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白雲小語▪P2

  ..續本文上一頁的腳,你的頭腦,將會變成遲頓。

  注:處在凡事講究便利的尖端科學時代,人的手腳功能及思考反應已隨著對尖端科技的過份依賴而漸失功能,漸顯遲頓。尤其是只想享用他人的智慧結晶,以圖舒適便利的人,絲毫不在意自己原來所具備的本能,他的身體及頭腦將會退化得更加快速。

  居安思危,居危冷靜;人生的路途坎坷,必須凡事思考,方能平安前進。

  注:人生道上,有種種難以把握的際遇,只是不知何時即會遭遇。所以,應變之道就在平常時多方考慮可能發生的危機與缺失,藉由事先設想周密而降低危險發生的機會;遭逢危險的時刻,冷靜思考,沈著應對,于冷靜沈著中,化險爲夷。

  有太多的時間去羨慕別人,爲什麼不好好的利用時間去培植所羨慕的?

  注:羨慕別人所有,那是因爲自己未能擁有。然而,光是羨慕別人並不能有所增長,即使是羨慕一輩子,也只是羨慕而已,不如及時付諸行動培養自己所羨慕的,假以時日,則能擁有令人所羨慕的。

  救濟,只是盲目的付出;教導,纔是有效的幫助;施舍,頗具憐憫的沖動;唯有無畏的犧牲,于他人的饒益而言,完備了絕對的奉獻。

  注:救濟,只是一時的幫助;教導,才是給予自立的本錢;施舍,是情感的觸動;無畏的犧牲,帶給他人深遠的絕對利益。施舍或救濟,是否真正幫助了他人?若配合適當的方式、持久的精神,幫助他人得以突破困境,培養自立更生的能力,則是長久

  的扶持,真實的饒益。

  當你今天纔發現昨天的錯,那末,你的今天已經被浪費了;如果,適時警覺今天的錯,那末,明天必然是屬于你的。

  注:人,因爲知錯,所以能改。既然免不了犯錯,那麼及時覺悟,就是唯一的彌補之道,也是令成長過程縮短時空的最佳方法。時時自我返照檢討,不斷修正改過,否則,當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我仍然依舊,那就錯失了許多認識自我,導偏爲正的好機會。

  幫助別人是本份,被幫助的人,有受與不受的權利;因此,與其勉強而造成雙方都感委屈的後果,不如冷靜地去認識自己和對方。

  注:人往往因爲一廂情願的好意,認爲是幫助他人,爲他人好,卻忘了對方也有不接受好意的權利,因此,無形中造成強求,別人既感受不到好處,且倍感負擔,自己也因而十分委屈。所以,有心幫助別人,爲達真實效益,不如先行了解對方的需要,

  自己的能力。

  人的真理是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理是什麼?是好好的活著!活著又爲什麼?權利和義務!

  注:老禅師說:「生命的意義,在發揮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價值在饒益衆生的生命。」人身之所以難得,是因爲他的一生中可以發揮無限大的生命價值;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爲他平常的生活中,可以利益許多的生命,完成許多意義非凡的事,這之中,有權利,有義務。

  一個完美的人,不是「身」的健麗,「口」的甜蜜,而是「意」的高雅和潔淨;而意的完美,是來自每一顆健康而善良的心!

  注:「身」的健麗,令人産生向往和遐思;「口」的甜蜜,令人心神迷亂;「意」的高雅和潔淨,則因爲它源自于健康善良的心,所以,「意」之所及,表現出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與體恤,它所引發的行爲,是屬于利己利他的。

  機會的诠釋:機是時空的認識和了解,會是修養和學行的投資;所謂契機與會,便完成了命運的自我主宰。

  注:機會,不是伴隨運氣而有;而是隨時隨地,把握當下對時空環境的認識與了解,透徹其脈動取向,再加上自己專修素養條件,取得可靠的籌碼,于是主導了運氣,完成了命運的自我主宰。

  佛之一字,于法典中有時是如來之名,有時是覺悟之義;研經究教的佛弟子,如果不能辨別二者的涵意,那將永遠不能接近佛陀的思想。

  注:叁藏十二部經典,其中的每一個字都引導後學行者接近佛陀思想,可是,一旦把握不住,便無法契入如來法義。如同一個「佛」字,在不同的地方,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涵意,這之間,若非憑借著深厚的佛法修養或善知識的引導,結果必然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細雨綿綿,大雨淋漓,暴雨橫飛;有的令人煩惱,有的令人喜悅,有的令人焦急;可見天公也不免爲難,如何使得皆大歡喜!

