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神變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造了惡業,【譯者:凡夫對神變等有漏之法很具信心;聖者則對無漏法具信心,對神變等不以爲然,這是凡夫與聖者之間的差別。】知道獨覺非一般凡夫,心生慚愧,急趨前恭敬忏悔:“大尊者,我剛才造了很大的惡業,請您慈悲救度沈溺在輪回中的我。”他把獨覺恭迎到家中,爲其換洗衣服,又親手供養甘美飲食。並發殊勝的願心:以此殊勝供養,願我所造惡業不要成熟;生生世世生于富裕之家,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 佛陀前令佛歡喜;一旦惡業成熟,願在我發心出家的刹那,馬上消除業報。當時的婆羅門就是現在這個充滿臭氣具十八醜相的孩子,因前世惡業今世成熟,當時的願力今亦成熟,故今生于富裕之家,在我教法下出家,並于發心出家的刹那一切惡業之報馬上消除。”
諸比丘複又啓問:“世尊,以何因緣獅子商主今生財富圓滿,並于佛陀的教法下令佛生歡喜心
願爲演說。”世尊告曰:“此乃前世願力所致。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一位皈依佛門、好行布施積累資糧的居士,臨終前發願:以我一生中所作的善根,願生生世世財富圓滿,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歡喜。此居士即現在的獅子商主,以布施資糧故他今生財富圓滿,以其願成熟故今我生歡喜心。其因緣如是也。”
(57)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 佛受等流
一時,佛在王舍城。一次整個城市遭大災,衆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師言:比1959年鬧大饑荒時還苦。】乞丐無處乞食。世尊告諸比丘:“我將閉關靜修叁月,唯除十五誦戒(Uposatha)日,你們可以供養飲食、親近承侍請教。”告白大衆後,世尊開始閉關,僧衆內部也特別規定每人必須依教奉行,除十五日外不得打擾世尊。
提婆達多乘機而入,欲破壞世尊教法下的和合僧。他在衆比丘前挑撥離間:“釋迦牟尼佛在圓滿安樂之時很關心你們,現在大難臨頭他卻舍棄你們,獨自閉關。不過我可以照顧無衣無食的比丘。”當時有五百比丘聽信了提婆達多的花言巧語隨他而去。【師言:也有些僧人原來在動亂的時候,因財食而改變了對叁寶的信心。別人說:“你毀謗叁寶就給你工資。”他們真的爲得錢財而毀謗叁寶。那些對上師叁寶信心不穩固的人,對于他人所說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無慧目,輕易聽信。希望你們不要像跟從提婆達多的人一樣,心無定解,如此行爲對自己毫無利益。】提婆達多對他們宣講:“從現在起我將製定五條戒律:第一、世尊常說安住寂靜處,我們應住城市中,以寂靜處生諸多煩惱、具諸多過患故。第二、世尊開許食叁淨肉 ,我們不應食,以殺諸衆生故。第叁、世尊開許食鹹鹽,我們不應食,以不淨水所生故。【師言:以前外道曾傳說,是大自在的貪心所生的水份變成了鹽,故鹽吃得越多貪心越大。】第四、世尊開許飲用牛奶,我們不能飲用,以危害小牛犢故。第五、世尊叫剪去法衣下面的邊須,我們不能剪,以浪費信施之財故。你們願意受持此五戒者可以取一個籌碼 ,不願意受持者可以不取。”五百比丘全部取了籌碼【詳情藏文經書中有廣說】,提婆達多將他們帶到另一個經堂,他的大弟子果嘎勒嘎、堪達紮夏、嘎達莫嘎、加爾及加措新五位居上座,其余僧衆在下面次第而坐。提婆達多爲他們傳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時他已破和合僧 (Sangha Bhedaka)竟。他的整個僧團不聞思修,不誦經誦戒,僧衆的智慧不見增長,也沒有任何覺受和驗相。
諸比丘往詣世尊前啓問:“世尊,以何因緣,今提婆達多破和合僧竟
願爲吾等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我往昔所造惡業的果報。衆生所造之業不會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蘊、處,即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昔日印度鹿野苑梵施國王的境內有兩位仙人:一位是在鹿野苑附近具五神通、有五百眷屬的仙人。一位是南方來鹿野苑安住的仙人,具有智慧,精通十八明,亦有五百眷屬。本處仙人的弟子們對他漸漸有所了解,常去請教。因他們還未舍棄以前的上師,故外來仙人不肯賜教。那些弟子們覺得以前的上師安排自己衣食非常周到,但不能像這位仙人那樣賜予殊勝具神通智慧的教言,故不值得依止。于是他們到南方仙人前如實述說原因,舍棄昔日之師,請求依止。【師言:現在很多人就像原來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樣,依止一位上師後,舍棄他,再依止另一位再舍棄,好像一生中身心無有真正的依處,像個流浪人,很可憐!沒有一個穩重的人格,今一沒有著落,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可以後身心更是沒有個好的著落,以舍棄上師故。若舍一位根本上師,再依止一百位上師也不會成就。】南方仙人很樂意地攝受他們並說:“如果你們早舍棄昔日之師,我也會早給你們傳授教言。”從此南方仙人對本處仙人的弟衆布施財食和教言,使他們師徒間産生很大矛盾。諸比丘,當時的南方仙人就是已證如來正等覺的我,因破他們師徒僧團的和合,故曾于千百萬劫中在地獄受苦,【師言:以後在攝受弟子的過程中,不要心存嫉妒,如果強要別人的弟子作爲自己的眷屬,那是給自己的生生世世結惡果。】【譯者:希望以後的各位法師、堪布、堪姆們在攝受弟子時,要以恒時究竟利他的大慈悲心去攝受,不要用其他的一些不如法的做法,強使他人舍棄自己的上師,對自己的上師生邪見,這樣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生生世世中將遭一些違緣。就像世尊已成佛了,但在因果不虛的顯現中,提婆達多經常給世尊造違緣,在弘法利生中仍是受業報的。】得人身時,無論在何地,都有被破和合僧的違緣,以致有現在提婆達多破我和合僧團、離間五百比丘的果報。”
