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问答▪P13

  ..续本文上一页业的力量而转世投胎。

  

  因此,业与生命,业与因果,不能混淆,即因果报应与分段生死是两回事。因为,一个人于一生当中要承受太多的业报,无始以来,曾经造作的太多了。举凡业感,如受报为人,就在人道中承受不同的因果,如果投胎为畜牲,不管是猫或是狗,便得承受猫或狗的因果感报;同时,要了解,畜生之报,猫不一定抓老鼠,狗也不一定吃屎,因为所受感报现象不是生活现象。有许多人对待宠物简直比人还好,这是一种业感的行为,关系到彼此有着因果牵连难舍的因缘。其实,人与宠物之间是一些债务问题,所以不能太过于宠爱,那会牵业难了。如果,太过于宠爱动物,很可能自己临命终时,因为宠物而使自己的情识生起贪恋,而与彼畜生投向同类道。

  

  

  客问:修十善业,来生将会投往天道,有何方法仍然可以留在人道?

  

  师答:举凡所作的一切功德,悉皆能舍,亦即作普回向,于本身而言,无有丝毫执着。回向即是舍,而舍的最后即是利益,普回向即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法界有情众,皆共成佛道。」

  

  

  客问:如果来世想当医生,应该如何修行?

  

  师答:首要条件先要保住人身,皈依三宝又能受持五戒,即可不失人身。如果,现在已种下医生的种子,而且又能完成来生为人的条件;那么来生为人时,有任何关系到医生种子的外缘时,就会引发自己去学医。

  

  

  客问:请问师父,依人道而言,如何才能出离六道、超出三界?

  

  师答:学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出离六道、超出三界,如果以人的范围,要出离六道、超出三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功德做得太多,可能往生天道;以一个正常人而言,生活过得平稳踏实,下辈子为人的机会很大,如果不去做一些恶行的话,就不致于沦入下三涂。如何去突破人的范围?要有许多的道理、方法,因为,在人的世界里,比较容易偏重于功德,在修养方面下的工夫并不大。经典上常提到:布施、供养只是一种功德,将来所享受的是福报,只有修行办道才能了生脱死。真正要脱离六道、超出三界,就必须把握人生,修学佛法,于生要能明了、于死才得解脱;这解脱是从人的种种因因果果上求解脱,才能谈得上究竟解脱。如果,不从人的种种因因果果上求解脱,而只求死的解决,那叫「了脱生死」,而不是「了生脱死」。

  

  「了脱生死」跟「了生脱死」是截然不同的,「了脱生死」只是一个生命的结束,而「了生脱死」则是于活着的时候,已不会随着业的缘境而转,随业造业,而是虽随业,但在业里还能显现道,具有随缘不变的修养。于整个中阴身的生命过程中,都能处在觉悟的状况之下,当然对未来的「生」就能掌握,这是于生能了,于死获解脱。在学佛这条路上,一定要找出个究竟的道理、方法来,当然这还要看个人的根基、兴趣,以及配合他的环境和条件,学佛是一辈子的事,必须能够找出自己喜欢什么,而且适合什么才好。熏习佛法,可以慢慢去发现、去把握,然后尽形寿投入,一门深入,自然就能出离生死。

  

  

  客问:请问师父成佛是在人道,但众生要如何度尽呢?

  

  师答: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释迦牟尼佛都做不到,何故呢?如果世界上的人能够度尽的话,释迦牟尼佛早就度完了,轮不到我们。为什么说度不尽呢?好比信佛教(姑且不谈其他宗教),甚至所有的人都出家了,出家并不见得人人都能成佛、成菩萨,为什么呢?处在这娑婆世界,面对所谓五欲、八风的问题,如果自己不能慢慢修养而清净的话,就不可能成道,即使佛陀也度不了你。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佛度众生,并不是真正去度众生,而是提出许多道理、方法告诉众生,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人与事,加以比较、选择;如果,自作孽的话,佛也没有办法。可见,能不能得度还是在自己,而佛度有缘人,是什么人呢?即是能觉悟的人,谁觉悟呢?自己,千万不能说,我跟佛没有缘,我就不能觉悟,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如果知道众生皆有佛性,但是自己不去发挥,当然佛也度不了你;如果,我们能把这觉悟的本能完全发挥出来,那么人人都能得度。

  

  至于如何度尽呢?那是不可能的事。释迦牟尼佛从来不提的话,我们就不要从听闻所得来的,跟自己过不去。四弘誓愿里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绝不是说,众生无边要度尽。

  

  

  客问:菩萨要如何知道寄报受尽了?

  

  师答:菩萨寄报是寄当生父母之报,如生、养、育,这都是业因业果,基于菩萨乘愿再来之前,诸业已尽,为了再来这世界接引众生,仍须显众生相,如果不显众生相,那他所显的是属于化身菩萨,就不能说是乘愿再来了。

  

  乘愿再来是指无论是佛或菩萨一定要显众生相,如释迦牟尼佛,也要经过父母,他也有寄报,因此,佛陀成道之后,首先到天道度他母亲,就是回报母亲的生育之恩。而后,佛陀到处游化,讲经说法,父亲生病了,同样回去照顾父亲的汤药,到最后父亲过世了,他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他的父亲,这都是一种回报的方式。因此,以寄报来讲,他不会随业而转;但凡夫众生受果报的话,往往是随报而再造。

  

  

  客问:六道中有饿鬼道,是不是相对的有神?