  注:縱使是具有千變萬化能力的天,也難以滿足每一個人的好惡。人以自我意識表現要求,其喜好沒有標准,所以衆人意見聚集時,難的是如水乳融合;少的是設身處地爲他人想一想;虛懷若谷地廣納真言;以至不能把原有的煩惱突破化解,表現最是圓滿的修養功德。

  開花結果的時刻,曾經是從耕耘,下種,施肥,灌溉;以及無數心思和血汗,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而成。

  注:看到豐碩成果的呈現,同時需要認識它在完成前的逐一過程與行爲付出。其中必然具有因與緣、因與果的關系。開花結果之前,下種是一切的開始,而後仍需完整的緣,也就是付出辛勤,突破困難,曆經歲月中的辛勞,才有機會看得到開花結果的豐收。

  禅法之妙,在于五蘊中想蘊的延長,于諸法靜慮之磨煉,以達本能反應于一剎那的完美;然後表現的結果,內裏沒有些許自我的成份。

  注:靜慮的修養,在于人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完成過程中的想蘊,加大其距離,靜靜思慮,精密思量,憑借修養而能于一剎那間的反應,突破自我,呈現圓滿,表現無有缺失,全然利樂的結果。

  強調自我的人,往往也是最爲自私的人;因爲,他抹煞了別人的存在,否定了別人的權利和義務。

  注:強調自我的人,一切只看到自己,強調自己的意見,自己的感受,自己應有的權利…,希望別人事事符合自己的想法,更甚于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或將自己的痛苦建築在別人的快樂上,完全不在乎別人也有自我,也有感受,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名利和權勢,就像是奎甯丸;有甜甜的糖衣,有奇應的特效;但是,那內裏畢竟是苦的!

  注:追名求利,爭權奪勢,縱然費心勞苦或往往遍體鱗傷,但仍有無以數計的人甯願沈浮其中,爲的是叱咤風雲的快感,呼風喚雨的得意,雖明知爲達目的而傷害別人,有違人所應有的原則;但是,人的業習難改,有誰靜靜地想過:爲的是什麼?最後又得到了什麼?

  于事理之疑,思想才能突破,于所疑之境,發明才是要務;疑思之余,禅行者方成靜慮之功,是謂有得悟之機也!

  注:禅行者,不分晝夜精進于靜靜思慮的修養,于事理之法,務期通暢無有滯礙。凡有疑慮之處,必然運用思想,經認識探究直至發現隱覆的秘密,事理之間纔能明朗清楚,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亦如竹節之間,節節打通,其突破的時刻,也就是醒悟之時,表現出修養的力量。

  如果,當別人數落你的過失,所引發的感受是委屈的時候;那麼,充份證明你是一個忽略修養的人,一直過著甘願迷失的日子。

  注:平常從不留意自己的言行,夜來不曾檢討自己的心念,這樣的人,他的日子是日複一日之後,對自己仍然陌生,于自己的好或不好,毫無所知;如果有一天面對別人指責他的缺失時,他必然感到委屈、詫異、以及莫名的難以接受。

  認真修學的人,無論時地,都在觀察事理的變化和作用;從觀察的過程中,發現什麼是與道相應的,與生死有關連的。

  注:珍惜有限的生命,精進于修養的人,他把握隨時隨地不斷學習的機會,在任何所見所聞之中,以「讀」的方式,認知事理的因緣和因果,發現微妙的道理,從中識取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的,返照于自我,察覺細微的意念變化。

  太多理想的人,往往爲理想失去了自己;甚至手忙腳亂之余,結果一無是處!

  注:人想做的事,必須是人的能力可以達得到的。否則,就算是雄心大志加上權謀才略,太多的理想,一陣手忙腳亂之後,耗盡心力,也難以達到理想的結果,最後落得什麼都不是,連自己也走了樣,所得到的是一連串的失望。

  屈于辱,屈于妒,屈于毀,以至屈于理,屈于他人強烈的自我;但都得屈而後伸,莫成爲犧牲下的恥與憐的承受者。

  注:面對他人強烈的自我意識,強硬的行爲,一時的忍受委曲之後,如果不能改變別人,那麼,不如好好地表現自己;否則,自始至終在別人的任意糟蹋下過日子,結果只是徒增他人的快意,而自己卻是個承受無盡屈辱的可憐蟲。

  生命的旅程中,千萬不要被現實輕易擊倒;必須了解北方的冬天,永遠是冰天雪地的酷寒!

  注:順境時,總被人認爲理所當然;逆境時,往往難以面對。面對現實的殘酷,唯有從現實中認識,了解,並且有所發現,才能具備坦然面對的本錢,而不畏于現實,不因殘酷的環境而喪志,否則北方的天寒地凍時刻,又該如何生存呢?

  所謂佛法,就是發揮智慧,表現于事理的融洽,環境的適應,問題的處理;完成于徹底的覺悟,以臻究竟圓滿的結果。

  注:佛,具有覺悟的意思;佛法,就是在任何時空之下,于一切事理都能從中凸顯覺悟,表現智慧,即使處于不同的環境中,也能適時適地處理問題,而達到圓滿的結果;所以學佛,也就是學習智慧,突破一層層的缺失,最後達到究竟圓滿。

  當一個耽心別人與他具有同等智慧的人,他是不會向別人推銷智…

《白雲小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思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