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知津▪P36

  ..續本文上一頁訪韶關南華寺,瞻禮六祖遺身。並爲 大衆開示。

  四十八歲,五月,大師聞知生平最誠摯的益友昱山病逝。五月叁十一日, 作“論僧尼應參加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但爲歐陽竟無致書陳立夫反對之,以 爲“僧徒居必蘭若,行必頭陀”,“參預世事,違反佛製。”七月,日本大學 請虛大師東渡講學,大師拒絕了。時訓總監部,今各地僧侶,編入壯丁隊受軍 訓,大師電函二中全會等,請一律改僧尼爲救護隊訓練,以符佛教宗旨。是年 中國佛教會,圓瑛法師派,運用各方關系,故得勝利,虛大師對中佛會的改組 運動,因之受挫!是年適逢蔣先生五十之慶,大師於雪山設藥師法會爲之祝 壽,又值西安事變,大師通電全國佛教徒,聯合各別祈禱,祝蔣先生安全。

  四十九歲,芝峰編“人海燈”,與會覺、亦幻假名作“新佛教人物的檢討 ”,於大師略有微訾。大師因而對其員生講“新與融貫”,明示其所謂之新, 與芝峰、亦幻等的新,有所異趣,主張“佛教中心的新”及“中國佛教(華文)爲本位的新”。而不是“奔趨時代文化潮流或浪漫文藝 的新”;不是“憑個己研究的一點心得,批評中國從來未有如法如律的佛教, 而要據佛法的律製以重新設立的新”。可見虛大師的新思想,一開始就被他的 門人誤會。是年八月,即進四川,直到抗戰勝利始離開。那年,他已很明顯地 感到“身心”的“早衰”了,故作“我的佛教革命失敗史”以示徒衆,希望後 起,應知他的弱點及弱點的由來而自矯自勉。他說他本身的弱點:“大抵因爲 我理論有余而實行不足,啓導雖巧而統率無能。”他說他失敗的由來是:“出 於個人的性情氣質固多,而由境遇使然亦非少。例如第一期以偶然而燃起了佛教 革命情緒;第二期以偶然而開了講學辦學的風氣;第叁期以偶然而組織主導過 佛教會。大抵皆出於偶然幸致,未經過熟謀深慮,勞力苦行,所以往往出於隨 緣應付的態度,不能堅牢強毅,抱持堅固。”那年又爲日軍侵略,憂心國是, 而電“告全日本佛教徒衆”,又電“告全國佛徒”,呼籲抵製侵略。

  五十歲,叁月,在漢藏教理院講“中國的僧教育應怎樣”,他說:“養成 “住持中國佛教僧寶的僧教育”,不過是我的一種計劃,機緣上,事實上,我不 能去做施設此種僧教育的主持人或領導人。而且,我是個沒有受過僧教育的人 ,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們——教的人及學的人,不能仿效的,仿效我的人,決定 要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是我的警告”。“余以身力衰朽,已不能實際上去做准備 功夫,或領導模範的人。”這些話,都是他的真心話,也是感歎語,他已努力 了近叁十年,能夠響應而繼起者,簡直沒有人,所以頗感失望,但他自此以後 ,仍爲佛教做了很多事。是年與章嘉大師及虛雲長老商決,在重慶成立“中國 佛教會臨時辦事處”。

  五十一歲,元月十四日,常惺卒於上海,年來常惺法師任中國佛教會秘書 ,與圓瑛法師合作,而虛大師始終愛其才,故作詩追念。是年叁月,著手寫自 傳。四月叁日,複亦幻書,論革新僧製與複興佛教。他對亦幻說:“你向來頗 好文藝,而於佛法勝義未加研究深入,對一般哲學與各種社會學亦鮮探涉,偶 及馬(克思)說,故亦同一般淺薄少年的驟然傾向。其實 ,近人的文化社會學,亦遠勝馬氏之說,況於佛法之所明耶!爲佛教徒而不信 佛法爲根本的、至極的、唯一的思想標准,則所謂破見,較之毀戒尤甚!直可 舍佛而去,何用更自居佛徒而以改佛製爲言耶?!”“余民四年,揆度我國將成 一歐美式的民主國,故作“整理僧伽製度論”,爲適應之建設,然以國內軍閥 割據,政變疊生,及歐洲戰後俄國革命成,形勢異前;迨民十六,遂適應改爲 “僧製今論”。民二十後,外感世界經濟大恐慌,內覺中國佛教會,無由有全 國之健全組織,另爲“建僧大綱”之擬議,今更縮爲先建一“菩薩學處”。… …然其屢變,皆與整個中國相呼應而起,且皆從佛教根本信念流出。從這封信 可以看出虛大師的苦心與偉大處,但也看出他的門下如亦幻之流的思想趨向與 淺薄程度了。是年九月,爲了爭取國際同情中國的抗日戰爭,虛大師組織“佛 教訪問團”,訪問西南各國,十一月十四日啓程,抵緬京(瓦城) ,受二千余緬僧及萬余中、緬、印人士之歡迎;至仰光,乘花車遊 行,參加遊行群衆叁萬余人。

