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告訴我們,凡是爲自己的這個念頭、行爲都是惡的,凡是利益廣大衆生的這個念頭、行爲就是善的。
也許我們初學的同修聽了,聽不入耳,“人,哪一個不爲自己?我就是來學佛,我也是爲自己。我不爲自己幸福,不爲自己得到利益,我爲什麼來學佛?來學佛也是爲自己,怎麼可以說爲自己的就是惡?”諸位一定要曉得,佛所講的起心動念爲自己是惡,那叫真惡。惡在哪裏?前面曾經跟諸位講過,成佛要破二障、要破二執(執是執著),二障跟二執是一樁事情。要破所知障,要破煩惱障,要破我執,要破法執,起心動念都想到“我”,這個我執在增長,我執不破,就出不了叁界;換句話說,就超越不了六道輪回,你說這是不是惡?外道修行,他的定功可以達到非想非非想天,四禅八定,達到最高的那個定,爲什麼出不了叁界?就是我執沒有破。阿羅漢成就了第九定,超越叁界了。什麼原因?我執破了。由此可知,佛給我們講的這個標准,的確是絕對的標准,這是真正善惡的標准。
因此,我們要真正修行,希望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叁界,當然用前面這個原理原則很困難,破我執跟破法執實在是不容易。如果很容易,那成佛、成阿羅漢的人太多了!實在是不容易。今天我們講到“特別法門”,這個就是淨宗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叫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都可以超越叁界,都可以圓滿成佛,這很不可思議。
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話是這麼說,在我們本省念佛的人真多,幾個人真的往生?我過去在臺中求學,李老師在臺中創辦“臺中蓮社”、“慈光圖書館”,領導大衆專修淨土。我是民國四十七年親近李老師,老師告訴我:“我們蓮社的蓮友,那個登記的本子有姓名、有住址的,大概有二十五萬人。”在那個時候蓮友真不少,相當之多。他說:“真正往生的也不過叁、五個。”這一說起來,真的是一萬個念佛人,恐怕只有一兩個往生。古大德告訴我們,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一個也不會漏掉的。爲什麼現在萬修一、二去,九千九百九十九都不能去?這不得了,這個裏面必定有原因,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原因找出來,要把這個因素消除,我們才能夠往生。
諸位要問,到底是什麼原因不能往生?我執太重。我的身體,我的眷屬,我的財産,我的一切一切,都牽腸挂肚放不下。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樣也舍不得,那樣也舍不得,那阿彌陀佛沒有法子,只好自己回去了,就是這個原因。因此,那個能夠去的了的人,所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對于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留戀,他就沒有障礙了,這樣才能往生。
也有同修說:“既然一切放下才能往生,那等我到臨終再放下吧!現在可以不必放下,等到臨終才放下。”這個話說的也滿有道理,現在還沒有到臨終,臨終放下還不遲。可是你到醫院裏面去看看,那個將要命終的人,有幾個命終的人頭腦很清楚?假如臨命終時不省人事,連家親眷屬都不認識了,這個時候把放下的事情忘掉了,怎麼辦?那是真正關鍵的一刹那,這一刹那迷惑,就會到叁惡道去了。叁惡道誰願意去?沒有一個人願意去。爲什麼去的人那麼多?糊裏糊塗去的。頭腦清清楚楚的,絕對不墮叁惡道。所以,凡是墮叁惡道,都是迷惑顛倒去往生的。因此,臨終神智清楚是大福報。神智清楚的人,不念佛,不求往生,不知道往生這樁事情,他也不墮叁惡道,來生決定是人天兩道,因爲他的頭腦清楚。這一些都是真正的事實,我們必須要明了,必須要清楚。
因此,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要放下,這是大家要注意的。你要是真的放下了,你現在所享受的,那是真實的自在快樂。唯獨放下的人是真自在、真快樂!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挂、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跟神仙沒有兩樣。所以,這個世間絕對不是有身分地位的人、有權威的人,他快樂;有財富的人,他快樂。不見得!什麼是真正的快樂?無憂無慮、無牽無挂的人,才叫真快樂。這個也許你能夠體會一點,那爲什麼不肯幹?那才叫真正的人生。真正懂得人生,心地清淨慈悲,然後能夠幫助別人;幫助人就是修善,就是積功累德。
所以修淨土,想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看破放下是必須要有的。看破,首先要看破世界,這個世界裏面一切事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也要了解得清楚,爲什麼?將來我到那裏去,我對那邊的情況不能不清楚。兩個世界做一個比較,你就會選擇了,你的信願才是真實的,那不是虛假的。像《觀無量壽經》韋提希夫人他的選擇,那是真正智慧,真的聰明。看清楚之後,對于這個世間才真的會放得下,真的沒有留戀了。
諸位要記住,這個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那就錯了,是在心上放下。心要清淨,事不能舍離。佛在經上常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世間法,我們有義務,我們應當樣樣把它做到圓滿,心裏面不能有牽挂,不能有執著,那就對了。所以,心要清淨,事要圓滿,這個才叫做佛法。這個佛法就不是消極的了,這個佛法對社會有積極的貢獻,這才是真正爲大衆所贊歎、所稱道的。所以,佛法不消極,佛法在事相上是積極的,心地上是清淨的。我們看“特別法門”:
【淨宗之事-〈一〉依報:地樹欄樓蓮池德水(煩惱盡-因)〈二〉說法:六塵說法清旦供佛(所知盡-因)〈叁〉正報:光壽無量一生補處(變易盡-果)〈四〉往生:帶業往生永不退轉(分段盡-緣)】
先說“淨宗之事”,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先從事上說。這部《彌陀經》裏面,把西方極樂世界做爲四點給我們介紹,這個四點就是依報莊嚴、說法莊嚴、正報莊嚴、往生的方法,給我們分作四個重點來介紹,在此地我們也以這四個重點來說明。
所謂“依報”就是生活環境。佛在《無量壽經》、在《觀無量壽經》裏面所講的,比《阿彌陀經》裏面講得詳細多了,因爲經文長;講得最詳細的是《華嚴經》。《華嚴經》裏面,世尊爲我們介紹毗盧遮那佛他老人家的生活環境,經文一共占了十一卷半。諸位打開《華嚴經》,很長的一段經文,共有十一卷半,那上面所講的依報的狀況跟西方極樂世界無二無別。所以,你看到《華嚴經》那個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亦複如是。
淨土經經文短,所以說的就簡略了。先說“地”,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的,跟我們這個地方的地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的地是泥沙、石頭,不幹淨;西方世界的地是琉璃。琉璃,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我們今天拿到這個翡翠,當作寶石,要鑲成戒子戴在手上,鑲在項煉上,挂在頸子旁邊。西方極樂世界是地上的泥土,我們拿著這麼樣的珍貴,原來那個地方是地上的泥,像我們講泥土一樣。它的地是碧綠透明的,從地面能夠看到地底下。這個居住環境我們比不上,因爲它是寶地,一塵不染,沒有灰塵,沒有汙染。這是講“地”。
經上又給我們說“黃金爲地”,那個地是道路。地上也鋪的有道路,用什麼鋪成道路?黃金,黃金是鋪路面的。我們這裏的黃金也是非常貴重,人家是鋪路的,像我們此地用的水泥、柏油一樣,柏油是鋪馬路的。在那一邊這個珍寶就太多太多了。我們這邊七寶看作非常的希奇,人家那個世界七寶是建築材料,所有房屋都是七寶建成的。
有些人看到這個經典,就想到佛都要求我們要修苦行,樣樣都要節儉樸素,爲什麼佛的生活環境這樣奢侈?這樣豪華?未免太過分了。諸位必須要曉得,我們這個世間人的福報是修得的,是你修來的。因此,對于有福報的人不要嫉妒,他修得的,我沒有福報,我沒有修。他修了,他得福報,這是應當的。
佛給我們說了,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可見得財富、聰明、健康長壽,都是你從前修因,今天得的果報,這個裏頭沒有一絲毫勉強。我們前世修的因,這一生得的果報。前世沒有因,你這一生想什麼方法也得不到。佛對于這些道理,在經論裏面跟我們說得很詳細,說得很多,一定要覺悟,要安分守己。知道這一個事實真相了,我們這一生努力的修學,這個福報這一生也能得到。
在臺灣,《了凡四訓》這個小冊子流通得很廣,那就是一個最好的榜樣。這一生努力修善,一樣可以在今生當中成熟果報。真的,求財富得財富,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沒有一樣得不到的。你要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學,沒有一樣不滿願,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
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果報是怎麼一回事?它不是修的。如果是修的話,那實在講這個享受太過分了一點。不是修的,從哪裏來?是性德裏面本來具足的,那就沒有話說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性,每一個人都有清淨心,你哪一天明心見性,你哪一天恢複自性、清淨心了,一切受用它自自然然就是這樣的。所以,這是性德,不是修德的。
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性德所顯,凡是往生的人-往生條件,我們在此地要跟諸位同修報告,底下會說-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都很清淨,心願都跟阿彌陀佛的心願相應。因此,阿彌陀佛的性德,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的威神,很容易加持他。這一加持,他統統能夠得到;這一得到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性德給引發出來了。一般是自己要修行,修到自己性德明心見性,這才行。到那裏是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沒有那麼深的功夫,你的性德也現前了。這個難得了,太難得、太難得了,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
因此,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生活環境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一樣的。這是講的“地樹欄樓,蓮池德水”,七寶蓮池,八功德水,這都不要細說了。《彌陀經》、《觀無量壽經》裏面講得都非常清楚,《無量壽經》注解裏頭也注得很詳細,生活在這種環境裏面,煩惱沒有了。
我們這個世間,爲什麼人會自私…
《淨宗科學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