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 解题▪P13

  ..续本文上一页1089)恶魔化作大龙扰佛,佛不被惊动。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8经。

  (1090)恶魔欲障碍佛睡眠而不得。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9经。

  (1091)瞿低迦尊者时受意解脱作证,六度退转,不欲第七度退转,遂以刀自杀,得般涅槃,世尊授其第一记。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0经。

  (1092)叙说恶魔三女欲诱惑佛而不得。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1经。

  (1093)叙说恶魔作百种净、不净色,欲嬈乱佛陀而不可得。

  (1094)叙说世尊初成正觉,恶魔欲作嬈乱而不可得。

  (1095)叙说恶魔欲妨碍佛乞食而不可得。

  (1096)叙说恶魔欲以绳索缚佛而不可得。

  (1097)世尊為四眾说法,恶魔欲作嬈乱而不可得。

  (1098)叙说恶魔劝唆世尊作王而不可得。

  (1099)眾多比丘為佛作衣,恶魔欲作嬈乱而不得。

  (1100)叙说善觉尊者入昼正受,恶魔欲嬈乱而不得。

  (1101)世尊為诸比丘说法,恶魔欲作嬈乱而不可得

  (1102)世尊為五百比丘说五受阴生灭之法,恶魔欲作嬈乱而不得。

  (1103)世尊為诸比丘说六触入处,恶魔欲作嬈乱而不可得。

  (1104)说明天帝释的七种德行。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3经。

  (1105)经意同第1104经,但两经说法地点不同,经文互有简省。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4经。

  (1106)叙说帝释种种异名的由来。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5经。

  (1107)佛為比丘说帝释叹说不瞋的因缘。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6经。

  (1108)两比丘諍起,一人骂詈,一人默然,后骂詈者懺悔,另一人不接受,世尊乃為彼等说帝释行忍辱之事。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7经。

  (1109)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与阿修罗王论战,帝释主张行忍,阿修罗王主张暴力,后帝释获胜。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8经。

  (1110)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与阿修罗王对战,诸天得胜,缚阿修罗王於殿门,阿修罗王瞋恚骂詈,帝释忍而不言。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9经。

  (1111)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為自在王,而恭敬於佛。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0经。

  (1112)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為自在王,而恭敬於法、僧。

  (1113)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為自在王,而恭敬於僧。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2经。

  (1114)佛為比丘说过去世阿修罗王兴军攻打三十三天,帝释命宿毘梨天子迎击,并以精勤方便勉之。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3经。

  (1115)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与阿修罗战中,帝释恭敬仙人之故事,并劝诸比丘当如是恭敬诸梵行者。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4经。

  (1116)帝释向世尊问法,世尊劝其灭瞋。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5经。

  (1117)佛為比丘说帝释未得解脱,所说修八支斋法非為善说;阿罗汉以得解脱,故所说法皆為善说。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6经。

  (1118)佛為比丘说帝释正直,不学阿罗幻术。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7经。

  (1119)世尊為帝释及阿修罗王说精进及忍辱之重要。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50经。

  (1120)佛為比丘说过去世帝释受戒,阿修罗王知后故作嬈乱,為帝释所

  ,后约誓不作乱,帝释始放之。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8经。

  (1121)世尊问诸释氏是否於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诸功德,诸释氏答以不一定,世尊告之受持斋戒,修诸功德可成就二果。

  (1122)世尊為难提及眾多释氏说解教诫疾病困苦优婆塞、优婆夷之法。

  (1123)佛為释氏菩提说具足四不坏净乃得善利,不是与世尊為亲属故得善利。

  (1124)说明若四不坏净成就者,诸天必於天上為之记说来生天上。

  (1125)说明四种须陀洹道分。经文颇為简省,略如第843经。

  (1126)说明四种须陀洹分。经文颇為简省,略如第843经。

  (1127)说明若成就四不坏净者,则是须陀洹。

  (1128)说明四沙门果。

  (1129)详细说明四沙门果。

  (1130)说明比丘於其处得四沙门果中之一果者,尽其形寿常念彼处。

  (1131)同第838经。

  (1132)同第840经。

  (1133)同第839经。

  (1134)经中说如第841经所说。

  (1135)记叙四十天子乃至八万天子於佛、法、僧、戒之一,成就不坏净,缘此功德,身坏命终,生於天上,各於佛前记说。

  (1136)如月行空一般,比丘应以不著、不

  、不染之心入於他家。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1经、施护《月喻经》。

  (1137)说明比丘入檀越家中时,若彼不施、渐施、少施、陋施、缓施,不应心生屈辱,或生障碍。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2经。