  五十二歲,訪問團於元月九日自緬赴印度,十一日抵加爾各答,歡迎者中 印各界領袖二百余人;十七日出席國際大學歡迎會,八十高齡的泰戈爾親臨主 席;叁十一日,尼赫魯訪問虛大師,並談論中日戰爭及中印文化交流等問題; 二月叁日,赴拘屍那的途中,沿途民衆歡迎,大師記之以詩:“甘地尼赫魯太 虛,聲聲萬歲兆民呼。波羅奈到拘屍那,一路歡騰德不孤。”印度人民將虛大 師與甘地尼赫魯並呼萬歲,可見歡迎情緒之一斑了;二月十二日,應甘地電邀而 於紡紗聲中虛大師與之交談,太虛大師作詩贊甘地爲古墨子,喻泰戈爾爲活莊周 ;二十四日抵錫蘭科倫坡,晚開歡迎會,到會者萬余人;二十七日晚,又有萬人歡 迎大會。於離開錫蘭,即抵星加坡。四月二十八日抵西貢,五月二日抵河內, 四日抵昆明。結束了五個月來的訪問工作,完成了偉大而具卓效的外交任 務。至此,虛大師的建僧態度又一變,主張僧青年深入嚴林而施格化,較之別 創僧團爲便;並以爲政教合一,不如分離,而保持僧伽的超然地位。同時又提 出整個僧團的主張:“今後應停止剃度女尼二十年;並嚴限非高中畢業男子正 解正信佛法者,不得剃度爲僧,以清其源。……對於原有僧尼,嚴密淘汰,不妨 以大部分寺庵,改爲佛教之救濟所與感化所而收容之,以潔其流。”複提出“ 菩薩學處”的計劃,以期改建佛教徒衆,此爲其晚年的建僧定論。但卻由“僧 伽製度論”的建僧八十萬,“僧製今論”建僧二十萬,“建僧大綱”四萬而二 萬,至此“菩薩學處”則縮小而得“一道場”以創行了!即使一道場的菩薩學處也 未建立成功!

  五十叁歲,計劃組織太虛大師學生會,但卻組而未成。是年二月,曾編海 潮音的唐大圓卒於湖南。爲了抗日,虛大師作“出錢勞軍與布施”之廣播;漢 藏教理院的學僧,亦參加重慶青年夏令營。

  五十四歲,由於“頃爲藉征警糧,或藉辦鄉鎮中心小學等,拘逐僧人,占 提寺産”,而作“呈行政院維護寺僧”。是年有馮玉祥、郭沫若等訪問虛大師 。

  五十四歲,民國叁十二年元月十四日,與陳文淵、馮玉祥(基 督教)、于斌(天主教)、白崇禧( 回教)發起中國宗教徒聯誼會。二月十七日歐陽竟無卒,大師有“ 我尤孤掌增哀”之句。是年於漢院講“中國佛教”,對中國獨創之佛學,作一 縱貫之敘述,講曆一年。那年內政部頒布“寺廟與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 ,致各地佛教陷於紛亂,大師乃召集中國佛學會理監事聯席會議,發電呼籲反 對,內政部不允取消,大師乃致書蔣先生,作悲憤之陳辭,而得停止實行。

  五十六歲,號召各省佛教代表,來集陪都,除呼籲取銷“寺廟與辦公益慈 善事業實施辦法”,且呼籲組成中國佛教會,但因內政部意在提寺産辦學,大 師與戴季陶屈文六等商洽向內政社會兩部疏通成立佛教整理委員會,由內政部 指派整理委員九人,提寺産辦學之案無形打銷。是年叁月十五日,大師訪教育 部長陳立夫,得允免漢院員生緩役事,又訪軍政部長,以全國僧侶免役從事救 護工作爲請。六月十二日,行政院指令軍政部,准免漢僧服常備兵役。八月九 日虛大師初次中風。初冬,蔣先生遊缙雲山與大師晤談。

  五十七歲,民國叁十四年七月四日,太虛大師以德國投降,乃作“告日本四 千萬佛教徒”,勸其慨然無條件投降。八月十日,日本真的無條件投降了。九 月十四日,虛大師離開住了八年的缙雲山。

  五十八歲,民國叁十五年元月一日,虛大師受政府勝利勳章。當時,虛大 師深覺僧伽應問政不幹治,可參加各級民意代表之選舉,辦理組黨,亦無不可 ,但虛大師本人不願參加黨的實際工作而作罷。是年四月抵南京,五月抵上海 ,頗受歡迎。七月於上海創刊覺群周報,發表了“問政不幹治”之主張。

  五十九歲,民國叁十六年二月二日,於廷慶寺開講“菩薩學處”,凡叁日 ,此爲虛大師的最後說法。二月十七日,虛大師晚年最器重的青年學僧福善, 卒於上海玉佛寺,因福善的風度,頗似虛大師的青年時代,致大師恸惜非常。 叁月十二日爲玉佛寺退居震華封龛說法且竟,忽腦溢血而昏厥,至十七日下午 一時一刻,於玉佛寺直指軒安祥舍報。一代佛教的偉人,至此瞌然長逝了! 失敗的成功者 一部長達五百四十四頁的太虛大師年譜,我以不足一萬字的篇幅來濃縮它,實 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我爲了簡略地將太虛大師的一生介紹出來,所以 如此做了;爲了明白太虛大師的成敗得失,所以如此做了。

  我們看了上面的介紹,可以說,虛大師的一生,是完滿成功的;但也可以 說,他是完全失敗的。他在理想的追求與創造上,總是站在時代的尖端,也總 是站穩著佛教本位的立場,他所行的,沒有不是他所想的,所以他對他個人的 理想建設的開創,以及他對他的宗教人格的建樹,都是完整而飽滿的;但在對 外的事業上,卻是一個最最不幸的失敗者或犧牲者。因他站在時代的尖端來提 拔這一時代中的國家、佛教、群衆與青年,但是大家的智能太低,思想太舊, 眼光太淺,所以接不上他。他要整頓佛教,組織教會,大家都怕他、他,乃 至恨他;他要興辦教育,作育僧材,在他教育下的弟子們,卻又不接受他、不 了解他、不滿意他,乃至叛離他與反對他。

  因此,太虛大師的教育是失敗的,而且是失敗在他的門徒手裏;太虛大師 的搶救佛教僧侶與寺廟的努力,也…

《學佛知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