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P22

  ..續本文上一頁遽貌。〗。

  【譯文】在他任敦煌縣令時,該縣城隍廟中一個道士,盡幹不法之事,被許先生驅逐出境。他離任以後,這道士又通過走後門通關節,回到廟中作了住持,不法如舊。有天早晨,道士起床,匆匆卷起行李,准備逃走,神色慌張。有人問他,他說:“昨晚睡夢中,聽到大堂上衙役喊威聲,吹鼓聲。出來一看,是新城隍到任,威儀整肅。正在偷看之間,忽然聽到堂上傳呼“速拿某道士來!”我就被兩人用鐵鏈帶到城隍前,擡頭一看,竟是前任縣官許太爺!他厲聲呵斥說:“你被我驅逐出境。見我離任,又偷偷地跑回來。既然回來,就該安分守己!但還是作惡不改!今天本該取你的性命,念這是我新到任,給你一點小小的懲誡!”扔下一簽,挨了頓板子,叱令我即日離廟,不要再逗留此處找死。下令差役把我趕了出來,在臺階上跌了一跤就醒了,兩腿疼痛難忍。不敢再住在這裏了!”道士背了行李,急急忙忙走了。

  【正文】時敦煌人尚未知先生之殁。及後探之,則道士見先生莅任時,即安西易箦之日也〖箦,音責,簟也。(禮記檀弓)曾子寢疾病,童子曰:華而!大天之箦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按)世謂人臨終爲易箦,本此。〗。正直爲神,豈不信哉?先生長子彥直,爲余堂姊婿,作令粵東;其次子緣仲,現任江蘇泰州,有循聲〖循,猶良也。聲,猶名也。〗;叁子潤泉,五子冶金,先後舉于鄉,官部曹〖部曹,郎中主事等職。〗。知先生之遺澤孔長也。

  【譯文】當時,敦煌人還不知道先生已死,到後來才打聽到。道士見先生到任城隍之時,正是先生逝世當天。因在世正直而死後爲神明,不能不相信呀!許先生的長子名彥直,是我堂姐的丈夫,在廣東作縣令;先生的二兒子,名緣仲,現任江蘇泰州知府,名聲很好;叁兒子潤泉,五兒子冶金,先後在鄉試中得中拔貢,擔任郎中、主事等職務。由此推知,許先生高尚品德留給後代的福澤是很厚的。

  【正文】坐花主人曰:“先生作令八年,所莅皆邊塞瘠苦之區〖塞,音賽;瘠,薄也。瘠苦,地薄民貧之謂。〗,顧能深自刻厲〖刻厲,猶言節儉。〗。食無兼味,傍無侍姬,清俸所遺,尚能贍及親族〖贍,音善,給也。〗。每年必于歲前遠道彙歸,自數金以至數十金,視親疏以爲厚薄。戚裏持以禦寒度歲者,常數十家。而清白自持,其循良之迹,甘涼人至今猶能道之。殁而爲神,子孫貴盛,不亦宜乎?”

  【譯文】坐花主人說:“許先生當縣令八年,所到之處都是邊塞瘠苦之地。回顧他的一生,能嚴格自勵節儉,食無兼味,沒有侍姬。每到年關將近,必以所得清淨奉祿遠道彙寄家鄉,根據近親遠親的不同,送給幾元至數十元不等,以贍養親族。故鄉親戚族裏靠他的接濟得以禦寒度歲的,常有數十家之多,他自己卻過著清貧生活。他的善績,甘肅涼州地區的百姓,至今還能爲人所稱道。死後爲神,子孫貴而盛,不是很應該的麼!”

