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解題▪P14

  ..續本文上一頁放逸。經意同《增一阿含‧增上品》第6經。

  (1173)佛陀勸諸比丘應如實知見一切苦法的集、滅、味、患、離,並應見五欲如火坑,宜速斷除。

  (1174)佛以流樹為喻,為諸比丘說不著六入處、六外入處,並能精進持戒修行,才能到達涅槃之境。經意同《增一阿含‧馬血天子問八政品》第3經。

  (1175)佛以緊獸花為喻,為一比丘說心得解脫諸比丘,所因思惟法不起諸漏,隨彼所見而為記說。

  (1176)敘說世尊受釋迦族招請,到新做的講堂說法。然後令大目揵連說法,於是大目揵連便為眾比丘講說有漏及無漏法的經文,而受到世尊的讚許印可。

  (1177)佛以灰河為喻,為諸比丘說種種法。

  (1178)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命終,彼因念子而發狂,途中聞佛說法,歡喜而去。後其第七子命終亦不悲傷,其夫知其所以,亦詣佛所聞法出家,家中禦者等亦隨之出家。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2經。

  (1179)敘說一婆羅門失牛,為覓牛故至林中,見佛寂靜,詣前問答而生淨信,出家學道。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3經。

  (1180)敘說佛至婆羅門長者大會堂中為彼等說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4經。

  (1181)世尊患背痛,向天作婆羅門乞暖水,並為彼說良福田。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5經。

  (1182)敘說一婆羅門於林中營作田業,見世尊亦於林中靜坐,問其為何樂於林中,世尊告以林中禪思斷染著之樂。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6經。

  (1183)一婆羅門欲見世尊,彼弟子為採薪故,入林見世尊於林中靜坐,報告其師,婆羅門即詣世尊所聽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7經。

  (1184)一婆羅門欲供養大

  婆羅門,見世尊而無意供養,聞佛說法後持食欲供養佛,佛不受;婆羅門投食於水中,水即冒火,婆羅門恐慌而欲祀火息災怪,聞佛說法即歡喜信受。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9經。

  (1185)佛於孫陀利河畔為一婆羅門說洗浴自心之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98經。

  (1186)佛為縈髻婆羅門說解脫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0經前半部。

  (1187)如第1186經,偈說內容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0經後半部。

  (1188)佛於尼連禪河畔菩提樹下初成佛道時,思惟當尊重正法,梵天讚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1經。

  (1189)佛於尼連禪河側初成佛道時,思惟四念處能淨眾生,梵天讚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2經。

  (1190)敘說佛成道後,梵天來讚歎。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3經。

  (1191)佛為諸比丘說阿練若法,梵天以偈證其說。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4經。

  (1192)敘說十方諸天供養佛及僧伽,四梵天前來偈讚。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5經、《長阿含‧大會經》前半部、法天《佛說大叁摩惹經》前半部。

  (1193)敘說梵天勸瞿迦梨比丘離開提婆達多,復歸佛所領導之僧團。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6經、失譯《雜阿含經》第5經。

  (1194)諸梵天日日供養佛,魔見而阻之,諸梵天不為所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7經。

  (1195)婆句梵天生常見,世尊知其宿業而為彼無常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8經。

  (1196)說一梵天起常見、生我慢,世尊及諸尊者往天上為彼說法,破其邪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09經。

  (1197)敘說佛於雙樹林下般涅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110經。

  (1198)敘說阿[月*葛]毘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4經。

  (1199)敘說蘇摩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5經。

  (1200)敘說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6經。

  (1201)敘說優

  羅色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7經。

  (1202)敘說屍羅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8經。

  (1203)敘說毘羅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19經。

  (1204)敘說毘闍耶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0經。

  (1205)敘說遮羅比丘尼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1經。

  (1206)敘說優波遮羅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2經。

  (1207)敘說屍利沙遮羅比丘尼不受魔誘惑。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3經。

  (1208)敘說婆耆舍尊者於十五日布薩時,以月為喻讚歎佛德。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4經。

  (1209)憍陳如尊者來詣佛所,婆耆舍尊者從旁以偈讚歎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5經。

  (1210)舍利弗尊者為諸比丘說法,婆耆舍尊者以偈讚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6經。

