四饒迥土狗年公元1238年——第五饒迥土兔年公元1279年)關于他的事迹詳見《薩迦世系史》 142頁4行至背面1行。

   (279)意希迥乃大師:(藏曆第四饒迥土狗年公元1238年——第五饒迥木狗年公元1274年)關于他的事迹詳見《薩迦世系史》143頁3行至背面2行。

   (280)達尼欽波桑波貝(達欽桑波貝):(藏曆第四饒迥水狗年公元1262年——第五饒迥木雞年公元1324年——關于他的事迹見《薩迦世系史》144頁3行——149頁4行。

   (281甲)喇嘛貢噶洛追(帝師貢噶洛追):(藏曆第五饒迥土豬年公元1299年——第六饒迥火兔年公元1327年)元代皇帝愛育黎拔力八達普顔笃封他爲帝師。詳見《薩迦世系史》 151頁4行-153頁6行。

  

   (281乙)喇嘛貢噶勒貝迥乃帝師貢噶勒貝迥乃:(藏曆第五饒迥土猴年(公元1308年——

  )薩迦四個拉章中的拉康拉章的第一代,他當過元朝也孫鐵木兒和圖帖睦爾兩位皇帝的上師,受封爲“帝師”。關于他的事迹詳見《薩迦世系史》200頁。

   (282)喇嘛貢噶堅贊(帝師薩迦貢噶堅贊):藏曆第五饒迥鐵狗年(公元1310年)——第六饒迥土狗年(公元1358年),在任薩迦寺住持期間,聲譽很高,元朝皇帝圖帖睦爾封他爲靖國公,並賜金印。以後受圖帖睦爾迎靖,任圖帖睦爾、懿璘質班和妥歡貼木兒叁位皇帝的上師,受封爲帝師,他的事迹詳見《薩迦世系史》200頁——201頁。

   (283)靖國公:元、明時代對西藏高僧的一種封號。

   (284)都科哇:指能夠解釋不同于其它密宗經咒的《時輪根本續》並精通曆算的高僧和格西。

   (285)五臺山:又名清涼梵淨山,是全國的名山。佛教徒認爲是文殊菩薩的駐地。山高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山頂分五個高臺,中臺金山象獅子逞威,東臺水晶山象大象逞威,南臺阿州山象駿馬躺臥,西臺紅寶石山象孔雀開屏,北臺藍寶石山象共命烏交錯。五臺山有很多寺廟、佛堂、石窟、佛塔等古迹文物。見五臺山堪布貝丹紮巴、章嘉乳必多吉、蒙古貢布傑所著《五臺山目錄》。

   (286)降漾仁欽堅贊(夏爾巴降漾仁欽堅贊):藏曆第四饒迥土馬年(公元1258年)——-第五饒迥火馬年(公元1306年),他是八思巴的親炙弟子夏爾巴西饒迥乃未出家前所生的第叁個兒子,他雖不是薩迦款氏族裔,但擔任了薩迦住持,是卓有成就的著名高僧。怙主恰那的兒子達瑪巴拉去世前稱達欽桑波貝哇不是薩迦款氏後裔,皇帝將達欽桑波貝流放到漢地東海一小島上。不久達瑪巴拉去世,薩迦後裔斷絕,很多年都由降漾仁欽堅贊講經說法,修繕各個舊佛殿,並于藏曆第五饒迥木蛇年(公元1305年5月)開始修建了大佛堂樓上圍廊的瑜伽部以下的一百四十八個大壇城,密集部的六百叁十九個壇城,總計七百八十七個壇城。每個壇城的圖案都是由绛漾仁欽堅贊畫的,留存至今。總之,從達瑪巴拉逝世到達欽桑波貝哇回西藏的十二年再加達欽桑波貝哇回到西藏後沒有任住持的十八年,總共叁十年中由他擔任薩迦寺的住持,使薩迦教派較前有很大發展。藏曆第五饒迥火馬年(公元1306年初),他把住持移交給達欽桑波貝哇,元朝皇帝完澤笃派人迎請,他于此年年終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他的事迹詳見《薩迦世系史》145頁4行——146頁6行。

   (287)本勤貢噶桑波:他是薩迦第二任本勤,初任內侍,本勤釋迦桑波死後,任命他爲薩迦本勤。六年中他繼續完成釋迦桑波沒完成的大佛堂上下…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覺囊派教法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