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解題▪P5

  ..續本文上一頁大乘,從生死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盡未來際,利樂有情。

  超勝品第二十:卷417至418

  善現讚大乘超勝,佛廣明之。

  無所有品第二十一:卷418至420

  廣明大乘與虛空等,普能容受。無來無去,無住可見。前中後際皆不可得。叁世平等,超出叁世,故名大乘。菩薩修行般若時,住此叁際平等性中,精勤修學一切相智,無所取著,速得圓滿。

  隨順品第二十二:卷420

  滿慈子問:如來令善現說般若,今何故說大乘?佛言:般若、大乘二名,義無異故。

  無邊際品第二十叁:卷420至423

  善現明叁際菩薩皆不可得。一切法無邊際故,菩薩亦無邊際。即一切法,離一切法,菩薩不可得。諸法畢竟不生,但有假名,都無自性。舍利子 一一重問,善現廣答。次白佛言:菩薩修行般若,觀察諸法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以不見一切法故。以一切法性空,無生滅故。一切法不生不滅,即非一切法。以一切法與不生不滅,無二無處。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故,一切法入無二法數。

  遠離品第二十四:卷423至424

  舍利子問:雲何菩薩?雲何般若?雲何觀察諸法?善現對曰:勤求菩提,利樂有情,名菩薩。具如實覺,遍知一切法相而無所執,名摩訶薩。有勝妙慧,遠有所離,遠有所到,名般若。觀一切法,非常無常等,名觀察諸法。

  次白佛言:菩薩見一切法無生,畢竟淨故。舍利子言:六趣應無差別,叁乘不應得果?善現對曰:非勝義中有叁乘六趣等。

  次明諸法不生,都無所依。次明應淨菩提道,有世出世二種六度。次明大功德聚,皆由般若所辦。般若為善法母,叁乘從此生故。

  舍利子言:若菩薩住如是住,恆不捨離,成就大悲相應作意者,則一切有情亦應成就菩薩。以一切有情亦於此住,及此作意,常不捨離。則菩薩與有情,應無差別。善現報言:善哉!能如實知我所說意。雖似難我,而成我意。何以故?有情非有故,無實故,無性故,遠離故,寂靜故,無覺知故。當知如是住及作意,亦非有,乃至無覺知,歷一切法,廣說亦爾。由此因緣,菩薩於如是住及此作意,常不捨離。與諸有情,亦無差別。以一切法無差別故。佛讚印之。大千震動,佛笑顯益。

  帝釋品第二十五:卷425至426

  諸天來集,佛光赫奕。帝釋重問:何謂般若?雲何應住、應學?善現先勸諸天發心,次示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思惟世間法皆無常苦等。佛讚印之。善現白言:為報恩故。水為帝釋說如所應住不應住相。舍利子念言:若一切法不應住,雲何應住般若?善現謂言:同諸如來,於一切法都無所住,亦非不住。以色等法無二相故。

  天子作念:咒句猶可了知,般若竟不能解。善現告言:我曾不說一字,汝亦不聞,當何所解?如化、如夢、谷響、幻事,說聽及解,都不可得。天子復念轉深轉妙。善現告言:色等非深非妙,色等自性非深非妙。天子復念:善現所說,不施設色等。善現告言:從初發心,應住無說、無聽、無解、甚深般若。

  信受品第二十六:卷426

  天子作念:善現欲為何等有情,樂說何法?善現告言:欲為如幻化夢有情,樂說如幻化夢之法。諸聲聞及菩薩同問:誰能信受?阿難答以有能信受。善現告諸天子:其中實無能信受者。舍利子問:豈不於中說叁乘法,乃至令得最勝妙辨?善現答言:誠如所說。此般若中,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說叁乘法等,由內空等故。

  散華品第二十七:卷426至427

  諸天化華散供,佛令合成華臺,善現念為從心化出。帝釋言:但變現耳。善現言:既非生法,則不名華。乃至一切法亦如是。佛答帝釋:善現不違色等假名,而說法性。善現謂言:菩薩知一切法但假名已,應學般若,不於色等學,不見色等可於中學故。舍利子問:何故不為攝受色等、亦不為壞滅色等故學?善現對曰:不見有色等可攝受、可壞滅:亦不見有能攝受及壞滅者。若能、若所,內外空故。以無所學無所成辦為方便故,而學般若,則能成辦一切智智。

  次明諸法皆無依持,隨順世俗說依佛力。次答菩薩所學般若,不應於色等求,不應離色等求。帝釋歎般若大,無量無邊。善現印之。

  授記品第二十八:卷427

  天仙叁返唱善,佛述見然燈佛得授記事。預命帝釋,勤加守護。

  攝受品第二十九:卷427至428

  佛為帝釋說現法當來功德勝利。

  窣堵波品第叁十:卷428

  佛明修般若者,能降自他貪等刀戰,是大明咒等。書經功德,勝於供設利羅。

  福生品第叁十一:卷429

  佛印帝釋歎經功德。

  功德品第叁十二:卷429

  諸天及佛,皆勸帝釋受持般若。

  外道品第叁十叁:卷429

  外道來求佛過,帝釋念般若退之。魔軍亦爾。

  天來品第叁十四:卷429至430

  慶喜白佛:何緣但讚般若?佛言:般若盤為尊為導故。帝釋更說功德,佛又廣說功德,並明諸天龍神來禮般若之相。是故經典隨所在處,應周匝除穢,掃拭塗治,香水散灑,寶座安措,香華珍寶莊嚴供養。

