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些人不一定懂得它的甚深意義。你如果懂得了意義的話,那它真的是價值連城的如意寶,非常的珍貴。但是你沒有懂得道理,光是字面上漂恐怕也不合理。就像學電子專業,如果你不懂原理,一個儀器或者屏幕稍微變了就什麼都不懂了;如果懂原理,不管它怎麼樣變,它真正的道理已經懂得了,那在不同的環境當中都可以用得上。同樣的道理,佛法尤其是中觀和因明還是需要有一種專業知識。你真正懂得淨見量和世間名言量,或者勝義量和世俗量這些道理的話,在任何一個環境當中對任何一個事物的判斷都不會錯的。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可以攝持的時候。不管你到美國去還是到加拿大與他們的文化相接觸,當他們的觀點跟我的佛學觀點相比較的時候,你可以指出他們很多錯誤的觀點。自己的見解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中也可以建立起來。
淨見量的作用是什麼呢?對觀現世量不可思議的對境遣除所有的懷疑。現在很多科學家覺得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根本看不見的東西也真實存在,但是無法證實其存在。美國有一個聚積魔鬼的地方,很多人都特別害怕。有些人是現量見到魔鬼,而很多科學家拿照相機去的時候卻根本不能發現,但是一些醫學界、心理學界的人士覺得這個地方真的有一些怪怪的東西,但眼睛看不見,怎麼樣推理也無法解釋。照相機也不管用,很多測試的儀器也不管用。爲什麼無法解釋呢?因爲他們沒有淨見量。如果有了淨見量,這些事情很容易解釋,易如反掌。所以淨見量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對于一般平凡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很多東西,用另一種智慧來抉擇它,這就是淨見量的作用。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尤其是你要研究任何一個學術,如果沒有知道淨見量的道理的話,可能很多問題最後只有打一個問號,認爲:這是一個奧秘,這是一個謎,這是人所無法了知的謎。我們看有些雜志和介紹書的時候,覺得這些世間人真是很可憐,先去研究,但是研究也只是用分別念而已,怎麼樣挖也是挖不出結果。就像你准備用一個木橛穿進石頭去,但怎麼樣也不行,最後這個木橛它自己都被毀壞了。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分別念具有局限性,所以有了淨見量的道理,即使你自己沒有淨見量,但你懂這個道理的話也會有解釋的方法。
淨見量具有徹知一切所知的果。就是我們講的 “具盡所智果”。了知一切萬法名言真相的盡所有智最終在我們獲得佛果的時候也依靠淨見量而現前。這一點很重要。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道友應該盡量去分析。
有個別的道友在講一些公案或者因果方面的簡單道理的時候是很有興趣的。而稍微講一點深的法,就開始打瞌睡, 很多人都沒有興趣。有一個道友跟我講,你每天講一些簡單的法就可以了,不要講中觀、因明,這些太深了,現在沒有人講這些太深的法。我看了很多外面的光碟,很多高僧大德的講經說法大多數都是關于如何趣入善趣的,也就是說對初學者的開示比較多。我們不僅要學一些初學者的教言,更進一步要學非常甚深的中觀因明甚至密宗的教言。很多人從這些教言中獲得的利益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尤其是一些有智慧、有信心的人,你整天講一些因果報應的公案還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心願。在通過甚深的這些教言去觀察的時候自相續的心態一定會有轉變的。現在讀過一些高等學校的人分別念特別多,認爲自己的智慧好像在這個世界當中第一,但是遇到了因明和中觀這些理論的時候,最後自己也覺得在我上面還有一層天空,也會認爲自己的這種智慧還跟不上。所以我想很多道友在這些甚深的教言方面還是要值得重視。
子二、勝義量
勝義有二種,相似真實理,
能量觀勝義,彼量亦成二。
勝義量有兩種。
一個是相似勝義。世間的很多凡夫人也可以抉擇的,比如柱子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所謂的空性就是遮破所破後不存在,這個法是沒有的,也就是單空。否定實有的一面,像這樣的道理叫做相似勝義,也叫做隨同勝義。從世間的角度來講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爲剛開始很多衆生認爲整個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存在的。然後我們通過中觀的這些推理方法來抉擇會知道這些法不可能存在,爲什麼不存在呢?因爲在一個一個剖析的時候,最後都是沒有的。就像“我”,人人都認爲“我”是存在的,但是我們通過剖析以後知道“我”根本不存在。小乘也認爲這樣的境界就是無我:證悟無我了!多了不起啊!認爲“我”不存在,瓶子不存在是很好的。其實光是“我”不存在這種層面叫做單空,也叫做相似勝義。當然這樣的相似勝義與認爲世間萬事萬物存在的見解比較起來是非常殊勝的,可以摧毀無始以來的我執和認爲諸法存在的實執,這叫做相似勝義。
