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特別多的感應。當然,這些感應給沒有信仰的人說,他們會覺得我是在說謊,但你認可也好、不認可也罷,事實就是這樣。
關于護法神的出處、記錄,藏地有大量的護法典籍,但現在譯成漢語的不太多。
(六) 問:我是碩士叁年級的學生。印度的大乘佛教中,中觀與唯識雖有不同,但後期二者有彙流的趨勢,形成了中觀瑜伽派。可這些後來傳到藏地,據我有限的了解,像宗喀巴主要是站在中觀的立場上;近代的時候,記得內地的法尊法師也是如此,甚至對唯識思想有駁斥的傾向。這幾年國外研究中觀的學者,似乎也受這方面的影響。那麼在您看來,整個藏傳佛教到今天爲止,對唯識思想是什麼看法?
答:藏傳佛教並不是對唯識不滿或排斥。當年唐玄奘在印度依止了好多唯識的上師,他把佛法帶回漢地之後,漢地曆來對唯識都比較重視。表面上看來,好像漢傳佛教重視唯識,藏傳佛教重視中觀,互相會不會有一些矛盾?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在藏地,宗喀巴大師在有些論著中,盡管對唯識有一些破斥,但並不是破掉它的教義,只是對隨理唯識和隨教唯識的有些觀點,比如觀察勝義谛時,還承認有一個明心不空進行了駁斥。
當然,若按照第叁轉*輪如來藏的本來面目來說,承許有個明心也是可以的。但唯識宗顯現上並沒有這麼說,只是說在勝義中明心真實存在,這樣一來,通過中觀正理一觀察,這種觀點就站不住腳了。
不過,這種破斥也是在勝義中破的;而世俗當中,包括宗喀巴大師在內,誰都承認萬法唯心。就像《十地經》、《成唯識論》中所說,一切法確實是唯心所造。
問:您個人對中觀、唯識之間的關系,又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答:我個人認爲,唯識和中觀之間,沒有任何沖突,沒有任何矛盾。
前幾年,我翻譯過麥彭仁波切的《中觀莊嚴論釋》,在這部論典中,就揭示了中觀與唯識互不相違的密意。唯識和中觀是大乘佛教不可缺少的理念,這一點在《中觀莊嚴論釋》裏講得特別細致、清清楚楚。
希望你們有時間也看一看,盡管《中觀莊嚴論釋》中一些細微的理證比較難懂,但學習了以後才知道,中觀是站在什麼角度來建立自己的理論?唯識又是站在什麼立場來建立自己的觀點?二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可以說一目了然。
(七) 問:我是來自青海的藏族學生,是宗教研究中心的博士。在我的家鄉——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有個婦孺皆知的事情,就是當地香赤寺的大堪布才旺仁增,在1958年要被批鬥的路上,直接不舍肉身,飛往清淨刹土了。對于這一現象,我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想聽聽您的看法。
答:我們藏地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堪布才旺仁增,他是佐欽派的,1958年時,同德縣要召開一場批鬥大會,批鬥的對象就是堪布本人。從監獄到批鬥現場要繞過幾座小山坡,因爲腿腳不方便,堪布被捆得結結實實,坐在一頭牛的背上。但在去的途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突然出現一陣狂風,堪布一邊念咒語一邊飛起來,在空中飛得越來越高,最後竟然飛走了。
原本我對此不太相信,包括我們學院的大堪布——慈誠羅珠堪布,也懷疑這到底是真是假。有一次,我從美國還是新加坡回來,給他買了一塊SEIKO手表,這個牌子當時在國外比較好。過了一段時間,他的手表就不見了,我問他:“你把手表扔哪兒了?”他說:“我把它換成路費,包了一個車,專程跑到青海去調查才旺仁增喇嘛的事了。”
當時,當地有幾個見證人還活著,他們有些不敢說,不敢接受堪布的采訪;有些還可以,因爲政府方面的人已經退休了。堪布就一個一個去訪問,並將此作了攝像、錄音,結果證實這的的確確發生過。當年押解才旺仁增堪布的那些人,目睹了這件事後特別驚訝,但到了批鬥大會上,他們也不敢說出真相,只好說堪布在路上死了,而且屍體已經埋了。
慈誠羅珠堪布回來之後,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 [2] ,希望你們好好地看一下。當然,這在一般人看來,確實不可思議、難以想象,但就像我剛才講的淨撿比丘尼的故事一樣,大成就者的示現並非凡夫人所能揣測。其實藏地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有位大成就者叫阿尼滿莫,她和她的眷屬也是不舍肉身,直接飛往了清淨刹土。這樣一講,不少人可能不相信,但不相信也沒辦法,它的確是這樣的。
問:在漢地,昔日伴隨著《金剛頂經》的流傳,唐密也在不斷地發展。那麼在藏文經典中,不知道有沒有這部《金剛頂經》?您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唐密的修法?
答:密宗分爲外密和內密,從修法來觀察,唐密應該屬于外密。外密指事部、行部,主要是在自己前面觀想佛陀發光等。唐密的許多觀想和儀軌,基本上都是這樣,與內密的修法不太相同。
《金剛頂經》,是唐密重要的一部經典。我曾查了藏文的《大藏經》,沒有找到這部經。不過也許是有的,可能不在“經典”中,而是在《大藏經》以外的“續部”裏面。
(八) 問:我是宗教研究中心碩士叁年級的學生。藏傳佛教中強調依止上師,這是否與佛陀要求的“依法不依人”相違?您是怎麼看的?
