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業的力量而轉世投胎。
因此,業與生命,業與因果,不能混淆,即因果報應與分段生死是兩回事。因爲,一個人于一生當中要承受太多的業報,無始以來,曾經造作的太多了。舉凡業感,如受報爲人,就在人道中承受不同的因果,如果投胎爲畜牲,不管是貓或是狗,便得承受貓或狗的因果感報;同時,要了解,畜生之報,貓不一定抓老鼠,狗也不一定吃屎,因爲所受感報現象不是生活現象。有許多人對待寵物簡直比人還好,這是一種業感的行爲,關系到彼此有著因果牽連難舍的因緣。其實,人與寵物之間是一些債務問題,所以不能太過于寵愛,那會牽業難了。如果,太過于寵愛動物,很可能自己臨命終時,因爲寵物而使自己的情識生起貪戀,而與彼畜生投向同類道。
客問:修十善業,來生將會投往天道,有何方法仍然可以留在人道?
師答:舉凡所作的一切功德,悉皆能舍,亦即作普回向,于本身而言,無有絲毫執著。回向即是舍,而舍的最後即是利益,普回向即是「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法界有情衆,皆共成佛道。」
客問:如果來世想當醫生,應該如何修行?
師答:首要條件先要保住人身,皈依叁寶又能受持五戒,即可不失人身。如果,現在已種下醫生的種子,而且又能完成來生爲人的條件;那麼來生爲人時,有任何關系到醫生種子的外緣時,就會引發自己去學醫。
客問:請問師父,依人道而言,如何才能出離六道、超出叁界?
師答:學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出離六道、超出叁界,如果以人的範圍,要出離六道、超出叁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爲功德做得太多,可能往生天道;以一個正常人而言,生活過得平穩踏實,下輩子爲人的機會很大,如果不去做一些惡行的話,就不致于淪入下叁塗。如何去突破人的範圍?要有許多的道理、方法,因爲,在人的世界裏,比較容易偏重于功德,在修養方面下的工夫並不大。經典上常提到:布施、供養只是一種功德,將來所享受的是福報,只有修行辦道才能了生脫死。真正要脫離六道、超出叁界,就必須把握人生,修學佛法,于生要能明了、于死才得解脫;這解脫是從人的種種因因果果上求解脫,才能談得上究竟解脫。如果,不從人的種種因因果果上求解脫,而只求死的解決,那叫「了脫生死」,而不是「了生脫死」。
「了脫生死」跟「了生脫死」是截然不同的,「了脫生死」只是一個生命的結束,而「了生脫死」則是于活著的時候,已不會隨著業的緣境而轉,隨業造業,而是雖隨業,但在業裏還能顯現道,具有隨緣不變的修養。于整個中陰身的生命過程中,都能處在覺悟的狀況之下,當然對未來的「生」就能掌握,這是于生能了,于死獲解脫。在學佛這條路上,一定要找出個究竟的道理、方法來,當然這還要看個人的根基、興趣,以及配合他的環境和條件,學佛是一輩子的事,必須能夠找出自己喜歡什麼,而且適合什麼才好。熏習佛法,可以慢慢去發現、去把握,然後盡形壽投入,一門深入,自然就能出離生死。
客問:請問師父成佛是在人道,但衆生要如何度盡呢?
師答: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了,釋迦牟尼佛都做不到,何故呢?如果世界上的人能夠度盡的話,釋迦牟尼佛早就度完了,輪不到我們。爲什麼說度不盡呢?好比信佛教(姑且不談其他宗教),甚至所有的人都出家了,出家並不見得人人都能成佛、成菩薩,爲什麼呢?處在這娑婆世界,面對所謂五欲、八風的問題,如果自己不能慢慢修養而清淨的話,就不可能成道,即使佛陀也度不了你。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佛度衆生,並不是真正去度衆生,而是提出許多道理、方法告訴衆生,如何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人與事,加以比較、選擇;如果,自作孽的話,佛也沒有辦法。可見,能不能得度還是在自己,而佛度有緣人,是什麼人呢?即是能覺悟的人,誰覺悟呢?自己,千萬不能說,我跟佛沒有緣,我就不能覺悟,因爲,衆生皆有佛性。如果知道衆生皆有佛性,但是自己不去發揮,當然佛也度不了你;如果,我們能把這覺悟的本能完全發揮出來,那麼人人都能得度。
至于如何度盡呢?那是不可能的事。釋迦牟尼佛從來不提的話,我們就不要從聽聞所得來的,跟自己過不去。四弘誓願裏說:「衆生無邊誓願度」,絕不是說,衆生無邊要度盡。
客問:菩薩要如何知道寄報受盡了?
師答:菩薩寄報是寄當生父母之報,如生、養、育,這都是業因業果,基于菩薩乘願再來之前,諸業已盡,爲了再來這世界接引衆生,仍須顯衆生相,如果不顯衆生相,那他所顯的是屬于化身菩薩,就不能說是乘願再來了。
乘願再來是指無論是佛或菩薩一定要顯衆生相,如釋迦牟尼佛,也要經過父母,他也有寄報,因此,佛陀成道之後,首先到天道度他母親,就是回報母親的生育之恩。而後,佛陀到處遊化,講經說法,父親生病了,同樣回去照顧父親的湯藥,到最後父親過世了,他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他的父親,這都是一種回報的方式。因此,以寄報來講,他不會隨業而轉;但凡夫衆生受果報的話,往往是隨報而再造。
客問:六道中有餓鬼道,是不是相對的有神?
