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骷髅,問耆婆有關這個骷髅的來龍去脈。
耆婆連敲叁次,都不知它的出處,只好向佛說:“我不知道他的出身來曆。”佛陀說:“你不會知道的,因爲這是一具羅漢的骷髅。”
據說耆婆敲了頭蓋骨,根據聲音,就能知曉他下輩子的情況,意思是耆婆目睹人們的死狀,就判斷得出他死後的生命狀態。總之,耆婆這位蓋世名醫有本事洞悉每個人生前死後的情況。
不過,這位名醫只知道六道輪回,生死流轉,而不能超越苦惱的境界。難怪世尊問起那個羅漢的死後狀況時,他回答不出來,因爲他還不懂佛法。世尊教導他說,阿羅漢算是二乘最高的果位,滅盡煩惱,灰身滅智。這時的耆婆,才知道一種脫離六道輪回的羅漢境界,總算邁向佛法的初步了。
有一次,世尊身體稍有疾疼,便告訴阿難說:“我生病了,應該服用藥。”阿難向佛陀說:“我去告訴耆婆。”
耆婆從阿難口中獲悉世尊的身體不舒服,趕緊調配藥物遞給阿難。耆婆心想:“讓世尊服用粗糙的藥不太好,我不妨調配一種轉輪聖王服用的高級藥品。”
于是,他開始熏烤叁朵青蓮花,世人把它當作止瀉妙藥,因爲只要聞一下它的香氣就能止瀉。之後,再混雜各種藥物才送去給世尊服用。
耆婆說:“請您嗅一下第一朵青蓮花的香。這樣,也許會瀉肚十次。之後,不妨再嗅第二朵胃蓮花,這樣也許會瀉肚十次。最後才嗅第叁朵青蓮花,瀉肚十次。如此病症才會痊愈。”
耆婆又勸世尊補吃營養品。耆婆煮些稀粥,放入栴檀的果子,拿去供養世尊。在佛教醫學來說,這是一種營養食物,對病人極有效。
世尊向耆婆指點佛法,而耆婆醫治世尊的病——這是雙方初次見面的因緣。
耆婆與修利槃特
在佛陀的弟子說,修利槃特算是一位愚蠢的代表。關于修利槃特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們兄弟都是愚人;另一種說哥哥很聰明,弟弟則很笨。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憎事》和《增一阿含經》、《出曜經》等記載,可獲悉哥哥名叫“摩诃槃特”,真是聰明人,而弟弟名叫“修利槃特”,生來十分愚笨。
且說修利槃特與耆婆的結識經過。事實上,他們兩人並非在醫療狀況下認識,而是以世尊爲中心,引出一段有趣的場面。佛經上的記載總有苦幹差異,但可以上述諸經,與《南傳大藏經》的小部經做根據。
某年,佛陀住在羅閱城竹園迦蘭陀。有一天,藥王耆婆邀請佛陀和一群比丘到家裏,只有槃特(修利槃特)一個人沒來,因爲槃特四個月裏連掃帚的名稱也背不起來,愚笨無比。
不久,如來和一群弟子來到耆婆家裏,各人依次坐下。耆婆端著清淨水,不料,如來不肯接受清淨水。
耆婆問如來:“奇怪,如來爲何不接受清淨水呢?”
