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性,在人體健康與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絕不亞于飲食與營養的重要性,這是一般人最容易忽視的一點。
B、現在,讓我就缺、酸、毒叁大疾病主因,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1、營養缺乏症
現代“文明”國家,物質豐盛,科技發達,食物充足,遠離饑荒之苦,照理應該人人活得健康、快樂才對,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調查的結果,美國人真正健康的不到百分之十,真正快樂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什麼了地方發生錯誤呢?讓我們從現代人的飲食談起,看看他們的營養是否出了問題。
我們人體的細胞,除了氧氣和水之外,還需要五種養分才能存活,這五種是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五種養分又各含多種成分,這些成分有些身體自己能夠製造,有些則必須由食物的攝取才能得到;這些必須仰賴外來食物的營養素,稱之爲必需營養素,目前所知的人體必需營養素約有四十種之多,這四十種營養素又合成了體內一萬種以上的複合物質,因此,如果缺少其中一項或多項,就會影響數百種生命物質的合成,而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使人不適、無力或生病。現代人因爲飲食不當,營養失調,缺少一種以上必需營養素的現象非常普遍,是現代人體弱多病的一大主因。 現在將這些必需營養素的內容介紹于下。
①、蛋白質:人體的蛋白質約需二十種胺基酸來合成,其中有八種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稱之爲“必需胺基酸”,它們是色胺酸(Tryptophan)、離胺(Lys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巠丁胺酸(Threonine)、缬胺酸(Valine)、白胺酸(Leucine)及異白胺酸(Isoleucine)。
②、脂肪:人體脂肪的基本構造物質是脂肪酸,有叁種脂肪酸體內無法自行合成,稱之爲“必需脂胺酸”,它們是亞麻仁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烯酸(Arachidonic acid)及次亞麻仁油酸(Linolenic acid)。
③、醣類:所有的醣類食物,最後都分解成葡萄糖而由血液吸收。葡萄糖是身體必需的能量來源。
④、維生素:脂溶性的維生素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的維生素有維生素B1、B2、B6、B12、泛酸、葉酸、煙堿酸、維生素C等。沒有它們,體內的生化活動不能正常進行。
⑤、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主要的礦物質有鉀、鈉、鈣、氯、磷、硫、鐵、鎂,主要的微量元素有鋅、錳、銅、碘、鉻等。它們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2、現代飲食的弊病
現代人的飲食,因爲觀念與習慣的錯誤,使得天然食物所含豐富的營養素大量流失與破壞,因而産生營養上的問題。
①、米、麥過度精製:米、麥的精製使得麸皮及胚芽被全部抛棄。胚芽含有豐富的必需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去除胚芽之後的精製米、面,幾乎只剩下澱粉而已,營養價值非常有限。我們爲了好看、好吃而犧牲了寶貴的營養素,實在可惜。
②、食品加工業發達:天然的食物經過沖洗、加熱及化學處理之後,許多寶貴的營養素都被破壞無遺,再加上防腐劑、添加劑的大量使用,使加工食品不但缺少營養,而且還含有有害物質。
③、熟食的習慣:食物在經過加熱之後,許多養分也被破壞,如維生素C及酵素經不起攝氏六十度以上的高溫;有些蛋白質遇熱也會被破壞;油脂在高溫之下容易變質。一顆包心菜在煮熟之後,營養價值只剩原來的四十分之一,加熱的營養損失有那麼嚴重。
④、糖、鹽、油、味精、色拉醬等調味料過量:現代人因爲重口味的關系而在食物裏添加大量的糖、鹽、油、味精、色拉醬等調味料,味道故然可口好吃,卻無形中增加許多糖分、鹽分及熱量,造成身體內髒的負擔過量,而衍生許多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心髒病等。在馬鈴薯上加一塊奶油,其熱量會超過馬鈴薯本身所含的熱量,一湯匙的色拉醬幾乎有兩碗飯的熱量。
⑤、垃圾食物及飲料充斥市面:現在的市場上充滿著各種垃圾食物及盒裝飲料,而青少年們幾乎以它們爲主要的食物及飲料,這些垃圾食物的營養成分幾乎是“空”的,它們只提供短暫燃燒的熱量,卻幾乎不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或纖維素,而且還包含很多的糖、鹽和油脂,軟性飲料、人造果汁、膠質點心等合成食品,都只是加糖的化學品而已。一項針對紐約學童營養狀況的研究顯示,紐約百分之七十叁點二的學童飲食營養不足,只有百分之六非常好;美國農業部在一九五五年及一九六五年各做一次全國性的營養調查,在一九五五年,有半數的美國人的飲食營養不良,十年之後,則有叁分之二的人缺乏蛋白質、鈣、維生素A、C及各種礦物質。