  二七、勘災二則

  勤慎猶防實惠無 哪堪假手到胥徒

  雙雙促壽休憐惜 委檄原非催命符

  【正文】縣丞某,需次江蘇〖(宋史馬廷鸾傳)調池州教授,需次六年。(按)需次,凡候補候選候升之謂。〗。委署奉賢丞,分防四團鎮。時前官以疾殁,靈柩尚在署,某攜眷假館城隍廟。是年邑被水,蠲赈並舉〖蠲,音捐,豁免錢糧曰蠲。〗。府檄某查本鎮被災戶口〖檄,音習,劄也。檄某,猶言劄委某也。〗,值方伯亦有委員至,兩人者素相得〖謂舊交也。〗,某遂留之同居。日事酣飲唱曲,而委其事于胥役鄉董團保。遂得因緣爲奸,漁利冒濫交作,貧民反不沾實惠。未幾,某夫婦相繼無疾暴卒,委員某回省銷差不一月亦卒。某丞年未強仕〖(禮記)四十曰強而仕。〗,素無大過,忽罹此慘報,人疑其攜眷屬居神廟,致以亵渎幹神怒。然觀于某之死,而知冥譴之在此,不在彼也〖譴,音遣,罰也。鬼神降罰曰冥譴。〗!又道光庚寅年,江北大荒。有司以赈撫請,戶口稍多,撫軍疑之。因饬蘇藩司于州縣佐雜中,選幹廉者十員,會往地方官覆查。與斯役者〖與,音預。〗,頗極一時之選,顧皆承撫軍意,務爲刻核〖(類篇)考事得實曰核。〗,澤不遍沾,節省帑金巨萬〖帑,音倘。帑金,庫金也。〗。時惟鄭君祖經,與某某所查獨寬,以是忤撫軍意不得保,而以精核蒙上賞者七人。次年七人者,相繼無疾卒,而鄭君以前海運勞,自南彙丞擢尹江都〖擢,音濁,拔也。知縣曰縣尹。(按)此句猶言升任江都縣也。〗,一子以孝廉入中書,某亦俱無恙。

  【譯文】有一縣丞(副縣令級),候補去江蘇,委任他接替前任縣丞管轄四個團鎮。到任時,前任官因病已亡故,靈柩還停放在衙署裏。他就帶著家眷暫時住在城隍廟裏。這一年遭水災,朝庭下令一方面免除百姓錢糧,一方面由政府發放赈濟。府臺發下公文,命令他調查該轄區受災的戶口。同時府臺也派了兩名委員下來一同處理災情。他與這兩名委員是舊交,很相投契,就留他們住在一起,每天只是飲酒作樂,而把處理災情的一切事務,全部委托給保甲,鄉董和團練去辦,致使他們得以狼狽爲奸勾結舞弊,冒濫欺詐,從中漁利;受災的貧苦百姓,反而得不到一點實惠。不久,這位新任縣丞夫婦兩人先後無疾暴亡。委員中的一人回省出差,不到一月,也死了。這位縣丞還不到四十歲,向來沒有大過錯,突然遭到這樣的慘報。有人以爲他是帶了家眷住在神廟裏,亵渎了神靈,惹神發怒而受報的。但仔細觀察他的死因,就知道他遭冥譴的原因在于他玩忽職守,塗炭遭災的苦難百姓,並不是因住神廟而造成!

  勘災又一則

  道光庚寅年間,江北大旱,當地有關政府上疏請求赈濟安撫。受災戶口人數稍多,撫軍心中發生懷疑,就下令江蘇藩司從其所轄各州縣的府吏中,選派能幹而又廉潔的人員十名,會同地方官員進行複查。被選參予這項工作的人,都被認爲是精幹者。但仔細看來,他們都承順撫軍的心意,在複查工作中刻意過嚴,受災百姓並未普遍得到赈濟,因而節省下來的赈款竟達上萬之巨。當時只有鄭祖經先生與某某人聯合複查的較寬,因此觸怒了撫軍大人,不得保薦。十人中有七人,因複查精嚴而得到上級獎賞。第二年,這七人都相繼無病而亡。鄭先生,因此前海運工作中有功勞,而從南彙縣丞被提拔爲江都縣令。他的一個兒子,以孝廉而入中書省。與鄭先生一起作複查工作的某某,一直安然無恙。

  二八、一震叁人

  毆母偷銀罪益高 恢恢天網總難逃

  居然鼎足同遭譴 文廟門前即市曹

  【正文】蘇州有某甲,不孝其母,辱詈毆打,習以爲常。又有某寡婦積銀百余兩,將寄店生息,以度朝夕,爲某乙某丙所窺,竊而瓜分之〖瓜分,注詳一洋篇。〗。寡婦失資,郁郁以卒。人皆知乙與丙所爲,畏其無賴不敢言。而某甲母亦竟爲子磨折死。叁人者皆藩伯執事夫。

