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4 第一部份▪P14

  ..續本文上一頁的痛苦與恐怖。旭日東升之時,(這些慘狀)全部消失了,他又如前一樣享受快樂。尊者問:"這是什麼原因?"他說:"我曾是內波城行邪淫的婆羅門時,嘎達雅那尊者爲我宣說了行邪淫的諸多過患,並勸誡我斷除邪淫不淨行。然而,我只能發誓白天持不邪淫戒,于晚上無法持戒。所以,如今感受白天享樂,夜晚受苦的果報。您若回到人間,請捎口信給我那日日夜夜行邪淫作不淨行的遺子。告訴他:”你的父親因以前行非法(邪淫)而轉生到了地獄,你應當斷除此種非法行爲、守持戒律。否則,下場將與我一樣。”"尊者返回人間後將口信轉告了他的兒子。

  所以,如果能夠完全斷除邪淫不淨行,那麼生生世世中都可獲得安樂,現世中也是受到衆人稱贊,成爲高貴種姓,生生世世喜歡持戒,暫時轉生于天界等有無量功德。經中也說:"不去他妻旁,斷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轉善趣。"

  如是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以追悔之心發露忏悔身體所積累的殺生、不與取、非梵行或邪淫叁種不善業。所謂的不善業是成熟惡果之因;發露之義是指說出所造的罪業而不保密;所謂的忏悔是使自相續與罪業二者截然分開之義。

  壬二、(忏悔四種語惡業):

  妄語離間绮惡語,發露忏悔語四罪。

  妄語:本來沒有見到本尊、鬼神等卻說已見到了,本來未曾獲得證相、授記等卻說已獲得了,這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說此妄語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人惡語中傷,無理誹謗以及欺騙上師父母等的妄語爲大妄語;誘惑他人,無論是否達到了目的,凡所說的各種欺蒙妄語均屬于中妄語;見到了卻說沒見到等或添枝加葉地說妄語,甚至開玩笑說妄語都是小妄語。自己親口言說或慫恿別人說妄語都一模一樣。

  爲了利養等是以貪心說妄語;爲害他人是以嗔心說妄語;自己雖無功德但以爲有功德者說(如何如何)這類增上慢的妄語等是以癡心說妄語。

  根據說妄語的動機不同,其異熟果報也(分別)墮入叁惡趣中,或者是雖然轉生爲人,但所說的語言連自己的父母也不相信,本想說實話卻成了說妄語,口中發出難聞氣味,口齒不清、結結巴巴。見到了卻說沒見到等、說此類妄語者轉生爲盲人等。不管到哪裏總是遇到妄言欺騙者,此人所作所爲全是徒勞無義,生生世世喜歡說妄語。如律藏中說:"說妄語者如水器中之水傾倒後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僅有少分而已;猶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淨行之諸功德皆漏失無遺;猶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淨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敗塗地;如同狂象無所不作一樣,愚癡說妄語之人無所不說。"又雲:"說妄語之人,一法亦遠離,摧毀後世者,無有不造罪。"

  出家人若說妄語也就不算是出家人了。如《因緣品》雲:"無戒說妄語,剃發非沙門,愚昧入貪欲,彼豈爲沙門?"在家人說妄語也是同樣。對世間法而言,如果一個人不恪守盟誓,自食其言,那麼其無有絲毫可信賴的,如同無有環扣的口袋一樣(藏族人所用的裝糧食的口袋,如果不在上面加一環扣則無法放在牲口背上),令人厭惡如同不淨物一般,不被當成好人如同烏鴉一樣,無有實義好似水泡、芭蕉樹一般。

  說妄語誘騙他衆的人們始終不會得逞,最終只能毀滅自己。從前,在瑪嘎達地區(印度金剛座附近)有一位印染工名叫古熱瑪,她住在城邊的一間樹葉茅棚中從事印染工作。一次,她將裝有赤黃色染料的器口用樹葉蓋上後,出去采花了。這時,一只母狐狸來到此處,它踏在染器上,踩塌了蓋子(樹葉)掉進裏面去了,結果身體被染成了黃顔色。它到了一處屍林,碰到一只狼,狼羨慕不已,問道:"您是誰呀?"狐狸爲自己有這樣的毛色而洋洋自得妄言說道:"我是天上的夏那野獸。"諸愚昧者隨聲便附和。因被妄言所欺,那只狼向所有的野獸們大肆吹捧狐狸,它們也都信以爲真,最後所有野獸全部成了那只狐狸的眷屬。狐狸的母親知曉此事後對它說:"唉,女兒呀!于淨水中沐浴後,置身卑位則安樂,劣性以皮生慢者,長此以往定遭殃!"雖然如此勸告,它卻執意不聽,並且它又受到了獅子的恭敬承侍。當它騎在獅子背上大聲叫喊時,獅子認出了它是狐狸,心想:這個卑劣之輩竟然讓我來馱,于是發出劇烈吼聲。狐狸昏倒墜地。所有的野獸都氣憤地說:"這只狐狸欺騙了我們。"便將它的毛全部拔掉了。一位天人說:"心力未達到,以皮生我慢,安樂不長久,脫毛妄狐敗。"以貪嗔之心說妄語者必定落到如此下場。

  那麼,何人易說妄語呢?不護根門、貪嗔強烈、喜求利養、多嘴如鹦鹉、無有慚愧、草率行事之人好說妄語。

  斷除妄語的人猶如鮮花和蜂蜜一般令衆人舒心悅意,將避免上述妄語的那些過患,獲得與之相反的功德。如經中說:"一切如意寶中真正的如意寶最希有;一切燈盞中真正的明燈最殊勝;一切親友中真實的親友最可貴。"不說妄語之人暫時(未得果之前)成爲衆人信任之處,宛如純金一般,死後轉生于天界,正如經中所說:"爲他利不欺,爲己或因懼,不說妄語者,彼士轉善趣。"將成爲究竟獲得圓滿正等覺谛實語舌相圓滿之因。

