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問答
『 2011年11月9日下午』
(一) 問:我是曆史文化學院的博士後,經常看您講的《入行論》和《藏傳淨土法》,很榮幸有機會向您當面請教。
現在漢地和藏地弘揚淨土都很廣,漢地淨土宗的教典是“五經一論”或“叁經一論”,請問藏地淨土宗的教典主要有哪幾部?這些是不是完備呢?
答:你的問題很好!我們藏地淨土宗的依據,主要也是淨土經。漢地的“五經一論”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以及《往生論》。這是漢地個別大德歸集的,藏地雖然沒有這種說法,但我對“五經一論”還是很有信心。
我們這個人身很難得,所以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很想把“五經一論”講一遍。到目前爲止,我已經講了《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還剩下《普賢行願品》和《往生論》沒講。如果沒有死的話,這兩個一定要完成。
藏文的《大藏經》中,實際上也有《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但可惜的是《觀經》沒有。假如因緣具足的話,盡管我翻譯得不一定很好,但不管怎麼樣,爲了自他將來能往生淨土,創造這樣一種因緣,我准備把《觀經》譯成藏文。
藏地的很多大德,修淨土主要依于《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以及薩迦派、噶舉派的諸位祖師,都有各自的修法儀軌,這方面的理論和竅訣也相當多,包括一些伏藏品中比比皆是。因此,藏地、漢地在往生的依據和方法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問:淨土宗的目標就是往生,但往生的條件,很多法師講得不一樣:有人說要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心清淨;有人說往生沒有條件,阿彌陀佛平等救度,只要相續稱念就能往生。不知道哪種說法正確,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答:關于往生的條件,在藏地也可謂衆說紛纭。但我在講《觀經》的過程中,發現最後提到“九品往生”時,佛陀講了往生需要的不同因緣。我看了“下品下生”之後,覺得條件並不是很高 [1] ,好像自己也有一種把握,還給很多藏族人都講了。所以,我很想翻譯這部《觀經》,誰好好念佛的話,應該都有這個機緣。
當然,藏地也有一種說法,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足四種因:觀想阿彌陀佛及清淨刹土、積累資糧淨除罪障、發菩提心、發願回向。也有極個別大德要求一心不亂,但若想達到印光大師說的那種“一心不亂”,作爲凡夫人來講有一定的困難。
我自己認爲,按照《觀經》後面所講的條件,既然造了五無間罪的人,都有往生的機會,那我們很多人只要好好地念佛、好好地發願,應該也能如願以償。
值得注意的是,“念佛”並不是有些人認爲的,只要口裏念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念”字的結構是“今”加“心”,也就是指當下的一念心,所以它跟心有一定的關系,心裏觀想是最關鍵的。我看漢地的很多經論中也說,念佛不僅要口念,更要心念,若能如此,積資淨障後一定可以往生。
問:有個大德開示說:念7遍阿彌陀佛心咒,等于誦了1000遍阿彌陀佛名號。這個有沒有經典依據呢?因爲漢地“五經一論”中都講名號,好像沒有說過心咒比名號還殊勝。
答:你這個問題應該問他,因爲是他說的,應該請他來回答。(衆笑)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種依據沒有看到過。盡管許多經論中講了念名號有什麼功德,念心咒有什麼功德,但並沒有說念心咒的功德就大。當然,我沒看到也不一定就沒有,所以最好能找他問問。
(二) 問:我是宗教研究中心的碩士。您剛才講到,學術研究和修持所得的結論不一樣,那麼請問,學術研究能不能與修持很好地結合起來?
答:二者是可以結合的,在我們藏地,這叫做聞思修行。“聞”就是先聽受道理;“思”是再思維其中意思;“修行”是將所了解的意思于實際行動中行持。學術研究應該包括了“聞”和“思”兩方面,不過後面的“修行”,很多人卻沒有。
比如藏密修法中講的“壽命無常”,不少人認爲這非常簡單,甚至已經學佛很多年的人,也覺得沒什麼可修的。但你若去真正觀修,才能感受到一刹那、一刹那的無常,這並不是口頭上說說、文字上寫寫,而是發自內心的深刻體會。
在學術方面,曆史性的東西,一般也沒什麼可修的,知道這件事就可以了。但有些竅訣性的修法,比如宗喀巴大師講的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這是學佛最根本的,你必須要長時間修行,才能完全通達。所以,佛教的有些教義若想徹底領悟,沒有一定修行是不可能的。
問:我看到很有名的一本書叫《西藏生死書》,但翻了好幾遍,始終都看不進去。我想得到您的一些指點,或者您對那本書有什麼看法?
