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P44

  ..續本文上一頁尊方才顯現自己的本來身相,極喜對世尊生起很大敬信心,于佛前恭敬祈求傳法,佛陀觀其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立即摧毀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

  

  此時外道極賢見昙花已全部枯萎,心極憂愁與痛苦,想到自己以前身體很好的時候昙花怒放,現在自己一百二十歲,昙花也漸趨枯萎,看來自己肯定會在短時間內去世,不禁失聲恸哭。一個對他生歡喜心的天人告訴他:“這裏是金輪王的地方,金輪王或佛陀出世時,昙花發芽;金輪王開始執政或菩薩現證菩提時,昙花完全盛開;金輪王逝世或如來涅槃時,昙花枯萎。昙花的綻開、凋落非依你的福報因緣而來,乃依釋迦牟尼佛的福報顯現。釋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趨入涅槃,故昙花枯萎,你不要這樣痛苦、憂愁。”極賢聞言決定馬上去親近、拜見佛陀,以求解除自己心裏存有的許多疑惑。

  

  他立即前往世尊色身所在的俱舍拉城。時阿難尊者在門外守護。外道極賢遠見阿難尊者急趨前祈求:“我聞佛欲涅槃,今我有很多疑問願請教佛陀,亦唯佛陀能斷我疑惑,祈求尊者一定允許我拜見佛陀。”阿難尊者觀知世尊化身尚未返回,有意阻止道:“今佛陀身體欠佳,你不要去打擾。”極賢又再叁祈求:“尊者,莫作是說,佛陀出世極爲難得,今即將趨入涅槃,若不見世尊,倍感遺憾。我心裏有很多疑問,無論如何請尊者給我一個機會。”阿難尊者再叁勸阻,極賢仍再叁祈求。此時世尊從叁十叁天返回,知極賢被擋于門外,即告阿難:“讓他進來,這是我最後一次接見外道,也是最後一次用“善來比丘”的方便傳比丘戒。”阿難應諾,把外道極賢帶了進來。極賢歡喜萬分,恭敬頂禮後祈問世尊:“現有六大外道宗派,各有不同觀點,請世尊開示孰是孰非。”世尊告極賢:“我從二十九歲出家精進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無數衆生,對法和非法能無誤取舍,如是法門外道確實沒有。”世尊對極賢詳細傳講八菩提支的很多教言,使他斷盡一切障礙、疑惑和邪見,得到無垢法要。他在阿難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上首弟子,我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祈尊者攝受。”阿難尊者即于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的極賢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請佛陀慈悲攝受。”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極賢傳了比丘戒,複傳一些教言。極賢刹那間成爲身著法衣、手持缽盂的出家人,精進修持,獲證阿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齊贊他的功德。

  

  時極賢自思佛陀今晚即示涅槃,自己住世也無意義,應該對自己的身體作五種加持而趨入涅槃。他發願先于佛趨入涅槃:一、所有外道皆無法接近我的遺體,若外道近前,我的遺體周圍有大水圍繞令其無法靠近;二、若內道道友則可接近我的遺體;叁、我的遺體內道者方能挪動;四、外道擡不動我的遺體;五、火化時,內道派梵淨行者能點燃和熄滅我的遺體之火,而外道派無法做到。他如是加持發願後即趨入涅槃。外道派說極賢是他們的尊者,在路邊、街頭等各地舉行隆重的儀式,准備迎回他的遺體;佛教內道說是自己的尊者,二派爭執相持。後來內道僧衆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親自把他的遺體擡走。”外道近前時,極賢尊者遺體的周圍全是大水,無法靠近;佛教內道梵淨行者可以順利靠近,對外道說:“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否則你們爲何進不來

  現在依靠我們的加持,你們進來吧。”外道們依靠內道者的加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遺體。之後,內道者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把尊者的遺體擡走。”外道千百萬人也擡不動,內道者又說:“看,這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否則爲什麼擡不動

  ”內道者輕松地擡起尊者的遺體去火化。在荼毗地,內道者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把尊者的遺體點燃。”但外道怎麼也點不燃,內道者說:“不是你們的尊者,否則爲何點不燃

  看我們點燃。”言畢順利引火。火燃正旺時,內道者對外道們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用牛奶把火熄滅。”但外道怎麼也熄不滅。內道者又說:“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我們可以用牛奶把火熄滅。”他們即用牛奶把火熄滅,複言:“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可以把骨灰拿去供養。”但外道怎麼也看不見骨灰。內道者說:“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該我們供養。”說畢,內道梵淨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來廣作各種各樣的供養。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所致。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印度鹿野苑直智國王手下一位大臣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具叁十二相、八十隨好 ,大臣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依其種姓取名迦葉,精心喂養。相士對迦葉預言:“此子若出家將成爲如來正等覺,若在家則是轉輪聖王。”一個自小與迦葉要好的婆羅門子

  無憂聞此預言發願要與迦葉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訴迦葉:“您不要舍棄我。”迦葉思維自己在涅槃時不舍棄他,但現在不能實說,遂表面答應。迦葉觀察到人生的老病死苦後發心到寂靜的森林中修行。無憂童子知迦葉已去非常生氣:“迦葉不守信用,答應帶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爲何現在棄我獨行