師答:神有天神與鬼神之分,天道中天神占的比例很大;但也有不是神的,例如只是貪圖福報,而無丁點菩提種子;若是天神,必都是佛教的護法。鬼神則是隸屬鬼道,鬼也有善惡之分,並非全都是惡的,可是鬼道卻全是餓鬼,因爲要吃沒得吃,有吃又吃不下(如咽喉細如針,或食物變成炭火),所以說鬼道衆生很苦。下叁道的畜生即是傍生類,也就是依傍人類而生,如飛禽走獸等。鬼道衆生雖有善惡之分,但同樣都要受重報;地獄衆生則依于不同的地獄,而承受各種不同的因果感報,鬼道與地獄道的衆生都同屬于鬼類,只是鬼道的衆生,不像地獄道的衆生要承受各種不同的果報,故屬另外一道。何以鬼道中有惡鬼、還有善鬼呢?此即因爲臨命終時緣力之故,譬如某人于臨終時見到他所憎惡的人,引發其憤怒、反感、恨意,因爲這種外緣,以致被牽引到鬼道。依其業,本應往生人道,緣牽之故,引其入了鬼道,因而成爲善鬼;其他隨業力墮入鬼道的,大部分都是惡類。
客問:佛教是否強調佛而否定神?
師答:沒有這種說法,佛教不只說神說鬼,還談天龍八部及人、非人等,幾乎是包羅萬象。佛陀從來不否定這些,但不否定,並不表示他就接受。佛陀從來不否定其他教派,或是任何的人物;他只是介紹自己所證得的,把自己的道理、方法介紹給別人,如佛度婆羅門外道,從不否定對方,肯定自己,在經典中幾乎都是如此的。
客問:以輪回而言,爲什麼我們投胎總出不了地球,而別的衆生卻能投到這裏來?
師答:這種循環現象是以世界而言,但不只講地球,否則未免把佛法看得太小。佛法是說這世間的輪回現象,以衆生(包括人)而言,每一個體死後有五種趣向,六類衆生當中的阿修羅,在五趣中皆有。比如父學醫,母從教,其兒女從事醫或教的機會也較大,因爲父母影響力大,輪回之現象亦然,依你時、空中影響力最大的,往趣那個方向也就最快。
客問:阿修羅以功德而說,爲什麼最醜、最惡劣?
師答:通常阿修羅的成分,所表現的非常醜惡,不是樣子醜惡,而是瞋恨之心不同于蛇蠍,蛇蠍要直接咬人使人受苦,而阿修羅的瞋恨之心,可以讓人見聞就會害怕,會令人受不了而造成恐怖,所以說阿修羅是最惡劣、最醜惡的,不在于他的樣子,而在于他的表現。修行講究要戒而不犯,要定而不亂,還要修智慧,爲什麼?因爲人總離不開貪瞋癡,而瞋得過度,成阿修羅的機會越大。
客問:這世上可有外星人?
師答:佛法談: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人所處的世界有,其他的世界也會有,反之亦然,但因緣所生的法相不同。至少依人類而言,有些蒙古症、連體嬰......等不同于正常的,往往根基淺,業障重,能學佛的機會不多,當然不易達覺悟之目的。佛法是以人爲對象,究竟指什麼樣的人?至少釋迦牟尼佛仍以我們這類的人爲中心點。
客問:經典上說造什麼因得什麼果,而形成靈魂輪回,如果五千多年前人口假定只有一億的話,而目前人口有四十多億,那麼這些人口是從那裏來的呢?
師答:佛法談的是因果,不談靈魂,佛法說人,都有一個「我」,至于人是怎麼形成的呢?是業--業是任何的行爲所完成的結果,行爲是因,所完成的就是果,這樣加起來就是業。
人就是由許多因因果果加起來的業所完成的,不一定只有人才會輪回,六道衆生都會輪回,輪回是依業而輪回,業有善有惡,善業是享福,惡業是受苦。衆生都有一個「我」,人有人的「我」,畜生有畜生的「我」,其他衆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我」,因爲有「我」造作成業才會輪回。
至于輪回一事,人死後不一定再轉生爲人,狗死後也不一定再成爲狗。佛法的六道輪回有五種不同的衆生--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阿修羅是五道衆生都有的。以人而言,是苦、樂兼具的衆生,而下叁塗的衆生,則只有苦沒有樂;因爲業有善有惡,感報所得的結果就有苦有樂。
以前,人沒有那麼多,現在,人反而越來越多,原因何在呢?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種現象,目前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包括飛禽、走獸,爲什麼愈來愈少,甚至絕迹?而這些動物究竟往那裏去?它們原來都是業障很重的動物,因爲已經承受了很多的苦,表示業已經消除了很多,輪回到人道來,而這些人並不是過去就在人道,因爲娑婆世界有六道,五種不同的衆生在互相輪轉。所以,我們對業的差別、因果的認識…
《佛法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