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把自己的脫下來給你穿,沒有褂子,他也脫給你;吃,也是先要人家吃飽,自己餓,一點不要緊。爲甚麼呢?因爲他悟過來,他的心與你們的不同,他的心是菩薩心;未悟的人,是凡夫心。所以一個凡夫,一個菩薩,天上、地下之別,就是悟與未悟。那麼,菩薩與凡夫的不同在那裏?我說一個譬喻,你們就容易知道。譬如:一個飯頭是菩薩,大火是凡夫,菩薩與凡夫共同一事,共同一寮,其行處當然不同。凡夫是要快活一點,做起事來要少做一點,處處都要占點便宜;他不顧人家動煩惱不動煩惱,動念頭不動念頭,蝕福不蝕福,他不問。菩薩不同,吃苦的事,自己去做,讓人家占便宜,你快活,我才有苦吃;深怕人家動煩惱,動念頭,自己蝕福。猶如:飯頭的米正在下镬,要大火燒火;大火呢?他跑到別處去與人家講話;那個飯頭想到竈底下去自己燒火來不及,甯好與人家磕頭、合掌,請人家代燒,也不肯動大火的念頭,不去叫他。假使大火來了,看到你請人代燒,他當然要謝你,要感激你,飯頭還要安慰大火,說許多好話。你們想想:菩薩是這樣子的,不會與凡夫同一個樣子。那麼,大家都是凡夫,未有那個是菩薩,要想做菩薩事,也可學學。我宣統二年在金山當飯頭,我也是一個凡夫,又不是菩薩;那麼,凡夫那裏不高興學菩薩?能可以學到一點,當然好一點。我們一齊叁個人都是請班首不當,要發發心報效常住,所以討行單;我是西單叁,那兩位是西單頭、二。我們初發心出外寮,叁個人說好:「我們是請班首不當的人,到了外寮不能『打吱喳』;莫說下客堂,就是講一句高聲的話,給客堂知道都不對。」他們兩人贊成。戒期,往年叁個飯頭,那年就是我一個人。往年大寮四口大缸裝□飯、□粥,我一個也不要。有一天加了二百人,是受比丘戒的;那一天我的籮不夠用,向菜頭借籮,他不肯;我再叁的去借,他也不肯借。剛巧他有別的事去了,我因米要下镬,不得已,□他的籮就要淘米;還沒有淘,他來了,一把抓住我的衣領說:「我們下客堂罷!」我不肯去,他拖又拖不動,我向他磕響頭說:「同參!同參!不要下客堂。我們初出堂的時候講過不下客堂,不要教人家發笑罷!」再磕叁個頭,他才放了我。歇一天,他搭衣、持具到我寮房求忏悔。你們大家想想:要想行菩薩道,是不是要行忍辱行嗎?各人發起心來!
十二月十八日開示(九七第六日)
沒有悟的人,與大悟以後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們講一下子,不然,□侗下去,是不容易分別。未悟的人,眼睛是沒有打開的,猶如瞎子一般。你們想想:這個瞎子還有甚麼好處?一腳踏到狗屎,用手一摸,還以爲好東西,或是好吃的東西。或者把一碗好米飯給他,他還怕你們哄弄他,大概飯裏頭還有不淨的東西。把他安到架房裏去,他到以爲好的很,坐也方便,站起來,一伸手就有倚靠,大、小便都便利,很好的。把他安到大殿上去,他到說:「不對!四面無靠,不知道是甚麼所在。」反以爲在曠野中,空無倚靠,「不好!不好!趕快找一個好地方去安身罷!」你們想想:可憐嗎?苦惱嗎?給好的他吃,他怕不淨;安好的地方他住,他嫌空野。爲甚麼?因爲是瞎子,不知道是好、是歹;這就是沒有開悟的人第一件苦惱。次則,前、後無去所;來,固然不知從何處來,來的處所有無,也沒有甚麼關系,不去說它。現前這個身軀,今日不知明日事,要想一定的把握,將來把這個身軀行到甚麼地方,辦不到,不由你!身後更是茫無所歸。你們想想:死後到甚麼地方,你還知道嗎?上天堂也不知,下地獄也不知,變牛、變馬也不知,乃至變一切都不知;這就是未悟的人第二個苦惱。略說此二種,再說多了,時間來不及。你們想想:就是這二種苦惱,就夠你受了!若不開悟,誰能打開眼睛?不開悟就似瞎子,都是前、後無去所。那個開了悟的人不同,他才知道:「我以前是個瞎子,雖然在做瞎子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是瞎子,今天才曉得。我既知道了,把眼睛打開一看,你們都是瞎子,這還得了麼?」你們想想:他的眼睛一打開,他還高興住到架房裏嗎?牛屎、狗糞他還不知道嗎?他這個時候,來也有路,去也有腳,不是那個茫無所歸的時候。看見大地衆生仍在苦海裏做瞎子,自己曾經如是,故此要發大心救度他們。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愛惜這個色殼子。在未悟以前,「甚麼東西?臭皮囊!痛,就痛一下子,饑、飽、冷、暖,沒有關系,壞就壞,換一個再來!要把工夫放下來顧身體,做不到!」到了這個時候,爲甚要愛惜身體,寶貴身體?因爲要這個身體培植我們的萬德莊嚴,要行我們的六度萬行。因爲衆生苦,你要救他,你不行菩薩行,那裏會救得到他?不結他們的緣,他那裏會相信你行菩薩道?結衆生緣,還易行嗎?譬如:這個悟了的人去行菩薩道,跑到一個地方,看見一個女人,他說:「大姊,你念佛嗎?」這個女人掉過頭來看看,說:「你這個壞和尚,誰是你的大姊?你再叫我,我就打你一頓。」行菩薩道的說:「好,請你打罷!還要打重一點,手打倦了,歇一下子再打。」被她打了一頓,喜喜歡歡的去了;再到別處行菩薩道。總之,一天到晚算一算,被叁個人打,五個人罵,這是好事,是賺錢。假使今天到晚上不曾有人打,亦不曾有人罵,不好了!今天蝕本了!行菩薩道是這個樣子的。若不這樣子,怎麼結衆生緣?與衆生無緣,你要想度他,辦不到的。不是我這麼講,佛在世時,無緣的衆生尚不能度,何況菩薩?佛在世的時間,有一國衆生,佛在因地中一向沒有結過他們的緣;佛在天上,他們在地下;佛到地下,他們到水裏,終歸沒有一回遇到佛。佛出世度衆生,總不能度他們;佛去到他們的國土,他們也不理佛。可是,迦葉尊者在往昔劫中爲樵夫時,他們爲蜂,尊者曾在蜂窠前念佛一聲,與他們有這點緣;所以佛叫迦葉尊者去度,他們才受法。你們大家想想:結衆生緣還要緊嗎?──參!
