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品下生。九品一直下來,到下品下生,要做到兩成。兩成都做不到,就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知道。所以,經典的教訓要努力去做,做到兩成叁成,自己真的有把握住生,是如來的真實弟子。這是我在今天把這一個最好的老師介紹給大家,我也跟這個老師學。你們大家都跟這個老師學,我們就是同參道友,我們是同學。這個修學態度重要,我跟大家介紹到此地。下面我們看第叁段:通途斷惑。
【性(性一切心,一真法界):〈一〉有情:佛性。〈二〉無情:法性。】
“通途”,就是講一切大小乘佛法修行證果的原理,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都不會違背這一個原理,所以這個理論我們要知道。
佛在一切經裏面,特別是大乘經講得透徹,所說的“性”、“識”。“性”是真如本性,是我們的真性。“識”是我們真性迷了以後的性,就是迷了的真性。性完全沒有迷惑,這是佛、是菩薩。如果迷惑了,就叫衆生,就叫凡夫。
諸位曉得,這裏畫兩個圈是一樁事情,不要看成真的是兩個,那就錯了,它是一個。一個畫不出來,所以畫一個幹淨的,畫一個汙染的。這是一樁事情,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
性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不但一切世間法是從它生的、是從它變現出來的,出世間法也是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性變現出來的,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是真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地球是真性變現出來的,餓鬼、畜牲、地獄還是它變現出來的。所以,盡虛空遍法界,給諸位說是一個性,一個真性。
“有情”,我們現在分動物、植物、礦物,這是把一切衆生分爲叁大類。佛家講的有情,就是講的動物。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動物,像人、畜牲,我們看不見的還有天人,還有餓鬼、地獄,這都是屬于“有情”。有情,佛給我們假定一個名詞叫“佛性”。“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這個衆生是指有情衆生,一切有情衆生都有佛性,都有本性,都有真性。除了有情衆生之外,都叫做無情衆生。“無情”,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這是無情,無情衆生就叫做“法性”。
諸位一定要知道,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從這個性變現出有情,就叫做佛性;變現出無情,就叫做法性。有情跟無情是同一個性,因此佛在《華嚴經》上才跟我們宣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會成佛,無情也會成佛,這叫“同圓種智”,這是很高的一個境界,也是真實的事理。
所以,大乘經上常說“性一切心”。“性”是真性;“一切”是一切萬物,情與無情、世出世間,總稱一切;“心”就是體、本體,是一切的本體,《華嚴經》上稱作“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稱它爲淨土。極樂淨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就是極樂淨土。
【識:〈一〉見分:〈二〉相分】
現在這個性被汙染了,這一汙染了,佛又把它換作一個名稱叫做“識”。“識”,就是染汙的性,不清淨的性,就叫做識。諸位要知道,真性沒有被染汙,顯現出來的境界是一真法界;這一被染汙之後,顯現出來這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也變質了。這就是大乘經上佛常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心,是心性;依報是外面的境界。嚴格的講,我們這個身是物質,都是屬于依報,隨著心在轉。
因此,我們心理健康,身體一定健康。心理不健康,胡思亂想,你雖然這個身體很好,一定會得病。病從哪裏來的?妄想來的,可見得心是主宰,這個身體隨著你心在轉,心太重要了!一個人心“清淨、真誠、善良、慈悲”,決定不會生病。爲什麼?他心健康,身一定健康,不需要任何飲食藥物來進補,都用不著。那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我在新加坡講經,新加坡同修看到我,他說:“法師,你皮膚的顔色這麼好,你吃了些什麼補品,能不能告訴我?”
我說:“有!”
他說:“什麼東西?”
