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境,有作意。由于第六意識有境,就有染汙,因爲它本身是分別的,有染汙的;有根本依這個氣,習氣,有種子,所以能夠思維、思想,能夠有分別一切的作用。第六意識的身心內外普遍存在,在我們生命上起分別思想作用,你能夠讀書,能夠研究科學,能夠做人,都是這個作用,也是靠習氣而來的。
習氣與個性
爲什麼佛學講習氣?那是過去多生的習慣個性這個氣,呈現出個人的特質。所以儒家講,這個人氣質不同。氣變成質,變成細胞,個體的不同,個性的不同。所以"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都是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來的。
可是第六意識後面還有根根沒有?有,後面有個老板,有個"我"。譬如兩個人住在同一個房間,但是兩個人思想絕對不一樣,個性不一樣,習慣不一樣,各有各的想法,對不對?每個人都如此啊。所以人與人的意識思想也絕對不一樣。
第七識就是我執。每個人有個"我",這是意根。這個"我"透過第六意識思想才表達出來。所以我們的言語是思想的作用,思想的表現,透過嘴巴、喉嚨、聲帶叫做言語;在話沒有講出來以前,在裏頭是思想。所以佛也告訴我們,世界上一切文字言語都是靠不住的,並不能表達自己真正的心意。我也常常說,如果文字語言可以表達人心意的話,那麼人跟人之間就沒有誤會了。實際上人與人隨時有誤會。我講的話你懂了嗎?大家說,老師講得好啊,我聽懂了。其實你一句話都沒有懂!都是誤會的。你說懂了,不過是把我那個話誤會了。真懂的話,那是智慧,是般若,大徹大悟了。
我執後面那個根根是種子來的,種子生現行,這很難分別的,所以修行必須先轉種子。現在佛手術鉗我們方法,先用安那般那把習氣轉化,再來改變種子,就是這麼一個科學。這個生命多難啊,所以玄奘法師把九緣、八個識分析了,不是分析,是把佛講的話綜合起來,給我們一個方便。八識九緣,他寫了四句話。我說他文學不好,但邏輯真好,頂禮膜拜,真的恭敬他老人家。
他說"九緣八七好相鄰",前五識,眼睛九個緣,耳朵八個緣,鼻、舌、身七個緣。後面一路搞下來"合叁離二觀塵世",怎麼叫合叁呢?鼻子聞氣息,中間不能有距離,是直接的觸受;舌頭感覺到味道,也是直接的觸受,不能有距離的;身體感覺到冷暖,舒服不舒服也沒有距離,這叁樣識是合攏來的。離二:眼睛看東西,耳朵聽聲音都是有空間、有距離的。所以叫合叁離二。觀塵世,這個文字好難啊!"愚者難分識與根",世界上一般人很粗心的,搞不懂。識就是精神、心的狀態,根是生理的反應功能。一般人笨呢!沒有經過科學分析,永遠分不開什麼是意識,什麼是生理五官的作用。
夢境與獨影境
這個第六意識很妙的,譬如我們睡著了第六意識不起現行,不像白天那麼清楚,但是我們會做夢,拿現在科學研究,夢是因爲你腦子沒有全部休息,只是部分交換地休息。我們的腦子分好幾個區,這個區睡眠休息了,那個區還在活動,現在科學講這就變成夢境。這講的是一部分道理,不完全,佛學唯識所講的更全面。打起坐來你覺得很清淨,知道這個境界很好,也因爲腦子沒有全部安靜,只是有一部分安靜。也就是腦子某區神經安靜了,或者另一個區的細胞比較甯靜了,而你那個智慧神經區另外發起作用來了。
等我們太湖大學堂建好了,有了腦科的設備儀器,我的希望都具備時,再給你們講詳細些。不曉得我的希望夢想能不能完成,不管了。當腦子甯靜了或者睡眠時,你第六意識中白天的影像,像看了電視、電影,一切其他事情,或者這個人對我不起,你老公罵過你受過你,那個影像就在第六意識夢境中出現了。呈現出來的是跳躍不定的,夢境就像某同學跳的流行舞,亂來的,這個叫獨影意識。夢境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經驗的組合,而那個影像的組合,又是不規則的組合,這就變成夢境了,佛學叫做獨影境。所以精神病人所看到的東西也屬于獨影意識境界,那個明了清楚的功能暫時停止了,出現的是獨影境。
我到臺大精神病院看過,那個地方那麼大,好幾百個精神病患者在裏頭,還有些兩手給铐住,看到我們都嘻嘻笑!我跟精神科的主治醫師站了半個鍾頭。我說這個時候不曉得是他們有病,還是我們的精神有病。他說:對啊。我說你醫治這種病,不到叁年你也會進來了。那個醫生後來還真進了精神病院。跟這個精神病的人搞久了,會覺得他們比我們清醒,我們反而不正常了,這是個比方。所以那個獨影境界,在精神病出現,在夢境出現,也會在白天出現。譬如我們有時候看書,忽然一個影子想到了什麼,已經是獨影境界了。所以修行人自己要很清楚。以此看曆史,那些大英雄或偉大的領導人,最後走入獨影意識,把中國社會領導錯誤了,實在可悲,全體老百姓跟著他受罪了。
