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報應實證(淨松居士)▪P2

  ..續本文上一頁情形並無法據以推翻“防彈衣能防彈”的事實。

  又例如:“抗生素盤尼西林能治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但是治療當中,常因診斷錯誤 、藥量不夠、給藥方法不妥、細菌産生抗藥性、發生過敏、發生並發症、或者身體存在其他 惡性疾病減弱了抵抗力……等等情形而宣告無效。這種例外並無法推翻“盤尼西林能治療肺 炎球菌性肺炎”的真實性。

  同樣的道理,雖然“因果報應的規則”常有許多例外與矛盾現象,但是並不能構成充分的理由來推翻因果報應的真實性。我們只要了解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有很合理的原因,自然不會被它所迷惑,而喪失對因果的信心。本篇中引用佛經,對 這些現象作了很合理而令人滿意的解釋。

  第五篇:指出整個宇宙生命界因果報應的全部面貌與過程,系呈現在“ 六道輪回”上面。六道輪回有如一片茫茫的苦海,聰明的讀者,若有志脫離這一若海,只要 依照所介紹的念佛法門修持,人人都可以成爲永恒的聖者——佛。

  第六篇:介紹戒殺的實踐方法,並探討關于戒殺的若幹疑問。

  第二章 何謂因果報應與因果律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因果理論,內容不盡相同,對某些事情的觀點,甚至存在著相當大的歧異。由于佛教對于因 果報應有一套圓滿而透徹的看法,本書將依照它的理論,做爲探討因果的根據。

  佛法中的因果理論,內容很廣。本書所要討論的因果報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簡單的說,“因果報應”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律”就是因果報應的一套規則 與定律。

  詳細說,屬于惡的行爲主要的有“十惡”、“五逆”。每種惡行,各有它應受的惡報, 而且依照惡行的輕重而有差別:做“十惡”最重的,死後入地獄受苦;中等程度的,死後轉 生爲畜生受苦;較輕程度的,死後生爲餓鬼受苦。當受完上面苦報後,再出生爲人時,則分 別受下面的果報:

  (一)殺生:會得多病、殘疾、短命、多禍殃、骨肉分離等果報。(將人或動物直接 或間接加以殺害,屬于殺生惡行;若加以刑打、虐待、傷害,則屬類似于殺生的惡行,得類 似果報。)

  (二)偷盜:貧窮;或財産與他人共有,無法自由支配。(凡不是 自己的東西或財物,未經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是偷盜。)

  (叁)邪淫:配偶不善良、不忠貞,或妻子受人拐騙奸淫,得不到滿意的眷屬。( 亂搞男女關系以及從事與色情有關的行業都屬邪淫惡行。)

  (四)妄語:得到受人誹謗、欺騙之果報。(說謊、作僞證、不守信都犯妄語罪。)

  (五)绮語: 說的話別人不信任、不接受,說話不清。(說黃色邪淫的話,使人想入非非,謂之绮語)

  (六)兩舌:眷屬背離、親族弊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即是兩舌。)

  (七)惡口:常受人惡聲相向、多訴訟紛诤。(用凶暴或惡毒的話罵人即惡口。)

  (八)貪欲:心不知足、多欲無厭。(貪求財色名利各種享受,迷戀不舍,謂之貪 。)

  (九)恚:常受人說長論短,常受人擾而煩惱,或被陷害。(稍不如意 就生氣怨恨即是恚。)

  (十)癡 :生在充滿邪見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 佛法與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奉承巴結、使詭計。(癡是指邪見、不信因果。)

  十惡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惡行,其中一項是“不孝父母或至殺害”,它的果報是應入最苦的無間地獄受無量久遠的大苦報。其他各種惡行各有其應受惡報,名目繁多,無法在此一一 列舉。

  屬于善的行爲主要的是“十善”:(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绮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貪欲,(九)不恚,(十)不癡。

  能實行十善,得到的果報正好與行十惡者相反。程度重的死後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輕的死後再出生爲人。以前能行不殺者,再出生爲人時,可得到健康、少病、長壽的善報;修其余善行者,各享應得的善報。

  第叁章 爲何單從戒殺與放生來探討因果

  上一章說到“每一種善惡行爲,各有應得的果報”,這是一個原則 。現在是科學時代,一切講求證據,只有說理而無實證,不易令人相信。

  本來佛經上以及我國曆代佛書及善書,都有很豐富的因果報應故事。但是許多人較少機會閱讀這些佛經與古書,既使讀了,也常因那是古人的記載,年代久遠,較少親切感,甚至懷 疑它的真實性。其實因果定律互古不變,因果報應的實事,也是古今相同。

