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P21

  ..續本文上一頁市米赴滬〖滬,音戶,上海別名滬渎。市,買也。〗。問訊至某行,適前客自內出,見之撫掌曰:君真信人也!翁告以市米若幹已載到,客因與偕入,見行主,告曰:此即某上年所遇雲間韓君也,今載米至矣!行主致謝曰:敝夥攜多金露宿,非足下高誼,幾遭不測;今複如期而至,見利不取,君真今之古人也!翁遜謝。行主命啓正廳,延翁入,設盛馔如待上賓。席散令前客伴之出遊,歸則行李皆已取至,留宿齋中。次日晨起,翁以市米帳贻前客,囑其取米上岸,欲回雲間,客笑曰:米事已有處置,君小住數日,毋遽動歸思。逐日偕之出遊,幸不岑寂〖岑寂,音涔及。(蘇轼詩)山堂夜岑寂。(按)岑寂,獨坐無可消遣之謂。〗。

  【譯文】第二天風停了,先生雇了船,親自送客上船。解纜船漸離岸,客人才對先生說:“昨天所提到的叁百金,放在床鋪下。請先生回去取了,明年燈節時,我在敝行恭候先生駕臨!”先生急忙中回不過神來,想回去取來還給客人,船已揚帆去遠了。無可奈何回到家裏,一看果然客人睡的褥下有錢,就暫時收下。到了新年,全部買成米,運到上海,一路打聽,找到了那家商號。正巧碰上那位客人從裏面出來。一見之下,他高興地拍著手說:“先生真是有信有義之人!”韓先生告訴他已全部買成米共多少擔,現在運到了。客人就陪同先生進去見行主,介紹說:“他就是去年我在雲間遇到的韓先生!今天他把米運來了!”行主致謝說:“我們行裏夥計身帶多金露宿,如果不是先生高義,幾乎要遭到不測之險,今天又如期而來,見利不取,先生真是當今的古代先賢啊!”韓先生謙讓致了謝意。行主命大開正廳大門,恭請先生入,設盛筵作上賓招待。宴席過後,行主讓以前那位客人陪伴韓先生出去觀光市容。回來的時候,行李等物都已取來,就安歇在客房裏。第二天一早,韓先生把買米的帳簿交給以前的客人,讓他派人把米搬上岸,並說想馬上回雲間去。那位客人笑著說:“米的事情早已做了安排。請先生小住幾日,不要急著回去!”幸好每天由他陪先生出去遊玩,倒也不感到寂寞。

  【正文】居數日,行主複設席,延翁上坐,謂翁曰:“君所載米已粜盡〖粜,他吊切,音跳,去聲;賣米曰粜。〗,獲息頗厚,今益厚遺君金,乞不辭勞苦代爲販運,所得息君取其半。”隨以巨金一錠,置翁前曰:“此君所應分息金也。”翁辭讓而後受,因謂行主曰:“既蒙委任,謹當效力;然鄙意見有所請,不知能行從否?”行主曰:“願聞。”翁曰:“某聞爲善必昌,今欲于所得息金,量提兩分以恤貧乏;遇地有善舉,亦力爲之;然韓某窭人子〖窭,音舉,貧也;窭人子猶言貧家子也。〗,金出自公,必公見允而後敢行。”行主許諾,立兌兩千金以畀翁〖畀,音避,與也。〗。翁自是益力爲善,而所運貨,亦必獲厚息。

  【譯文】住了幾天,行主又設盛筵,請先生上座,並說:“先生運來的米已經全部出手,獲利相當豐厚。今天我再多給你錢,請先生不辭勞苦,代我販運大米,利息就對半分!”隨手把一大錠銀子,放在先生面前,說:“這是先生應該得的利息!”韓先生推辭一番,就收下了,並對行主說:“既然幸蒙行主委任,我一定效力。但我有一條意見,不知行主能否答應?”行主說:“請說!”先生說:“我聽說行善必昌。今天我想從所獲利息當中,提取兩成,用于周濟貧困,遇到地方上有善舉,也盡力而作。但我是貧家之子,錢由行主出,必須先得行主應允,我才敢去辦理!”行主許諾,並當下就兌換了兩千兩銀子,交給先生。從此先生更加盡力作善事,而所運貨物都得到豐厚的利息。