我說:“臺灣自來水公司出品的自來水。”
我是什麼補品都不吃,我天天喝的是開水。我洗臉都不用肥皂,一塊肥皂要用兩叁年。什麼都不需要,爲什麼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心地清淨,沒有胡思亂想,天天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無上的補品。你們如果學會的話,要知道這是養生之道。
心一被汙染了,這就變成識了。識就起作用,這個作用是迷的作用,就不是覺悟的作用。這一迷了之後,佛在大乘經,特別是相宗經論裏面說得非常詳細,它就變成“見相兩分”。
【見分-精神:〈1〉迷縛爲二執。〈2〉解脫爲心能。(以靜破)】
“見分”,用我們現代話來講,就是精神;“相分”就是物質。精神跟物質是同源的,它不是兩種東西變現的,是一種,都是這個性識變現出來的,這就是“色心二法了”。你看《般若心經》不是說得很清楚,“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它那個裏面講的“空”就是精神這個部分,它所講的“色”就是物質的部分。佛法常講心物二法,或者講色心二法。心法就是我們講的精神。
“迷縛爲二執”。我們對于事實的真相不了解、不明白,這就迷了。迷了就很苦,這個苦就好像繩索捆縛一樣。這是什麼東西?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兩種執著。我想同修們都知道,這兩種執著一個是“人我執”,一個是“法我執”,變成兩個執著。迷了,就變成兩種執著。這兩種執著怎麼迷的?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透徹、很明白,“妄想、執著”。妄想變成了“所知障”,變成了法執;所知障就是法執,是妄想演變出來的。“煩惱障”是執著變現出來的,人我執是煩惱障。兩種執著,佛講是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
“解脫爲心能”。如果把這個結解開了,擺脫這兩種執著了,那個能力可就大了。這個地方用“心能”,主要這個物質裏面,今天講有能量,那個能量是物質的能量。物質的能量是有限的,這個心的精神的能量是無限的。
【相分-物相:〈1〉收縮爲原子。〈2〉分裂爲質能。(以動破)】
我們再看“物相”,物質色法。“收縮爲原子”,當然還可以分得更細,這一切物質把它分析,分成原子、電子。“分裂爲質能”,我們曉得物質把它解放之後,這個能力非常非常之大,原子彈的原理就是從這裏發明的。所以“能”跟“質”是一個東西,是可以互相轉變的,能可以把它變成物質,物質可以把它解放成爲能量。這是現代科學已經明了了,還不能很圓滿的得心應手的運用;也就是科學技術還不夠成熟,沒有達到圓滿的境界。
但是大家不知道這個精神解放能力之大。這種精神能力解放了之後,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講的神通,遠遠超過了質能。因爲有質能,我們說一個心的能量。這個物質的能量用什麼方法來破?“以動破”,加速度,在最快的速度裏面,讓它這個物質分離成爲能量。這個心的能量要怎樣産生?佛家自古以來給我們講用“定”,用禅定的功夫。《楞嚴經》上講:“淨極光通達。”這個淨就是定。
所以,大乘佛法,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都是修定,這是諸位必需要知道的。所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真的。我們所修學的統統是定,只是修定的方法不一樣,修定的手段不一樣。禅宗修定用觀心的方法,用參話頭的方法,這是方法不一樣。教下用止觀的方法,我們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這些方法盡管不相同,它達到的目的完全是一致的,都是得定。這個結果,禅宗叫禅定,淨土宗叫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事實還是一樣的。一心不亂就是禅定,禅定就是一心不亂,這個諸位一定要搞清楚。
然後我們修學自己這個法門,才能尊重別的法門,知道我們同樣到一個目標。我們走的路線不一樣,我們采取的交通工具不一樣,沒有什麼可以互相毀謗的、互相抵觸的,大家都達到一個目標去。我喜歡走路散步去,他喜歡坐車去,那個人喜歡坐船去,隨便你采取什麼交通工具,最後的目標都相同。
所以“自贊毀他”是絕大的錯誤,那真的是迷惑顛倒,不但不了解別人,也不認識自己。法門決定是平等的。我修淨土,我對于修禅的人贊歎;我念阿彌陀佛,我對于修密的人贊歎。這是對的,都是一家人,都是到達同樣一個目的地,當然彼此互相贊歎,這是對的。所以,要以定功突破精神的障礙,恢複心地的本能,它怎麼不符合科學?
再看當中這一行,就是“淨穢”。
【淨-現淨土。穢-現穢土。(相隨心轉)】
心清淨,就現淨土;心不清淨,就現穢土。你們想想,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以我們臺灣來說,我叁十八年到臺灣,住在臺南。那個時候的臺南跟現在我看到的臺南,那個時候是淨土,現在是穢土。當時臺南街道是水泥的街道,非常幹淨,人很樸實,都穿木屐,走在街上聲音都很響亮。我記得很清楚,臺南的房子差不多都是兩層的樓房,街道都有走廊。常常下一點小雨,雨馬上就過去了,雨後的晴空感覺特別的舒適。藍天白雲,真的是寶島,人心清淨,人心善良。現在臺灣這個染汙的嚴重是世界知名,不曉得排在世界第幾名?再仔細一觀察,這個人心的汙染比我們環境的汙染還要嚴重,這真可怕!
“相隨心轉”,佛跟我們講的沒有錯,句句是實話。我們今天講環保,全世界都在講環保,環保會有效嗎?我的看法是沒效。爲什麼沒效?都在外表做,沒有在心地上下功夫。外表上怎樣做,成效都有限。要真正把這個環保做得好、做得很圓滿,要從心地上去做。全世界人心向善,人心清淨,外面環保工作才能做得好,輕而易舉。但是今天哪一個想到心理會影響環境?科學家還沒證明。等到科學家證明的時候,恐怕這個地球上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科學家進步太慢了。佛說的清楚,又不相信,還要等科學證明才相信。科學證明、證實了,我們的日子也就完了,真的來不及了!這是佛在一切經裏面跟我們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下面也是經典裏面給我們做的結論:
【見相同源…
《淨宗科學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