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解題▪P11

  ..續本文上一頁《增一阿含‧無常品》第1經。

  (939)佛告諸比丘,無始生死以來所飲母乳多於四大海水,當解脫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2經。

  (940)佛告諸比丘,無始生死以來父母多於大地草木以四指量斬以為籌之數,故當勤精進,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3經。

  (941)佛告諸比丘,無始生死以來父母多於大地土泥悉以為丸之數,故當勤精進,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4經。

  (942)佛告諸比丘,見眾生喜樂,當思生死輪迴無窮,力求脫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5經。

  (943)佛告諸比丘,見眾生受苦,當思生死輪迴無窮,力求脫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6經。

  (944)佛告諸比丘,見諸眾生而生恐怖,當思自己無始罪業,力求斷除諸有。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7經。

  (945)佛告諸比丘,見眾生愛念歡喜,當思彼等無始曾為父母等,力求斷諸有。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38經。

  (946)有一婆羅門聞未來、過去佛如恒河沙數,覺悟佛難遇,遂歸佛出家,得阿羅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9經。

  (947)敘說一人於一劫中生死輪轉,白骨可積累如毘富羅山;若如實知四聖諦,則可斷生死。與《別譯雜阿含經》第340經大多相同,比失譯《雜阿含經》第11經及安世高《七處叁觀經》第30經多了偈頌。

  (948)佛為一比丘說劫之長久,並勸彼出離生死。可參閱《增一阿含‧大愛道般涅槃品》第3經、《別譯雜阿含經》第341經。

  (949)佛以大石山作譬喻,為一比丘說劫之長久,並勸彼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42經。

  (950)佛告諸比丘,過去劫數無量,長夜受苦,故當求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43經。

  (951)佛告諸比丘,大地無有不生不死者,故當求出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44經。

  (952)說大地無一處無歷劫親友,故當求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45經。

  (953)佛告諸比丘,眾生滅如大雨渧泡生滅,故當求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46經。

  (954)佛告諸比丘,眾生長夜輪轉如普天大雨,無斷絕處,故當求出離生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47、348經。

  (955)佛告諸比丘,眾生轉五趣輪如士夫轉五節輪,常轉不息,故當求出離。可參閱第432經及《別譯雜阿含經》第349經。

  (956)佛為諸比丘說毘富羅山幾度變遷,以示一切無常,故當力求出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350經。

  (957)佛為婆蹉種出家行者說命與身之關係。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0經。

  (958)婆蹉種出家行者問目揵連,何故佛陀不答死後有無,目揵連回答因如實知五陰及其集、滅、味、患、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1經。

  (959)婆蹉種出家行者問佛何故不說死後有無,佛所說與目揵連同,婆蹉種出家為之驚嘆。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2、193經。

  (960)如第959經,但是詵陀迦旃延與佛所回答相同。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4經。

  (961)婆蹉種出家行者問是否有我,佛默然不答。阿難問其所以,佛告以為斷其邪見故。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5經。

  (962)佛為婆蹉種出家行者說明何以不記說十四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6經。

  (963)佛為婆蹉種出家行者說眾生不如實知五受陰,故起種種邪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7經。

  (964)佛為婆蹉種出家行者詳說善、不善法和比丘乃至優婆夷所得果證。之後婆蹉種歸佛出家,得阿羅漢果。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8經。

  (965)鬱低迦問是否一切世間皆以佛道為離之道,阿難以守城門作譬喻代佛回答。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99經。

  (966)富

  尼告訴眾外道,世尊說法令眾生邪見斷滅,佛讚許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0經。

  (967)俱迦那外道於河邊問阿難陀,如來死後之有無,阿難陀所答和佛所說相同。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1經。

  (968)給孤獨長者於外道所,以正論摧伏外道。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2經。

  (969)佛為長爪外道說叁種見及叁種受,舍利弗正持扇扇佛,與長爪外道皆斷疑惑得解脫。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3經。

  (970)舍羅步外道妄說其已先知佛法、律而後棄之,佛親往質問,舍羅步默不作聲,其弟子遂捨之而去。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4經。

  (971)外道上座說若有人能答對其偈,則將隨其修梵行。後世尊答對,上座即出家學佛法,修成阿羅漢。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5經。