(58)五百羅漢
——願力成熟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寂靜之地的蓮池邊有五百仙人苦行,蓮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具二智慧、四無畏等種種功德,日夜觀照著衆生的因緣,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調化此五百仙人的機緣已經成熟,刹那間從舍衛城來到森林。五百仙人遙見世尊緩步而來,暗自商量:“沙門果達瑪正向我們走來,他不知足少欲,還貪圖財物,他來後我們都不要與他打交道,只是沈默不語示之以茅棚。”商定後各自返回茅棚靜坐。世尊駕臨問安,他們僅示以茅棚只字不語。世尊走進茅棚,敷草而坐,以加持力令池水馬上幹涸。五百仙人見此,心裏非常痛苦,各自祈禱本尊。世尊示現神變,以他們各自本尊的形象顯現在每個人面前告曰:“你們真正遇到困難時,不要祈禱其他本尊,應一心一意祈禱釋迦牟尼佛。今天他已親臨此地機會難得,你們只要好好祈禱世尊,肯定能解脫此困境。”五百仙人聞言立即對世尊生起極大信心,起身到世尊前忏悔,並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傳予相應之法。五百仙人皆證得無來果,之後又祈求佛陀開許出家受近圓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他們授了近圓戒,並傳授教言。他們精進修持,斷盡叁界的煩惱獲得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遠離世間八法,諸天共贊他們的功德。之後世尊返回祇陀園。遠近的施主、婆羅門及其他信衆聞訊皆紛至沓來,拜見五百羅漢,知彼等功德不可思議,即發心在林中爲五百羅漢修建一座經堂以便他們長久在此安住。
諸比丘啓問:“世尊,此五百仙人以何因緣即生中對佛生歡喜心,並在如來教法下出家,滅盡叁界的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請爲吾等慈悲演說其中因緣。”世尊告諸比丘:“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其教法下出家的五百比丘臨終前發願:我們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一生中嚴持淨戒,雖未得什麼境界,願我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滅盡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當時發願的五百比丘即現證羅漢果位的五百仙人。因前世的願力今世成熟,故對我生歡喜心,並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滅盡叁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
(59)施主之子
——供塔發願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有一施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娶妻後共享美好生活。不久喜添一位身色金黃、鼻形妙高、頭如寶傘、手長過膝、兩耳垂肩等具足種種妙相的莊嚴之子。夫妻倆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長大後,他學習世間的一切學問並通達無礙。父親對才貌出衆的兒子如國王對太子般倍加疼愛關懷,特意爲他建了冬春夏叁個冷暖舒適的宮殿以及與季節相應之優美怡人的花園,娶了叁個妻子,令兒子盡情享受人間的美好生活。春天宮殿的花園裏花紅柳綠嬌豔欲滴,四周青藤翠蔓搖曳多姿,鹦鹉、孔雀、共鳴之鳥在林間悠閑嬉戲,常出微妙音聲,吟鳴悅耳,女眷們輕歌曼舞賞心悅目,他在這裏“品嘗”榮華富貴。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遍知一切衆生的苦樂,並恒時以大悲心觀照一切衆生,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施主之子被調化的機緣已經成熟,即從舍衛城刹那來到花園旁邊,以神變幻化出一座更加雅致美麗的花園。施主之子忽聞雅音,異常悅耳,頓覺心曠神怡,自然生起從未有過的歡喜,循聲而去,見世尊身光金色,叁十二相妙好莊嚴,心裏生起無比之樂,勝過比丘十二年的禅悅,難以言表,【師言:大家不要忘記講《百業經》的叁大目的:一是對自己的上師叁寶生起一個真實不虛的信心;二是對叁界輪回如母的衆生,生起一個無僞恒常的大悲心;叁是誠信因果不虛,具正知正見。如果在自相續上沒有真實的受益,則失去了宣講《百業經》的意義。因聞法者有不同的根基,上根…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