佛告訴耆婆說:“在大群比丘衆裏沒有看見槃特來,我不要你的清淨水。”
耆婆禀告佛說:“這個槃特在整整四個月裏,連掃帚的名稱都背不起來,連路上放牛的牧羊人都背得出偈。我爲什麼要邀請這個笨蛋?”(《出曜經》)
根據《增一阿含經》記載,當時,槃特的哥哥勸告他:“你再努力修行,最後也不能成就聖者,你幹脆回家算了。”槃特聽從哥哥的勸告,站祇園精舍的門外哭泣。世尊看見才把他叫進房來,特別教導他。
世尊教他手執掃帚,“你要好好背誦這個字……”那時,修利槃特背得出“掃”字,又忘了“帚”字,背好“帚”字,又忘記“掃”字。
耆婆聽到槃特的故事只到這裏。之後,據說槃特一面拚命背誦,一面暗自尋思:“帚就是除掉塵垢的東西。難道世尊的教誡,就像自己背誦的情形嗎?我得好好想一想。”
最後,他忽然覺悟了。“原來我身上有塵垢。”這些塵垢即是煩惱。他猛叫起來:“縛結(煩惱)就是垢,智慧就是除,我現在要用智慧的帚,除這些縛結。”槃特獲得深奧的智慧,最後證得羅漢果。耆婆不知道這段經過,世尊又同耆婆說:
“你若不肯把槃特也請來,我就不要你的清淨水。”耆婆果然接受佛的教誡,馬上派人去叫槃特來。(《出曜經》)
修利槃特終于踏進耆婆的家門了,當時的情況可以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記載:
當時,耆婆看見槃特來到,就逐次布施食物,先從佛陀和憎衆開始,來到槃特面前時,動作很隨便,沒有信敬心,世尊看在眼裏:心想:“耆婆嫌他愚笨,有損自己的身價,我現在應該彰顯槃特的勝德。”
後來,佛經記載槃特頗有神通,那就是阿羅漢所具有的六神通之頭。
據說耆婆看見聖者的神通示現,不禁仰天長歎。他因爲心裏羞愧交集,而暈倒在地上。親人趕快用冷水噴在它的臉上,讓他醒過來。之後,他特別向槃特忏悔道謝。
不料,槃特反而毫不在意說:“耆婆,我經常懷著忍字,毫無恨心。”
最後,世尊開口說話了:“耆婆還不清楚槃特的勝德,便起了傲慢心,等到他發現對方德行俱佳,才跺腳致歉。所以,諸位弟子應該學習的是,凡夫若沒有慧眼,就不要馬上對別人表現輕視怠慢。應該用智慧到處觀察才對。”
對于耆婆來說,這次算是很辛酸的體驗,可見耆婆也是一位凡夫。一聽到對方愚鈍就心存傲慢。對于醫生來說,這種心態非常要不得。聽說對方德行好,就立刻湧起恭敬心,聽說對方很愚蠢,就起了傲慢心——這位醫生的心態,總算被世尊的大慈大悲粉碎了。
身爲一位醫生,一定要具有平等與慈愛心——正因爲耆婆屢次接受世尊的指點,才成爲名符其實的醫聖。
第二章 耆婆的高明醫術
頭部開刀
近代西醫在一八八四年,進行過腦的外科手術,首先取出腦腫瘍。
殊不知關于腦部手術,直到最近二、叁十年才比較安全可靠,但是,目前的腦部開刀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留下後遺症的情形時有耳聞。
然而,耆婆采用的方法,跟現代腦科手術幾乎一樣,卻能順利完成。此事令人驚歎,也許現代人很難相信,其實,佛經上記載得很清楚。
根據《四分律》上說,王舍城內有一位長者常常頭痛,十分苦惱。他去看過許多醫生,但醫生束手無策。
有一位醫生警告,七年,必死無疑。另一位醫生說,他只能再活五年,還有別的醫生歎息,他只有七個月生命了。甚至有些醫生絕望地表示,生命只剩一個月或七天而已。總之,根據《國譯大品》上說,的確有過多位醫生來探病,但都紛紛歎息離開,顯然他們都放棄這位患者了。
