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來果禅師開示錄▪P4

  ..續本文上一頁是用功的時候。打七,是要認真的用功,不能再放過它去!」對罷!大概你們都是這個樣子。我看你們這一種思想,以爲一年就是打七用功,過夏就過夏,期頭亦複期頭,加香還是要上殿、過堂,打七才要用功;這一種人是最下劣,最下劣的大苦惱子。何以呢?打七,是克期取證,一聞千悟的時節;那裏是用功的時候?用功要在平常;平常不用功,等到打七才用功,到甚麼時候開悟呢?悟的一句話,還有你的份嗎?與你們打一個譬喻:如前清讀書之人,讀了十年,一遇開考,不是就去考嗎?如果進了考場字還不會寫,認也認不得,考期裏才認真用功,這樣還行嗎?頂子還有你的份嗎?在十年讀書期中,你沒有讀書,就挂了一個讀書的名字;平常不讀書,到考場想戴頂子,恐怕做不到。我們今天打七,也等于考場期;用叁年苦功,已經到家了;一到常住上就打七,馬上就悟了,才對呢!你們平常擔了用功的名,並沒有用功,到了打七,那裏就能開悟呢?等于沒有讀書趕考一樣。你們這個錯,錯得好遠!不是今天才錯。照這樣子看來,七還要打嗎?不是不打也可以嗎?因爲,你們沒有一個人有打七的資格。你們這樣子很辜負常住上的,常住上一切處替你們研究,有一點于道相違的,趕快的改革;那裏有一點動你們的念頭,趕快整好;這個樣子,我敢說常住上對得起天下人,甯可說你們辜負常住,常住上決沒有辜負你們。若有一個人有了叁、五年用功,穿衣、吃飯,上殿、過堂,上架房、睡覺,已經用成懸崖撒手,萬仞峰頭的工夫,今天來到高□預備打七,就要克期取證;不料常住上不替你打七,那就是常住上辜負你了。我問你們:還有這個人嗎?我再問你們:莫說過去叁年、五載沒有用功,錯過去了;一個夏天沒有提過「念佛是誰」,乃至入堂加香,不知道提、沒有提;就是你們現在七期中,一枝香、一枝香,一個七、一個七,坐、跑,提了幾句「念佛是誰」?你們撫心自問,看還對得起人嗎?對于任何的學業,都要談一個進步;宗門下的進步,你還知道在那裏?上殿有進步,過堂有進步,上架房乃至一切處皆有進步。你要曉得上殿的進步在那裏?站在殿上,頭沒有掉一下子,身沒有動一下子,這就是進步。何以呢?用功用到得力時,頭怎麼會掉?身子那裏會動?頭一掉,不是見色,就是聞聲;身子一動,不是痛,就是癢;那裏還有工夫在過堂、上殿,乃至一切處?而至上架房蓋子不響,乃至揚眉、瞬目,行、住、坐、臥,皆是用功處。你們要認識宗門下平常的貴處,打七的好處。各人發起心來!

  十月十九日開示(首七第四日)

  禅宗一法,本來不立文字,不借語言。不立文字,則無言可說;不借語言,有甚麼口開?照這麼說,不是不要講話嗎?爲甚麼一天有數次的講話呢?要曉得:宗門下的講話,是出于不得已,因爲你們的心各有不同;宗門下的不立文字、語言者,必須達到同一個行處;十方諸佛如是行,曆代祖師亦如是行,你們現在也可以如是行,方可以不借語言。因爲你們心行不同,一百人是一百條心行,要你們這一百人總歸一條心行,故此要說。但是所說的話,是宗門下的話;宗門下無論甚麼人,不許講經典、語錄、公案。你們當然有種懷疑;「佛說的經典不能講,難道祖師的語錄、公案也不能講嗎?」因爲,講了與你們無益,並且增加你們一百個人的心分成幾千個心。這是甚麼道理呢?你們所行的都是要向上這一條路上去,以此「念佛是誰」是敲門瓦子、指路碑。古人雖有「父母未生前」、「狗子無佛性」,乃至一千八百公案;但任何諸祖,無不是在一則公案上一門深入;所以禅堂和尚、班首開口「念佛是誰」,閉口「念佛是誰」,講話「念佛是誰」,不講話也是「念佛是誰」,這是宗門下最要緊的。你們心裏以爲要等于遊上海一樣,今天「新世界」,明天「大舞臺」,後天「先施公司」,才與你們相應。「今天到禅堂,爲甚麼一天到晚,一年到頭,盡是一個『念佛是誰』?一點味道也沒有,把人悶死了!」對罷!「次則講話一點程序也沒有,起、承、轉、合的影子也沒有;教人真不樂聽!難怪人說:『通宗不通教,開口就亂道。』」對罷!你們真正可憐!我說:就是你不會道,假使你真會亂道,正好!何以呢?你不投機,你不要聽,人家聽得高興得很;你聽得好,他聽就不好;因爲各人的心行不同,講話那裏能一致?至于起、承、轉、合一點也沒有,你們又會錯了,這裏不許你作文章;又不是教下講經,依文釋義,分科、判教;宗門下猶如我今天東說、西說,也有人聽得道好;回頭班首師傅講玄、講妙,也有人聽得好;這就是「粗言及細語,概歸第一義」,貴在你們會聽話。你要曉得講話人的一片苦心,因爲,你們各人的心行不同;不同者,皆是你們的「妄想執著」,所以你們有百個心;講話的人說百個法,要教你們這百個心皈成這一心,是不容易的。會聽話的人,今天我講的工夫路頭,你聽到心裏好得很,似乎還有疑情沒有講到;恰當明天就講疑情怎麼起法。你聽好,疑情會起了,又站不長;後天就講疑情發不起的緣故。一步一步的向前講,乃至一個七一個七講話不同;頭一個七講不曉得用功,二個七講用功的路徑,叁七講工夫的進步,四七講工夫的消息,五七講工夫的見處,乃至十個七,以淺入深,以遠至近。今天把講話的程序告訴你們,你們心裏就有把握了。好好──參!

