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義慧劍釋 第六課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六課

  現在我們講量的分類。量的分類有名言量和勝義量, 先講名言量。前面已經講了名言量有符合實相的和不符合實相的,也就是淨見量和觀現世量。

  這個道理大家應該清楚,我們眼耳鼻舌身所見到的、沒有任何錯謬的有境叫做觀現世量。超越我們的境界、一般的肉眼看不見的、肉耳聽不到的,它所衡量的對境也完完全全是正確的一種境界,這種量叫做淨見量。這種淨見量的概念在其他的一些大經大論中並不經常見,而在麥彭仁波切的有關竅訣書或者教言書裏面講得比較清楚。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那對世間的理解和對萬事萬物的認識非常方便的。

  下面講這兩種量之間的差別。觀現世量和淨見量之間 有什麼樣的差別呢?有四個方面的差別。主要敘述這個問題。

  彼二之差異,體因果用分,

  似義無欺心,如理取境生,

  觀現世對境,遣除諸增益,

  盡持分位義。

  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有從本體、因、果和作用等四個方面進行分類。每一種量都有自己的因果體作用等不同的分類。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世間的名言量。世間名言量的本體是什麼呢?它的本體是對成爲現量和比量對境的所知的相似義無有任何欺惑的一種心——“似義無欺心”,因爲觀待真正淨見量或者勝義量的對境來講,這畢竟是一個相似的對境。對相似的對境毫無欺惑、絕對不會欺惑你的一種心識或者智慧就是世間名言量的本體。

  大家都知道眼睛看見藍色的布匹,我所看見的確確實實是正確的,在藍色的布匹上面根本不會欺惑的有境就叫做世間名言量。從比量的角度來講,我通過所作來推柱子是無常的,柱子的本體的確是無常的,這一點在本體上沒有什麼欺惑,我的心識或分別念所抉擇的是正確的,這種有境叫做比量。所以現量識和比量識叫做世間名言量。現量比量本來是一種識,我們學過因明也知道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這就是世間名言量的本體。

  世間名言量的因。世間名言量是依靠什麼來的呢?比如現量的因,現量是由沒有任何錯謬的六根和對境因緣聚合以後緣取對境的自相而産生的。這是現量的因。如果是比量的因,那麼通過因緣具足的推理所産生的推理的識。比如說依靠煙能推出山上有火的存在,了知火的存在的有境叫做比量。比量的因就是無誤的推斷;而現量的因則是根等因緣聚合。世間名言量的因應該從這方面來了解。

  世間名言量的作用是什麼呢?一般來講,本來柱子是無常的,但是有些人起懷疑:到底是不是無常?然後我們用一個正確的推理來了解柱子是無常的,而原來的懷疑就已經被遣除了。或者我看見白色的布匹,但是有人認爲這是黃色的布匹,在白色的布匹上有這種錯亂的情況。遣除了這種錯亂而真正緣取了白色布匹的眼識是正確的。所以對觀現世量的對境遣除增益即是名言量的作用。遣除什麼樣的增益呢?從分別念的角度來講,本來是的東西但是你反而認爲不是,遣除這種增益就是它的作用。從現量的角度來講,本來你緣取的是白色的布匹,但是很有可能錯亂爲黃色的布匹,那麼不是黃色而應該是白色——能決定這一點的識就有這個作用。與現量比量的實際道理不符合的一切法可以被遣除,這就是世間名言量的作用。

  世間名言量的果是什麼呢?就是不誤認他法而完全能受持相應場合或者外境的意義,如果我們懂得世間名言量的話就根本不會搞錯的。比如本來前世後世是存在的,但是反而認爲前世後世不存在,那麼我們通過推理來了知前世後世存在,這種錯誤的見解就已經被排除了,而非常相應、非常符合實際道理的見解就被引出來,因而能夠受持這樣符合實際道理的見解,這就是世間名言量的果。

  所以我們懂得世間名言量有沒有必要呢?非常有必要。一般來講,世間當中正確的認識、正確的判斷全部是依靠世間名言量來抉擇的。爲什麼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爲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呢?因爲這都是依靠世間名言量來抉擇的。有些是通過儀器或者長期的潛心研究之後現量見到的,比如說一些化學反應和物理學中的電子結構等等,對這些問題他們通過研究之後現量發現的,有這麼一部分,這也是世間名言量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是運用推理後發現的。當然推理有兩種,有一種是像我們前面所講的那樣它的理由是非常充分,已經具足叁相,這樣所推出來的結論百分之百是正確的。這種推理是有的。現在的一些天文學家等科學家雖然他的眼睛沒有看見,但是他通過推測對未來有一些預計,對很多事物的發生、變化通過他的推斷所作的預計最後也真實實現。當然有些也是錯誤的。

  現在有些預言家預言未來要發生什麼戰爭、發生什麼地震……,弄得人心惶惶。我們有些道友不要天天看一些預言,說這個那個預言:什麼時候有戰爭、什麼時候要發生……。那天有一個道友給我寫了一份資料,說再過幾年以後一定會發生戰爭,那個時候你怎麼樣逃避……,跟我講了很多很多的預言。這些真的是杞人憂天,沒有必要,這樣不合理。

