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問答▪P3

  ..續本文上一頁道的幾個佛學院沒有師資、沒有佛學概論書籍,現在所教的呢?梵呗一定要學,也教中國文學,並注重語文辯論的能力(八十二年)。再談我那時期,大的叢林有沙彌園,依照年齡分班,通常四齡左右爲一階段,比如六至十歲,十至十四歲,各編爲班次,教育方式也不同,幾乎什麼都要學,沙彌園只是叢林管理及教育體製的一部分。寺院有不同的堂口,像念佛堂、禅堂......等各式各樣的教育、共修的一些專門場所,有各種設置。

  

  叢林都是大寺院,一天五堂功課,早課、午供、晚課外,還有在早課至午供之間、午休之後至晚課之前的一堂功課。這五堂功課包含唱念及開示、共修等問題在內,比如繞完佛要靜坐,要止觀或講開示。生活飲食方面非常清淡,初一、十五才有豆腐可吃。穿的方面,沒有一件上衣或褲子是同一顔色的,因爲是信徒布施的布,不是寺院有多少人就給多少布,而是他有布就拿來送給寺院,寺院依人數的多少分配,能分一尺就分一尺,等布夠了才拼起來做衣服,所以不可能同一顔色。住的方面,往往有人願意在禅堂打坐,不願意到自己的寮房睡覺,大家有很強的道業競爭心。而寺院的教授師也經常介紹一些高僧大德的行誼、修行過程、爲人處事以及慈悲心與智慧的培養,讓人感覺必須要學習那些人,但絕不會拿他的思想觀念及心得作爲宣揚,因爲我們是學佛,是以佛陀的道理方法來弘教,很少以宣揚某人作爲主題,只是以一些善知識及有成就者作爲榜樣而已,從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去作個比較了。

  

  

  客問:釋迦牟尼佛有叁十二相,其中有些很奇怪,譬如舌可抵眉架、廣長舌相等。又何謂「廣長舌相」?

  

  師答:是說舌可以抵到鼻尖,而不是到眉架,要有這個概念。所謂「廣長舌相」,廣長舌不是舌頭很長,而是說他道理說得很好,不要把它當做舌頭很長,那就變成長舌男、長舌婦了。它是依于佛陀的八十隨好相來說。這裏是說舌頭本來是辨味的,酸甜苦辣是舌頭在辨別,在佛法是屬于根的認識。

  

  爲什麼講長舌呢?嘴是講話的器官,包括齒、舌、喉、聲帶等整個發音系統。爲何說廣長舌呢?我們知道普度衆生、弘法利生,它的面積很廣闊,且是長遠的作法,即是要從事法的弘傳,要不分階級、不分身分、以普及性、廣泛性,而且是長久持續的作法。廣長舌要長久不厭的去做,只廣不長也不行,因爲佛法絕不是講幾堂課就能讓人得到好處。它是要點點滴滴,慢慢累積,要長久的耕耘才能顯現效果,所以佛陀的廣長舌相主要是以弘法而言。

  

  

  客問:爲什麼佛陀有那麼多奇怪的相?

  

  師答:我們看現在的演藝人員,男孩子要帥,女孩子要漂亮,釋迦牟尼佛究竟長得怎麼樣,誰也沒有見過,你們看看那些羅漢、菩薩,像六祖惠能大師長得很難看,像我也長得很難看,不要太在意這些。我們知道朱元璋長得很難看,在相法上有句話形容他是五嶽朝天,因此,不要太在意這些相。

  

  

  客問:佛陀從脅下出生,生下來就走幾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些依常理判斷應該是不可能的事。

  

  師答:用很簡單的方式解釋一下,你們看經典有沒有注意到,釋迦牟尼佛的母親,生他的時侯,是在一個花園裏面,右手攀無憂樹而生,不是右手攀無憂樹從胳子窩裏冒出來的,千萬不要搞錯了。但是有些注解本子,加上從右脅而生,我沒有意見。至于說釋迦牟尼佛生下來就可以走路,你還忘了說七步蓮花呢,這個「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字,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我」,而是衆生的任何一個「我」,爲什麼呢?因爲「我」要做好就會好,「我」要做壞就會壞,這個「我」,不是釋迦牟尼佛講他那個「我」,如果釋迦牟尼佛講的是他那個「我」,那我絕不當和尚。

  

  

  客問:佛教中之規矩法則是否均由禅堂中來?

  

  師答:在臺灣許多出家人都不知道所謂的小廟、祖庭、本山是何意義?因爲,在臺灣沒有真正的叢林,也沒有真正叢林中的禅堂,這些都只能在禅堂中才學得到,一切的規矩法則都是由禅堂中來;如在大陸開戒時,戒場的引禮師,不僅僅是五夏學戒,必須要做過知客,住過禅堂,才有資格擔任引禮,否則種種規矩法則,行、住、坐、臥自己都不會,要如何承擔教導之職,必須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都要會,方能當引禮師,新戒們懂不懂規矩法則,乃是引禮師之責,而得戒和尚于因果,不是好背負的,責任非常大,此人得不得戒,在乎得戒和尚,而持戒清不清淨就在乎羯磨和尚和教授和尚。

  

  

  客問:請問藏傳的佛教跟漢地的佛教有何差別?

