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P13

  ..续本文上一页

  此外,尽管盗窃僧财的公案有很多,但这里讲述一则惊心动魄的案例:往昔,一位商人对毗婆尸佛教法中的诸多僧众供养珍宝。当时一位有权的比丘接受后据为己有而未供养僧众。一日,诸僧众向他催索。他勃然大怒,出言不逊说:"你们吃屎吧,这珍宝是我的。"此人死后堕入地狱,后又于九十一大劫中转生在不净呕吐物之中,死去后在王舍城附近堆满不净物的一大池沼中转生为一只身形如蛇状的四足昆虫。释迦牟尼佛见后指示给诸比丘看,并说:"此众生还要转生于地狱中住数万年,然后再转生在此不净物中,未来贤劫千佛都将携眷属来到此地并讲述此昆虫造恶业的始末。"却未宣说其解脱之时。思维这一公案后,对于接受僧众共有的信财亡财,应当倍加注意。

  另外,破戒之人伪装成具戒者,或行非法之辈假装为如法行者,或狡诈之徒冒充成就者来拢集信财亡财,这也是邪命,和不与取无有差别。如国王松赞干布曾经说过:"若集信财亡财养父母亲朋等,则集财者将转生为骆驼,所有享用之人转生为骆驼崽,那些施主全部转成骆驼的主人。需要如是还债。"

  大成就者唐东加波尊者在莫年格山谷里看见一块磐石中有一条一木轭许的大蛇,周身上下密布着成千上万拇指大的青蛙吃着它。尊者向它吐了口唾液加持,将其超度了。并对众僧人说:"无有功德之僧人若享用信财亡财,就会变成这样。"

  法王Gmb年仅六岁时,从所住之处贡布嘉卡山谷附近的平原到安闲散步处去的路上,在戏耍过程中将鞭柄插入一块磐石中,结果石头裂开,在石头中间有一形如肺脏一肘长的旁生,身体外面有许许多多芝麻许的黑白含生蚀食着它。法王Gmb向它吐了口水,专注加持,仅以此便使其命绝身亡了,并将它的尸体火化。众眷属问:"这是什么原因?"法王说:"我往昔转为游戏金刚(第四世Gmb)时,此地的一位享用信财、亡财的上师祈祷过我,因此如今我将它从恶趣中救脱出来。否则,它仍要堕入地狱中,那些白色的含生是他享用活人信财的异熟果报;黑色的含生是他享用死者亡财的异熟果报。"

  卡巴尊者住所的附近有一只鹞鹰经常弑杀众生。一天,这只鹞鹰死了。上师以神通观察它转生到了何处,结果发现它以往昔的善果而转生为一富裕牧民之子,但以屡屡杀生之业所感不久便夭折了。后来尊者又观察其转生于何处,他竟然已转成了一位广泛度化众生的大上师,他的所化事业极为广大。因法务繁忙,所以为亡者作超度在骑马行路时顺便就将仪轨念了。后来人们共称他为"马上仪轨上师"。最后,在一次信众云聚,举行隆重的大灌顶时,那位上师(突然)离开了人世。当时卡巴尊者的一位侍者也在现场。大家商量后决定将过世上师的五根(亡者的神识已融入五根中)委托那位侍者带到卡巴尊者前作超度仪式。侍者临到上师那里时担心这样带去会遭到呵斥。于是他用绸缎把五根卷起放在一岩石下,先到上师前禀明了事情经过。上师说:"用我的这件祖衣裹起来!"侍者带着祖衣去了。(到了岩石旁看到)那五根已变成了一只一肘长的恶蝎。他立即返回请上师到这里观看。虽然上师也来了,但因缘起不成熟,尽管用祖衣包裹也无济于事。那只恶蝎逃窜到一块大岩石旁,由于业力所感它进到了突然崩裂的岩石中,随后岩石闭封了。凡是与那位上师有关联的所有众生的灵魂全部转成无数含生并融入那块岩石里蚀食着那只恶蝎,并且从它的心间长出一棵高大的柏树。侍者问:"它何时才能解脱?"尊者说:"直到那棵高大的柏树被鸟爪踏尽时方可解脱。"

  此外,卫藏的黑马喇嘛转生成雅卓耶湖里的一条大鱼(此例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有广述)等等(有许多此类公案)。《念住经》云:"何人以邪命,少许维生活,将沉于粪泥,为诸昆虫食。"

  拉萨地方住有一位智者大格西,他可与文殊菩萨犹如人与人对话般地进行交谈。后来他既见不到文殊菩萨,也淡忘了以前所闻受的法,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便请一位上师打卦。那位上师问:"你以前就有如今这么多的财产吗?""以前没有,后来才有的。""做一次灭财佛事吧!"他也如是照办了。结果又恢复如初了。

  博朵瓦大格西曾说:"在家人天天造十不善业也不如戒律不清净之人享用一口信食的罪大。"《呵责破戒经》中也宣说了此理。《宝蕴经》中说:"世尊在宣讲享用信财的过患时,五百名戒律不清净的比丘说”不应享用信财”而还俗了。其他比丘呵责他们。世尊说:”不要说!具有悔心者还俗是诚信正法。他们死后将转于兜率天中,将来成为弥勒佛的首批眷属。”这时,又有二百位比丘泪水夺眶而出,说道:”我等宁愿饿死,在未证果之前决不享用一口信食。”世尊道:”善男子,善哉!”"《弥勒狮吼经》中也说:"宁可一日还俗一百次,戒律不清净之僧人切莫享用信财。"《教比丘经》中说:"不守出家之学处的人身著出家装束享用信财亡财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好。"