  【正文】不數年,積資稍裕。因買新宅于秀南橋,並其什物售之。眷屬將移居,翁先入宅灑掃。見一帳桌中多字紙,翁慮人作踐〖踐,音賤;作踐,猶言糟蹋也。〗,置火爐于地,且閱且焚,得一舊冊類日記者,上書:“如欲銀用,在梅樹下。”異之,顧宅內無梅樹,疑爲讕語〖讕,音蘭。(宋史窦稱傳)閨門敦睦,人無讕語。(按)讕語,戲言也。〗,亦姑置其冊勿焚。屋後有樓數楹,扶梯朽敗,撤去之,將易以新者。翁出寒素〖寒素,注詳萬封翁篇。〗,習勞慣〖慣,古患切,音罐,常也。〗,親攜帚掃梯下地。忽見牆側有畫梅一株,花樹橫斜,色態浮動〖(林和靖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按)橫斜浮動四字,本此。〗,恍憶冊上言,知下必有窖藏〖窯,古孝切,音教,地穴也,又讀告。〗。黃昏後,率家人秉燭入視。見梅樹下皆平鋪石板,搖之易動,竭力掇去之〖掇,音奪,拾取也。〗。其下排四巨缸,黃白物累累,遂成巨富。翁自是益爲善,及漱山承家訓,靡善不爲。漱山子洛卿,今已鄉舉,余子若孫,多有聲庠序間〖庠,音祥。庠序,注詳吳生篇。聲,名也。〗,食報未有涯也〖食報,猶言享報;未有涯,猶言未盡也。〗。

  【譯文】不幾年,積累的錢財較富裕了,就在秀南橋新買了一幢住宅,連同其中的家俱等全部買了下來。家眷准備搬進去前,先生進宅去打掃一番。看見一張桌子裏有許多字紙。先生怕別人糟踏這些字紙,就端來一只火爐放在地上,一邊翻檢那堆字紙,一邊焚燒。從廢紙堆中撿到一本像似日記一樣的本子,上面寫著:“如欲得銀兩,在梅樹下。”感到很奇怪,向庭院裏一望,不見有梅樹,心想這一定是玩笑話,就沒有在意,暫且把本子放在了一邊,也沒有焚燒。在堂屋後面有幾間樓房,扶梯都已朽敗,現已拆掉,准備改裝新扶梯。先生出身貧寒,習慣了自己勞作,就親自拿了帚把來到扶梯下清掃。忽然看到牆的側面,畫有一株梅花,枝幹橫斜著,姿態和顔色有如微風中搖動的感覺。先生恍然憶起了那個本子上的話,知道下面必有窖藏的東西。天黑以後,就和家人一起,點了燈來到那裏。見梅樹下面全是平鋪石板,橇了一下,能搬動。用力把石板揭開,下面有四排大缸,裝滿了黃白之物。于是韓家成了巨富,老先生自此以後更加致力于善事。韓漱山先生禀承家訓,更是凡善必做,其子韓洛卿,現在已是舉人。其他的兒子和孫子,在庠學中讀書,都得到贊譽。韓家的享報還綿長得很哩!

  【正文】坐花主人曰:“余薄遊松江,聞韓翁事甚悉。翁不甚讀書,顧行誼頗高,語必由衷〖衷,誠也。〗,事無作僞。其好善樂施,皆一體至誠,無絲毫勉強,真有饑溺由己氣象〖溺,音逆。(爾雅釋名)死于水曰溺。(孟子)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之溺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之饑也。(注)由,與猶同。〗。故藝術雖微,而天忽予以不資之富〖資,同赀。(魏武帝讓封表)臣受不赀之分。(按)不資,由言非常也。〗。人但見其得之易,而不知所以致此者,非偶然也〖猶言非無因也。〗。”

  【譯文】坐花主人說:“我在松江小住時,曾詳細地聽到了韓老先生的事。老先生讀書不多,看他爲人處事,風格很高,說話必出自誠心,做事從不奸詐虛僞。他的好善樂施,至誠懇切,渾然一體,不帶一絲勉強,真有“他人饑溺猶我饑溺”之德!所以他手藝雖卑薄,而上天忽然賜以一筆非常之財富。人們只見他得到的容易,而並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得到的原因,這並非偶然巧合啊!”