  

  师答:神有天神与鬼神之分,天道中天神占的比例很大;但也有不是神的,例如只是贪图福报,而无丁点菩提种子;若是天神,必都是佛教的护法。鬼神则是隶属鬼道,鬼也有善恶之分,并非全都是恶的,可是鬼道却全是饿鬼,因为要吃没得吃,有吃又吃不下(如咽喉细如针,或食物变成炭火),所以说鬼道众生很苦。下三道的畜生即是傍生类,也就是依傍人类而生,如飞禽走兽等。鬼道众生虽有善恶之分,但同样都要受重报;地狱众生则依于不同的地狱,而承受各种不同的因果感报,鬼道与地狱道的众生都同属于鬼类,只是鬼道的众生,不像地狱道的众生要承受各种不同的果报,故属另外一道。何以鬼道中有恶鬼、还有善鬼呢?此即因为临命终时缘力之故,譬如某人于临终时见到他所憎恶的人,引发其愤怒、反感、恨意,因为这种外缘,以致被牵引到鬼道。依其业,本应往生人道,缘牵之故,引其入了鬼道,因而成为善鬼;其他随业力堕入鬼道的,大部分都是恶类。

  

  

  客问:佛教是否强调佛而否定神?

  

  师答:没有这种说法,佛教不只说神说鬼,还谈天龙八部及人、非人等,几乎是包罗万象。佛陀从来不否定这些,但不否定,并不表示他就接受。佛陀从来不否定其他教派,或是任何的人物;他只是介绍自己所证得的,把自己的道理、方法介绍给别人,如佛度婆罗门外道,从不否定对方,肯定自己,在经典中几乎都是如此的。

  

  

  客问:以轮回而言,为什么我们投胎总出不了地球,而别的众生却能投到这里来?

  

  师答:这种循环现象是以世界而言,但不只讲地球,否则未免把佛法看得太小。佛法是说这世间的轮回现象,以众生(包括人)而言,每一个体死后有五种趣向,六类众生当中的阿修罗,在五趣中皆有。比如父学医,母从教,其儿女从事医或教的机会也较大,因为父母影响力大,轮回之现象亦然,依你时、空中影响力最大的,往趣那个方向也就最快。

  

  

  客问:阿修罗以功德而说,为什么最丑、最恶劣?

  

  师答:通常阿修罗的成分,所表现的非常丑恶,不是样子丑恶,而是瞋恨之心不同于蛇蝎,蛇蝎要直接咬人使人受苦,而阿修罗的瞋恨之心,可以让人见闻就会害怕,会令人受不了而造成恐怖,所以说阿修罗是最恶劣、最丑恶的,不在于他的样子,而在于他的表现。修行讲究要戒而不犯,要定而不乱,还要修智慧,为什么?因为人总离不开贪瞋痴,而瞋得过度,成阿修罗的机会越大。

  

  

  客问:这世上可有外星人?

  

  师答:佛法谈: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人所处的世界有,其他的世界也会有,反之亦然,但因缘所生的法相不同。至少依人类而言,有些蒙古症、连体婴......等不同于正常的,往往根基浅,业障重,能学佛的机会不多,当然不易达觉悟之目的。佛法是以人为对象,究竟指什么样的人?至少释迦牟尼佛仍以我们这类的人为中心点。

  

  

  客问:经典上说造什么因得什么果,而形成灵魂轮回,如果五千多年前人口假定只有一亿的话,而目前人口有四十多亿,那么这些人口是从那里来的呢?

  

  师答:佛法谈的是因果,不谈灵魂,佛法说人,都有一个「我」,至于人是怎么形成的呢?是业--业是任何的行为所完成的结果,行为是因,所完成的就是果,这样加起来就是业。

  

  人就是由许多因因果果加起来的业所完成的,不一定只有人才会轮回,六道众生都会轮回,轮回是依业而轮回,业有善有恶,善业是享福,恶业是受苦。众生都有一个「我」,人有人的「我」,畜生有畜生的「我」,其他众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我」,因为有「我」造作成业才会轮回。

  

  至于轮回一事,人死后不一定再转生为人,狗死后也不一定再成为狗。佛法的六道轮回有五种不同的众生--天、人、畜生、饿鬼、地狱,阿修罗是五道众生都有的。以人而言,是苦、乐兼具的众生,而下三涂的众生,则只有苦没有乐;因为业有善有恶,感报所得的结果就有苦有乐。

  

  以前,人没有那么多,现在,人反而越来越多,原因何在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现象,目前有很多的野生动物包括飞禽、走兽,为什么愈来愈少,甚至绝迹?而这些动物究竟往那里去?它们原来都是业障很重的动物,因为已经承受了很多的苦,表示业已经消除了很多,轮回到人道来,而这些人并不是过去就在人道,因为娑婆世界有六道,五种不同的众生在互相轮转。所以,我们对业的差别、因果的认识…

《佛法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行法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