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修問答(彙集六)▪P2

  ..續本文上一頁修習佛法如果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有收獲。

   還有的人現在也有方法了,會修持了,但是不夠精進。你們爲了生活那麼努力、那麼奮鬥,把這些精力都用在解脫上了嗎?都用在修行上了嗎?爲了解脫你付出過那麼多嗎?爲了修行你那麼奮鬥過嗎?修行是重要的事,沒有什麼事比修行還重要。你們把這些聰明都用在正事上,不要總是用在沒有用的閑事上。天天忙著用自己學問、技術來造業,天天爲了發財奔波,不要這樣。如果都用在正事上,修行肯定很快就會有成就。

  

  在生活中修行的過程中,了緣了債的關鍵是什麼?

   上師解答:我們度化衆生的時候,要從家庭做起,但是不要認爲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然後去付出,去關心,而要認爲這是與我們最有緣分、最需要我們的衆生,然後去關心照顧。不求回報,沒有要求地去爲他們付出,這就是菩薩行,這樣才能了緣,這樣才能還債。沒有這樣的發心,你付出的再多,你爲他們再奉獻,也了不了緣,還不了債。

   如果心不正,心不清淨,互相之間都還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今天你欠他,明天你還他;今天他欠你,明天他還你。這樣互相欠、互相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沒有結束的時候。這也是一種輪回。那怎麼辦?我們發清淨心,不自私、不自利,完全爲他們。發心正確了,內心清淨了,我們才能了這個緣,才能還這個債。所有的債都還上了,再也不用欠了,再也不還了,這叫了緣、了債,而不是你做了一些事情就能了緣、了債。

  

  怎麼才能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

   上師解答:現在很多人都說,“我的要求不高,能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夠高的了。發財不難,當官不難,但是要過平平安安的日子最難。

   怎麼才能平安?就是心。心安住了,心平靜了,那個時候你才能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怎麼才能將心安住?怎麼才能讓心平靜?只有佛法才能讓你的心安住,讓你的心平靜。

   很多人都這麼想,“我目前有這個事,所以才煩惱。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就可以安心地過日子,可以安心地學佛修行了。”不可能。這個事結束了,肯定還有那個事,沒完沒了,無始劫以來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那怎麼才能沒有事呢?你放下就沒有事了。沒放下之前總會有事,不可能沒有事。

  

  

  我們觀修無常的目的是什麼?

   上師解答:我們要明白一切都是無常,都沒有恒常不變的,都在刹那刹那當中變。修好無常了,我們不是什麼也不要,什麼也不去做。

   我們現在不懂得壽命無常的道理,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用心,所以沒有成功,沒有成就。我們真正懂得了壽命無常的道理,真正明白了一切離不開無常這個道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願意做的,不會有不願意做的事情。

   家裏事、家外事,大事小事,都是一種因緣。既然結上了這個緣,就一定要了。我們了緣的過程中,一定會用心,一定會抓緊時間,一定會分秒必爭,全力以赴。爲了自己的解脫,或者爲了衆生而學佛修行的事,我們也不會一拖再拖,不會懈怠懶惰,一定會竭盡全力。這樣的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所成就,都會圓滿成功,包括我們的修行。這就是我們要修無常的原因。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具足意樂圓滿?

   上師解答:意樂圓滿,就是業際不顛倒。不用說是學佛的人,就是做爲一個普通的人,也應該要善良。然而業際顛倒的人不是這樣的,正好是相反的。就是想騙人,想傷害他人。這種人心地惡劣,惡念特別重。行爲也是,不行善、不積德,光造惡業,剛強難化。這種人就是業際顛倒。

   還有一種業際顛倒的人,剛開始顯得很有善根,也接觸佛法了,皈依叁寶了,後來遇到一些違緣障礙,就灰心了,退步了,于是一點點也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輪回,不相信叁寶了。心裏生起了邪知邪見,惡念越來越嚴重。這種人,學佛修行也是有目的的。他沒有達到目的,就開始懷疑,開始灰心退步,開始放棄一切了,然後還誹謗佛法,造惡業。這種人也是業際顛倒,不能修持正法。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如果不是,意樂圓滿我們就有了。

  

  出家和在家的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樣的責任?

   上師解答:學佛修行不是必須要出家,也不是必須要在家,這要看緣分。你能成家生孩子,這是一種緣分;我在廟裏誦經念佛,這也是一種緣分。各有各的緣分。

   你既然成家了,生孩子了,你有你的責任與義務,你必須要盡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你不能要求自己完全和出家人一樣。家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整天到廟裏,這就錯了。出家人既然出家了,就要度衆生,他有他的責任與義務,出家人也不能完全要求自己像在家人那樣,那樣也錯了!各盡各的責任與義務,這就是修行!