  二六、正直爲神

  廉吏爲神理不差 甘涼樂利溥桑麻

  笑他道士逍遙甚 夢裏驚逢許太爺

  【正文】許玉年先生,余伯母舅也。博學工詩畫,而性複伉爽無城府〖伉,音抗,直也;無城府,注詳前一洋篇。〗,急人難如恐不及。尤愛才,見人有一善,譽不容口〖注詳前。〗。以道光辛已孝廉,出宰甘肅之環邑,調敦煌〖煌,音皇;敦煌,縣名。〗升安西州。所莅地皆處極邊〖莅,音利,臨也。〗,其民多誠樸,無內地刁健習,先生治之以靜穆。遇訟事即日判決,無滯獄。持己極廉,暇則進其士之秀者,爲之衡文校藝。又見其地多桑,特于家鄉雇蠶婦往,教之養蠶缫絲之法〖缫,音騷。(說文)缫,抽繭出絲也。〗,所至頌聲大作,去則民鹹屍祝之〖(莊子)相與屍而祝之。(字彙)屍,神像也。古者祭祀皆有屍以依神。(按)設像而祭祀之曰屍祝。鹹,皆也。〗年甫五十,以疾卒于安西官舍。

  【譯文】許玉年先生,是我伯母的舅舅。學識廣博,詩詞繪畫很有功夫。性情爽利真誠,沒有成見和狡詐之心,急人之難,猶如己難。他特別愛惜人才,見別人作件好事,總是贊不絕口。他于道光辛巳年中孝廉,派到甘肅環邑作縣令,後調敦煌縣,又升任安西州知府。所到之地,都是極邊遠地區。這些地方的民衆都很誠實樸素,不象內地人那樣愛生是非。許先生治政便顯得穩靜而肅穆。遇到爭訟告狀的事,當天就作判決,不留積案。他要求自己嚴格而且廉潔。有空時,就招請有才之士前來,與他們共同討論評判他們文章和寫作技巧的優劣。他又見當地桑樹很多,就特別從老家雇了一批擅長養蠶的婦女,來到當地,教他們養蠶抽絲的技藝。所到之處,大受老百姓的稱贊,要離任時,百姓都供奉他的牌位,焚香祈禱。剛滿五十歲時,病逝在安西州府任上。

  【正文】先是敦煌縣城隍廟道士某,所爲多不法,先生作令時驅之出境。及去任,道士複夤緣爲廟中住持〖夤,音寅,注詳湯封翁篇。〗,不法如故。一日道士晨起,忽卷其行囊欲遁,色甚倉皇。或問之,道士言:“昨晚睡後,夢中聞呵殿聲,鼓吹聲〖此吹字,音翠;殿音店。呵殿,注詳首篇。〗。出視之,見新城隍到任,威儀甚整。方在旁窺伺,忽聞堂上傳呼速拿某道士,爲二役鎖至城隍前。仰視之,即前任縣官許太爺也,厲聲叱曰:“汝經我驅逐出境,既窺我去任潛回,即應安分,乃仍怙惡不悛〖悛,音遷,改也,四字出左傳隱公。〗。今日本應促汝命,姑念系莅任之初,量予薄懲!”即飛簽下責竟,叱令即日離廟,毋再逗遛取死〖逗遛,音豆留,遲延不去之謂。〗。遂命隸驅我出。及階傾跌而醒,兩股痛不可忍,今不敢複居矣!”竟攜其行李踉跄去〖跄踉,音槍郎,急…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