  所以,除了具有成就与离患这两种功德的人之外,吃一口信食也将感受千倍的异熟果报。如佛在经中说:"施主以信所施财,具德离患我开许,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将还债如山王。"《毗奈耶》中也说:"宁可去食用,诸燃火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又如《涅槃经》云:"宁可食烧石,饮用铜熔液,不守净戒者,不应享斋食。"《宝积经》云:"破戒之诸人,虽身著法衣,唐捐信财故,如吞烧铁球。"全知持明无畏洲大师也曾说:"重罪之人呼师救,死时虽供牛马匹,除非十地自在者,如我者无能为力。"然而,《念住经》中说:"对破戒者供养财食的施主可转生于善趣。"又经中说:"若以后悔心及畏惧心享用信财,也可减轻其异熟果报。"因此说,肆无忌惮地享用黑财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大障碍。

  如国王、大臣等具有势力的人只应合理收取田地赋税,如果不顾王法搜刮民财的话,则如昔日的莲童王子曾执掌国政六十年,结果堕入地狱长达六十劫。经中说:"搜刮民财的大官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华智仁波切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述了古代一位名为波吉的僧财管理员的故事。还有不可胜数诸如此类的实例。

  如此思维了不与取的过患后,若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偷盗,则必将生于善趣中,成为受用极为富足、拥有国政七宝的国王等,并且无有人能损害他的受用,而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有无量利益。经中也说:"何人舍偷盗,恒喜于布施,不行窃取者,彼等转善趣。"

  非梵行:是指梵行居士 以上,比丘以下对真正的女人或旁生、非人、幼女,以及在非处(口、肛门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是邪淫,但此处称为非梵行,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是因为噶单派教言中也如此出现过。对于在家人而言,所谓的邪淫是指本来自己有妻子,同时又对属于他人的女人、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这对世间俗人来说也是过患极其严重的。如《俱舍论》云:"邪淫极遭呵责故。"大邪淫是指对, , , 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属于近五无间罪;中邪淫不仅是指对别人的妻子,而且对于自己的妻子在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以及于有佛像、佛塔、佛经和上师所在的地方作不净行,罪过极重;小邪淫也有许多种类。自己亲自行邪淫或教唆他人行邪淫都是同样。

  非梵行的过患:一般而言,对女人行邪淫纯粹是由贪心引起的,但也有诸如对怨敌的女人或为了害他人等以嗔心行邪淫的,认为女人如流水任何人均可对其作不净行,或以密法为借口说修密法者可作不净行,是以痴心行邪淫。

  根据动机其异熟果报将相应堕入三恶趣中。更为严重者转生到铁柱山,或者转生于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假设获得人身,也将感受妻子遭他人强抢或妻子不称心意、(妻子)行偷盗、性情恶劣,夫妻双方犹如仇敌相遇一般的果报。如今许多人娶了一位恶劣的妻子,整天吵闹不休,最后不得不离婚、分居等,这都是往昔行邪淫的果报。其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对女人贪得无厌,喜欢邪淫,或转生为鸡等贪心强烈的旁生。

  何人易行邪淫呢?那些无惭无愧、卑鄙下劣、贪不厌足以及往昔曾转生过鱼、鸡等的人易犯。品质高尚,知惭有愧的人不会行邪淫。

  在印度,曾对行邪淫的人处以极为严厉的死刑等,并被视为极其卑鄙恶劣之徒。如今烦恼浊极其炽盛,尤其是诸魔女捉弄人心,一些男人为了女人惨遭财食性命毁于一旦的痛苦,并且很多出家人也为此而完全失毁了别解脱戒,最终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这都是由贪欲而引起的。关于此等过患下文中还有广说。

  当今处于所谓"随行五毒烦恼、内心昏愦错乱"的时代。所以,真正具足清净戒律的只有极少数高僧大德,而无处不生的破戒邪道却无量无边。这种现象只有到弥勒佛出世时才会隐没,此外谁也无法避免。如法称论师说:"邪道无边故,难以尽遮破。"

  因此,具缘的补特迦罗应当对照自己而使获得的人身具有意义。而且,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在家人应努力断除邪淫,出家人彻底舍弃非梵行及其同品十分重要。

  如同上述戒杀的功德一样,这里讲述一则邪淫造罪与持戒行善混杂而交替享乐受苦的故事:从前,昼辛吉尊者去地狱境域,经过了很久。当太阳刚刚升起时,来到了一座美妙宫殿里,看到那儿有一妩媚的天女和一位英俊的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妙欲。他俩也对尊者奉献了饮食,这样共住到黄昏日落时。他们说:"现在要有大恐怖出现了,您不要呆了,请走吧!"尊者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便走到附近的地方偷偷观看:美妙宫殿以及天女都已杳无踪影了,那位男士赤身裸体。这时,出现了一个如黑色毒蛇般身体纤长、面目狰狞的女人在他身上缠绕七匝,从漆黑夜晚到黎明之间一直饮着他的脑髓。他感受着这种难以忍受…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