  【譯文】蘇州有一人甲某,不孝母親,經常辱罵毆打她。有一寡婦積蓄了百余兩銀子,准備存放在一店主處生利息,來維持生計,卻被某乙和某丙兩人暗中看到,兩人就偷了這些銀瓜分了。寡婦丟失了錢,憂郁而死。人們都知道是某乙和某丙幹的,但因他兩人是無賴,都不敢說。某甲的母親也被折磨而死。這叁人都是藩臺大人衙門的役夫。

  【正文】壬寅夏,夷氛惡〖氛,音汾。(左傳)楚氛甚惡。(注)氛,氣也。(按)夷氛惡,謂夷人犯境,信息緊也。〗。王師自浙至蘇,當道設軍需局于滄浪亭,亭鄰郡文廟。李藩伯以事至局,執事人役散憩文廟前大樹下〖憩,音契,息也。〗。時赤日一輪,青天萬裏,忽風雲怒卷,雷電奔馳,既而霹雳一聲,甲乙丙同時震死。

  【譯文】壬寅年夏天,外寇入侵,局勢緊張。官軍要從浙江開赴江蘇,政府在滄浪亭設立了軍需供應局,該亭與郡文廟相鄰。藩臺李大人有公事來到軍需局,隨行的執事役夫等人,都分散在文廟前大樹下歇腳。當時豔陽高照,萬裏無雲。忽然間黑雲怒卷,狂風大作,雷電奔馳,刹時,一聲炸雷閃過,甲乙丙叁人同時被擊斃在樹下。

  二九、昧銀被殛

  勤工針黹苦傷心 積久遂逾數十金

  爾可昧他朋比用 蒼天豈負苦心人

  【正文】又有老婦某氏孀居,事針黹以撫孤〖黹,音止。針黹,謂刺繡也。〗。其子既長,習錢業,薪俸足以贍母。而氏勤于工黹如故,遂頗有余資。積數十金,將爲子娶婦。貧家屋宇淺隘,與鄰居僅隔一板。氏每出,慮金有失,辄纏之腰間。

  【譯文】又有一位老婦人,一直守寡,靠爲人刺繡挑花掙錢,撫養兒子。兒子長大,在錢莊做事,所得薪俸足以贍養老母。但這位老婦人仍然不停地刺繡,所以頗有余資,積攢了有幾十塊銀元,准備爲兒子娶媳婦。窮家小戶,房屋淺隘,與鄰居只有一板之隔。她每次出門,怕把錢丟了,總是纏在腰裏。

  【正文】一日,詣圓妙觀進香。聞人言觀中多扒竊,因解腰纏物,托素識米店中某甲代爲收藏。及燒香出往取金,甲變色曰:“誰收汝金?”氏大驚,號泣與辯。甲指天誓日,以明其枉。兩相爭論,道路環觀,莫之能決。方氏交銀時,有店鄰某乙者,實目睹之,時仍在店中,氏指以爲證,乙哂曰:“若是汝真見鬼矣!我方自阊門來,汝面尚未見,安知汝二人真僞?”衆聞乙言,鹹嘩然,以氏爲非。氏無以自明,抑郁而歸,竟自缢死。

  【譯文】有一天她要去圓妙觀進香,聽說觀中扒手多,就把腰裏纏的錢解下來,托請米店中素來熟識的某甲代爲收藏。等她燒完香,前去某甲處取錢,甲變了臉說:“誰收了你的錢!”老婦人大驚,號哭著與他申辯,甲指天誓日,以表明自己遭了冤枉。兩人爭論不下,圍觀的人很多,但無法決斷是非。當老婦人交錢給某甲時,有一位該店的鄰人某乙在場,是親眼目睹者,爭論之時,他仍在店中。老婦人就請某乙爲證。乙笑著說:“你真是活見鬼了!我剛才從阊門來,連你的面都沒有見到,怎麼能知道…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