  有時候自己整天都是這樣看,這沒有必要。我們作爲修行人,來地震也好,來火災也好,水災也好,不管這些。這些大多數是有些預言家的胡言亂語。九九年的時候,他們說整個人類叁分之一都要死掉,結果不要說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沒有死。所以很多預言不一定是真實的。如果我們天天都在虛幻中,天天都在擔憂和恐懼中生活的話,那沒有實在的必要。

  他們(預言家)沒有正確的名言量。如果有了正確的名言量,那就像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的比量一樣,對未來也好過去也好,所推出來的結論真的是千真萬確,沒有任何錯謬之處,這樣的道理非常好。

  學過宗派的人應該要會取舍,不要天天都是處于一種恐慌的狀態當中,自己也是身心不安。擔心:戰爭來的時候我往什麼地方逃啊,是往下去還是往上去,那怎麼樣啊?到時候我帶什麼東西啊?我這個筆記本電腦是帶上還是不帶上等等。這樣胡思亂想對自己的工作修行都有影響的。

  現在世間上的很多人該研究的不研究,不該研究的去研究。在國外很多人一輩子都是對沒有任何實義的一個東西去研究,這些都是荒廢人生,沒有實在的意義。我們現在得這樣一個人身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最好是好好地聞思修行。如果聞思實在是沒有能力,就要像麥彭仁波切所講的那樣,對以前高僧大德所傳下來的一些咒語及金剛語每天都念誦,要好好觀自己的心,這一點是特別重要。除此之外現在世間當中的很多分別雜念對我們來講在短暫的人生當中沒有實在的意義。

  剛才講的是觀現世量,下面講淨見量。

  廣大之智慧,緣如法性生,

  不可思議境,遣除諸增益,

  具盡所智果。

  它也是從本體、因、作用和果四個方面來進行宣說的。

  淨見量的本體是什麼呢?本體就是“廣大之智慧”,也就是對于廣大的所知無欺了知的有境智慧。比如諸佛菩薩在後得所得到的盡所有智慧,這種智慧對廣大所知界當中的一般凡夫人根本不能了解的很多東西會了知的。就像凡夫人根本看不見的東西,有天眼的人可以看見。有宿命通的人對前世後世的很多東西能看得見。還有一些有特殊淨見量的人對整個世間的鬼神全部能見得清清楚楚。這種智慧已經超越了我們的分別念,對廣大的所知界有無欺的認識。這種智慧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就像富樓那尊者看見水裏面有無量的衆生,這是以他的天眼照見的。因此我們要了知淨見量的本體就是對廣大所知無欺的一種智慧。

  淨見量的因。淨見量是依靠什麼得來的呢?聖者首先入根本慧定在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當中安住,出定的時候他對整個世間的萬事萬物全部了如指掌。這是對聖者來講的,對凡夫來講,通過聞思修行以總相的方式基本上了知一切萬法也是清淨的真相。

  世間很多根本無法想象的名言的法是依靠淨見量知道的。比如一個微塵上有無數的刹土和如來,或者過去未來的千百萬劫可以包括在一個刹那當中。諸如此類許許多多佛的不可思議的智慧功德等世間萬事萬物的奧秘,這些依靠淨見量可以了知。

  淨見量的因主要是根本慧定,而一般凡夫人現在就要有淨見量也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好好聞思修行中觀或者密法的人雖然沒有真正開天眼通,但是對于心的奧秘或者名言中一切世間萬法的真相等常人所了解以外的東西也會知道的。比如說一般的世間人認爲柱子是常有存在的,但我們學過宗派的人知道柱子是刹那無常的,在這種見解上我們已經超越了 一般的世間人。學過真正佛教論典的人對人體的整個結構 覺得是非常不幹淨的,他有這個見解;而世間從來沒有學過宗派的人執迷不悟,覺得人身非常幹淨、可愛等等。

  在名言當中每個瑜伽師和修行人智慧的境界不同,所了知的範圍和對事物真相的判斷也有所不同。說柱子是常有的和柱子無常的這兩個見解哪一個正確呢?當然說柱子無常的觀點是正確的。認爲人體幹淨和認爲人體不幹淨這兩個見解哪一個正確呢?當然認爲人體是不幹淨的東西這種見解正確。輪回是快樂的和輪回是痛苦的這兩個見解哪一個正確呢?當然認爲輪回痛苦的見解是正確的,這兩種見解中,從他的角度來講他覺得輪回真是快樂,但是我們後面用另一個見解已經製伏他的觀點,這就是所謂的淨見量。

  麥彭仁波切的很多非常甚深的教言講到名言量一定要分兩種,如果沒有分兩種,這些見解一般的人以一般的世俗現量和比量是根本沒辦法了解的。所以這種見解光是包括在一個觀現世量中是不合理的,這樣的見解包括在勝義量當中 也不合理(不管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

  我們有時候覺得傳承上師們留下來的這些珍寶教言非常殊勝,只不過有…

《解義慧劍釋 第六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