基于以上的原因,現在的人吃得好、吃得多,但吃得不健康。五大營養素沒有均衡、適量攝取,一般都有熱量過高,蛋白質、脂肪攝取過多,而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攝取不足的現象,四十種必需營養素中有一項或多項的缺乏,而患上現代的營養缺乏症。這種營養缺乏症會産生許多臨床症狀,而大多數的醫師都缺少營養學的知識,不知道病因,只能給予症狀治療,結果病沒治好,身體反而增加許多醫藥的負擔。
3、肉食的憂患:
肉食者所必須面對的事實是:
①。動物被宰殺時,極端的恐懼、痛苦、憤恨、掙紮,使其體內的生化作用異常,而毒化了它們的屍體,進一步毒化食肉者的組織。
②。肉類烹燒烤炸的過程,會産生致癌物質。
③。肉類中的化學添加物(硝酸鹽等),及肉食者腸內微生物之變異,是致癌的原因。④。肉類中之農藥、殺蟲劑之殘余,比蔬果類高出十叁倍。
⑤。肉類中含有抗生素、荷爾蒙、鎮定劑等化學毒物。
⑥。動物本身患有各種疾病、傳染病。
⑦。動物屍體腐敗産生的屍毒,會使食肉者中毒。
⑧。肉類代謝物乳酸、尿酸的積聚,産生腎髒病、痛風、風濕痛等病變。
⑨。肉類因缺乏纖維質而造成排泄困難便秘。
⑩。因爲動物脂肪累積,造成心髒血管病變,而罹患高血壓、心髒病、痛風。
以上簡略說明,已足以證明肉食有百害而無一益。今日,我們不談宗教的戒條、因果律,謹將世界各國的研究報告和存在您身邊的事實羅列:用事這來說話,讓醫學來告訴您;要吃肉,現世就得以自己的健康和壽命作爲償付的代價。
二)、佛教素食觀
佛教認爲,適當的飲食可使人保持健康,而飲食不當則會造成疾病。實行素食也是慈悲精神的體現。從健康角度考慮,素食不僅衛生,而且衛性。在《梵網經》下卷和《楞嚴經》第八卷中,佛陀告訴弟子不要吃五種辛菜:大蒜、薤菜、蔥、小蒜和興渠。因爲這五種東西,不但熟吃了會使人産生淫欲,生吃會使人脾氣暴躁,而且使護身的善神遠離。《摩诃止觀輔行》就有飲食“五味”與疾病關系的記載;《禅門日誦》也說“疾病以減食爲良藥”,《金光明經》第九卷中詳細記載了:在各種不同的季節應吃些什麼食物才能促進身心健康或消除疾病。《佛說佛醫經》雲:“春叁月有寒,不得食麥豆,宜得粳米醒醐諸熱物。夏叁月有風,不得……”。在《四分律》中,佛陀教導弟子應用五種方法來處理食物、使食物清潔、幹淨。《十誦律》第26卷提到八種好吃而且營養豐富的稀飯的做法……。在《九橫經》中,說明了暴斃的九種原因:
①、不可食而食--吃了有害的東西(如:夾竹桃),或者混合吃兩種以上相克的食物(如蜂蜜和豆花、牛奶和菠菜一齊吃……)
②、不習食--吃了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
③、不出食--上回吃的東西還沒消化,又再吃。
④、不量食--吃東西沒有節量,亂吃一通,吃得太脹。
……
佛陀的全部教育都是以利人利己做出發點的。他每一條戒律都是爲了幫助弟子身心的健康和快樂而製訂的,佛陀所製訂的每一項生活准則不但顧到整個生物界的和諧,生態系統的平衡,並且考慮到對于人類自身長期與細微影響。
佛教在“五戒”中,規定不飲酒,爲了收到禁酒的成效,對飲酒者進行嚴厲的懲罰。它主觀上是爲了避免酒的刺激,保證個人的精神安甯,客觀上則對人體健康不無裨益。
佛教一方面堅持戒酒和素食,另一方面提倡飲茶,僧人早起洗漱後先飲茶再禮佛;飯後先飲茶再拜佛,飲茶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後來,飲茶習慣逐漸傳向民間,形成了我國獨特的茶文化。飲茶的普及,客觀上也有利于大家的健康。
五、疾病的分類
一)現在醫學的疾病分類
A、身病
現代醫學把人類身體的疾病分爲“傳染性疾病”、“機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叁種。
傳染性疾病是由細菌和病毒所感染,例如:肺結核。
機能性疾病是因爲生理機能的衰退和障礙所引起的,例如:核黃疸。
心因性疾病在病人的機體上找不到毛病,而純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因爲長期憂愁而造成的食欲不振或肝病。
B、心病
現代的精神病學把人的心理疾病分爲“神經病”(Neursis)和“精神病”(Psychosis)兩種。前者較輕,後者較嚴重。
“神經病”又名“精神神經病”(Psychoncurosis),它包括“精神衰弱”(Neurasfhnia)、“神經衰弱”(Psychasfhenia)、“歇斯底裏症”(Hsyteria)或者把神經病分爲:“焦慮性的反應”(Anxiety reaction),“分離性的反應”(Disscciativereaction)、“轉變性的反應”(Conversionreaction)、(恐怕性的反應)(phobic reaction)、“迫害性的反應”(Obsessive Compulsiveraction)、“…
《佛教的醫學觀——佛教對身心疾病因的探索與防治(範正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