  ”迦葉幾年苦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回到鹿野苑爲衆生轉*輪。直智國王准備各種精美飲食祈請迦葉佛應供,並在迎接的道路兩旁布置了各種花、香、傘蓋、幡幢等,隆重地將迦葉佛迎請到王宮,敷設高座請佛入座。

  

  此時無憂聞知迦葉已證得佛果回到鹿野苑,並且接受國王恭敬供養,心裏很想親近迦葉佛,但因舊怨未消不願去迦葉佛前,站在遙遠之地觀看。迦葉佛知其心事,便遙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無憂攝至身邊問曰:“無憂,你爲何不近前親近我

  ”無憂說:“佛陀,您本來許諾帶我一起去森林,可後來您獨自而去,我心裏有氣,所以不來親近您。”迦葉佛告訴他:“你誤會了,我當初的意思是涅槃時不舍棄你。當時把你帶到森林中苦行有什麼意義

  現在我們的緣起成熟,你自己生起信心吧。”此時無憂才解開心結對迦葉佛祈求:“佛陀,我願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請開許。”迦葉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他傳了比丘戒,複傳一些相應教言。但無憂非常懈怠,沒有精進修持。迦葉佛對他宣講寂靜處的功德,讓他去靜處長久修持。迦葉佛圓滿一生的弘法事業後准備示現涅槃。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來正等覺迦葉佛要趨入涅槃。無憂聞此痛苦難忍,心想自己雖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但什麼境界都沒得到,非常慚愧,而今佛陀即將涅槃,內心痛苦無法形容。天人對他說:“不要如此痛苦,我帶你去佛陀那裏,對你今生有很大意義。”天人把寂靜處的無憂帶到迦葉佛處,迦葉佛觀察他的根基傳了相應之法後,無憂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此時無憂想到佛陀中夜將入涅槃,自己先趨入涅槃甚好,便先于佛取涅槃。帶他來的天人想:無憂能趨入涅槃是我帶他來得到加持的緣故,以這個善根願我將來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在佛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先于佛陀趨入涅槃。諸比丘,當時的那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昔願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且先于我入涅槃。”

  

  世尊複告諸比丘:“複有一段因緣。昔日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一天人對仙人特別恭敬,盡力保護他們。當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拘留孫佛出世,主持了一次較大的法會,天人赴會聞得佛陀音聲後生起很大信心,返回後對五百仙人宣說佛陀的種種功德。五百仙人因此也對拘留孫佛生起很大信心,祈請天人帶他們去拜見佛陀。他們遙見佛陀叁十二相、八十隨好,心裏頓時生起勝于比丘十二年禅悅的歡喜心,趨前親近,恭敬頂禮,祈求谛聽佛陀的教言,佛陀觀察他們的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五百仙人皆得無來果位,又再叁祈求拘留孫佛開許出家受具足戒。拘留孫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給他們授了比丘戒,複傳教言,五百仙人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現前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齊贊他們的功德。拘留孫佛圓滿一生度化衆生的事業後,准備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覺得于佛後涅槃自己存活無義,故先于佛趨入涅槃。天人想到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是憑自己的引導,故願將來在像拘留孫佛一樣的如來前,令佛歡喜,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先于如來趨入涅槃。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這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以其願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並獲證阿羅漢果位,且先于我涅槃。”

  

  諸比丘啓問佛陀:“世尊,以何因緣極賢在臨終前得佛救度,並證得羅漢果位

  惟願爲說,吾等樂聞。”世尊告諸比丘:“以前也有同樣的因緣。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國王以各種手段入侵一些小國,因他有一匹寶馬【寶馬具有他人無法傷害主人的能力】,故很多國家對他束手無策。後來寶馬去世,消息傳到黎宏國家,國人上下歡慶認爲現在可以伺機報複。梵施國王不敢輕易離開皇宮,後聞北方有人運來一批馬欲于市場販賣,即遣擅長相馬之人前去觀察,若有寶馬便買下所有的馬匹。相馬人觀知確有一匹寶馬,逐奉國王之令而行。國王複得寶馬,不再懼人報複,一日乘著新買的寶馬去公園遊玩,黎宏國家的人聞此消息極爲高興,卻不知梵施國王已買新寶馬,便率領四大軍隊將整個公園包圍得水泄不通。梵施國王在公園裏悠遊時突然發現被圍,驚慌失措,舍棄所有隨從只身匹馬往回逃。公園的四周除一個花池與橫欄以外,全都密布兵馬,梵施國王決定越池而逃,黎宏國軍見狀馬上萬箭齊發射向花池,箭中寶馬,內髒俱出。國王見寶馬身負重傷,擔心難以逃命。寶馬知道國王的恐懼心理,以人語安慰:“國王,請您不要害怕,我雖已身負重傷,但沒把您送回皇宮之前我是不會死的。”國王聞言稍得安心。寶馬忍著劇痛,一直堅持把國王送回皇宮方才倒地而死。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

  當時的這匹寶馬就…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