  設利羅品第叁十五:卷430

  帝釋答佛:於設利羅寧取般若。以諸佛身皆依般若生故。

  經文品第叁十六:卷431至432

  佛為帝釋展轉較顯書經功德。帝釋白佛:應以種種巧妙文義,為他演說。佛又較顯功德。並明說相似法、真正法、不同之義。

  隨喜迴向品第叁十七:卷432至433

  慈氏菩薩,與善現酬唱隨喜迴向之法。諸天讚美。

  大師品第叁十八:卷434

  舍利子向佛廣讚般若,佛言:般若即是大師。善現亦歎般若是大波羅密多。

  地獄品第叁十九:卷434至435

  舍利子問:能信解者,從何處來;乃至修習為已久如?佛言:從十方法會來,乃至信解甚久。又為善現分別修學久近之相。並說謗般若者墮叁塗相。

  清淨品第四十:卷436

  佛與舍利子明一切法畢竟淨故。是法清淨,最為甚深。善現答帝釋問所起執著。佛又為說微細執著。

  無標幟品第四十一:卷436至437

  善現問:雲何應行般若?佛言:不行色等若常若無常等。善現白佛:菩薩如為虛空擐功德鎧。會中有一苾芻作念:般若微妙難測。雖非有法,而亦非無。佛讚印之。善現答天帝釋:若欲守護修般若者,不異守護虛空幻夢化等。諸天以佛神力,見十方各有千佛同說般若。佛告善現:慈氏證菩提時,亦於此處宣說般若。乃至諸天慶慰唱言:今見第二轉妙*輪。佛告善現:如是*輪,非第一轉,亦非第二。於一切法不為轉故、還故、出現世間。但以無性自性空故,標幟名言,皆不可得,是故名大波羅密多。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卷437

  善現廣歎,佛為釋成。

  東北方品第四十叁:卷438至440

  帝釋念聞經善根。舍利子讚信解功德。佛答帝釋雲何住習之問。又印舍利子甚深等讚。舍利子又說王都前相等喻,佛讚印之。又印善現甚深等讚。次為舍利子說:此經從東南方,乃至最後於東北方興盛。

  魔事品四十四:卷440

  佛為善現說修行時留難魔事。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卷440至441

  次說學法與持法者,種種兩不和合,皆為魔事。及說惡魔所化作事。

  佛母品第四十六:卷441至442

  佛告善現:佛觀般若,如子護母。

  示相品第四十七:卷442至443

  諸天問:般若以何為相?佛言:以空無相無願等為相。依世俗說,不依勝義。當知般若遠離眾相,不應問言以何為相。乃至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般若不見色等故,名示色等相。能為如來顯色等世間空,示色等世間遠離寂靜等,由是能示世間實相,名如來母,能生如來。又、色等皆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以不可得故。於是四眾得益,菩薩得記。

  成辦品第四十八:卷444

  佛答善現:般若能辦六度十八空等。信解般若菩薩,從人中來,或從他方佛處來,或從睹史多天來。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卷444至445

  佛為善現說海船破喻,不取所依,則溺死;能取所依,則至岸。菩薩亦爾。不依般若,則退入二乘;能依般若,則定證菩提。及說度曠野等諸喻。

  初業品第五十:卷445至446

  佛答善現:初業菩薩應親近真淨善友。

  調伏貪等品第五十一:卷446

  善現白佛:誰於般若能生淨信勝解?若生信解心,何性何相,何狀何貌?佛言:心心調伏貪瞋癡等,為性相狀貌。

  真如品第五十二:卷446至448

  諸天散華禮讚,佛印述之。又讚善現隨如來生,善現答之。大千震動,天又散華。善現復說真如相義。眾生獲益,六千菩薩成阿羅漢。佛告舍利子,此由不攝受般若,遠離方便善巧,如大鳥無翅故。

  次諸天謂菩提極難信解證得,善現謂極易信解證得。舍利子謂:若暢信解證得,不應有退屈者。善現問:色等有退屈不?色等真如有退屈不?離色等及色等真如有法有退屈不?舍利子一一答言:不也。然佛何故說叁種乘?滿慈子令問:為許有一菩薩乘不?善現以真如義反徵辯竟,結雲:若菩薩,聞說諸法真如不可得相,心不驚恐怖等,速證菩提,定無退屈。佛讚印之。

  善現請問:菩薩欲疾成辦菩提,當於何住?應雲何住?佛廣答之。二千菩薩得無生忍。

  不退轉品第五十叁:卷448

  佛為善現說不退轉菩薩諸行狀相,乃至常得身語意淨,魔不能惑。

  轉不轉品第五十四:卷449

  佛答善現:不退轉菩薩,既名不退轉,亦得名退轉,於色等想有退轉故。復次、不退轉菩薩,當生上士,不作下士。常不遠離念佛作意,聞法作意。生生之處,常不離佛,恆聞正法。

  甚深義品第五十五:卷449至450

  善現白佛:惟願復為菩薩說甚深義,令住其中,能修施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