獨影意識在打坐入定的時候也會呈現。所以有時打坐入定,哎呀,我看到鬼了,看到菩薩了,看到什麼了,都是獨影意識呈現。獨影意識的呈現,在第六意識分爲兩種,一種是帶質的,一種是非帶質的,非量的。譬如有人睡覺的時候,聽敲這個引磬,他在夢中聽的不中引磬,以爲有人打電話給他,夢中就講電話了。他在夢中第六意識不清明,獨影意識起了作用,把白天習慣的聲音帶到夢中。講了半天還關了手機,都沒有事,這是假的獨影意識,是帶質境。
又譬如夜裏走路,我們看到那個影子,哎呀,那裏有個鬼!所以我常常說,當我明白佛法以後,我從未沒有怕過什麼,夜裏看到有個影子,我一定眼睛不眨沖過去,一看是手棍,或者一塊破布挂在那裏,哪裏有東西啊!這是獨影境的假帶質境,再加上意識的害怕、恐懼、分別,就認爲有鬼。事實上沒有東西,這是科學的,就是第六意識的獨影境。
昨天有同學問我關于知性,在夢境中那個知性是全知嗎?是全部的功能嗎?不是的,它只是一部分。所以今天帶領你們,大概再講一次唯識。
第叁堂
生命靠自己控製
我們下午講到這個"知",說明生命這個作用--知性。所以你看《楞嚴經》,是從見聞覺知這個方面入手,去了解心性本體的作用。而《楞伽經》則直接從種性,阿賴耶識入手講到種性的問題。佛說人性的分類,像出家修道的人,有些始終是小乘聲聞、緣覺種性,不是大乘菩薩種性,很難變動。所以人性的轉變,要靠自己修行才能夠完全轉變。《楞伽經》裏有一個名稱叫"自覺聖智",除非大徹大悟轉變了,才可能修行而成佛。重點是種性形成個人的習氣、個性、思想,它的作用完全不同。所以修行是改變自己,真改變了自己就是大英雄,成佛了。生命是靠自己控製,也就是"自覺聖智"。你看我們誰也改變不了誰,那是要自我覺悟的,有漸修頓悟的不同。《楞嚴經》最後有偉大的說明,不但心性本體不生不滅,如來自性,物質的本體,物理的本能也是不生不滅。我們只能大概介紹一下知性。
那麼這個知性在生命裏頭,究竟是個唯物還是唯心的作用?我大概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又反複再說八個識的作用,大家好像也知道這些名相,只記了名詞,沒有去用功研究。我認爲你們研究的話,要把玄奘法師的《八識規矩頌》搞清楚,再把《百法明門論》搞清楚,這是完全要從學理,從科學方面入手,是倒過來研究的。
譬如說心性起作用"緣生性空",緣生是講物理、物質世界,人世間的作用,不是單方面的變化,是心物一元互相變化。本體是真空,所以要先從第八阿賴耶識開始研究。譬如講到第八阿賴耶識,玄奘法師歸納得非常好,心性本體第八阿賴耶識看不見,摸不著。在一般經典裏經常提到,"心不見心,識不見識"哦!你說我心在哪裏?你自己能夠見到自己的心嗎?心不見心,識不見識。中國禅宗祖師們非常有意思,這些都不談,就是要你見本來面目。世界上哪一個人見過自己面孔長什麼樣子?我們大家一定說都見過的,鏡子看得明白。鏡子裏頭看的不是你哦!看得也關于不明白。天下沒有一個鏡子絕對准確的,而且以光學來講,鏡子的相跟我們左右相反的,膚色不同,所以鏡子的影子也不是你。禅宗祖師叫你參一個話廣--"如何是你本來的娘生面",你媽媽所生的你是什麼樣子?你去找,找不出來自己面子是怎麼樣的!所以心不見心,識不見識。
要明心見性是幹什麼?能夠見到本來面目。相對的反射你見到了,因爲你見到鏡子中的自己。譬如前天講到洞山祖師,他過河的時候見到自己水裏頭的影子,他悟道了。影子不是我,我也不是影子。以洞山祖師見道的因緣來講,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走路、講話、做事一輩子,都是我們的影子在做。譬如我們大家從臺灣、香港、上海到這裏來,都是影子在做;你究竟在上海,還是在臺灣,還是在香港呢?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如
這是洞山祖師悟道的偈子,前天你們寫過應該背來。"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都是影子,都不是我。"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他說你應該這樣去修行,"方得契如如",才達到佛的境界。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這是講知性這個問題。但是我們講了半天不是在說道理,而是要大家真的認識修行要從安那般那修呼吸入手,才可以很快即生證果的道理。這個重點你要認識清楚。所以先從知息入、知息出開始。
現在用很短的時間,先聽一下大家這兩天修行有沒有什麼問題,鼻子塞了啊、心痛啦還是什麼?這兩天聽過以後,自己修持的經驗,覺得什麼是最需要問的問題。現在我問你們,你們一定想不出來,等一下…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六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