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寺廟組織。
(494)立體壇城:此爲佛教密宗四部本尊之壇城,有彩色細砂畫、布面畫和立體壇城叁種。如無量宮中的諸本尊所住的凸起的壇城,有各種泥塑、木雕塑、金銀塑像等。現存完整無缺的是布達拉紅宮頂端東南方的立體壇城。它是第十叁饒迥的火鼠年(公元1756年)按照七世DL喇嘛的旨令,用各種金銅寶貝裝飾了叁十二尊密集神像、六十二尊勝樂拉烏義巴神像、十叁尊大威德金剛神像的標准大立體壇城。第五世DL喇嘛圓寂後,第巴桑傑加措按照後藏昂仁寺和覺囊派達丹彭措林寺中的時輪立體壇城的形式用金銅合金鑄造了標准的時輪立體壇城存放于現在布達拉紅宮東面第二層時輪佛堂中。色拉寺的阿巴紮倉和哲蚌寺的阿巴紮倉有各自用泥土塑的“密集勝樂大威德”的立體壇城。
(495)第四世轉世(即第四世噶m巴乳必多傑):第六饒迥的鐵龍年(公元1340年)——第六饒迥的水豬年(公元 1383年),生于堆阿拉紮熱那宗,父親名索南頓珠,母親名宗追堅。幼年從多丹貢傑瓦等衆學者,學習了許多顯密經典和語訣。七歲時,隨從措格頓崗巴堪欽頓珠貝巴和索南大師二人出家,起法名爲卻吉紮巴。此後,多年學習法相學和密宗教法,十八歲時,從以前的親教師受比丘戒,此後受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之邀請,于第六饒迥土狗年(公元1358年)經北路到北京,因調解沿途部落之間的戰爭,故在路途拖延了很久,于第六饒迥鐵鼠年(公元1360年)冬末才到達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年多時間,給王臣們傳授了佛教教法,于藏曆水虎年(公元1362年)經北路返回衛藏。四十四歲圓寂。其事迹詳見《賢者喜宴》[13]函49頁背面4行——61頁正面5行和比譯師次旺貢傑著的《噶m巴教法史》。
(496)邬金之成就:指成就者邬金巴傳出的叁金剛念修。
(497)叁角圖案:無上密宗經典所說的叁角圖案或凸起的圖案系表示叁解脫門。
(498)卻科林:系蔡貢塘寺的一紮倉名。見《賢者喜宴》中噶m巴傳記。
(499)叁想:指除了吃飯、睡覺、大小便以外,其它什麼事也不幹的僧人。
(500)容頓多傑貝:他系舊密宗的一位著名大師,第五饒迥木猴年(公元1284年)——第六饒迥木蛇年(公元1365年)享年八十二歲。他善知新舊密宗,尤爲善知舊密和時輪。二十七歲時,第五饒迥土狗年(公元1298年)受元文宗圖帖睦爾之邀請赴京,在皇宮一住十年,皇帝死後,他才返回西藏。其事迹見他本人著的《珍奇傳記——大海浪濤之聲》,《青史》第 3函22頁背面1行至23頁正面2行,《賢者喜宴》第13字函48頁正面7行——48頁背面4行。
(501)俄阿拉絨吉紮熱:系一地名,今在昌都邊壩縣熱域區阿拉多。
(502)叁澗湖水:即工布江達縣叁澗湖。
(503)情投意合:略。
(504)新舊密宗:八世紀中葉,西藏赤松德贊執政時,蓮花生大師被邀清到西藏,講授了很多密宗教法,這是密宗教法最初傳入西藏。此後在九世紀中葉,朗達瑪滅佛,到十世紀末葉,阿裏仁欽桑波譯師譯出以前西藏未曾翻譯過的很多新密宗教法,從此密宗教法重新得到宏揚。人們把佛教前宏期的密宗教法稱爲舊密,把仁欽桑波譯師宏揚的密宗教法稱爲新密。
(505)止貢巴進軍覺摩隆巴地方:《紅史》記載此次戰鬥是在噶m巴乳必多傑十二歲時(即第六饒迥水蛇年公元135年)發生的,《賢者喜宴》的第13函52頁7行記載是乳必多傑十八歲時(即第六饒迥火雞年公元1357年)發生的,是止貢巴派偵探部隊到達覺摩隆巴地方之事件。
(506)昂雪:拉薩附近止貢派的一地名稱爲“昂雪”,詳見噶當派格西拉竹瓦貢布寫的傳記。
(507)相互叩頭致禮:佛教禮法規定,學者們之間如有上師與弟子的關系,會見時要互相叩頭致禮問訊。
(508)蔡巴司徒:蔡巴司徒前後有數名,此處指的是司徒貢嘎多傑,詳見《紅史》介紹作者部分。
(509)金錠:見注釋(451)條。
(510)銀錠:見注釋(451)條。
(511)蓋加爾:系一地名。
(512)保镖和仆人:這裏指皇帝的保镖和仆人。
(513)拉頂寺:在巴爾康地方的噶瑪拉頂寺。
(514)丹龍塘:系巴爾康地方一平壩名。
(515)金沙江:金沙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遊,長江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五千五百多公裏,金沙江從北流向南,從青海和四川的西部,經過高山峻嶺,故流量和流速最大最快,後從四川省的東部穿過巫山,經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很多高低不平的地方,彙集了很多支流,最後注入東海。
