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我非常歡喜,一打開經典頭一句「如是我聞」,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最後我拿經典去問他,他說什麼問題,我說一開始就不知道,他把經典接過來往地上一扔,連開始都不知道,後面還能說嗎?
這是什麼意思?最起碼的基礎你自己下了多少?自己花了多少時間?比如要有很多工具書,有沒有去翻過、參考過?或者看看別人注解,有了疑問,一開始什麼基礎都沒有,就等于「如是我聞」是怎麼解釋?「一時」怎麼解釋?「佛在舍衛城」怎麼解釋?那不是教小學的國文。我爲什麼願意花這麼長的時間叫大家提問題,我來解答問題,因不管看經典也好,或者看別的東西也好,或者修行的過程中間也好,發生了什麼疑問、障礙,拿來跟大家一起研究比較實際,這才是主要的目的。
客問:朋友的父親五年前疑似心髒衰竭而往生,但觸摸他父親的腳是冰涼的,眼看著父親身體浮腫等等的景象,而心生害怕,當時甚至于不敢爲父親守靈,日後也不敢再走進父親曾住過的房間,但他現在卻覺得自己很不孝,擔心父親是否往生惡道?如今一想起來就悲傷、痛苦、害怕不已,請問師父他該怎麼辦?如何幫助他父親?
師答:先幫助他自己,把自己搞好,他的父親不管他,何況時間那麼久了。我們常講,你一切做的都很理想,雖然不是很圓滿,至少盡了心,就是父親在九泉之下他也瞑目了,當然以佛法來講,他瞑不瞑目你根本不知道,爲什麼?最長的四十九天就投胎轉世了,到那裏去你也不知道。所以佛法裏面常說多生父母,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強調人與人之間一律平等?因爲是以多生父母的理論做基礎,當然這也不是叁兩句話可以解釋清楚的。
至少我們知道,不管任何一生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其父親、母親,那你在這一生究竟盡了多少心?過去不知道,也不要太過于自責;知道了,至少好好做人,不好的愈來愈少,好的愈來愈好,可能你會問,究竟什麼叫做好、不好?會造成傷害的都是不好的,能得到利益都是好的,所以我常說學佛把握一個原則,不一定能饒益衆生,可是至少不會傷害衆生,那就很不錯了。
客問:我們要怎麼樣面對死亡而不恐懼?
師答:佛法只談生不談死,爲什麼?在時間、距離、速度來講,死,它的時間是有限的,生是無限的,一個漫長的生不去下功夫,要問死怎麼樣?這是顛倒的意思,如果說生能明明了了的話,死就很自在;如果說活著都是迷迷糊糊,我說一句話,死也是迷迷糊糊。
學佛,生的問題最要緊,尤其我一直強調,學佛知道一些道理方法,一定要人活在現實生活裏面,因爲你的自我天天都要面對現實的人與事,你必定會跟這些發生關系,如果不去好好著手的話,探討死毫無意義。而且佛陀雖然談生老病死,死的理論是微乎其微,可以說叁藏十二部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談生老病,只有那麼一點點在談死的問題,所以不要去探討死的問題,探討死對我們沒有好處。以我, 來講好了,我已經八十七歲了,你們跟我算算命,我還能活幾年?我敢說沒有人可以說我能活多久,如果問我自己能活多久的話,明天就走是最好,再過幾年也無所謂。
客問:如果臨終時正好想到或看到平日所憎惡的人來,起了瞋心,是否就會墮入鬼道?
師答:平常要修養,臨終才能作得了主。學佛的人當廣結善緣,莫結惡緣,即是這個道理。人如果這麼好當,就不必學佛了,若認定當人不好,也沒有機會成佛、成菩薩了,因爲佛、菩薩是由人而成就的。世間總是相對的,有苦也有樂,有喜也有哀;如何能從相對中取其利、遠其害?這是人的基本要求,學佛則不止于此,還須予以提升、突破。
客問:死刑犯在槍斃以前,爲什麼要打一種麻藥,聽說可以不打,可否以佛法的理念來說明?
師答:依佛法來講,還是要以死刑犯本身的意願爲主,他希望怎麼做比較好,就怎麼做,這沒有一個標准,爲什麼?若他害怕,當然打麻藥較好。若是再過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就無所謂。可是十八年後,是不是又是一條好漢呢?就很難說,因爲六道輪回,不是只有人道而已。
客問:學佛很多年,常常聽人家說,念佛的人在臨終的時侯,念佛後死了好多天,身體還會柔軟,臉上挂了笑容,請問可能嗎?又可以嗎?
師答:其實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他真正學佛,本身也念佛,在臨終時,你幫他助念,會産生感應,人死了六個小時以後,他的識神才會離開身體,而這種現象說起來,只是一種相應,不一定跟念佛、不念佛有關連,有些沒有學佛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現象。
客問:人往生以後可否不留骨灰,不立牌位?如果要,它的原因是爲什麼?如果不要,它的原因是什麼?
