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問答▪P8

  ..續本文上一頁緣,不接觸佛法,仍是無緣,好比電線有絕緣體,即使接觸了,它不接受,還是欠緣。有緣無緣是時間差距的問題。

  

  

  客問:佛度衆生與佛度有緣是否矛盾?緣是否爲引發果報顯現的力量?因果不能舍棄因緣嗎?

  

  師答:佛是覺之義,衆生皆有佛性,都是有緣人,爲什麼還要說佛度有緣人呢?其重點即是在覺悟,要想從迷惑中得到覺悟,必須要有緣。面臨任何人事的迷惑煩惱,欲轉爲菩提,必須要有助緣,如果有佛性,可是因緣不具足,是不可能得到覺悟的;因此,有佛性的衆生,必需具足因緣方能得度。

  

  緣是引發種子的力量,因與緣需要互相呼應,才會顯現,如果不能相呼應,則不會顯現。比如,我們常說男女之間要來電,這個來電即是緣,如果沒有緣,也是不可能在一起的。然而,一定要有因緣,才會有因果感報,沒有因緣關系,因果不可能感報。

  

  

  客問:何謂不昧因果與不落因果?

  

  師答:「昧」是抹煞、愚暗、不明了之意;「落」是得到、認知之意。不昧因果是不抹煞因果、了解認同因果;不落因果是不會得到因果,否定因果,不怕因果之意。

  

  禅案中,人問修道的人受不受因果報應?他說不落,不落就是對修道的人,因果不會降落到他身上,因爲他搞錯了,結果投胎到狐狸,做了五百年,以後還是改「不昧」才得解脫(此事始末請見百丈禅師公案)。不昧的意思是:「修行人不能抹煞因果」,如認爲若是講錯了,因果不會降落到我頭上,那是不可能的事,這是一種魔說。修行人怎麼能抹煞因果呢?愈是修行人愈不能抹煞因果。

  

  順便提一提字之念法,像叁昧的昧要念「a4i」,不念「ㄇㄛˋ」,念「ㄇㄟˋ」不適合,念「ㄇㄛˋ」才接近梵文發音。又剎那的那念「ㄋㄚˋ」,不念「ㄋㄨㄛˊ」,殿堂裏的維那才念「ㄋㄨㄛˊ」音。又如阿(ㄛ)彌陀佛的阿有人說要念ㄚ,認爲念ㄛ會下地獄,這是錯的。因爲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佛,念ㄛ才有「無」之意,念ㄚ,則沒有「無」之意。譬如,阿(ㄚ)難則可以,阿難是慶喜之意。梵文裏阿有廿一個音,其母音就有十七個,對發音認識不清楚就會形成問題。現在沒有梵文,只有印度文,像西藏文、印度文都是梵文擴大的語系;就像中國早期的鍾鼎文,以後慢慢發展爲後來的文字。

  

  

  客問:師父所談的因果乃是有因有果之外,還要有緣,緣也是因爲有因才會有緣的産生,如當年師公度師父,是否也因爲有前面的因才會有這份好緣?

  

  師答:並非我去找師父,而是我師父來找我的。我師父在沒有出家之前,與我父親是同科舉人,也因爲同科之緣,他們兩個比較談得來,也比較親近。可是我父親並不想作官,因爲過去的祖先都是爲官的,以至到了後代反而沒有興趣。基于服務奉獻之心,我的師父是想作官的,但是過去要作官必須先經科舉,得中進士之後才可以;可惜他一連考了好幾次都沒有考上,那時候的考試往往需要捐錢,或走門路,必須有舞弊的行爲,才有機會,我師父是位窮苦的舉人,當然沒有機會。

  

  我的出家因緣,是我母親懷胎時,與我師父的口頭之約,母親原是笃信基督教,不相信和尚會有神通,相約如果是男孩即讓他出家。當時,我的父母是以「不信」的態度而約定,至于我師父是怎樣的想法?至今我仍然不知道。就這樣,累積許多的因緣與因果關系而完成的。

  

  

  客問:請師父談談因緣果報與緣起性空的關聯性及其關系?

  

  師答:因緣是一種法則,因果是一種關系,緣起性空是專門談事情的關系,這是叁個不同的名詞,不能放在一起去問其關聯性。

  

  若要問緣起性空,你先得告訴我,你對緣起性空的了解是什麼?能不能告訴我,什麼是緣起性空?

  

  現在解釋如下:緣起性空是個法則,「緣起」是說一切的法、一切的人與事,依于什麼緣而發起叫緣起。再重複一遍:緣起--不管什麼事、什麼人的問題,它的發起是依于什麼緣而發起;「性空」是談它的本體,也就是,如果我們說:于緣而言,緣是關系到一些爲什麼,需要這個緣才會發起,不需要這些緣,于性則本空,這叫緣起與性空的關系,這不是因緣、因果放在一起的解釋。

  

  比如說跟人家吵架,因什麼事而吵?一定有個緣由,那就叫緣起。性空即是:這種緣起還未發生之前,它本來不存在,亦即因與緣和合才會生法,才有緣起,所以緣起性空是個法則。性空是什麼意思?緣聚緣散,緣聚生法,緣散即滅,可以說緣聚而生,緣散而滅,于性是本空,也就是:緣不起的話于性是本空,這個性是什麼?是本體性。像人的色身,色身的本體是什麼?四大(地、水、火、風)組合而成的。因此,四大聚合在一起,就有色身;它的「本體」呢?即實有的色身相。四大沒有聚合之前呢?于人的本體是個空相,所以,于性是本空;也就是說:本來于這個本體而言,是空相,它依于什麼緣而發起的,所以叫緣起性空。