還有一種勝義叫做真實勝義。真實勝義就像《中觀根本慧論》裏面所抉擇的一樣,萬事萬物全部是離四邊八戲,一點戲論都是沒有的,有也不是,無也不是,二者也不是,非二者也不是,一切法是遠離所有的語言、分別、妄想執著的對境,什麼都不存在但也並不是不存在。對凡夫人只有用“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來表示,除此之外沒辦法。就像對盲人宣說大象的形狀一樣,是沒辦法的。這樣的境界叫做真實勝義。
正因爲在事物的本體上有相似勝義和真實勝義的緣故,衡量它的智慧也具有相似勝義量和真實勝義量。必須要具足這兩種量。這兩種量非常有必要,因爲如果沒有這兩種量的話,那麼我們對這兩種勝義也是不能了知的。在《中觀莊嚴論》當中說“切合勝義故,此稱爲勝義。”這講的是相似勝義。“真實中彼離,一切戲論聚。”這叫做真實勝義。真實勝義就是遠離一切的戲論,這些所有的戲論全部都已經遠離了這就是真實勝義。對真實勝義和相似勝義一定要這樣區分開,如果沒有分開的話,想懂得真正的意義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中觀藏論》當中也說“于此若無有,真實世俗梯,欲上勝義樓,智者非應理。”如果沒有相似勝義,你想到達真實勝義也不可能。相似勝義的樓梯一定要具足,如果沒有相似勝義的單空樓梯,你想到達真實勝義的高樓根本沒辦法,對智者來講是不應理的。所以中觀當中爲什麼先抉擇單空 然後再抉擇遠離四邊八戲的真實勝義空性的原因就在這裏。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勝義谛分兩種。麥彭仁波切的很多竅決書裏面也是這樣分析的。
癸二、攝義:
依前而入後,猶如患目愈,
正量明目淨,現見淨等義。
“依前而入後”,上面所講到的名言量和勝義量:名言量分觀現世量和淨見量,勝義量分相似勝義和真實勝義,這四種量依靠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證悟呢?當然是依靠前前的因而産生後面的果。就像《經觀莊嚴論》裏面所講的那樣:依前前而生後,依靠前前的因緣可以産生後面的果。
這就像世間當中患眼翳的人通過一些治療,如吃藥,最後眼翳逐漸逐漸清淨,外境也就看得越來越清楚。眼病消失之後,就能清楚照見外面的色法;同樣的道理,我們作爲初學者,基本的現量比量先應該搞清楚,這個搞清楚以後,應該通過聖教量對淨見量生起定解,這樣淨見量和觀現世量就明白了;對于勝義量,先應對單空有初步的認識,然後再對遠離一切戲論的中觀的究竟意義産生信心、生起定解。最後自相續真正融入諸佛菩薩的智慧境界,並與之無有差別,可以到達這樣的境界。當然獲得這種層次並不是我們想像那樣快,實際上就像世間求學一樣,先讀幼兒園,然後小學,之後中學、大學,這樣一層一層地上去。到了大學的時候就會覺得:噢,原來我讀幼兒園所學的學問對我現在來講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學這些知識,恐怕基礎就打得不一定穩固,但對我現在來講幼兒園的這些知識已經包括在我在大學裏所獲得的智慧當中。同樣的道理,我們現量見到的或者是比量見到的,以及相似勝義的道理,到了最高境界的時候它們都包括在究竟的智慧當中。
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就像治好了眼病一樣,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都能清楚照見。但照見的角度不相同,有一種是依靠淨見量照見一切器情世間本來就是沒有任何雜染的大清淨,然後是依靠勝義量照見一切萬事萬物的大平等。麥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網》中講到淨等:清淨和平等,這兩個見解非常重要。
關于清淨方面的教言,總的密宗方面的教言講得比較清楚,尤其是在《大幻化網》裏面,一切外境怎麼樣清淨,一切有境怎麼樣清淨?清淨方面的教言講得非常殊勝。在顯宗裏面,像《寶性論》、《贊法界論》,以及其他相關大乘論典,關于如來藏的清淨部分也講得比較多。關于平等,平等就是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這樣的空性在顯宗所有的般若經當中也講了,然後《中觀根本慧論》爲主的《中觀六論》也講得比較多。所以顯宗當中,釋迦牟尼佛的第二轉*輪和第叁轉*輪應該結合起來修學,第叁轉*輪主要講淨見量所認識的對境,第二轉*輪主要講勝義量所了知的對境,這一點學過的人都應該比較清楚。
《解義慧劍論釋》的作者是這樣說的,關于淨等的問題本來依靠上師的恩德他有能力再繼續分析,但是因爲淨見量的對境屬于密宗部分,所以在這裏不太方便,就沒有廣說;關于後者,也就是說空性方面的道理,如果在本論釋當中講的話,害怕文字太多了,因爲《中觀六論》等全部拿到這裏來講,可能講半天也講不完,所以他也沒有講。如果有興趣,那最好是閱讀麥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密藏總義善說大寶藏》),這當中講得非常非常清楚。
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想我們會講《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依此大家一定會對密宗的殊勝尤其對淨見量有清楚的認識。當然,關于淨見量我們這次只不過是提了一下,在顯宗的論典當中這應該算是比較清楚的;但是,依靠密宗《大幻化網》的一些見解來抉擇的時候,就根本不是這樣,我們都會覺得真的是在名言當中一切都是大清淨的,沒有一個不清淨的東西,這種道理一定會明白。關于這方面的教言,我們以後應該有機會學。…
《解義慧劍釋 第六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