  (1138)佛命迦叶勤说教法,迦叶说见二比丘好諍论而难教授,世尊即招该二比丘,予以教诫。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3经。

  (1139)佛命迦叶说法教诫诸比丘,迦叶告以无信等与有信等之差别。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4经。

  (1140)佛命迦叶為比丘说法,迦叶告其所难,佛告以昔日比丘和今日比丘心态之不同。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5经。

  (1141)世尊见迦叶年耆根熟,故命其穿轻衣,但彼寧著粪扫衣,并说其习阿练若法之二义。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6经、《增一阿含‧莫畏品》第5经。

  (1142)迦叶长鬚髮,著弊衲衣诣佛所,眾比丘见而起慢心,佛遂告诸比丘迦叶所得广大殊胜功德。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7经。

  (1143)迦叶与阿难一起拜访比丘尼精舍,迦叶先為比丘尼说法,偷罗难陀比丘尼不喜悦,口出恶言,阿难指正之。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8经。

  (1144)世尊涅槃未久,阿难率年少比丘於人间游行,至南天竺,有三十年少比邱还俗。后至迦叶所,迦叶呵骂其為童子,低舍比丘闻迦叶骂阿难,口出恶言,阿难闻后求迦叶忍之。迦叶遂告诉阿难其出家因缘。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9经。

  (1145)佛為波斯匿王说良福田。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9经。

  (1146)佛為波斯匿王说人由身口意三业之善恶而有四种轮迴转变。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69经。

  (1147)佛為波斯匿王说恶劫、老、病、死如石山四方磨地出来,故当修善,净信三宝。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0经。

  (1148)叙说波斯匿王见外道,误為阿罗汉而恭敬之,佛告以应观其戒行,久之始知。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1经。

  (1149)波斯匿王等七人王争论五欲中何者為第一,后往问佛,佛说我爱最胜。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2经、《增一阿含‧五王品》第1经。

  (1150)波斯匿王受身体肥大之苦,佛劝其节食。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3经。

  (1151)年少阿修罗於佛前瞋骂呵责,闻佛说法后悔悟。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4经。

  (1152)宾耆迦婆罗门於佛前瞋骂呵责,闻佛说法后悔悟。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5经。

  (1153)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於佛前瞋骂呵责,闻佛说法后悔悟。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6经。

  (1154)健骂婆罗门於佛前瞋骂呵责,并把土坌佛,闻佛说法后悔悟。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7经。

  (1155)违义婆罗门存心反对世尊所说,闻佛说法后悔悟。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8经。

  (1156)不害婆罗门问其名是否称实,佛告之若身口意不害则称实。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9经、失译《杂阿含经》第26经。

  (1157)火与婆罗门施物起厌心,佛晓以偈歌,彼闻后惭愧復施食。佛不受,令彼持食著於水中,水即起火,彼见此神变后得信敬心,归佛而出家。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0经。

  (1158)婆肆吒婆罗门女篤信佛法,其夫不信,后闻佛说法而起净信。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1经。

  (1159)魔瞿婆罗门好施,佛為他说布施的功德。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2经。

  (1160)佛為婆罗门说清净道。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3经。

  (1161)有婆罗门向佛问成就何等法為阿罗汉婆罗门。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4经。

  (1162)佛见贫老夫妇而向阿难说精进法。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5经。

  (1163)同第1162经,而偈不同。

  (1164)诸比丘问低舍弥德勒所问经中所说二边、中道及缝紩之义。

  (1165)宾头卢尊者告诉优陀延那王,年少比丘出家未久而能得清净安乐,乃在於防护诸根门,不著於色等六境。

  (1166)佛為比丘说由於有六根的缘故,所以才有六触的因缘而產生感受。

  (1167)佛以龟和野干為喻,告诉诸比丘应当执持六根的律仪,才能使恶魔不得其便。

  (1168)佛以[麦*黄]麦為喻,劝诸比丘住不动摇心。

  (1169)佛以琴為喻,告诉诸比丘诸法无常,当作如是平等正智,如实观察。

  (1170)佛以癩疮為喻,為诸比丘说律仪及不律仪。

  (1171)佛以六种眾生為喻,劝诸比丘勤修习,多住身念处。可参阅《增一阿含‧力品》第8经。

  (1172)佛以毒蛇為喻,劝诸比丘当精勤禪思,慎莫…

《杂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