  

  這名詞千萬不要搞錯了,它不是否定;就好像常說:有就是沒有,沒有就是有,爲什麼啊?因爲緣起性空,這說得通嗎?說不通的!只能說因緣生法。我們曉得因緣是個法則,它是什麼因,關系到什麼樣的緣;例如:一顆種子,種子是因,土地、空氣、陽光、水,加上人工肥料,這些都是緣;依于原有的種子因,加上這些緣,它就會生起一些法,所以,這一種就叫因緣法則。何謂因果?是什麼樣的因得到的結果,一定同于原有的因,稱爲因果,所以說造什麼因得什麼果。即使你用接枝法,在蘋果樹上接上梨枝,可是它生出來的果不一樣,爲什麼?蘋果還是蘋果,梨還是梨,此即其因性是相同的。可是梨子裏面一定有蘋果的味道,那就叫做染性,不是本性。所謂本性--梨就是梨,蘋果就是蘋果;染性是因爲梨枝接在蘋果枝上面,而産生一種染性--染上了蘋果的性,所以梨就有蘋果的味道。關系到這性上面的問題,在佛法中要探討,不是叁言兩語可以講得清楚的。

  

  

  客問:住家附近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婦人,生活困苦,所以每個月資助二千元與一鬥米。因從事動物醫院的工作,有時生意忙而慢了一天送去,老婦人等不及到店裏喊叫,真令人不好意思。後又得知其行爲不好,即相勸之,她不聽,還破口大罵;更氣的是于今,每天都來要錢,不按當初的約定,如不給就在醫院門口潑屎和尿,且在門口走來走去,令我厭煩與害怕,不知怎麼辦才好?請師父慈悲開示,有什麼方法解決我當初一念之善而惹來的煩惑?

  

  師答:于事,我們常說,有時候做好事,得不到好報。遇到這種情形,我有個建議,請附近的村裏長出來,告訴他們:我並不欠她,只是想幫忙她。因爲你去溝通、去排解已沒有用,再不然就把這些事的前因後果,報告當地的派出所,請警察來製止。不處理好,來來往往的人多,小心會引來誤會,徒增困擾。

  

  

  客問:女兒被父親強暴而懷孕,請問以佛法觀點怎麼說?

  

  師答:以佛法而言,這是種惡緣也稱爲修羅緣;這種惡緣不只是當生的問題而已,它很難去解釋的問題。在佛法上沒有可不可以的說法。

  

  

  客問:常說某人福氣大,可真有前世福報?

  

  師答:莫把福氣當成福報。今有福報過去必積許多福,如你現在能隨時有錢花,必是有錢存在銀行是一樣的道理。在受時叫福報,在做時乃偏于善的造作,其結果叫福,也是種功德,以學佛而言,除了修福還須修慧。

  

  世間有幾件事無法騙人,一是錢財,二是智慧。如遇到事情需要錢時,你能不能做?能不能以智慧擺平?都要有實力!而這些又怎麼來的?仍是修養而有的,智慧是慢慢培養來的,錢也是慢慢賺來的。或許有人會認爲李登輝、王永慶的福報很大,其實不然,他們一天到晚總得勞碌、煩惱。真正福報大的人,是一生下來就過好日子,無憂無慮的,但也莫想到豬,一旦養肥了,是要一塊塊割著賣,這不是福報,乃是畜生報、還債報。

  

  

  客問:甲侵占乙財産,甲變富有,乙變窮困,以後若有子女出生,甲的子女會生到乙家,乙的子女會生到甲家。佛法表示爲「直接償還或間接償還」,又如何知道,生到乙家的子女原來是生在甲家的?

  

  師答:佛法不是這麼說的,而且並不是父債子還,或是說因父母這輩的關系,將來他們子女會造成另一方面的關系,沒有這種說法。佛法肯定的說誰欠誰還,沒有說報到別人頭上去的,如果有人這麼說,我沒意見,我祇是說佛法不這麼說。至于你說到債務關系,究竟是直接償還,還是間接償還,那你先要了解佛法裏面,所談的間接、直接的道理在那裏,如果是直接償還,那是現欠現還,現作現報,所謂間接償還呢?可以說來生或另一生,不是直接這一生就能作到的,稱間接償還。

  

  

  客問:媒體報導名作家叁毛自殺了,爲何世上很多有名氣的人,總是會走上這條路?這種行爲是不是不敢面對現實?要不要負因果?

  

  師答:我與叁毛有過一面之緣。叁毛從小養成幻想的習慣,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世俗上比較有特色、有才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神經質,叁毛也有這種傾向;而神經質的人,不會顧慮很多,往往容易走上極端。叁毛本身就是完全以自我立場來看所有的人與事,她認爲可以從自己的幻想中得到安慰。但是,佛法告訴我們要以客觀的立場來看自己,不是以自我立場來看自己;如果叁毛還顧慮到別人的看法,她就不會自殺了。至少她有父母,有出版社,有更好的前途,可以爲其他人做更多的事。至于談到…

《佛法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觀行法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