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4 第一部份▪P4

  ..續本文上一頁卻可照射到此處。本來,圓滿正等覺恒時具足大悲心,無論自己祈禱與否,佛的大悲觀照始終周遍各方。然而,若未以信心祈禱開啓大悲之門,則無法見到加持的光明。例如,雖然室外太陽時常已經升起,但若無有門窗,則陽光不可能射入室內。如果未以大悲心積資淨障而淨化自相續,則無法親見佛陀,如同明鏡未經擦拭便不能顯現影像一樣。

  己叁、(明觀主要眷屬):

  右側觀世音菩薩,身白左手持白蓮,

  左側大勢至菩薩,身藍左持金剛蓮。

  右手施依印向吾,叁大主尊如山王,

  巍然明然坦然住。

  觀想阿彌陀佛身體的右側是聖者觀世音菩薩,身色潔白表示雖住于輪回中卻未沾染輪回的過患,一面二臂,以各種報身圓滿服飾嚴飾,左手以叁寶印執持六瓣白蓮花莖于胸間,表示以如白蓮花般純潔的大悲心慈憫衆生,白蓮在耳邊綻放,表示相續中圓滿修成所聞之法義並且增長智悲力。阿彌陀佛身體的左側是大勢至菩薩即金剛手,身色碧藍表示法性不變,一面二臂,具足報身裝束,左手以叁寶印執持金剛所嚴飾的蓮花于胸間,這表示其獲得諸佛叁密能力灌頂。二位大菩薩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我表示:任何衆生若祈禱我們,則不必畏懼叁界輪回之苦,此即是無畏施之標志。這裏的施依印是右手從身體的髋骨處伸開,作摸頂式。叁寶印是左手在胸間以拇指食指的指尖執持蓮花莖,其余叁指向上伸直。二位菩薩以站立式安住表示一切菩薩利益衆生刹那也不懈怠,並趨入大乘道。如是阿彌陀佛與二大菩薩眷屬即叁大主尊猶如須彌山王一般勝過他衆,巍然赫立,身體妙相隨好的功德一目了然。也就是說,阿彌陀佛身色宛如陽光照射在紅蓮寶山上一般紅亮,觀世音菩薩身色如同陽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潔白,大勢至菩薩身色好似陽光普照在藍寶石山上一般碧藍,他們(身體所發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語言是六十種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悅耳的妙音傳遍整個刹土;意乃是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時坦然安住。

  己四、(明觀其余眷屬):

  大乘比丘十千億,身皆金色相好飾,

  著叁法衣黃燦燦。

  觀想:有十千億終生不退轉的大乘比丘以及無數將得大菩提的聲聞阿羅漢眷屬。此處所說的十千億是數量詞,表示數量極多之義,而實際數量並非僅此(十千億)而已。如《彌陀經》中說:無量光佛之光、壽量、眷屬、極樂世界安樂之因及諸廣大功德,衆多佛陀于數劫中說亦不能盡。譬如,比丘大目犍連獲神變自在,若想,彼于一日內可數盡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辰,具百千俱胝如是神變者于百千那由他俱胝年中不爲任何余事亦無法數盡無量光如來聲聞衆之百分之一量。(如《佛說大阿彌陀經》雲:阿彌陀佛刹中諸聲聞,有般泥洹者否?佛言:"此四天下星汝見之否?"答雲:"皆已見之。"佛言:"如大目犍連飛行四天下。一日一夜可盡知其星數,彼刹聲聞之衆。尚百千億倍,于四天下星,不可盡知其數。")彼等眷屬無有差別身色全部是金黃色,以叁十二相、八十隨好嚴飾,身著叁法衣,猶如陽光照射在蔚藍的海面上一樣黃燦燦。

  如是明觀刹土以及意念佛陀是極爲重要的,這也是隨念叁寶。如果面朝西方觀想對生 式的極樂世界則與修生起次第相同。然而,生起次第是觀想實質性的本尊等,若無有清淨的憶念則稱爲貪執妙相本尊之分別念,是生起次第之障。極樂世界則是未經繪畫自成壇城,觀修阿彌陀佛也是以信心意念佛陀,因此無論觀爲如布畫般扁平還是鑄像般凹凸不平……任何形象都可以。因阿彌陀佛現在以色身住世,所以我們觀想時不需要任何迎請、安住、祈送,而日日夜夜念念不忘乃是要訣。

  在家男女們首先應當聽聞《極樂願文》並想方設法理解,如果不懂,那麼傳講者應從唐卡上加以介紹,這時自己要認真細致地觀看,之後閉目思維,盡量使其形相現于心中,心中顯現時若再叁明觀則內心自然能夠明現其形相。如果白天念念不忘,則夜間做夢遇到恐怖夢境時也定能憶念祈禱,若夢中能如是憶念,則臨終時或中陰界出現恐怖、畏懼時定能憶念。假設在家男女們無論如何也無法明觀阿彌陀佛、主要眷屬、刹土莊嚴等,那麼也可以意念:極樂世界位于西方,那裏住有阿彌陀佛及其眷屬,他們時刻注視著我,我自己死後立即往生極樂刹土。如是一心專注,以堅定信心憶念佛陀或誦持阿彌陀佛名號,僅此也可算是往生極樂世界之第一因。

  曾有這樣一則實例:達多(今爐霍縣境內)地方一位具有信心的老人,常常祈禱阿彌陀佛並念誦了許多遍極樂願文,他認爲阿彌陀佛身色肯定是淡藍色的,而根本不會明觀形相。但是,他以信心力,臨終時,阿彌陀佛及其眷屬親臨其前將他接引到極樂世界。