  (972)眾多婆羅門爭論婆羅門真諦,佛告訴他們叁種婆羅門真諦,即不殺生、緣生緣滅、無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6經。

  (973)旃陀外道問阿難為何出家修梵行,阿難說明為斷叁毒之故。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7經。

  (974)補縷底迦笑舍利弗從佛所說教授有如犢不離乳,舍利弗以乳牛作譬,說明為何不離從師聞說教授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8經。

  (975)佛為補縷低迦說比丘方便所應,清淨戒、調伏六根、心正受、解脫叁毒、知名色、修止、觀、得般涅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09經。

  (976)屍婆外道問佛何為學,佛告以叁學,乃至不造諸惡,常行諸善。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0經。

  (977)佛破屍婆外道的宿命論。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1經。

  (978)商主外道有一宗親升天之後,下凡告訴商主,以意論偈求明師,商主求問六師外道,無人能答,後詣世尊得答,遂於正法、律出家修行。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2經。

  (979)須陀跋陀羅外道聞世尊將涅槃,來見世尊,問其所疑。阿難不許,世尊聞後,請其入內而答其所問。須跋陀羅即於爾出家,不久得阿羅漢,先佛般涅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10、213經。

  (980)世尊於毘舍離國,為諸賈客除恐怖之法。

  (981)說明比丘若於空閑、樹下、空舍生恐怖時,可念叁寶事,恐怖即除。可參閱《增一阿含‧高幢品》第1經。

  (982)佛為舍利弗說若於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心解脫、慧解脫,則能就竟苦邊。

  (983)阿難獨自思惟:我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及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具足住,後詣佛所求證所悟。

  (984)說明十八愛行能起生死輪迴。

  (985)說明愛與恚互生,若比丘具足諸禪,則可斷愛恚。

  (986)說明在家者難斷資生眾具欲,出家者難斷貪愛。

  (987)說明若不斷精進修善法,未曾遠離斷惡法,可得等正覺。

  (988)帝釋問佛何為梵行究竟,佛告以如實知苦、樂、不苦不樂受,則得梵行究竟。

  (989)目揵連見光明遍照佛所而疑問,佛告以帝釋昨夜來詣之故。

  (990)鹿住優婆夷之叔父行持不同,但受同一果報,鹿住優婆夷疑而問阿難,阿難復問佛,佛告以人各有所長,果報唯如來得知。

  (991)經意同第990經,而有所簡省。

  (992)說明學、無學二種福田。可參閱《中阿含‧福田經》,此經唯有偈頌。

  (993)婆耆舍尊者以偈讚歎諸上座比丘。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6經,但本經偈頌較長。

  (994)婆耆舍臨終時以偈讚佛。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7經。

  (995)阿練若比丘一日一食而顏色鮮明,一天子好奇而往問佛。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2經。

  (996)敘說有一天子聞佛已離憍慢、心解脫、不放逸,心中歡喜。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3經。

  (997)敘說有一天子問佛增長功德及生天之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4經。

  (998)敘說有一天子問佛如何布施可得大力等。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5經。

  (999)佛為鞞離天子說淨信施之功德,天子追憶其過去世功德,而歡喜佛所說真實。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6經。

  (1000)敘說有一天子問佛,雲何為善知識。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7經。

  (1001)有一天子告訴佛,生命無常,故宜作功德,佛更教其求無餘涅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8經。

  (1002)佛為一天子說當斷除五蓋、五結、增修五無漏根、超越五和合。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38經。

  (1003)佛為天子說持五戒為覺法,無學之五分法身為得淨之法;犯五戒為眠法,五蓋覆為得垢之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41經。

  (1004)敘說天子見世間法而生歡喜處,佛則見其憂惱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42經。

  (1005)天子以世法問佛,佛為天子說世以田宅為富有,賢妻為第一件,賴飲食以存命,業為眾生之所依。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31經。

  (1006)佛與天子各說第一愛、第一財、第一光明、第一湖。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32經。

  (1007)佛與天子各說人中勝、畜中勝、妻中勝、子中勝。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33經。

  (1008)有一天子與佛問答上生、下落、祈請、言語之中最勝者。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34、235經。

  …

《雜阿含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