師答:如果說不留骨灰,最好的方法是海葬。「牌位」一塊木牌子寫幾個字,你把我的名字寫上去,還是一塊牌子,不要在意那些,你們有沒有注意?不僅我們說學佛的人,很多不學佛的人,都希望最好死了以後,跑到一個人家找不到的地方躲起來,免得罣礙。還有你看西藏的「天葬」,以我們華人來講,你想那多殘忍!把父母屍體的肉一塊塊割下來喂老鷹,而且要自己親手去割,那是很殘忍的,其實這個都不是問題,本來民族性、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尤其是傳統,我們也不要一定說對或不對,只要自己感覺很歡喜、很自在,怎麼做都可以。
客問:祖墳想要以佛教的方式移入塔中放置,是否必須選擇一個好時辰?
師答:時辰不是問題,而是原來土葬,把骨頭撿出後必須經過火化,再裝入骨灰壇中,而後送入寺院,這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月的農曆十五日都是好日子,不必考慮「沖」什麼的問題,只是關系到活人的事情,要安排在上午處理,關系到死人的事情,則安排在下午處理,如此,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每月的農曆十五日這一天進行。
客問:何謂生?何謂死?爲何有人生不如死?有的安樂而死?
師答:何謂生?何謂死?問我這個問題,還不如問你自己,不要在死上面花腦筋,應該怎麼去把握活著的這幾十年,你如果活著的這幾十年把握好的話,死有何懼?活著時不去搞好的話,就會一天到晚擔心害怕。
客問:面對死亡,如何選擇?
師答:是面對別人之死?還是自己之死?面對自己的死,你沒有選擇的余地。學佛要把重點放在「生」上,學佛不是說「了生脫死」嗎?「了生脫死」不是了脫生死;把握了生之時,對「生」的種種明了了,「死」即得解脫。當然學佛並非就不死了,而是懂得如何不再生--所有一切業都清淨了,而且不再造業;有業才發生六道,所以要見道、成道,見道是見六道以外的道--佛道,見道才有機會成道。
很多學佛的人喜歡認命,比方別人欠錢不還,就視作前一世欠他的,這一世還他。有否想過?如果你前一世並未欠他,如今反成他欠你了,即使你要成道,他會拉住你說:「嗳,某人!你不能走,我欠你的錢還沒還!」此類,你必須告訴對方,可以慢慢還,或等以後環境好時再還,不能就不要對方還了。須知,結惡緣不好,善緣結多了也不好。是善,也要完全清淨;于善不能計較執著,要能舍棄,否則就成了障道因緣。所有一切業都清淨,而且不再造業,因爲有業才發生六道,所以說--見道、成道;道,即六道以外的佛道。
客問:由于舍弟生下來,一直福報不錯,但在生活上,卻造作不斷,並且女朋友無數,條件也不錯,于金錢方面都會無條件供給,讓他無慮。據知,與女友皆有性關系,並且墮胎多次,然女友並未學佛,有一天其女友告訴我,睡覺時夢見小孩在腳邊拉他,且舍弟也夢見此境,請問此事該如何了結?
師答:人的生活環境條件處處好時,就容易形成養尊處優,于是懈怠放逸,自己最易受到傷害。「心想事成」這句話從香港流傳來,在一無所缺,交際廣泛,很多要講究的,大家都認爲玩玩無所謂,今天的社會如此,固有的倫理道德淡薄。做父母的家裏不能讓他無所缺乏,不可太遷就他,必要時給予困難、難堪,以幫助他培養獨立的能力。若一個人爲生活所需,得來不易時,根本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通常獨生子、老麼都比較任性,養成好逸惡勞。至于說到他女朋友所夢到事,牽涉到被打胎前,已形成的生命體,因再度成爲中陰身,不甘願而來。若兩人所夢見的相同,就麻煩了,要打發他,家人、旁邊的人都幫不上忙,需要當事者兩人一起去面對,建議去參加誦經、禮忏、消災,給予功德回向,若不趕快解決將會引來更多困擾。
客問:請問中陰身是否會傷人?
師答:中陰身的壽命最短,最快爲六小時,最長不超過四十九天即轉世投胎。通常鬼類才會造成傷害,而中陰身只是會戲弄。
客問:有人有時會突然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樣子,連同聲音、舉止、動作都變化了,這是爲什麼?
師答:這是所謂的中陰身在作怪,這一類的人,如果以世俗的說法即陰氣太重,陽剛之氣不夠,氣血比較差,比較微弱,容易頭暈,自我意識比較淡的時候,中陰身最喜歡這種機會作怪。即使本身是出家人,也要看是不是有修養,否則和普通人一樣。學佛者乃講求清淨,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爲人難免會迷信,所以才要學佛,有了正信,明了其爲中陰身在作怪,就不會爲其所惑。
客問:靈體是否隨著吃東西和身口意造作而有所改變?往生時是不是靈體往生?
師答:佛法不談靈體。人活著時是色身(非清淨身),死之後則叫中陰身。因此,人在沒死之前不叫中陰身而是色身,如果一定要說,則稱識神爲第八識,其中有業有道,是人活著時所依賴的。人吃,不是第八識吃,是色身吃…
《佛法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