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说心之作用。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36经。
(1010)佛為天子说若断除爱欲,则得涅槃。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37经。
(1011)佛為一天子说世间爱、老、死之苦,并言法建立世间。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38经。
(1012)佛為一天子说明无明、爱、我慢之障害。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39经。
(1013)佛為一天子说财物、善行、味、寿之最胜者。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0经。
(1014)佛為一天子说信、智慧、断。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1经。
(1015)佛為一天子说持戒、信、智慧、功
之福。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2经。
(1016)佛為天子说爱欲、意、眾生、苦法之后果。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3经。
(1017)佛為天子说眾生因爱欲、意、业而流转生死。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4经。
(1018)佛為天子说爱欲、意、业流转之可畏。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5经。
(1019) 佛為天子说非道之因、命迁之易、女人為梵行垢,唯梵行能净化。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6经。
(1020)佛為天子说「名」(受、想、行、识四无色阴)為世间最上者,能制御一切。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7经。
(1021)佛為天子说作偈因缘。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8经。
(1022)佛為天子说见幢知车、见烟知火、见王知国土、见夫知妻之理。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9经。
(1023)叵求那尊者於病中闻佛说法后,寻即命终,诸根欣悦。阿难问佛叵求那所得果报,佛开示病时闻、思、修或得断五下分结,或得离欲解脱之六种状况。又,佛為叵求那授阿那含记。
(1024)阿湿波誓於病中变悔,佛為其说解知见,阿湿波誓欢喜踊悦而癒。
(1025)年少新学比丘病篤,佛為其说法要后,彼即命终,诸根喜悦,顏貌清净,佛并為其授第一记。
(1026)说比丘若於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作证无我,则得究竟苦边。
(1027)佛為病比丘说应离三毒;若离三毒则得究竟苦边。
(1028)佛见多有比丘疾病,即為彼等说当正念正智以待时。
(1029)佛為诸病比丘说法,略如第, 1028经,偈颂有不同。
(1030)给孤独长者得病,佛為彼说当学四不坏净,长者言已成就,佛记其得阿那含果。
(1031)给孤独长者得病,阿难為其说法。
(1032)给孤独长者得病,舍利弗為其说不著五蕴、十二处、六界等法。
(1033)达磨提离长者得病,佛為彼说四不坏净、六随念。
(1034)长寿童子得病,世尊為彼说四不坏净、六明分想。
(1035)婆藪长者得病,佛為说法。经中无说法内容。
(1036)沙罗得病,佛為彼说四不坏净、五喜处,并记说斯陀含果。
(1037)耶输长者得病,佛為彼说法。经中无说法内容。
(1038)摩那提那长者疾病初癒,告诉阿那律尊者,自己因修四念处而得癒。
(1039)淳陀长者宗仰婆罗门净行,佛為说彼非净行,并為说十善业、十恶业。
(1040)有一婆罗门告诉佛婆罗门捨法,佛為其说贤圣法、律所行捨法。
(1041)佛说唯饿鬼道眾生可受亲族施食,其餘皆於各道受食。并言布施者,后亦得其所施之福报。
(1042)佛為婆罗门说行十不善业者堕地狱,行十善业者可生天上,乃至得四果。
(1043)鞞罗磨聚落之婆罗门长者,向世尊请问生地狱乃至生天之因缘。而此经佛的回答省略。
(1044)佛為婆罗门说自通之法。
(1045)佛為比丘说相习近法。
(1046)说明十恶业是蛇行法,十善业是非蛇行法。
(1047)说明十不善业者,必堕地狱中,无住处。譬如圆珠掷著空中,落地流转,不一处住。
(1048)说明行十不善业者生地狱,若生人中,必受恶报;行十善业者生天上,若生人中,必受善报。
(1049)说明十不善业因贪、瞋、痴而生,十善业因不贪、不瞋、不痴而生。
(1050)说明十善业是出法,十恶业是不出法。
(1051)说明十不善业為此岸,十善业為彼岸。
(1052)说明十善业是恶法,十善业是真实法。
(1053)说明十不善业是恶法,教人行十不善业是恶恶法;十善业是真实法,教人行十善业是真实真实法。
(1054)说明行不善业者為不善男子,行十善业者為善男子。
(1055)说明行十不善法者為不善男子,教人行不善法者為不善男子不善男子;行十善法者為善男子,教人行十善法者為善男子善男子。
(1056)说明行十不善业者必下地狱,行十善业者必生天上。
(1057)说明若自行十不善业,更教人行十不善业者,必下地狱;若自行十善业,更教人行十善业者,必生天上。
(1058)说明若自行、教人、讚嘆十不善业者,必堕地狱;若自行、教人、讚嘆十善业者,必生天上。
(1059)同第1058经,但此经是说四十法成就。
(1060)说明十不善业是非法,十善业是正法。
(1061)说明十不善业是非律,十善业是正律。
(1062)世尊称讚善生尊者外现比丘身端严、内心证解脱端严。