  此外,古代一位具有強烈信心的老婦人持誦了叁億遍觀音心咒及十萬遍度母贊頌偈,結果,一日晚上夢中有一位不同尋常的女人給了她一件藍色衣服。又一天晚上夢到一位頂具發髻、身著白衣之人給她一串水晶念珠。盡管那位老婦人全然不知觀修二位本尊的身色、標志,但她心中銘記(憶念)二尊名號,並生起誠信,僅以此念誦及(信心力),最終便獲得了成就。

  因此,無論是眼見佛之身相或耳聞名號,甚至僅僅意念阿彌陀佛明知或手觸佛像……都必定成爲解脫之因。所以,我們無論能否明觀佛陀身相等,但一定不要忘記其名號。世尊也曾說:"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又:"愚者具堅信,彼可獲悉地。""何者作意佛,能仁現彼前,賜灌頂加持。"《叁摩地王經》雲:"能仁身相極莊嚴,何人行住坐臥時,憶念能王佛陀尊,本師恒時住彼前。"邬金蓮花生大士說:"我常伴隨具信者。"因此自己若能頂禮、祈禱阿彌陀佛,乃至對阿彌陀佛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則佛陀一定會以慧眼照見、以天耳明聽、以他心通明知、以神足通立即來到他的面前賜與加持。雖然我們自己看不到,但佛陀卻時時刻刻在關注著我們,猶如盲人面前有一位具明目之人一樣,僅以意念佛陀也可往生極樂刹土。如《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往昔(佛在世時),給孤獨長者之女嫁給了邊地的一位國王。那裏只有外道而無有(僧衆等)殊勝的福田(供養處)。于是她面向舍衛城方向,觀想圓滿正等覺佛陀並誠心祈禱,結果佛陀及其眷屬瞬間降臨在她面前(接受供養)。

  又如一位具信心的愚人工布覺沃奔迎請拉薩的覺沃仁波切到家中作客,結果覺沃仁波切真地親自前往了(《大圓滿前行導文》中有細述》)。所以初學者以信心意念佛陀十分重要。

  此明觀福田是下文所講的積資淨障之所依,也是遣除發菩提心、成就清淨願的違緣,成辦順緣之見證者。(開法會等時)勸請大家明觀仿佛現量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怙主阿彌陀佛及其眷屬一般地猛烈祈禱,心不外散而緩慢念誦"唉瑪火!自此日落之方向……著叁法衣黃燦燦"一遍,一邊念誦一邊隨詞句憶念意義。

  這以上已圓滿宣講了往生極樂世界的第一因--反複明觀極樂刹土及佛陀形相。

  妙相隨好色身觀不厭,明觀怙主阿彌陀佛尊,

  生死夢境中有一切時,大悲鐵勾攝受祈加持。

  第一因--明觀福田終

  

  積資淨障

  丁二(積資淨障)分七:一、頂禮支,二、供養支,叁、忏悔支,四、隨喜支,五、請轉*輪支,六、祈請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第二因積資淨障:我們應當以衆多方式積累諸多善根,下面所講的相續中生起願行菩提心、成辦所發殊勝願也是以因即積累資糧爲前行。《廣大遊舞經》中說:"具有福德者,亦成諸所願。"一切積累資糧之法門全部可包括在七支供中。

  戊一(對治我慢之頂禮支)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己一、(略說):

  敬禮遠近無別故,我以叁門敬頂禮。

  具有我慢者猶如高山及鐵球一般,對他人無有禮拜、頂禮的恭敬心,正如所謂的"傲慢的山崗上存不住功德水"。傲慢者非但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反而會墮入惡趣。如寂天菩薩說:"因傲生慢者,將赴惡趣道。"因此,爲摧毀我慢而略說頂禮支。

  如果自己具有信心、恭敬心,那麼向頂禮的對境住于近前的佛陀與住于遠方極樂世界中的佛陀作頂禮,二者功德無有絲毫差別。若有信心則佛雖然住于遠處也好象在近前一樣;若無信心,則佛雖住于面前也如同在遠處一樣。譬如,淨水中與明鏡裏可以顯現遠處的太陽等影像,濁水中與垢鏡裏近處的色相也不能顯現。是故我以叁門恭敬作頂禮,身語意是産生一切善惡之門,所以稱爲叁門。

  如何恭敬呢?身體既不過于前俯後仰也不東張西望等,以端正、寂靜、調柔的方式作頂禮爲身恭敬;斷除言說绮語而念誦頂禮偈或佛號爲語恭敬;斷除貪心等一切不善分別念而對佛之功德生起歡喜心、敬信心爲意恭敬。是以這樣叁門恭敬的方式作頂禮。如是宣說了正確的頂禮方法。若以不敬之心頂禮則是耗盡福德之因。

  己二、(廣說)分二:一、思維名號不同而頂禮;二、思維持名號功德頂禮。

  庚一、(思維名號不同而頂禮):

  法身無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觀音,

  複化百俱胝觀音;左手放光化度母,

  複化百俱胝度母;心間放光化蓮師,

  複化百俱胝蓮師,頂禮法身阿彌陀。

  本來法界之中諸佛無二無別,阿彌陀佛的智慧法身是一切佛化身之根本,所以其色身爲諸部之主尊,尤其阿彌陀佛是語蓮花部主。

  爲了調伏男性士夫,阿彌陀佛右手放射白光化現爲聖者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又化現出百俱胝(百千萬)觀世音。每一殊勝化身的所化世界有百俱胝刹土,所以此處主要宣說了能化之化身也是百俱胝,並非僅有百俱…

《極樂願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