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以,我非常欢喜,一打开经典头一句「如是我闻」,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后我拿经典去问他,他说什么问题,我说一开始就不知道,他把经典接过来往地上一扔,连开始都不知道,后面还能说吗?
这是什么意思?最起码的基础你自己下了多少?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比如要有很多工具书,有没有去翻过、参考过?或者看看别人注解,有了疑问,一开始什么基础都没有,就等于「如是我闻」是怎么解释?「一时」怎么解释?「佛在舍卫城」怎么解释?那不是教小学的国文。我为什么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叫大家提问题,我来解答问题,因不管看经典也好,或者看别的东西也好,或者修行的过程中间也好,发生了什么疑问、障碍,拿来跟大家一起研究比较实际,这才是主要的目的。
客问:朋友的父亲五年前疑似心脏衰竭而往生,但触摸他父亲的脚是冰凉的,眼看着父亲身体浮肿等等的景象,而心生害怕,当时甚至于不敢为父亲守灵,日后也不敢再走进父亲曾住过的房间,但他现在却觉得自己很不孝,担心父亲是否往生恶道?如今一想起来就悲伤、痛苦、害怕不已,请问师父他该怎么办?如何帮助他父亲?
师答:先帮助他自己,把自己搞好,他的父亲不管他,何况时间那么久了。我们常讲,你一切做的都很理想,虽然不是很圆满,至少尽了心,就是父亲在九泉之下他也瞑目了,当然以佛法来讲,他瞑不瞑目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最长的四十九天就投胎转世了,到那里去你也不知道。所以佛法里面常说多生父母,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强调人与人之间一律平等?因为是以多生父母的理论做基础,当然这也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
至少我们知道,不管任何一生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父亲、母亲,那你在这一生究竟尽了多少心?过去不知道,也不要太过于自责;知道了,至少好好做人,不好的愈来愈少,好的愈来愈好,可能你会问,究竟什么叫做好、不好?会造成伤害的都是不好的,能得到利益都是好的,所以我常说学佛把握一个原则,不一定能饶益众生,可是至少不会伤害众生,那就很不错了。
客问:我们要怎么样面对死亡而不恐惧?
师答:佛法只谈生不谈死,为什么?在时间、距离、速度来讲,死,它的时间是有限的,生是无限的,一个漫长的生不去下功夫,要问死怎么样?这是颠倒的意思,如果说生能明明了了的话,死就很自在;如果说活着都是迷迷糊糊,我说一句话,死也是迷迷糊糊。
学佛,生的问题最要紧,尤其我一直强调,学佛知道一些道理方法,一定要人活在现实生活里面,因为你的自我天天都要面对现实的人与事,你必定会跟这些发生关系,如果不去好好着手的话,探讨死毫无意义。而且佛陀虽然谈生老病死,死的理论是微乎其微,可以说三藏十二部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谈生老病,只有那么一点点在谈死的问题,所以不要去探讨死的问题,探讨死对我们没有好处。以我, 来讲好了,我已经八十七岁了,你们跟我算算命,我还能活几年?我敢说没有人可以说我能活多久,如果问我自己能活多久的话,明天就走是最好,再过几年也无所谓。
客问:如果临终时正好想到或看到平日所憎恶的人来,起了瞋心,是否就会堕入鬼道?
师答:平常要修养,临终才能作得了主。学佛的人当广结善缘,莫结恶缘,即是这个道理。人如果这么好当,就不必学佛了,若认定当人不好,也没有机会成佛、成菩萨了,因为佛、菩萨是由人而成就的。世间总是相对的,有苦也有乐,有喜也有哀;如何能从相对中取其利、远其害?这是人的基本要求,学佛则不止于此,还须予以提升、突破。
客问:死刑犯在枪毙以前,为什么要打一种麻药,听说可以不打,可否以佛法的理念来说明?
师答:依佛法来讲,还是要以死刑犯本身的意愿为主,他希望怎么做比较好,就怎么做,这没有一个标准,为什么?若他害怕,当然打麻药较好。若是再过十八年,又是一条好汉就无所谓。可是十八年后,是不是又是一条好汉呢?就很难说,因为六道轮回,不是只有人道而已。
客问:学佛很多年,常常听人家说,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侯,念佛后死了好多天,身体还会柔软,脸上挂了笑容,请问可能吗?又可以吗?
师答:其实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他真正学佛,本身也念佛,在临终时,你帮他助念,会产生感应,人死了六个小时以后,他的识神才会离开身体,而这种现象说起来,只是一种相应,不一定跟念佛、不念佛有关连,有些没有学佛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现象。
客问:人往生以后可否不留骨灰,不立牌位?如果要,它的原因是为什么?如果不要,它的原因是什么?
