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像、佛塔的人是你,以杀生供施者也是你,杀害数多有情祭祀天尊的还是你,现在你感受果报,哭叫哀嚎又有何益?"
如今的各个寺庙以及那些富户、官员、大师们家中为了延年益寿、欢度节日等而以血肉供施荤斋,这种现象在当今的恶世中随处可见,十分猖獗,这完全是外道的作法,血肉供施也属于此类。有些地区的说法:杀生是笨波教。如续部中说"密宗吟为笨教时"指的也是这一点。因此,若有稍微注重业因果及佛教的人,请你们对此谨慎小心。如颂云:"无有重于杀生罪"。
事实上,杀生的罪过重不重何需更多的教证理证。如世尊说:"自身为范例,切莫害他众。"人们所谓的"在世界上,最宝贵的即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是何等地珍爱自己的生身性命啊,甚至身体上扎入小小的一个剌儿也难以忍受。所有的众生皆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这一点完全相同。因此,杀罪重与否还需要说明吗?如寂天菩萨说:"自与他双方,厌苦即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护?"尤其是以网绳捕杀众生较其它罪业更为严重。若用火弩杀死一个众生,则令有形、无形的许多众生魂飞丧胆,因此有杀害数多众生之罪。
现在以何种方式杀生,将来自己需要感受同样遭杀的果报。昔日,目犍连尊者到地狱去时,看到如黑木炭般的一个人被具许多头相的众生用各种兵器打杀着,身体被剁成数段,并有许多恐怖的恶狗啃食。尊者说:"这是往昔杀害众多人与野兽的异熟果报。"
《念住经》云:"罪恶深重者,异熟亦炽盛,遭受大损害,故当断罪业。"因为现今没有立即现见造恶业的果报,所以大多数人高高兴兴地造罪业,但是将来必将哭哭啼啼地感受苦果。如《因缘品》云:"为己得安乐,笑着造罪业,罪业之异熟,将哭着感受。"当今时代不同于往昔,因果即生难以圆满现前。然而,就象高空中鸟的影子暂时虽然看不到,但当它落地时身旁必然会有影子藏中说:"犹如影子随人后,身坐影坐行彼动,善恶如影亦复然,此乃佛说无上语。"
杀生的过患既然如此,那么戒杀的功德也同样广大。与上述杀生的五种果报相反,戒杀则不堕恶趣、转生人天后长寿无病等等。经中说:"断除杀生业,欢喜持净戒,诸鬼神不害,彼人转善趣。"戒杀的补特迦罗自然而然会生起慈悲心,并受到天众相助,诸鬼神不能损害,一切有情视其为亲友并喜欢彼人,诸事顺遂。而杀害多少众生,其福德会相应衰减。同样,保护多少众生其福德也会相应增上。如今长寿无病的一些人也是由于往昔戒杀的原因。佛在经中说:"戒杀之补特迦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
因此,我们若能忏悔以前所造的杀罪,立誓今后戒杀,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所以说,要想将来趋向安乐处,必须断除杀生。
从前,三十三天的一位天人出现了五种死相,他观察死后生处,结果发现将投生为王舍城的一头猪,他禁不住在那里哀嚎。帝释天王问:"你为什么悲伤啊?"他道明原委。帝释天王说:"有办法。"后去请问世尊。世尊说:"让他戒杀可从恶趣中解脱。"于是天王让那位天人受持不杀生戒。他死后转生到了兜率天。
另一则公案:曾有一次,昼辛吉尊者去地狱时,经过一白天,临近黄昏时来到一座美妙的天宫里,看到那儿有四名天女与一位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欲妙。他们也献给尊者一些饮食。整个夜晚都是在享用受用、幸福欢乐之中度过,到了旭日东升之时,他们说:"现在到了我们要感受巨大痛苦的时候了,所以你还是不要呆在这里,走吧!"尊者莫名其妙,心想: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走到一边暗中观瞧:(转瞬间)那美妙的天宫已不复存在,四名天女也无影无踪了。出现的是四条具铁齿的杂色大狗,它们把那个男人推倒在地,将他的肉撕成一块块而啃食着。日落之前一直感受着无法堪忍的痛苦。黄昏时分又如前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男子:"你因什么业力而落到如此下场的?"他说:"我曾经转为人身时是内波城杀生数多的一个屠夫。因我当时在嘎达雅那尊者前发誓晚上不杀生而如今夜间享受此等快乐;因白天杀害诸多众生所致如今白日遭受这般痛苦。如果您返回人间,请捎口信给我家中以杀生为业的儿子,就说:”你的父亲因所造杀生之业而转生于地狱中正感受着剧烈的痛苦,我已亲眼目睹。你应断除杀生恶业,否则必将与你的父亲一样受苦。”如果他不相信,那么告诉他:”你的父亲是这样说的,在屠场的地下埋有一个金瓶,取出来可依此维生,时常供养大尊者嘎达雅那,并提起老父我的名字作回向,这样对净除我的此恶业果报大有好处。"昼辛吉尊者(返回人间后)如实地转告了口信。