  離間語:是指挑拔他衆之間的和睦關系。大離間語是指破壞僧衆和合,即挑拔佛及其眷屬之間的關系,與之類似的是挑拔上師高僧大德及其眷屬之間的關系;中離間語是指破壞寺廟之間以及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關系;小離間語是指挑拔離間的人想在關系融洽、友愛和睦的僧俗男女兩人以上或鄰裏之間、夫妻之間說東道西、搬弄是非,使其産生怨結、發生爭鬥,製造不和。

  自己直接說妄語或通過谄诳手段搞離間以及慫恿別人說離間語等都是相同的。因意樂是由叁毒産生,所以其異熟果報相應墮入叁惡趣中。雖轉生爲人,然其等流果也是與說妄語相同,自己的眷仆不和,不願意住于一處,心不穩定,無論前往哪裏都是遇到說離間語之人,總是喜歡說離間語。

  盡管真正的破和合僧在當今不會發生,但與之類似的挑唆師徒、寺院之間的關系在如今時代卻時有發生,這種罪業近似于無間罪。昔日,提婆達多破壞僧衆和合時,整個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相續中皆未生起善根。這裏所說的也與之相似,如《文殊根本續》中說:"若有一個在寺廟、上師之間製造矛盾,猶如攪拌血液的棍子一般的人,則其死後立即墮入無間地獄中……"。(如雲:"一口惡食攪亂五髒六腑,一個壞人擾亂村頭寨尾。")若挑起僧衆發生糾紛,則直至未緩解之前,當地的所有衆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墮入地獄,好似焚焦的大地無法生長苗芽一般,發生糾紛的村落所在地數由旬以內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勸發勝心經》雲:"何處有诤及戲論,遠離百由旬爲佳,何處若有諸煩惱,頃刻亦莫留住此。"

  當今時代,大多數人都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于在家男女、城鄉、鄰裏、寺廟等之間說來道去,引起糾紛,製造混亂,這是在造無間罪以下的罪業,危險性極大。因此,禁語十分重要。只有象得地的聖者高僧大德們才不至于被離間語搞破關系,而對于大部分凡夫人來說,很容易因讒言而分道揚镳。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凡夫人)喜新厭舊、輕蕩浮薄、雜念紛紛的緣故。如律藏中說:"信任陌生人,依止惡劣者,草率舍棄友,愚者叁法相。"

  因此,如今我們無論是寺廟僧團還是在家夫婦,都是與釋迦牟尼佛同一教法相聯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在此極樂法會中結緣的所有衆生均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也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道友。所以,不要聽信跟隨讒言者的謊話而舍離親密的朋友。律藏中說:"不因他語舍友伴,應當觀察他人言,欲挑拔者尋時機,是故莫依離間語。"

  一般來說,虛僞不實、不知羞恥、阿谀奉承、花言巧語、心靈肮髒、兩面叁刀的人好說離間語。因此,一刹那也不應與這種人相處。如《因緣品》雲:"無信吝啬者,挑撥離間者,智者勿親近,莫交往惡友。"

  很久以前,一頭母獅殺了一頭母牛後將它的小牛犢與自己的獅子崽一起哺養長大。母獅臨終時留下遺言:"你們倆是我用同一乳汁喂養的兄弟。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挑撥離間者,所以,我死之後,你們誰的話也不要聽信。"說完就死了。在那頭獅子的後面經常有一只吃剩肉的老狐狸跟著,每當獅子殺了一頭野獸食用時,便想到它的夥伴,于是急忙趕回家裏。因此,老狐狸常常吃不到剩下的肉,它非常生氣,心想:我吃不到剩肉完全是那頭牛造成的,應當將它們倆分開。它便到那頭牛面前俯耳躺下。牛說:"老舅舅啊,你是因風濕或中暑而痛嗎?"狐狸回答:"我的身體不痛而是心痛。""那爲什麼呢?""獅子要殺你呀!""我們倆有母親的遺囑,這不可能是真的,你不要說這些了!""信不信由你。"隨後它跑到獅子面前也如此說了。獅子也重複了牛所說的話。盡管如此,可是它們倆還是心懷疑慮。它們回到窩裏互相打量。以往同在窩裏時獅子給牛磨角,牛給獅子梳鬣……親密無間,互相從未猜忌過。此刻,它們互相打量時都認爲狐狸說的是事實。于是牛用角剖開了獅子的肚皮,獅子也殺了牛,它們倆都畢命了。此時一位天人說:"依止惡友者,將不得好處,且看獅牛友,被狐離異也。"

  品行高尚之人不可能隨著讒言跑,挑撥離間者只會自食其果,自取滅亡。從前,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臂賢,一頭小獅子名爲齒賢。它們倆和睦友愛,形影不離。當時一只老狐狸如上所述一樣進行挑撥離間。但是,它們倆情意穩固,沒有輕舉妄動、魯莽行事,再叁觀察後得知老狐狸是在挑撥離間。結果獅子一巴掌拍死了那只狐狸。此時天人說道:"狡詐狐狸說妄語,試圖分友實慚愧,且看彼因讒言死,密友安樂又歡喜。"

  思維此等過患後,若能斷除離間語,則生生世世中幸遇善友,情意穩固,誰人也無法使之關系破裂,將獲得與前述之過患相反的利益。如經中雲:"恒時若斷除,離間拆散友,喜愛調和…

《極樂願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