   你是成家的緣分,你就成家,然後盡心地照顧家人,了緣了債。你是出家的緣分,你就出家,然後精進地學修佛法,救度衆生。

  

  如果我們發心發願將身口意供養上師叁寶,供養衆生,但是很多時候肯定做不到,這樣會不會有過失?

   上師解答:雖然我們發心發願將身口意供養上師叁寶,供養衆生,但我們作爲凡夫,會有一些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有過程。在我們沒有做到的情況下,雖然會有一些過失,但是不能因爲怕有過失就不去做。

   我們的這些願力,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與方向。不這樣發心發願,我們永遠都做不到。我們這樣發心發願了,並且嚴格地要求自己,慢慢業障清淨了,有智慧了,就會完全做到了。做不到的時候,就要不斷忏悔自己。

  

  都說念佛好,能治病,能消業,我也念了,但是怎麼還不好呢?

   上師解答:念佛能治病、能消業、能積福、能往生。但念佛必須從心裏念,必須真正懂得阿彌陀佛的含義。我們現在嘴裏不斷地念“阿彌陀佛”,但是心裏都是貪嗔癡慢疑等煩惱。求阿彌陀佛、求觀音,使自己或者家人健康長壽,求孩子有好成績,能考上大學,求事業能成功。求的都是世間法,心裏全是這些我執我愛,自私自利。這都說明出離心還沒有生起來。

   還有的人求自己能往生。他知道人間苦,輪回苦,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好,想要快點解脫,想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也不回來了,于是就特別執著地念佛號。這樣念佛求往生也是自私的,說明菩提心還沒有生起來。

   有了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有了這個基礎,達到這個層次了,念佛是很殊勝的。清淨平等自在隨緣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

  

  修行要積福,積福要供養,要布施,但是沒有能力的情況下怎麼做呢?

   上師解答:佛法裏講的布施、供養,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做。我們有條件,方便的情況下,可以做實物供養;沒有條件、不方便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意幻供養。

  

   在馬路上,在單位裏,我們所看見、聽見、想到的珍貴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可以做供養。我們到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物品,擺得整整齊齊,這都是給我們准備的供養品啊,爲什麼不做供養呢?

  

   布施也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我們身上排出去的這些不淨的垢物,浪費的那麼多水,那麼多剩飯、剩菜都可以做布施。對我們來說這都是髒東西,但是很多衆生都需要,都非常的期待。我們念“嗡啊吽”,通過“嗡啊吽”的力量,使這些布施品都變得清淨,遍滿虛空,都變成衆生需要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念“嗡嘛呢呗咪吽”,通過觀音菩薩的慈悲的力量,讓衆生都得到。

  

   供養、布施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誰都有這個條件。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去做,有沒有這樣的信心。

  

  佛法不是講因果報應嗎,爲什麼有些人作惡多端還春風得意呢?

   上師解答: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心地非常惡劣,不擇手段地到處造業,但是沒有得到惡報。有的人心地善良,竭盡全力地行善積德,但是沒有得到好報。于是很多人都懷疑因果。

   不用懷疑,因果不可思議。因緣果報有各種各樣的,總有一天要現前,但是有過程。不是不報,沒有到時候呢!到時候了一定報。有的是現世現報,有的是來世再報,有的是經過很多生生世世以後才能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都要知道。

  

  做火施一定要在晚上嗎?能有什麼作用?

   上師解答:做火施,在下午做或者晚上做都可以。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是初學者,做火施只能祛除一些病障、魔障,祛除不了內在的貪嗔癡慢疑等煩惱和習氣。要祛除這些的話,還得有智慧。如果能用出離心、菩提心甚至證悟空性的智慧來攝持,就更圓滿了。

  

  只忏悔以前的罪業,不發願以後不再犯錯,能清淨業障嗎?

   上師解答:忏悔的時候,在諸佛菩薩、上師叁寶面前發誓發願,我從今以後再也不造這些惡業,這個決心是返回對治力。有這個決心,才能徹底彌補,才能徹底恢複。沒有這個決心,做忏悔做得再好再如法,也只能減輕罪業,不能徹底恢複,因爲你沒有返回對治力。

   你還想繼續造業,你還想繼續犯戒,你還有這個想法,就說明你不是真心的。你若是真心忏悔的話,還能有這些念頭嗎?剛才服毒藥了,現在搶救過來了,以後你還想喝啊?我斷不了這個,我以後還要喝。你能有這個想法嗎?不可能吧?同樣,忏悔的時候還想繼續犯戒,還想繼續造這些惡業,那你就不是真心忏悔了,不能徹底恢複了。

  

  唱金剛歌對修行有幫助嗎?

   上師解答:學佛應該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學,修行應該輕松自在地修,這樣才能徹底了脫生死,徹底…

《學修問答(彙集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