(516)河州:系一地名,即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
(517)驿路信使:原西藏地方規定驿路信使差有二種①大的爲“宗吉”(意爲把信送到宗裏),即爲把信從一個宗送到另一個宗。②驿站差不需要送往宗裏,而是把信件從一個驿站送到另一個驿站。
(518)帝師的屍體被反叛者劫走:帝師貢嘎堅贊死在北京,後將其死體運往西藏的途中,被農民起義隊伍劫走。
(519)王妃內熱吐賓強:王妃是皇後的意思,內熱吐賓強是皇後的真實名字。(應是王傅——編者)
(520)慈氏(即慈氏五論):(1)傑尊绛巴貢布著的《現觀莊嚴論》八函是在十一世紀中葉由西藏譯師羅丹喜饒從梵文譯成藏文的,收入納塘版丹珠爾顯宗部[1]函中。(2)傑尊绛巴貢布著的《莊嚴經論》叁函是在八世紀末葉由西藏譯師噶瓦貝寨由梵文譯成藏文的,收入納塘版丹珠爾顯部[44]函中。(3)傑尊降巴貢布著的《辨中邊論》是在八世紀末葉由西藏譯師香益希丹由梵文譯成藏文的。(4)傑尊降巴貢布著的《辨法法性論》是在十一世紀初由那措譯師楚臣結瓦翻譯的,此外還有譯師夏瑪森傑翻譯的不同版本。(5)本尊降巴貢布著的《寶性論》是在十一世紀中葉由西藏譯師羅丹喜铙從梵文譯成藏文的。上述後四部論典皆收入納塘版丹珠爾顯部 [14]函中,關于此五部論典印度學者們著有不同版本的叁十多種注疏,皆收入丹珠爾中。
(521)本生:巴臥大師著的《佛陀叁十四本生》共計十二函是在赤德松贊在位時,由譯師妙吉祥瓦瑪翻譯的。達哈瑪吉底並著了《佛陀叁十四本生注疏》,在十一世紀初由西藏譯師釋迦羅追翻譯的。此二部經典收入納塘版丹珠爾[1]函和德格版丹珠爾[33]函中。
(522)告天祝禱:蒙古語把告天祝禱稱爲祭天或祭天神,這是沿用苯波教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因國王是天神降臨到人世間當人主的,故國王一定要祭天神。
(523)意思爲獲得私人占有的權力。
(524)國公:曆代蒙古王朝按慣例把王族出身的官吏加封爲“國公”。
(525)叁路都元帥:見注釋(291)條。
(526)路達魯花赤:見注釋(291)條。
(527)喬道:此爲蒙古語,是一種低級的官銜。
(528)善逝:即逝于善道和善果間,也就是成佛。
(529)帕莫竹巴:即怙主帕莫竹巴,第二饒迥鐵虎年(公元1110年)——第叁饒迥鐵虎年(公元1170年),享年六十一歲。他生于康區金沙江流域的美雪吉達俄塞康,屬韋氏家族,父親名韋那阿塔爾,母親名宗尼。幼年時,父母相繼而死,他九歲時從甲奇寺的堪布核艾瓦楚臣拔爾和沃色堅贊二人出家,起法名多吉傑波。他在康區二十多年中隨從十六位老師學習了很多顯密教法,二十二歲到達前藏,隨從噶當派的許多格西學習了噶當教法,二十五歲時,由甲堆瓦寨貝爲堪布,格西加瑪哇爲業師授比丘戒,他還隨從其他老師學習了密宗教法。此後,于四十一歲(藏曆鐵羊年)他和香喇嘛一同拜見塔布拉傑,跟塔布拉傑學法叁年,得到不少教法。四十九歲(第叁饒迥土虎年公元1158年)倡建帕竹寺,任住持。從此發展爲帕竹噶舉。噶舉教派有很多組織,曾有“四大八小”的說法,“八小”指①止貢噶舉、②達壟噶舉、③綽浦噶舉、④主巴噶舉、⑤瑪瓦噶舉、⑥葉巴噶舉、⑦雅桑噶舉,⑧修賽噶舉。此“八小”都是從帕竹噶舉中分出的。關于帕竹噶舉的詳細情況見《古代曆史文獻注疏》。帕莫竹巴的論著有四部,其事迹詳見類烏齊苯倉次旺傑著的《洛絨政教史》241頁背面3行和《賢者喜宴》[12]函38頁背面4行——42頁2行。
(530)甲堆哇:即甲堆哇寨巴宗祖拔爾,第一饒迥土羊年(公元1079年)——第二饒迥木狗年(公元1154年)享年七十六歲,其事迹詳見《青史》第2字函8頁背面5行——9頁正面 2行。
(531)降秋賽巴達瓦堅贊:系噶當派一格西,其事迹見策決林容增益希堅贊著的《禁食齋喇嘛派之傳記》。
(532)格西香松托巴:系噶當派一格西。
(533)馬年十月:即爲藏曆十月。
(534)止貢巴:即覺巴久典貢布,第二饒迥水豬年(公元1143年)——第四饒迥火牛年(公元1217年),享年七十五歲。籍貫爲多康地區支龍鄧巴卻窮吉玉紮熱堆庸龍村,父親名阿江多傑,母親名宗瑪。從六歲起即善知文字,二十五歲(藏曆火豬年)隨從帕莫竹巴學習了不少教法。叁十五歲時,由貢塘香喇嘛爲堪布、寨龍巴大師爲業師授比丘戒。叁十七歲(第叁饒迥土豬年公元1179午)倡建止貢替寺並…
《紅史(亦名烏蘭史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