答:並不相違。佛經中講“四依”時,是提到了依法不依人。表面上看來善知識是人,好像不能依止,但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
藏地的麥彭仁波切,曾造過一部論典叫《解義慧劍》,我以前也翻譯過,裏面對“四依”就講得比較清楚。其實,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關鍵要依止佛法所講的內容,比如修出離心、菩提心。如果一個人的名聲不錯、很有財富、粉絲也多,但他講的卻與經論不符,那要聽他的還是聽經論的呢?肯定要聽經論的。
當然,若想真正“依法”,首先要依止一位具法相的善知識,這是必需的一個前提。否則,就會像《華嚴經》中所說,假如沒有善知識的引導,你再怎麼樣有智慧,也不可能精通佛法的真谛[3]。那麼如此一來,有沒有依人不依法的過失呢?是沒有的。因爲甚深的佛法若不依靠上師指點,單憑自己的智慧,肯定無法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現在有些人說:“藏地修皈依時,還要皈依上師。我們漢地就不需要,只是皈依叁寶就可以了。”這種說法不合理。其實漢地也有四皈依,像唐朝的《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裏,就清清楚楚提到了“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漢地不少人皈依以後,特別喜歡辦皈依證,我們藏地一般沒有這種傳統,只要是叁寶弟子就可以了,並不需要辦什麼證。你皈依的對象,可以有叁寶總集的上師,也可以直接是叁寶。但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應該明白,佛教就像世間的大學,它的教學內容很重要。這個內容相當于佛法,而佛法依靠誰來指導呢?就是上師。如果沒有上師,相當于學校沒有老師一樣,它的教學內容再好,也沒辦法讓很多人接受。所以,這之間的關系應該這樣來了解。
問:就我個人淺見,藏密任何一個修法都是系統性的,譬如會有一些前行,還要依據各種各樣的經典。那麼,藏地傳來的金剛薩埵修法,它要求的前行是什麼樣的?
答:金剛薩埵的修法,有簡修和大修兩種。如果你修的是簡修,則可像唐密那種觀修方法一樣,觀想一尊單身的金剛薩埵,在他面前好好地念忏悔,然後他發光照射自己,消除自己的一切罪障。這不需要灌頂和很多前行,直接修就可以了。漢傳佛教中也有這種情況,像楞嚴咒的話,就是念咒語、觀想佛陀。但你若要更深層地觀修,就必須依照《前行》中所講的,先打好人身難得、皈依、發心等基礎。
通常而言,我們藏密的每一個儀軌,前面都有皈依、發心,然後正式修行,最後要作回向,這就是它的系統性。因爲要修這個法的話,首先應該是皈依叁寶、對佛教有信心的弟子,然後還要爲了一切衆生而發心,在這基礎上才可以修。
(九) 問:我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對藏傳佛教非常尊敬,覺得它是神聖的宗教。我這裏有一個問題:時輪金剛的教義,是什麼時間、從什麼地方傳到西藏的?在西藏是如何發展的?
答:時輪金剛,是釋迦牟尼佛涅槃的前一年,于藏曆的3月15號,在印度南方的米積塔,爲有緣眷屬傳講的。有人總認爲佛陀沒有講過密法,實際上,時輪續部就是佛陀親口所說的密法。
米積塔特別大,我在1990年去朝拜過,印度政府一直保護著這個地方。昔日龍猛菩薩爲了保護它,也曾用石頭修了一個圍牆,但後來印度的佛教被回教所毀,這些石牆就基本不複存在了。
在我們藏地後弘時期(距今984年),時輪金剛的法要,被一些譯師譯成了藏文。時至今日,格魯派、甯瑪派、覺囊派等教派,關于時輪金剛的灌頂、修法、續部,仍保存得相當完整。尤其是覺囊派,對時輪金剛的修法特別重視。我們甯瑪派的全知麥彭仁波切,也造過一部一千多頁、上百萬字的《時輪金剛大疏》。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1986年還爲好幾千人作過時輪金剛的灌頂,當時大家都特別歡喜。
時輪續部,主要是將人體內在的氣脈明點與外在的器世界結合起來,圓滿宣說了人和宇宙之間的關系。在藏地,時輪金剛弘揚得特別廣泛,各個寺院都有它的法本、修行、儀軌等。包括它的標志,挨家挨戶的門口也都挂著。
(十) 問:我是心理學的碩士,後來又讀了哲學的博士。原先我很喜歡西方哲學,把德國黑格爾的小邏輯,作爲自己的指路明燈。但自從進入佛教因明這個世界後,有很強烈的一種親近感,並仔細研讀了《因明正理門論》和《因明入正理論》這兩部著作。
現在國內有些學者,尤其是學術界,只承認因明中的現量和比量,頑固地不承認聖教量的作用。對此我也寫了一些文章,對他們提出很多質疑,有些已經發表了。其實,如果細細研讀《正理門論》,就會發現聖教量一定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與現量、比量是一致的,不能分開來看。請問…
《陝西師範大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