(1063)诸比丘轻慢一丑陋比丘,佛陀讚嘆丑陋比丘之德,以去诸比丘轻侮之念。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经。
(1064)提婆达多率五百人起利养心受阿闍世供养,佛告诸比丘受利养之害。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3经。
(1065)叙说手比丘成就贪、瞋、痴三不善法,故命终生地狱。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4经。
(1066)经中说「手比丘」。
(1067)佛姨母子难陀尊者好著好衣,好作嬉戏,调笑而行,佛教其修阿兰若行。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5经。
(1068)低沙尊者自以為是世尊表弟,故不修恭敬,不堪諫止。世尊教彼应修恭敬畏惧,堪忍諫止。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7经。
(1069)毘舍佉尊者為诸比丘说法,佛讚彼為善说法。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8经。
(1070)有一年少比丘不欲助诸比丘作衣,诸比丘告诉佛,世尊言其已得四禪定。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9经。
(1071)有上座比丘独住一处,亦讚常叹独一住者,佛谓彼為一住者,更為其开示「胜妙一住」。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0经。
(1072)僧伽蓝尊者出家前之妻抱子至房前,彼寂然不动。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1经。
(1073)佛為阿难说有不能逆风而薰之香,有顺风、逆风、顺逆皆能薰之香。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2经、竺曇无兰《佛说戒德香经》、法贤《佛说戒香经》、《增一阿含‧地主品》第5经
(1074)摩竭提王瓶沙至佛前,见佛及鬱鞞罗迦叶,疑彼二人何者為师,何者為弟子,佛知其心念而教鬱鞞罗迦叶自述捨弃事火,改从佛正法之经过。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3经。
(1075)陀驃摩罗子三次给慈地比丘粗食,后慈地比丘恼怒,联合其妹蜜多罗比丘诬谤陀驃摩罗子,世尊為之说解。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4经。
(1076)叙说陀驃摩罗子於佛陀面前入无餘涅槃。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5经。
(1077)佛经陀婆闍梨迦林中,多人告知此道以前有贼人出没,佛仍直前,说服彼贼,即央瞿利摩罗,后出家证道。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6经,经意雷同的经典尚有竺法护《鸯掘摩经》、法炬《鸯崛髻经》、《增一阿含‧力品》第6经。
(1078)叙说一比丘於河边洗浴,有一天子问彼為何捨欲出家,但比丘言因年少出家,尚未能广宣如来法,而请世尊為彼天子说法。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7经。
(1079)叙说一比丘於河边沐浴,有一天子以论请比丘代為往问世尊,世尊回答丘塚者,谓眾生身;觉观是夜起烟,昼业為火然;婆罗门者,谓等正觉;发掘者,谓精勤方便;智士者,谓多闻圣弟子;刀剑者,谓智慧;大龟者,谓五盖;氍氀者,谓忿恨;肉段者,谓慳[怡-台+疾];屠杀者,谓五欲功德;楞耆者,谓无明;二道,谓疑惑;门扇者,谓我慢;大龙者,谓漏尽罗汉。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8经,经意与施护《佛说蚁喻经》雷同。
(1080)有一比丘於行乞途中不摄诸根,遥见世尊即摄诸根。乞食还精舍后,佛并告以见四眾弟子亦应如是。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19经。
(1081)有一比丘生心生不善觉,佛以蝇集臭物作譬教诫之。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0经。
(1082)说明恶不善觉如疮疣,正念正智可令治癒。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1经。
(1083)说明宿德比丘久修梵行,不染著资具,常得安乐;年少比丘未闲法、律,染著资具,失於正道。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2经。
(1084)世尊以人寿短促勉诸比丘勤习善法,恶魔以人间寿长诱惑诸比丘。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3经。
(1085)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无常,恶魔故往嬈乱。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4经。
(1086)世尊静坐禪思,恶魔故往捣乱。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5经。
(1087)说明佛已尽一切有餘,故得安眠。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6经。
(1088)恶魔於佛前碎大岩石,然而不能动如来一毛。经意同《别译杂阿含经》第27经。
(…
《杂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