师答:如果说不留骨灰,最好的方法是海葬。「牌位」一块木牌子写几个字,你把我的名字写上去,还是一块牌子,不要在意那些,你们有没有注意?不仅我们说学佛的人,很多不学佛的人,都希望最好死了以后,跑到一个人家找不到的地方躲起来,免得罣碍。还有你看西藏的「天葬」,以我们华人来讲,你想那多残忍!把父母尸体的肉一块块割下来喂老鹰,而且要自己亲手去割,那是很残忍的,其实这个都不是问题,本来民族性、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尤其是传统,我们也不要一定说对或不对,只要自己感觉很欢喜、很自在,怎么做都可以。
客问:祖坟想要以佛教的方式移入塔中放置,是否必须选择一个好时辰?
师答:时辰不是问题,而是原来土葬,把骨头捡出后必须经过火化,再装入骨灰坛中,而后送入寺院,这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月的农历十五日都是好日子,不必考虑「冲」什么的问题,只是关系到活人的事情,要安排在上午处理,关系到死人的事情,则安排在下午处理,如此,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每月的农历十五日这一天进行。
客问:何谓生?何谓死?为何有人生不如死?有的安乐而死?
师答:何谓生?何谓死?问我这个问题,还不如问你自己,不要在死上面花脑筋,应该怎么去把握活着的这几十年,你如果活着的这几十年把握好的话,死有何惧?活着时不去搞好的话,就会一天到晚担心害怕。
客问:面对死亡,如何选择?
师答:是面对别人之死?还是自己之死?面对自己的死,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学佛要把重点放在「生」上,学佛不是说「了生脱死」吗?「了生脱死」不是了脱生死;把握了生之时,对「生」的种种明了了,「死」即得解脱。当然学佛并非就不死了,而是懂得如何不再生--所有一切业都清净了,而且不再造业;有业才发生六道,所以要见道、成道,见道是见六道以外的道--佛道,见道才有机会成道。
很多学佛的人喜欢认命,比方别人欠钱不还,就视作前一世欠他的,这一世还他。有否想过?如果你前一世并未欠他,如今反成他欠你了,即使你要成道,他会拉住你说:「嗳,某人!你不能走,我欠你的钱还没还!」此类,你必须告诉对方,可以慢慢还,或等以后环境好时再还,不能就不要对方还了。须知,结恶缘不好,善缘结多了也不好。是善,也要完全清净;于善不能计较执着,要能舍弃,否则就成了障道因缘。所有一切业都清净,而且不再造业,因为有业才发生六道,所以说--见道、成道;道,即六道以外的佛道。
客问:由于舍弟生下来,一直福报不错,但在生活上,却造作不断,并且女朋友无数,条件也不错,于金钱方面都会无条件供给,让他无虑。据知,与女友皆有性关系,并且堕胎多次,然女友并未学佛,有一天其女友告诉我,睡觉时梦见小孩在脚边拉他,且舍弟也梦见此境,请问此事该如何了结?
师答:人的生活环境条件处处好时,就容易形成养尊处优,于是懈怠放逸,自己最易受到伤害。「心想事成」这句话从香港流传来,在一无所缺,交际广泛,很多要讲究的,大家都认为玩玩无所谓,今天的社会如此,固有的伦理道德淡薄。做父母的家里不能让他无所缺乏,不可太迁就他,必要时给予困难、难堪,以帮助他培养独立的能力。若一个人为生活所需,得来不易时,根本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通常独生子、老么都比较任性,养成好逸恶劳。至于说到他女朋友所梦到事,牵涉到被打胎前,已形成的生命体,因再度成为中阴身,不甘愿而来。若两人所梦见的相同,就麻烦了,要打发他,家人、旁边的人都帮不上忙,需要当事者两人一起去面对,建议去参加诵经、礼忏、消灾,给予功德回向,若不赶快解决将会引来更多困扰。
客问:请问中阴身是否会伤人?
师答:中阴身的寿命最短,最快为六小时,最长不超过四十九天即转世投胎。通常鬼类才会造成伤害,而中阴身只是会戏弄。
客问:有人有时会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连同声音、举止、动作都变化了,这是为什么?
师答:这是所谓的中阴身在作怪,这一类的人,如果以世俗的说法即阴气太重,阳刚之气不够,气血比较差,比较微弱,容易头晕,自我意识比较淡的时候,中阴身最喜欢这种机会作怪。即使本身是出家人,也要看是不是有修养,否则和普通人一样。学佛者乃讲求清净,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人难免会迷信,所以才要学佛,有了正信,明了其为中阴身在作怪,就不会为其所惑。
客问:灵体是否随着吃东西和身口意造作而有所改变?往生时是不是灵体往生?
师答:佛法不谈灵体。人活着时是色身(非清净身),死之后则叫中阴身。因此,人在没死之前不叫中阴身而是色身,如果一定要说,则称识神为第八识,其中有业有道,是人活着时所依赖的。人吃,不是第八识吃,是色身吃…
《佛法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