十二月十九日開示(九七第七日)
(講自己住茅蓬掉鍋公案一則。此公案載在《自行錄》。從略。)
十二月二十日開示(十七首日)
佛的正法難遇。我們業障重的苦惱衆生,雖有善根感受這一個人身;再發一點道心,相信佛法,用功辦道,這就要有無量的培植;不然,決不能到這步田地。但是善根雖有,感不到正法,誤受許多的外道法,在我看來苦矣!還不如一個不修心的人。何以呢?不修心的人,現在雖然不修;將來一遇機緣感受正法,這就可以發心修行,馬上就可以證果。那些外道雖然用功,他用的是精、氣、神,修的是仙道:地行仙,飛行仙,空行仙,天行仙,絕行仙等十種仙類。其中有二種:九公道,先天道,可以近于天道;感果雖然到天道,然而,他求壽而不求樂,這就是居天舍天,不同那八種仙類;直至修成了,住位在七金山洞裏,岩下無人到的地方,壽有十萬歲。爲什麼住在這裏呢?因爲,他們所修不與人知,怕與人同居一處,傳道就是一師、一徒,沒有叁個人的,就是六耳不傳道;他用起功來就是他一個人,不與人共;故此修成了功,還是一個人住在七金山裏頭。這兩種道爲甚麼修成功近于天的呢?他在修因的時候,有利人的心,有做功德的心;只求壽命長,先要斷欲,因此修成功,與欲界天同壽而不同樂。你們想想:他的結果,七金山裏,六欲天上,壽命若了,仍然墮落;亦有下地獄的。何以呢?只信他的道好,不相信別的;你教他相信叁寶,他不但不相信,還要毀謗;因爲他不謗叁寶他不能立足;所以他這種謗因種下去,將來一定要招果報。這許多的人,往昔因中的好因,今天,遇不到正法,便接受種種邪見,將來,感不到好果。我真替他們可惜!又要淌眼淚替他們可憐!如此修心,不如不修。師傅們!今天在這裏參最上上禅,修十方諸佛的正法,行十方諸佛的心行;不要開悟,就這樣行去,這一種正行、正因,還了得!我的口還能贊歎得盡嗎?(再講自己行腳時教化外道公案一則。「自行錄」有載。從略。)
十二月二十一日開示(十七第二日)
七打了九個下來。宗門下這一件事,說起來很難,又無相可見,無形可表;世間上的事,有相可見,有形可考,自然是好做;無論甚麼人,大概都是這一種要考察實際。但世間的事亦不容易,你們看:學木匠的人,要學叁年、五載,學成,有時沒得人雇用。再則,學木匠一定要□斧頭,不能□剪刀來學;學裁縫的,一定□剪刀,不可以□斧頭。學裁縫的也非叁年不可,不經過這麼幾年,也學不好的,這是多麼的難!你看宗門下的事,才真正容易!看不到,正是的;手抓不到,抓得到,都是的;腳踏不到,是的;腳踏得到,也是的。任是用功,不用功,善念,惡念,皆沒離開。如說穿衣、吃飯那麼容易,比穿衣、吃飯還要容易得多;磕著,□著便是!彈指之間,時間還多了;一張紙也不隔,那裏說遠?你們想想:這麼容易一件事,你們反把它當作難事。這一件事,只要你承當下去,□斧頭也能做裁縫,□剪子也能做木匠,這是多麼容易!多麼簡便!你們反把它當個不得了的難;把世間上的難事,反認爲容易。但是,每每有人空腹、高心,不肯實行其事,以爲任何人都不如我,我總比人強;這一種人不許是宗門下的人。若要真實是宗門下的人,他並不是以鍾板敲得好,香板打得好,就是宗門下的人。這就是弄錯了!以何爲宗門下的事呢?對中等根機人說,先要從不會用「念佛是誰」說起,例如:「念佛是誰」用不上,怎麼樣子用法?會用了,是怎麼用法?用熟了,是怎麼用法?直至得力轉入深奧工夫的路頭,總要明明白白的;並不一定要開悟,只要工夫上的路頭清楚就是。對于上等根機的人,由凡夫地做甚麼事,至聖人地做甚麼事,未悟以前做甚麼事,既悟以後做甚麼事,都要清清楚楚的,才許你是宗門下一個人。我從前當清衆的時候,看到許多「二百五」、「半吊子」當清衆,談起來,某班首的規矩不熟,某…
《來果禅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