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 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原因,叁種決定。

  叁個根本是什麼呢?就像以前所講的那個樣子,死是肯定的,首先,肯定死亡的必然性,沒有一個人不死,所以這個死是肯定的;第二,死緣是無定的。我們可以通過任何一個方式觀察,死的時間和方式是沒有辦法可以選擇的,這是肯定的。第叁,要知道死的時候除了佛法之外,任何其他的東西對死亡毫無幫助。這叁種是肯定的。

  那麼如何觀修無常呢?有九種原因。比如說,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所有的過去的生命,沒有一個不死的;用現在的眼光觀過去的,過去的不會留下的,死的都死掉了,所以這是無常的;然後思維這種身體、生命,都是有爲法,是必定要趨向壞滅的,是毫無堅實,毫無精華,不可能把握住他,該無常的時候自然會無常;然後就比如說親戚呀、朋友啊等等對自己有助益的,他們也不可能幫助你,而且死的時候,衣食、財物等,也對你毫無意義。在死亡到來的時侯,除了面對無常之外,沒有絲毫選擇等等。

  觀察完九種原因之後,還有叁種決定:因爲我們經過前面的思維之後,要肯定這幾件事,第一、因爲死亡肯定會到來的緣故,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修行正法。因爲不修行正法,在死的時候毫無把握;第二、因爲肯定死緣無定的緣故,不要讓自己懶散的心、放逸的心,推脫明天修行或後天修行,明年或者後年,或者上午沒時間下午再修行,或者是等下一分鍾再修行,沒有這樣的時間!因爲死亡何時到來,我們根本沒有把握。所以說第二個決定就是決定現在馬上就要修行佛法,立刻修行佛法;第叁、是因爲我們知道了死的時候除了佛法以外,任何的外界一切,對自己的修行,對死亡都毫無意義,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把今生當中九種所做全部都要放棄,讓自己的心純粹安住于正法當中,就是要純一的修行正法,這是一種決定。

  這就是叁個根本,九種原因,叁個決定。如果能夠産生這樣的確認,那麼,你的心一定會趣入正法。能夠這樣,修行無常舍棄今生的念頭,把自己今生能夠活多久或者是能做到多少事情,得到多少財寶、多少的美名,然後自己能夠做多少好事等所有這些都放棄,以死亡爲界限修行。如果能夠如此修行的話,這就是一切諸佛菩薩稀有的殊勝的法行。

  五、遠離惡知識支分

  因爲斷棄惡友伴是能增長善行的,所以應該這樣如理的思維。

  與誰相伴能令叁毒增 聞思修之功德退失盡

  于令了無慈悲惡友衆 悉皆遠離是爲佛子行

  這裏講的與誰相伴,指的是誰呢?指的是惡友伴、惡知識。惡知識究竟是誰呢?惡知識指的是能夠讓你增長貪嗔癡叁毒的,教唆你的,使你心中産生各種煩惱的人。

  當然,我們起初是爲了修習佛法而安住在戒定慧叁學當中,並且精進地修行和聞思的,但是如果和惡友在一塊,就會因爲各種惡的作意、惡念、惡的引導,使自己的心中退失了對佛法的敬信,對于戒律、對于見解上産生相違,正知正念也爲之喪失,從而貪嗔癡叁毒爲之增長。

  我們得以究竟成就和解脫的道路是什麼呢?就是聽聞佛法、思維佛法,並且修習佛法。因爲依止了或者跟隨在惡友伴、惡知識周圍的緣故,聽聞的功德爲之喪失,産生了猶豫,思維的功德也不能産生確定,那麼修行的時候,當然也趨入迷惘。這樣一來,聞思修的功德漸漸衰弱下去。而趨向究竟解脫的道路,惟獨依靠慈悲和智慧,但是,因爲依靠惡友伴的緣故,自己叁毒熾盛,哪還會有慈悲可言呢?所以在這個時候,慈悲心也爲之斷盡。那麼這樣一來,你自己修行和解脫的機緣就全部喪失了。所以說惡友伴是非常可怕的。應該遠離惡友伴是佛子的行爲。

  惡友伴當中,正象過去的一些大師們所說的,如果你親近的是貪心很重的惡知識的話,那麼你就會變成貪心很重的人;如果你親近的是嗔恨心很重的惡知識,你就會變成嗔恨心很重的人;如果你親近的是邪見心很重的人的話,你就會變成邪見心很重的人。你親近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所以對貪、嗔、癡、我慢、嫉妒等等,這些煩惱很重的人,如果你和他交往的話,那你一定會變成類似他的那種人。因此,我們遠離惡友伴是很重要的。

  那麼惡友伴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就像赤·貢唐仁波切所說的那樣,惡友伴並不是在外表看上去很凶惡,而事實上,他是以善的行爲展示在你面前,惡友伴是最不容易認出來的。一般來說,這種惡知識到你面前的時候,都是滿臉堆笑,讓你看見他對你的發心,非常清淨,對你非常慈和,什麼都能接受你,把你所有的想法都好象非常認可和理解一樣。一般這樣就是惡友伴的特點。因爲惡友伴到你身邊的時候並不是說:我是惡知識,然後過來的時候,頭頂上長著犄角,這就是惡知識。也不是說,所有惡知識都是手裏拿著兵器、拎一把刀,然後掄著斧子到你跟前說:我是惡知識,你要是修佛法我就殺了你。他們沒有這樣一種外表的標志。