  

  師答:一點差別都沒有,只是表現的文字和發音不一樣,譬如說喇嘛,其實喇嘛就是出家人,不是說藏傳的都是密嗎?你聽不懂的都是密,聽懂了就不是密了,這不是開玩笑。我曾在一個大學演講的時候說過,臺灣這麼喜歡這些聽不懂的,我要到原住民裏面,找個最少數的民族,年紀最大的,找一位懂得真正原住民的語言,甚至某種言語現在幾乎沒有了,如果找到這麼一個人,不說他是從山上請下來的,我說這是大法王、活佛,然後帶著他,叫他念兩句誰都聽不懂的,連翻譯的人都找不到,一定可以騙很多人,聽不懂的就是密。但,密法就不是這麼解釋了,密法是什麼?是「真實的語言」,真真實實的語言,那才叫做「咒語」,稱爲「真言」,否則的話只是說「密」,看不見的是密,聽不到的也是密,你不能了解的都是密,不能用這種方式去看。

  

  

  客問:佛教不是不燒冥紙嗎?菩提寺爲什麼還燒往生錢?

  

  師答:佛教不燒冥紙這些東西,而菩提寺燒往生錢是爲了隨緣,用往生錢代替冥紙,真正在于往生錢上的往生咒及所持念的往生咒。又如抽簽、問卦也是一種隨緣的做法,爲了給人方便,在不知如何做或有所取舍時,抽個簽、問個卦可以使你安心,任何一支簽在我看都不是壞簽,只看人如何去解釋,所以它是個安心法門。

  

  

  客問:釋迦牟尼佛的道理方法那麼好,爲什麼還有許多人不信,甚至排斥?

  

  師答:我們現在先不談釋迦牟尼佛。先看一個問題:佛教徒看上帝,上帝是誰?連定位都沒有;又如道教、神教裏有玄真上帝......許多上帝,基督教肯定只有一個上帝,他們肯定上帝是神,中國傳統宗教稱這些上帝也都是神,而且「神愛世人」,只是言語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假設過去的祖先有光榮的一面,但其中也有一、二代是不好的,能不能因此否定那是最好的?這是人的分別。

  

  釋迦牟尼佛是完成究竟圓滿覺悟的成就,是沒有缺失的人,可是並不會人人因此都去依附他、相信他。如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後,爲什麼有人想毒害他、殺他、謀刺他?這跟他的好、不好沒有關系,而是關系到當時的環境,因爲最早在印度,佛陀教派于十二大學派中排名最後,早期從婆羅門教派起有十一大教派,裏面找不到佛陀教派。後期佛陀看到印度的環境及許多社會現象,人心

  

  

  佛法問答 【叁皈、五戒、菩薩】

  

  

  客問:請問皈依有沒有護法神?

  

  師答:要護什麼法?如果以佛教的戒律來講,皈依叁寶,只是成爲佛弟子而已,如想要得到利益,必須要受五戒,每一個戒條有五個戒神,可以維護我們的戒體;五戒中能守一戒,不管任何一戒,就有五個戒神可以維護戒體;此中,是以五個成爲一系統,這系統是針對著戒律而來,不要當成護法神。

  

  

  客問:沒有皈依叁寶而念佛,或虔誠念大悲咒,有否好處?

  

  師答:沒有皈依叁寶而念佛,也可以念,但不是佛弟子修行。不能談它是否有好處,但可以確定沒有壞處;一定要皈依叁寶才稱爲佛弟子,以他的心情來念佛是絕對不相同的,因爲佛弟子之虔敬較能與佛相應。比如,社會上做善事人很多,但以佛弟子的立場做善事,則感受不同,因爲他知道什麼是無相布施,什麼是叁輪體空,但是一位叁寶弟子要如何親近叁寶(佛、法、僧)?此乃指依法不依人,讓它成爲一種力量,這是我們要去認識及了解的問題。

  

  

  客問:老禅師曾說在家人皈依之後,每天仍須作皈依,請問應該如何自作皈依?聽說皈依叁寶以後,若每天早晚沒有作叁皈依,四十九天以後,皈依就已經消失了?

  

  師答:在家學佛的居士,每天早晨自己一定要靜下心來作皈依,念叁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衆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即可,晚上不要作,縱使夾雜著妄想雜念也無所謂,因爲皈依是祈求,不是功德,目的是皈依而已。一天不作就一天遠離皈依,若是四十九天,那還得了。類似平常我們說讀書人,叁日不讀書,就會面目可憎,真正說作皈依,乃是每天早晨自己都要作皈依,這樣才不會失去皈依。

  

  

  客問:家中沒有佛堂,如何每天作叁皈依?

  

  師答:只要心裏清淨,提起正念即可,即使站立床邊亦可,但不能在廁所作叁皈依。

  

  在家人作叁皈依一定要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衆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才可。

  

  出家衆念「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此爲早晚課誦領導天神、鬼神及每個「自我」,使其跟著一起來皈依,意義不同。

  

  另有些人以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來皈依,或者是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這都不可以,未依教如法。

  

  

  客問:請問師父,每天早晨作皈依,要不要燒香、禮拜?爲什麼晚…

《佛法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觀行法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