  爲了彌補這一缺憾,本書第叁、四篇列舉出近代發生的“殺生惡報與戒殺善報”真實事例 ,作爲證據,藉增信心。如前所言,善有十善,惡有十惡,想要把各種善惡行爲的報應實 例都加以收集,大非易事。而且人有羞恥之心,既使作惡,不欲人知,若將當代人的偷盜、 邪淫等大家認爲不名譽的事,筆之于書,有違古人隱惡揚善的教訓。因此選擇大家 認爲無關名譽的“殺生惡報實例”,作爲證明因果報應確實存在的最好證據。藉此推彼,此 真則彼真,各種類的善惡報應也就無可置疑了。

  而且時處今日,物質文明越進步,水火災、交通事故、工業災害等意外橫禍越加頻繁;更因許多人的心性凶暴,導致綁票、殺人、槍擊、械鬥以及刀兵戰亂,時有所聞。這一切照因果律來說,都是由于衆生的殺生罪業所感招而得的苦報。此時此刻,得倡以及實行全面性的戒殺,乃是弭災止難,導社會于祥和的應病良藥。此乃本書以戒殺爲主題之最大意義所在。

  第二篇 與因果律互相矛盾的現象

  本書的宗旨,一如書名,欲以殺生招禍、戒殺得福的現世實例,證明“因果報應確實存在”的真理。本來有書中那麼多實例做證,讀者諸君大可深信因果報應的真實性。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矛盾的現象,可能使不少人在閱讀本書後,對因果報應的道理仍舊 半信半疑。例如:書中說放生戒殺有好報,偏偏見到有些戒殺吃素的人,現世中受病苦折磨,坎坷度日;書中說殺生食肉有惡報,偏偏見到有些富翁們,每天叁餐山珍海味,卻不見報應臨頭,反而事業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甚至有些天天殺生的屠夫,卻是錢囊飽滿,身體肥狀,因果律似乎管不著他。由于這些矛盾現象的確存在,而且爲數不少,難怪使大家對因果的說法疑惑重重,無法深信。因此首先要在本篇,簡單討論這些矛盾現 象的來龍去脈。至于整個因果律的原理,內容複雜,牽涉極廣,須看專書討論,方能盡其詳情。以下先略述因果律的特性,然後根據這些特性,說明與因果律互相矛盾的現象産生的原因。

  第一章 因果律的特性

  衆所周知,爲了維持社 會秩序,製裁犯罪,一部厚厚的六法全書尚嫌不足。因果律要規範所有善惡行爲的報應,當 然也不會太簡單;因果律的特性,自然也非叁言兩語所能道盡。以下僅就與矛盾現象有關 的叁個特性提出討論:

  (一)公平的特性;

  (二)因緣會合才産生果報的特性;

  (叁)隱微的特性 。爲了說明的方便,將公平的特性再分爲叁點來討論。合起來共有五點,分別敘術如下: 壹、因果通于叁世所謂“叁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 、未來世。“現在世”指現在這一生。“過去世”包括的範圍,是由現在世的前一世起,逆 推到無窮久遠的過去,這段時間都屬過去世。“未來世”包括的範圍,是由下世起,順推到 無窮遙遠的將來,這段時間都屬于未來世。所謂“因果通于叁世”,意義有二:

  (一)從行 善或作惡到産生果報,所須時間有快有慢。快的話,當生就得到果報;慢的話,可能過去世 造的因,今生才受報,或今生造的因,未來世才受報;更慢的話,則由因到果,跨越過去世 、現在世、未來世,經過百千萬劫,無窮久遠的時間才産生果報。(劫是佛經上計算時間的 單位。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經上說的劫,通常指的是大劫。一個大劫是十叁億四千 叁百八十四萬年。)

  (二)産生果報後,受報的期間也有短有長。短的話,只有幾日、幾月、 幾年;長的話,從開始受報,到報盡爲止,跨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經過千萬億劫, 無窮久遠的時間。關于這一點,請參考下一段的說明。貳 、小善行得小福報,大善行得大福報小惡行得小惡報,大惡行得大惡報茲分別討論如後:一、“小善行得小福報,大善行得大善福 報”說明:“小的善行得到小的福報。”小的福報程度 輕,賺小錢、享小名、做小官或小主管、生活小康;小的福報時間短,也許數日、或數月、 或數年、或二叁十年就享盡。“大的善行得到大的福報。”大的福報程度重,賺大錢、享大名、做大官或大企業家,甚至做國王做總統,生活優裕;大的福報時間長,也許一生、或十 生、百生,甚至百千劫之久才能享盡福報。

  因爲這個緣故,若有人過去世中做了非常大的善行,他可能在很多世以前就開始享受福報 ,一直繼續到這一生,甚至到未來世才能享受完畢。在沒享完前,是沒有誰有權利可以輕易剝奪他應享的福報的。

  佛經中有關的經文

  1.佛說護淨經說:“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馀糧。”意思是說持齋一日, 可以得到六十萬世不受饑餓的福報。

  2.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品說:“我觀業道衆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又說:“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軟言慰喻……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3.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六品說:“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爲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4.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四品說:“歸依地藏菩薩……,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贊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

《因果報應實證(淨松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