在這種情況下,長者有一天來訪耆婆,希望他龍醫治自己的病。起初,他不抱什麼希望,但是在頻婆舍羅王再叁苦勸之下,耆婆診察一下長者,結果毅然表示:“我能把您醫好。”
照理說,耆婆對于頭部開刀的難處,一清二楚。不過,他決定拿起手術刀,可見他充滿信心要向艱難挑戰。
手術開始了,詳情請看《四分律》的記載:
耆婆先給病人吃堿的食物,讓他口渴,又給病人喝酒,讓他大醉後呼呼入睡。接著,把它的身體綁在床上,固定位置,准備動手術了。他聚集附近親人,拿出銳利小刀,劃破病人的頭,開剖頭頂骨,展示給那些親人看,說道:“滿頭顱都是小蟲,這就是病痛的原因了。”
從這裏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盲點。事實上,世尊逢人便說起勸酒戒,深知酒的害處。告誡世人不要酒醉。不過,世尊也懂得酒在醫學上的用處。因爲世尊也曾經釀造藥酒,勸病人服用。
耆婆皈依世尊,深知酒的性質,酒在醫術上很有用。利用喝酒來麻醉全身,也就是善用酒精進行身體的麻醉作用。
全世界恐怕是耆婆最先想出這個點子同時,在醫學手術史上,也可能是他最先使用全身麻醉,以方便進行無痛手術。
耆婆懂得毒的特性,敢將毒物當作良藥使用。
只見他用利刀剖開長者的頭皮,深入頭頂骨,還說“滿頭顱都是小蟲”,是真的有小蟲嗎?我們不敢確定,然而,那就像腦腫瘍一樣。
耆婆告訴在場的人們說,有些醫生表示“七年會死”,也有些透露“七年後,頭腦被蟲侵蝕殆盡,必死無疑”,這些意見都不對。另外,有些醫生診斷五年、一年或一個月後會死也是錯誤。有些醫生指出只有七天壽命,才是正確的診斷。
耆婆說:“倘若現在不醫治,過了七天,腦袋被小蟲蝕盡,必死無疑。”
此時,耆婆手腳靈活地除淨腦裏的病蟲,再將酥蜜放進頭顱裏,然後接合頭頂骨,把頭皮縫奸,擦上妙藥,即等于醫治圓滿、手術結束了。之後,在手術的痕迹上上也長出毛來,跟沒有瘡疤的地方一樣。
不消說,頭部開刀會大量出血,如果沒有嚴密消毒,很容易引起手術後的感染症,會留下後遺症。關于這些情況,耆婆也能逐一克服,手術相當圓滿。這不僅是耆婆個人的醫術高超,也可看出當時印度的醫學水平。
但話要說回來,也幸虧遇到卓越的耆婆,手術了才順利成功,若遇到一群庸醫,早就一命嗚呼了。
耆婆擁有卓越的醫術,想出手術不痛的方法,這是因爲他有一顆溫暖仁慈的心,而這顆心一定早已感受到佛法的慈悲。
醫好小兒的腸閉塞
在耆婆的醫術裏,除了頭部手術以外,還有一件值得大書的是腹部手術。即使在今天也要有良好設備與技術,才能進行順利。
耆婆在小兒的腸閉塞方面,也曾經完成很成功的手術,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遠在世尊時代,居然有腸閉塞手術成功的例子,當真是舉世無雙。
腸閉塞的毛病,出自某種原因,讓腸管的食物不能通暢,堵塞在腸子裏,呈現各種嚴重的症狀,迅速地迫使全身惡化,導致生命危險。此時需要緊急手術,當然不在話下。即使在目前,如果手術遲了,也有許多不良反應,死亡率多達二成上下。
據《四分律》的記載,詳情如下:
那時候,拘睒彌國有一位長者,他的兒子翻滾遊戲時,不知怎地讓腸腹內凝結。食物無法消化,也無法排出來。
據同一部《大品》裏,也有一段描述:
某年,婆羅奈斯有一位長者,他的兒子在玩翻筋鬥,不幸造成內髒纏絡的毛病,結果,小孩子哭泣,飲食無法消化,吃粥也不行,大小便不能通暢。因此,小孩日漸憔悴和瘦弱,…
《大醫生小醫院(第一部—佛教醫學倫理)A》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