曾有一个捕杀众多野兽的猎人,白天杀生,夜晚作顶礼供养等善法。后来堕入地狱时,白天被许多飞禽、野兽啄食、啃食,感受痛苦,晚上由众多天女供养承侍享受嬉乐等等(有诸多类似的公案)。
因此,若于一切时分戒杀,则生生世世唯享安乐。倘若不能,那么,仅仅在晚间或初八、十五、三十等佳日时断杀,也称为善恶杂业,将轮番地感受苦乐之果报。如果一辈子日日夜夜中一次也生不起断杀之心并恒时任意杀害众生,则其世世代代中唯有堕入恶趣,除此之外连安乐之声也听不到。因此说禁忌杀生至关重要。
不与取:即是以贪嗔痴三种恶心而获取财物,但主要是由贪心引起。大不与取是指窃取三宝所依物资、供品、僧众共同的财物以及父母的财食;中不与取是指盗窃、掠夺、摧毁或通过暴力、经商牟利、非法称量等不正当的各种欺诳手段获取普通人的财物。如农民们窃取田地,即打乱分界的标记、破坏田地篱笆等乃至盗取一把禾秸以上都属于中不与取;牧民们偷取细绳、索端(一节绳索)、牛奶等,或盗取鼢鼠洞中所积之物等(牧民挖掘人参果时经常窃取鼢鼠夏天所储存的食粮)旁生、非人所拥有的财物也将产生严重的罪过。达官显贵们仅以一块茶砖作为礼品而得到一匹马即如所谓"以狐皮换马匹"的说法,如此千方百计获取财物也都与偷盗相同。
特别是对于从事经商者而言,十不善业中除了邪见、邪淫两种偶尔发生外,其余罪业全部具足。作为一名比丘、沙弥通过经商哪怕只获得了一钱银子,也彻底违犯了根本戒。如为他人利益而偷盗称为小不与取。而且,那些不具戒律、无有闻思之人以谄曲奉承、装腔作势等行为获利,也与不与取一样。
总而言之,别人未将其拥有的财物直接给予自己,而想方设法据为已有的一切行为全部都属于偷盗。自己窃取或唆使他人偷取等所获之罪完全相同。
这种不与取何人易犯呢?具大吝啬、所需甚多、贪得无厌、恬不知耻、摧税所逼、惩罚所迫之人容易就犯。
果报:根据动机大小不同,其异熟果分别转生于三恶趣中。等流果:幸得人身也转生为乞丐、雇佣等,虽有微量财富,也遭强者抢劫、弱者盗窃,遗失亏损毁尽等,与天、人、鬼共享而无有自主权。即便拥有奶牛也是无有三白,饮食无营养,庄稼遭受锈病 、霜雹或为虫害所毁。如今为贫困、亏损所逼的这些人完全是往昔盗取他人财食的果报;增上果成熟于外境上:只能转生于土地贫瘠、饥荒频发的地区;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窃,经商诈骗,转于旁生中也是成为爱偷盗的老鼠、窃狗等。尤其是仅盗窃微乎其微的供品或塑佛像、造佛塔、印经书的财物也将堕入寒地狱或饿鬼中。若享用针尖许的三宝财物也必定堕入地狱。
从前,哲·白莲大师来到卫藏时,一日梦见自己与眷属口中皆燃起熊熊大火。他集中所有的僧人,说:"一定是造了恶业,你们究竟做什么了?""我们没做什么呀!"大师再三观察,结果发现他们将自己食用的旧酥油换成了新的,查询这些新酥油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是作供酥油灯的原料。大师告诉他们:"以此酥油要供养许多酥油灯。"
所以,我们对供品必须小心谨慎。如果对于三宝之财、上师之财、父母之财,甚至仅窃取一根针也将堕入无间地狱中。又如:若一位比丘或沙弥在僧众共有的收入基金中,只取出一钱银两,也将获得所有僧人数量的他胜罪(此义在律藏中有广述)。
尤其在家男女仅喝一碗僧众的茶或稀饭也将堕入地狱或转生为病龙。如《日藏经》中说:"宁可以利刃,砍割己肢体,切莫将僧物,给与在家人。"
从前,目犍连尊者与华杰比丘同去海边,途中遇到一个形似巨大树干的众生,周身遍布数多昆虫蚀食它,并发出大声惨叫。华杰比丘问:"这是什么原因?"目犍连尊者答言:"此众生曾是一位僧众值事员,名乐达比丘。因擅自享用僧财而转生为此众生,他曾给予僧财的在家人转生为这些昆虫吃着他的身体。由此死去还要堕入大地狱中。"圣者龙树菩萨也曾如是发愿:"但愿我不转生为,纠察炊事管理僧。"其密意也在于此。
破戒之人也是同样,如果占据僧众的位置以及使用经堂的坐垫等,则将堕入地狱或转为患麻风病的旁生。律藏中说:"破戒者若跨一步,进一口食一碗水,仅此享用僧众物,则为邪命堕地狱。"
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唯行上供下施,哪怕仅偷了一粒芝麻,不用说往生极乐世界,甚至连善趣之身也无法获得,只能堕入恶趣中。曾有一位出家人因偷了少许财物而转生为蛇。一名天女因盗一朵花而下堕等有许多此类公案。
而且,尸陀林中的财物及尸体上的物品也是有主的,所以也不能盗取。从前,一位比丘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有人拿取其尸体上的物具。那位比丘转生成了非人而令尸体骤然站起,说:"不要偷我的物品。"
就算是为了他众的利益也万万不可盗窃。昔日,德洛巴菩萨一次去化缘时,到了一户门前,那里晒着两家的芝麻堆。看守的人准备回家去取斋食,便让德洛巴看护。这时,他用夏加(小勺子)从一家的芝麻堆里取出七粒芝麻抛到其它芝麻堆中。本来他可以很快得地,结果因此而延误了数年。…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