答:《西藏生死書》,你實在看不進去的話,我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
這本書,實際上在國內外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我也看過它的漢文本,看了之後的感覺是什麼呢?這就是蓮花生大士的中陰竅訣,然後再加上作者與根本上師的對話、某某西方人得癌症的故事,穿插一些現代人喜歡聽的、比較關心的道理在裏面。
大家都知道,中陰竅訣在西方非常受歡迎。因爲他們很多人身體不舒服、心情不舒服,尤其是最後面對死亡時,都有一種恐懼感,而中陰竅訣所揭示的道理,正好可以消除這種心態。鑒于此,索甲仁波切把中陰法門的某些內容,與現代人的心理結合起來,然後編成了這本書。
《西藏生死書》,我認爲有兩個特點:第一、作者對上師有非常大的恭敬心,處處提到了他今生所得到的知識,全部來自于上師的恩賜,從頭到尾都在感恩上師,這是最感人的地方;第二、它將佛教的原始教義,融入當前的生活中,然後展現在有緣者面前,這也是相當難得的。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別困難,最好還是能再看看,也許慢慢就看進去了。
(叁) 問:我是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博士後。對于佛教這一塊,坦率地說,我是門外漢,所以借這個機會我想請教您:從藏密的視角出發,當前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哪裏?該如何來解決?
答:從藏密的視角出發,對教育沒有什麼太多的看法;但若從佛教的思想出發,當前教育的的確確存在一些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注重道德培養,像前不久剛發生的“小悅悅事件”,以及“13億人扶不起一個老人”,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在古代,教育非常重視“德才兼備”,一個人要先立“德”,再培養“才”。而現在的教育,光是重視一個分數,忽略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以至于學生們學了十幾年以後,從來沒想過怎麼樣服務社會,怎麼樣孝順父母。包括有些老師,有時候連做人的基本原則都沒有。這些應該是源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以後進行一些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這種改革,其他改不了也不要緊,但至少應把德育放在首位,這樣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作爲佛教徒,始終都是這樣認爲的;老一輩懂傳統文化的人,應該也會這樣想。所以,現在很多人對教育還是比較關心的,只是有時候也無可奈何。
(四) 問:我是宗教中心碩士叁年級的學生,學的是宗教學理論專業。今年我在蘭州開會時,有個學者說:當今世界宗教傳播有一個趨勢,就是“天基東漸、藏密西行”,即天主教和基督教向東方國家傳播,藏密向西方國家傳播。我想請問一下,藏傳佛教在阿拉伯國家的傳播情況怎麼樣?
答:藏傳佛教在20世紀時,就傳播于西方國家。湯恩比博士曾說:“將來後人回顧20世紀的發展,會發現比任何事項更轟動、更有意義,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原子彈、氫氣彈及科技的,那就是佛教傳入西方。”這是他的原話,從這段語言來看,西方本是個基督教非常興盛的國家,但由于藏傳佛教的調心方法相當好,所以在那裏受到了極大尊重。
其實,一個人不管名聲、財富怎麼樣,終究也躲不過生老病死。很多科學家和政治人物,最後面對死亡時,一切身外之物都派不上用場,在這種情況下,唯有佛法才是最需要的。
至于藏傳佛教在阿拉伯國家,到目前爲止據我所知,弘揚得並不是很廣大。而前蘇聯、蒙古、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如今在各大院校中卻可以經常見到。前不久我看了一下美國各所大學,發現耶魯、哥倫比亞、哈佛等17所大學,都設有藏傳佛教的研究中心。我們佛學院也有美國的博士後出家,我問了一下,說是根本不止17所,凡是他們去過的學校,都有不同層次的研究機構。
所以,這些國家對藏傳佛教的研究,並非等閑視之,而是相當重視。但在阿拉伯的話,也許有一些中心或仁波切,但不知道具體情況怎麼樣。
(五) 問:我是宗教中心的碩士。藏密有很多護法神,在一些學術著作中,他們的記錄、分類很詳細,但在原典的查詢中,出處和起源等記載卻很少。請問,護法神是怎麼回事?關于他們的記錄,平常都出自哪裏?
答:護法神的話,其實在漢地的佛教曆史中也有,就像伽藍菩薩等。而在藏傳佛教中,尤其是伏藏品裏特別多。包括昔日蓮花生大士初來藏地時,受到當地很多妖魔鬼怪的阻礙,蓮師一一加以降伏之後,他們在蓮師面前承諾要護持佛法,從此也變成了佛教的護法神。
當然,這要在信仰的基礎上,才比較容易接受。有了信仰的話,你會發現藏地的護法神特別特別稀有。比如,從曆史上看,第五世達賴喇嘛圓寂之後,第司·桑吉嘉措秘不發喪,把這件事保密了15年之久,一直到第六世被認定出來,這即是遵循了護法神的指示。
而且,我自己的切身體會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經曆。以前我隨上師去不丹時,紫瑪護法神降臨在一個人身上,那個人本來不懂藏語,但護法神降臨之後,他可以用非常流利的藏語來跟我們溝通。那時我就在旁邊,上師給護法神灌頂時,我身體也有…
《陝西師範大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