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知津▪P15

  ..續本文上一頁不複,勸人及時修行的,但也說明了阿羅漢的宿命通,也是 有限的。唯有諸大菩薩,諸佛世尊,才能推知過去的無量意劫,事實上,佛菩 薩的已是明,而不是通了。

  他心通,到了無念之境,便用不著,對于叁界以上,很少用到他心通了。

  漏盡通,唯有出了叁界生死的聖人才有,所以叁界以內的衆生,對它根本 不能想象。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諸佛菩薩,而至 外道鬼神,雖都有份,但卻高下不等,境界懸殊;他心通雖通于凡聖,用途多 在凡界或對凡界而用;漏盡通則唯屬聖人,不及叁界。到達羅漢果位之後的六 通,實則僅有叁通,其于叁通,便稱爲明。在羅漢與菩薩稱爲叁明,到達佛境 ,雖亦可稱叁明,但已另有一個名稱,而稱爲叁達了。

  六通與叁明,關系殊爲密切,六通是叁明的根本,叁明是六通的升華,有 了叁明的,無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將得到叁明。六通與叁明,可以下 表說明之:

  以凡聖的階層,來說明五通、六通、叁明、叁達的配合,則如下表:

  叁明既是六通的升華,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叁通可升爲明,其余叁通就不 能升之爲明呢?這在大毗婆娑論卷七十七中,有這樣的解釋:“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聞聲,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 立爲明;余叁所以爲明者,天眼知未來苦,宿命知過去苦,俱能厭離生死,又 ,漏盡能爲正觀而斷煩惱故。”

  根據這一解釋,通與明的確立,端在能否使人出離叁界的生死苦海而定。 再則,我們也可看出,凡是偏重于叁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爲明,凡是偏重 于出離叁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爲明。換句話說:凡是僅用于有形有色有行動 的神通,只稱爲通,若能兼用于世出世間乃至僅用于出世間法的,才有成之 爲明。

  又根據大智度論卷二,對于神通與明的解釋,是這樣的:“直知過去宿命 事,名通,知過去因緣行業,名明(宿命);直知死此 生彼,名通,知行業因緣,際會不失,名明(天眼); 直盡結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盡,更不複生,是名明(漏盡)。”

  大體上說,小乘聖者,均可能有六通,但在未證大阿羅漢以前,只能稱通 ,而不得稱明,到了大阿羅漢以上,則又將天眼、宿命、漏盡的叁通,稱之爲 叁明了。但在一般的說法,叁明六通,可以連起來稱的,也可以說,叁明六通 是阿羅漢所具的功德。比如觀無量壽經中:“聞衆音聲,贊歎四谛,應時即得 ,阿羅漢道,叁明六通,具八解脫。”

  但是,上面曾說,神通的境界,除了佛陀,其余都是未圓滿不究竟的。所 謂明,是明白的覺照,但尚未能透達至最高深處與極無限處。唯有佛陀,才能 對于世出世間的一切萬法,無不明白覺照,透達窮盡。所以,叁明的工夫,到 了佛果圓成之時,便稱之爲叁達了。叁達,又是六通的再度升華,也是叁明的 至極之境。

  神通不是萬能

  看了神通的境界與神通的功能之後,也許有人以爲神通是萬能的 ,有了神通,便可解決一切的問題。我也曾聽有人這樣說過:“今天的時代太 亂了,人命太沒有保障了,主要的原因是出了一些人間的魔王。如果今天,能 有一個象孔悟空那樣的人物出世,把那些人間的魔王,在不知不覺中殺死,或 者給他們一些神通的顔色看看,讓他們感到恐懼之時,我們的時代社會,也就 不再會如此的可怕了。”

  以一般人的猜想,這樣的觀念,雖然幼稚,但卻並不可笑。然以佛教的觀 點來說,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爲,神通不是萬能的(注八) 。在一切凡聖的神通之中,以佛的神通最爲究竟,但是佛陀雖爲無時 不覺無所不知的大覺智人,佛陀也非萬能,佛陀也有叁種不能辦到的事:

  第一、不能度無緣衆生。

  第二、不能令衆生界空。

  第叁、不能滅衆生定業。

  佛陀廣度衆生,只能誓願度盡衆生,卻不能度脫一個與佛無緣的衆生,比 如有些人們,生在佛時,竟未聞有佛之出世;有些人,舍利弗與目犍連能度他 們出家,卻不受佛的度化,這都是緣的關系。佛陀雖然發誓度一切衆生,卻不 能度盡所有的衆生,教化的責任在于佛陀,學佛修行的責任則在每一個衆生, 不受教化的衆生,佛也愛莫能助。佛陀雖已斷盡了一切煩惱,並教衆生滅除 煩惱的方法,但是各人先世所造的定業,定業成熟,必然受報,雖爲佛陀,也 是無可奈何。所以即使成佛之後的釋迦世尊,由于先世的業因,仍要感受到十 種煩惱的果報:

  一、六年苦行。

  二、孫陀利殺女謗佛。

  叁、乞食羅閱城時,木槍刺足。

  四、毗蘭邑安居叁月中,食馬麥。

  五、琉璃王滅釋迦族,頭背疼痛(注九)。

  六、娑利那村乞食,空缽而回(注一○)。

  七、旃荼女僞裝懷孕,謗佛通奸。

  八、提婆達多推下山石,僞破足指出血(注一一) 。

  九、在阿羅婆伽林,入夜寒風破竹(注一二)。

  十、娑羅雙樹間臂痛。

  至于佛的諸大弟子,除了薄拘羅尊者是無病長壽之外,其余的諸大弟子, 幾乎都有業障的,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神通,曾與目連比過,遠在目 連之上(注一叁),因其智慧蓋過了神通,故稱智慧第 一,但他也是多病第一,舍利弗的一生,幾乎是在病中度過的;另有一位畢陵 伽婆差,也以神通聞名,並以神通護法救人,但其自從出家之後,也是經常生 病。

