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一)通問(一)▪P9

  ..續本文上一頁鈍若念,亦無比人缺少幾分。古人謂是無上深妙之禅,意即在此。成與不成,只是當下承當問題。四五二句,是教直心念去,不起分別,若起妄情,便是此法魔障。六句謂貴在念到一心,即是到家功夫。七句之意,言不必如禅家疑悟,然疑有大小,悟有徹底與依稀,真能徹底者少,依稀相似者多,故不足羨彼也。然而並無定解,隨機應變,若不如此,便成死法。狗子有佛性,狗子無佛性,應病與藥,非應藥而故招病。

  問:古德雲:念佛有佛像,向佛像而念。無佛像,要向西念。有時西的方位,有人工作,恐被人譏笑,或遇汙穢不適當,轉向東、南、北念,未知功德比較如何

  (邱合順)

  答:佛法重心誠,佛之法身遍滿十方,有時不能向西,任何一方,皆能感應,既感應矣,功德自大。

  問:極樂世界多候補佛位,何以成佛須要“候補”

  (簡宗修)

  答:候補者,候補往某一處成佛也。其人功已圓滿,證成極果,只候某一世界佛法滅盡,便往其處,重開道場也。如彌勒爲此娑婆之補處,觀音爲彼極樂之補處等等。

  問:阿彌陀經中前面所提到的諸菩薩從何處來

  其菩薩果位是不是和其他阿羅漢同爲釋迦佛所度

  (簡宗修)

  答:彼土菩薩,皆系先後往生之人。或凡夫往生,經過修功,證成菩薩,亦有他方菩薩,希早成佛,求生彼土。彼佛國土以及功德,十方諸佛共贊,十方佛土之佛子,皆有往生,早知度者爲諸佛,不獨釋迦一佛耳。

  問:念佛號時,常遇許多妄想,如在白天可以念大聲驅逐,然在晚上睡夢中,無法出聲念,遇此妄想,如不理它,則它紛紛而來,且愈多,如欲抵製,則感頭痛,因此進退兩難,不知有何妙法,又此頭痛是否著魔

  (鄭朝信)

  答:夢中既有色,當然亦有聲,即知有妄想,即能會念佛。醒時念佛,驅醒時之妄想,夢中念佛,驅夢中之妄想。但恐夢中不覺,隨幻逐妄,若言“如欲抵製,則感頭痛”是在夢能覺矣。覺則能作主,心中自有聲,心起佛聲,則立除妄,頭痛亦是幻夢,一律摒除。

  問:“一心念佛”之精義

  (黃宏介)

  答:念法甚多,皆有精義,古人曾集出四十余種,要在契機。普遍者,神念神聽,心念心聽,或口念耳聽。妄念若起,不強除妄,不起分別,皆作佛觀,此名方便隨緣止,大有受用。他則各有其義,非能數言可盡。

  問:阿彌陀佛今在說法,此法與娑婆世界之佛法有異同嗎

  (王幻如)

  答:佛佛道同,善巧有別。佛國方便不一,說法次第或異。如娑婆難修,釋尊勸生極樂,極樂易修,彌陀則不必勸生他土。此土說叁七道品,統演七支,極樂演法,只言根力覺支正道。方式千變萬化,歸元總是一也。

  問: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不知在此十劫以前,娑婆衆生有沒有另一個求生極樂國土的地方

  (王幻如)

  答:十方無量佛土,皆能往生。但往不易,成就亦難,不及彌陀接引,一生補處,如是易生,如是速成耳。據此則十劫以前,無有似今日極樂淨土,偈雲“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謂此可以知矣。

  問:淨土宗旨在于念佛一心不亂蒙佛接引生淨土。其要點似在于“念佛一心不亂”。倘不能“一心不亂”是否亦能往生淨 土

  (楊智悅)

  答:學佛原則,依法不依人。“一心不亂”煌煌經文,豈可不遵,但有多少義趣耳。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長時之一心,有短時之一心,有平素之一心,有臨終之一心等等。一心者定也。必定始靜,必靜始明,必明始能心佛感應。所謂“以心作佛”,“即心是佛”生死大事,何能徼幸成功。小乘羅漢,尚須七番生死,遑論成佛,叁之遠,此則一生成辦,帶業出要,再不有作,出苦無期矣。古德著一“念佛四大要訣。”第一即曰“念佛不求一心。”此不過雲,初學不先求一耳。乃慈悲接引之意,因未曾說明,即有違經之嫌。後世諸祖,頗以此語爲病,贻誤後學。上舉種種一心,最低必得臨終一心,若無把握,往生無望。

  問:蓋一般人均有事業,既有事業必有雜念,尤其念佛時都難免有雜念滲進,頗難達一心不亂之境界,在家衆都有負擔家庭經濟之責任,是以不能不從事生産事業,如從事生産事業,必定隨之帶來麻煩及煩惱,引起念佛時雜念滲進,不能達“一心不亂”之境。如是言之似不能往生

  (楊智悅)

  答:淨土學人,不求義理,多恃“帶業往生”“佛來接引”疏忽心業障礙,大是徼幸自欺。在家有經濟負擔,公教有功課鍾點,若能明理,而善用之,俱不爲害,所謂搬柴運水俱是道耳。淨土大乘,自他兩度,定課念佛,作自度想。家庭經濟,公教課務,敦倫盡分,作度他想。爲求往生而自度,爲求往生而度他,爲求度他往生,而負家庭經濟,爲求度他往生,而作公教職務。推而廣之,謂之萬法歸一,歸一即是一心,此名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這個往生之信願行也。