  (1211)婆耆舍尊者讚歎五百比丘之德及目揵連之神通。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7經。

  (1212)世尊於月十五日受食,問大眾其身口意叁業過失,舍利弗答以世尊無過失,並問自己及大眾過失。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7經、《中阿含‧請請經》、《增一阿含‧善聚品》第5經後半。

  (1213)婆耆舍尊者於自身生厭,說自厭之偈。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29經。

  (1214)阿難與婆耆舍結伴行乞,途中見一美女,婆耆舍生煩惱,阿難為彼說解脫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30經、《增一阿含‧邪聚品》第9經。

  (1215)婆耆舍見美女而起貪欲心,,即說厭離偈以安住自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0經。

  (1216)婆耆以自身有辯才而生憍慢心,其後自覺慚悔故說厭離偈以清淨自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1經。

  (1217)婆耆舍證阿羅漢果,說偈讚歎叁明。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2經。

  (1218)世尊說四法句,婆耆舍以偈讚歎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3經。

  (1219)婆耆舍以偈讚歎世尊及比丘僧。

  (1220)世尊為諸比丘說四聖諦,婆耆舍以世間良醫為喻,說偈讚歎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4經。

  (1221)尼拘律想尊者因病而涅槃,婆耆舍往問佛,尼拘律想尊者為有餘涅槃或無餘涅槃。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255經。

  (1222)敘說帝釋於敗軍途中,對金翅鳥子起慈念,而得威力摧伏阿修羅軍。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49經。

  (1223)一貧人因深信如來法,身壞命終後得生天上,並以天壽、天色及天名稱叁事勝過餘叁十叁天。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1經。

  (1224)王舍城設大會請種種外道,帝釋化作婆羅門,導眾供養佛及僧伽。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2經。

  (1225)第1224經之省略。帝釋所說偈不同。

  (1226)波斯匿王至佛所,對佛出家未久便得無上菩提表示懷疑,佛告以不可輕於幼小。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3經。

  (1227)波斯匿王因祖母命終而悲痛,佛告以一切法是死滅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4經,亦可參閱《增一阿含‧四意斷品》第7經。

  (1228)說明行身口意叁惡行者為不自念,行身口意叁善行者為自念。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5經。

  (1229)說明行身口意叁惡行者為不自護,行身口意叁善行者為自護。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6經。

  (1230)說少有人得財利而能不放逸。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8經。

  (1231)波斯匿王見婆羅門、剎利、長者等大姓因貪利而欺詐妄語,故不欲再親臨斷事,而往告佛,佛謂是等愚癡人長夜當得不饒益苦。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7經。

  (1232)波斯匿王告訴佛,摩訶男長者慳

  ,佛告以財利的正當用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59經,亦可參閱《增一阿含‧地主品》第4經。

  (1233)摩訶男長者慳

  ,因前生布施反悔,雖得財富而不受用。又因殺其異母兄,故命終墮地獄。其餘罪報,七次受身皆無子,財沒入王家。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0經。

  (1234)波斯匿王設大會,供多犧牲,佛聞之,對比丘說設犧牲大會功德少,供養叁寶及慈念眾生功德多。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1經。

  (1235)波斯匿王繫縛諸國人,佛聞之,為眾比丘說法闡釋難可脫除之繫縛。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2經。

  (1236)波斯匿王和阿闍世王戰

  ,波斯匿王戰敗,佛聞之而為波斯匿王說法。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3經。

  (1237)斯匿王戰勝阿闍世王,將其生擒至佛前,稟佛後欲放之,佛為之讚歎,並記波斯匿王因此得長夜安樂饒益。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4經。

  (1238)波斯匿王思惟世尊是善知識、善伴黨,佛告之先前亦如是教阿難陀。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5經。

  (1239)佛勸波斯匿王多修習不放逸法,於現世後世得利益。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6經。

  (1240)波斯匿王向佛說老、病、死叁法為世間所不愛念,佛讚許之。經意同《別譯雜阿含經》第66經,亦可參閱《增一阿含‧四意斷品》第6經。

  (1241)給孤獨長者皈依叁寶後,並勸其家人、傭婢及客人等均歸叁寶,故長者…

《雜阿含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