  所謂惡知識總是慈眉善目、面帶微笑,很關切地看著你,好象是非常可親一樣的。“哎呀!你看你,多可憐啊!你所想的是對的,你想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你所做的一切我都是同意的、贊許的,但是你想想,你爸爸是這樣的、你媽媽是這樣的,你周圍的人是這樣的,你看你這樣去修行佛法多辛苦、多惱火,而且走在險道上,也許會丟失生命,這樣毫無意義,你再想一想,你看人家不做善法、不修行佛法的人,又是資財豐裕、壽命綿長,而且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可是你們學習佛法的人,又是多病、又是短命,而且又是那麼悲傷、那麼惱火,心裏痛苦、外表自慚形穢,不管怎麼說,學習佛法也看不到任何利益,學習佛法的人都是一個個很苦惱的,不學佛法的人卻是容光煥發的,所以你這樣苦苦惱惱學佛法幹什麼呀?那麼辛苦、那麼累,多讓人心痛啊,好好待在家裏吧。對你的父母好一點,當個乖孩子,然後去照顧一下你的父母呀、親戚、朋友呀,做一點經商呀、營利呀,使自己過的好一點,活得幸福一點,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有沒有,管他有沒有來世,這輩子活好再說吧,那麼多的事兒都管不過來呢,你自己好好地努力照顧好自己,不要那麼辛苦了……。”等等。用這些讓你聽起來很順耳的,但是卻是違背佛法的話來教育你。這樣的特征是惡知識、惡友伴的特征。

  像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很難發現,因此,一定要從內心深處非常謹慎,要知道輪回之苦,並且脫離惡友伴的束縛這是很重要的。因爲惡友伴出現的話,你一切修行的意樂都會喪失,修行的精進爲之衰竭。所以說惡友伴是最爲可怕。因此,祖師們都是這麼講,比如我們見到狼群虎豹的時候馬上躲地遠遠的,因爲怕它們傷害我們的生命一樣。見到惡知識的時候,一旦發現他是惡知識,應該馬上就像躲開野獸一樣躲開他。如果沒有那麼迅速躲開的話,很可能你的法身慧命會受到傷害。

  因此,修行的時候,舍棄惡友伴是一切菩提薩垛所作的稀有行徑。

  惡知識是非常可怕,稍不謹慎,將會對自己造成極大的傷害。講遠離惡知識的時候,反複強調如果說作爲修行人不注意交朋友的話,那麼周圍的人會在自己修習佛法的道路上造成極大的障礙,或者是走向另外一個道路當中。所有的善知識都是這樣強調的。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說是待一天或者哪怕一個小時,短短的一瞬間,也能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的惡知識。所以自己要善于觀察。惡知識就像剛才說的,或者是說讓你感念父母的恩德、讓你去照顧親友,然後讓你去經商營利或者去耕地或者務農等等各種方式,讓你去做世間的事情,告訴你修行佛法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即便修行佛法也不需要那麼辛苦。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曾這樣說過:我們過去在無量劫生死以來,自己無數次無意義地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和身體,血流地象海一樣,骨骼堆積得像須彌山王一樣,就像這麼多生的生命都舍棄了,毫無意義浪費了,那麼我們現在得到了這樣一個身體,能夠精進修行佛法的時候,爲什麼浪費它呢?不僅苦行應當作,任何一種哪怕是瞬間的修行都是具足無邊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自己一定要爲了趨向解脫而精進修行。

  這個是在佛經上都有講的,像《正法念住經》等等,說對于惡友伴應當像見到了毒樹一樣舍棄他,因爲他的種子如果是毒的話,樹幹、樹枝子、樹葉子、果實全部都是有毒的。如果你自己不小心讓惡友伴加持了你的話,那麼你的心中會生起各種不善的發心;這樣不善的發心,會使你所有的行爲都趨于惡的行爲。

  我們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當中,就會碰到這種情況:比如說金剛道友當中,也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他自己對這個或者那個人之間製造各種輿論和謠傳,然後說:你本來對這個人挺好的,又給他東西,又對他好,照顧他各個方面非常妥貼的,可他背後卻說你的壞話,老在收拾你,你對這種人以後不要理他,也不用對他有什麼慈悲心的。或者在另外一個人跟前說:你看這個家夥沒有一點念恩心的,你怎樣幫他,他都不理你,以後他跟你發火,你也跟他發火,他揍你,你也揍他一頓。這樣反反複複叨咕這些話,這些全部都是惡友伴的標志。

  我們作爲一個修行人,作爲金剛道友之間,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所守護的叁昧耶戒,你自己的律儀。如果你要善護于自己的律儀的話,不管別人怎麼講,你的戒律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碰見惡友伴時,他覺得,你的性情是最重要的,告訴你他很理解你,就像剛才所講的,你所說的是對的,你所想的也是對的,只要他對你不好,你收拾他是應該的,他這樣勸你的時候,你就覺得火往上竄,這樣一來,幹起壞事更有動力了。所以說呢,在這種情況下,惡友伴是非常可怕的了。你的戒律將爲之傷害,你的修行也會爲之喪失。

  那麼惡友伴的危害是什麼呢?他的危害是能讓你過去已有的功德漸漸退失,未出生的功德不再出生,絕對不會升起的惡念全部升起,這是惡友伴對你的“加持”。你不小心的話,很可能受到他們的汙染。…

《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