  問:理一心就斷見思二惑,那麼事一心是斷什麼

  每部經典深妙的理,老師都能通達,是不是老師已得到理一心

  萬念歸一是一心嗎

  那麼得到不亂時還有心嗎

  (池慧霖)

  答:事一心能斷外塵攀緣,可伏見思二惑,所謂帶業往生者,事一心也。叁藏浩如煙海,在下不過一知半解,且所見所讀,量數少,妙亦未見,理亦不達。縱或有人,精通叁藏,而不實行,亦難一心,心一不一,不在多增知見也。萬念歸一,可謂一心,有一存在,自然有心。

  問:實相念佛往生還有阿彌陀佛來接引否

  常寂光的境界,是否還在西方

  (池慧霖)

  答:實相念佛,見彌陀之法身,既見佛矣,雲何不接。常寂光土,即法性土,包盡虛空,是西方亦在常寂光中也。

  問:世界皆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當亦如是,若然阿彌陀佛有無違其本願

  (心炳)

  答:佛有叁身,曰法報應。應身有始有終,報身有始無終,法身無始無終,必先知此。身土皆心,並無二致,應身當娑婆之土,報身當極樂實報之土,法身當常寂光土。娑婆有成住壞空,極樂實報有隱有顯,常寂光土無隱無顯,大致如此也。

  問:請問念佛修行期間要多久才能成佛

  (心炳)

  答:普通法門,名曰豎超,叁僧劫,始得成佛,念佛法門,名曰橫超,但得往生,可以一生補處。若在此土念佛,不求往生,無論漸頓,亦必斷盡無明,始得成佛,期間不能預定。

  問:設若有一年輕的念佛者(和尚)夭折了,有可能成佛嗎

  (心炳)

  答:念佛法門,專求往生極樂,一到極樂,便脫輪回,已離分段生死而已,並非成佛。到彼再修,或經變易,或不變易而一生,補處成佛。在此世界之念佛人,不論缁素,不論老少男女,念到一心者,命終以後,可生極樂,是否帶業往生,不能帶業成佛。

  問:關于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能否往生的問題,可否如下答法“雖能往生比較麻煩”。如在世間法中,要找某機關團體洽辦事務,除有特別規定外,最好是直接向單位之首長洽辦,以免去簽辦批示等手續,阿彌陀佛是西方教主,當然念阿彌陀佛較爲簡便。(鮮純賢)

  答:不必如此曲喻,亦不必多饒唇舌,聖量高深,凡情難測。但應“依教奉行”,自能到家。經中嘗有戒語:“若他觀者,多爲邪觀。”“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經是佛說,故曰依法不依人,既依法矣,尚有何錯。

  問:念佛求願往生,弟子以爲除執持名號外,應多誦彌陀經觀想西方勝境,使勝境種子落入八識心田充滿其中,到命終亂心位時,西方勝境的種子先出來則示往生矣,所以古德雲“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即此理也然否

  (鮮純賢)

  答:專持名號,是修法之一,兼作觀想,亦是修法之一。各隨個人之根器而取。尚有其他之法,無非皆取隨機,非可勉強,此修法論事之簡語也。若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乃是證果論理之簡語也。前者因地指事之語,後者果地說理之語。

  問:弘一大師勸人老實念佛,怎樣才算老實

  (志西)

  答:真信不疑,發願往生,苦樂順逆,概不退轉。再聞他法,亦不改修。奇異境界,心不妄求,佛說一心,功到自成。此即老實念佛也。

  問:記得長者曾開示念佛方法,謂心念心聽,心念神聽等記不大清楚,煩請再開示,並請指導其法!(志西)

  答:何處所說,事久已忘。然嘗見古德教人念佛,有十二字之法,乃“口念耳聽,心念心聽,神念神聽。”似與今問相近。此十二字,共分叁句,亦是由淺入深,並非混用。初學人只應先學“口念耳聽”一法,果能由生漸熟,一字念清楚,心在此念處,一字聽清楚,心在此聽處,念出聽入,皆是洪名,如此心即洪名,洪名即心矣。

  問:彌陀經解釋內,解人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得各種神通,想什麼就現什麼,假使想見親屬可見到否

  (慧綱)

  答:神通有“天眼”一種,即橫能看各界,豎能觀多生,如此能力,不但可見此生之眷屬,多生之眷屬,皆可隨意見也。

  問:厭娑婆欣極樂急要往生,應用何法可以快速往生

  是否業未盡不能快生,此業應如何使之快盡

  (慧綱)

  答:往生只言壽盡,非謂必業盡也,此處不可相混。壽指一生應得之果報,業指多劫所造之因緣,壽至一定時期自盡,業必多劫修持方斷。往生乃論壽盡,並不必須業盡,壽應聽其自然,不應促之使短,若極厭娑婆,惟有精進持名耳。

  問:因身體不健,住在尼寺,大殿上,早課亦即起床,因不會念楞嚴咒,自己在寮房內,禮觀音菩薩百零八拜,早飯後拜淨土忏,人覺疲倦,每日念佛壹萬聲,想多念佛禮拜,惟每日愛睡昏沈時往大殿繞佛二、叁圜即覺腰痛,不得多圜,應如何使之精進,否則是否與往生有礙

  (慧綱)

  答:楞嚴咒不會不念,自禮觀音亦甚佳。每日念佛萬聲,暫時說不爲少但須注重一心不亂。繞佛叁匝,多則腰痛,即只繞叁匝,亦無不可。只信願深切,便不礙往生,如是專修不雜即是“精”,不疲不厭不退即是“進”。

  問:佛雲四十八願其中十八願是平時有實行一次十念法此人以直到死止無念佛此人可得往生否

  (福明)

  答:學佛有…

《佛學問答(一)通問(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