  目連尊者是有名的神通第一,但當釋迦族遭受滅族之難時,雖以神通將缽 救人,救出之後,活人都成了血水;目連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自己到最後 ,竟又被執杖外道圍打而死。

  迦留陀夷是大阿羅漢,他以種種善巧方便,種種神通變化,度了九百九十 九家信佛學佛,並皆證到初果以上的聖階聖位,但當他度到第一千家時,竟被 暗殺而埋屍于糞坑之中。

  仙道比丘本爲國王,後來出家已證阿羅漢果,當其在返國途中,其子誤以 爲他將收回王位,而派人來取他的腦袋。他不怕死,但他不忍使他的兒子造下殺 父與阿羅漢的雙重逆罪,故想以神通之力,逃脫被殺之禍,但他竟然不知如何 發起神通,甚至連神通一詞也想不到了。

  蓮花色比丘尼,乃是尼衆之中的神通第一,但當她在阿蘭若處靜坐之時, 遇到了一個色狼,她雖已是離欲的阿羅漢了,那個色狼仍不放她,她問愛她什 麼,說是愛她美麗的眼睛,她便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那個色狼竟然惱羞 成怒地說她玩弄妖術,並將她狠狠地毒打了一頓。因此佛陀製戒,不許尼衆住 阿蘭若處。

  像這種例子,在佛經中是很多的。這不是說神通不靈,而是說神通不是萬 能,神通是敵不過業力的。阿羅漢是最後一生,即使在最後一生中,也要算清最 後一次的業賬,因爲“定業”,必定受報,如果業不受報,便違背了因果定律 ,那是不會有的事。

  再說,神通的産生,雖說有叁種,實則不外報得與修得的兩種,變化而得 的神通,可以包括在修得的神通中去,所以通常說的神通,總是說報得與修得 兩種。

  報得的神通與修得的神通,在功用上是相同的,但在發起或使用上是不同 的。從大體上說,報得的神通,是隨時可以使用的,隨時靈通的,修得的神通 ,則必須由定力的發動,才可使用神通。所以,阿羅漢可能有神通,但卻未必 每一位羅漢皆必有神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叁,有這樣一段記載: “時彼長老圓滿,有大智慧,不修神通,而作是念:我雖斷諸煩惱,不修神通 ,同諸外道,所有神通。”“斷諸煩惱”的,便是阿羅漢,阿羅漢不修神通, 便無神通。羅漢有慧解脫與定慧俱解脫的不同,大抵慧解脫的羅漢,若不修神 通,便沒有神通。

  另有一個例子,根本說一切有部刍尼毗奈耶卷二,載有一位妙 賢刍尼,已證阿羅漢果,有一天沿街托缽乞食,經過阿世王的宮前,王臣見她 美麗,將她軟禁起來,強爲她換上宮人的服裝,佩上宮人的飾物,把她送給阿 世王,王見其美,她遂被汙了!第二天,才由蓮花色尼以神通飛至宮內的空 中,對她說:“姊妹!你已破除煩惱之魔,何不發起神通,逃脫此處,而受這 種淩辱呢?”于是教她如何調心,如何修神通。即在須臾之間,妙賢羅漢尼, 便得神足通,乘空飛返尼僧的僧團之中(注一四)。

  由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明,羅漢並非皆有神通的。神通主要是從 禅定而來的,所以有了神通的大阿羅漢,平時也跟凡夫一樣,所見不出數百 公尺,日行不過百裏左右,所聞不超常人的範圍,所知不越一般的領域,所有 的僅是血肉之軀。如果要用神通,必須運心方得。

  同時,除了聖者的神通不會失去之外,凡夫的神通,是會失去的。由于貪心 、心、癡心的旺盛,便會失去神通。所以提婆達多由十力迦葉教他依止世俗 道,修得初禅而發神通之後,因爲自傲自狂,並作無恩之言,而說:“彼十力 迦葉與我何力?我自日夜,常求精進,得第一禅定力,是我自求,不關十力迦 葉事。”即在言下,便失神通(破僧事卷十叁)。

  佛經之中又有記載,在久遠以前,有五百個五通仙人,乘空飛過 一個王宮的上空,聞到宮中宮女奏樂娛樂遊戲之聲,由于一念貪著,五百個五 通仙人,竟像煅羽之鳥,全部失去神通,跌落在宮中,王問他們是什麼人,他們 說是飛空的仙人,王令他們再飛走,他們卻不會飛了,于是被王當作賊人辦了 。又有釋迦世尊在因地時,曾作五通仙人,並能指令天神不再降雨。經過幹旱 十二年後,當地國王的公主,便帶了許多美女去接近仙人,仙人在淫欲的貪樂 中,竟把他的神通喪失了,天也下雨了。

  還有,神通的使用,在修得的神通,固然需要入定之後,始能發通,即使 報得的神通,在貪、、癡等重大煩惱現前的時候,也會不起作用的。比如龍 的神通是由報而得的,龍能變化自如,但是龍有五時不能變化:生時是龍, 時是龍,…

《學佛知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