  十月二十日開示(首七第五日)

  你們都是慕道而來,因爲高□有道可辦,你們人人都是這樣的。但是,慕道的一句話,聽起來,是好聽得很,問其實行:道,爲甚麼要慕?你們千裏、萬裏要慕高□寺的道,這不是向外慕道嗎?如是慕道,不是向外馳求嗎?那裏一定要到高□才有道麼?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下承當就是的;承當的一句話也是多的,本來無欠無余,現現成成的。可憐我們無量劫前與十方諸佛同一面目;不但同,恐怕還有超過十方諸佛的地方。忽然得了一個幻化的色殼子,不高興,換了一個,再不高興,又換了一個,一個換一個的換到今天。每換一個的時候,加上一點痕迹,就把我們的本來面目蓋得牢牢的,一點氣也不能透。雖然被它蓋得牢牢的,總之沒有少一點;十方諸佛也是的,菩薩、祖師乃至微細的昆蟲也是的,山河、大地也是的,草木、叢林、虛空裏也是的,虛空外也是的,一個虛空裏,乃至無量無數的虛空裏都是的;你也不少,我也不少,可憐就是一個不能承當!我們假使承當一下子,恐怕就不是這麼樣的人罷!幸喜我們今天得了這麼一個人的軀殼,在這「人」的期間,想個甚麼辦法可以承當呢?對于承當我們自己的辦法,這就要你們「相信」。但是相信,首先要相信自己這個色殼子不久要壞;壞過以後,路頭很多的,不曉得那一生再變一個人;前頭的路茫無所知。自己的面目徹底要信的,極要這樣的相信自己,非承當不可,非了我們自己不可。能相信自己,再相信「念佛是誰」的辦法;「念佛是誰」是承當我們自己,「念佛是誰」是了我們自己。不是說「念佛是誰」有這麼許多好處,要你們自己見到「念佛是誰」確實不錯。但是教你們用,你們以爲:「這一句話用個甚麼?念佛是誰?念佛就我;還有別人替我念佛嗎?」不但你們初初參禅是這個樣子,我們以前也是如此。我在諸方看見貼的「念佛是誰」,見過之後,似乎與世間一切學問不同;世間學問一學就通了,這一句「念佛是誰」,不容易通。以此研究:「念佛是誰」就是我嗎?再一回想,不對!是我?那麼,以何爲我?次則,我說念佛是我,我今天就把紅紙條改一下子──念佛是我,還能夠嗎?既不能改,即不是我。再說,念佛不是我,是佛嗎?不是的;一切所有,皆不是的;就這麼思量分別一些時,回頭才知道錯了!那個教你在思量分別上用功?你才知道「念佛是誰」「不曉得」;就在不曉得,不明白上去求個究竟,就是疑情。在這個疑情上久久的用,用到回過頭來,這個時候,你才徹底認識你自己。──參!

  十月二十一日開示(首七第六日)

  佛在世時,有一個外道持花供佛,拜畢。佛說:「把花放下!」外道遂將花放下。佛又說:「把手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佛又說:「把身放下!」外道愕了半天,身怎麼放下?就問:「世尊!身怎麼放下?」佛說:「放不下,挑起去!」外道就悟了。你們大家想想看,「放下」兩個字,還了得起嗎?我每每教你們放下,要你們放得空空的:心放下,身也放下,世界也要放下,放下也要放下。你們不但不肯放下,似乎還要多一點才好。因爲一向習慣以得多爲進步,以少爲無進步;所以今天學《楞嚴》,明天學《法華》,後天學《華嚴》,再多更好。你們聽說今天講「念佛是誰」,明天講「父母未生前」,後天講「狗子無佛性」,這樣的一天換一個話頭,才稱你們的心;聽得多多的,熱熱鬧鬧的,才對哩!是的罷!今天教你放下,還要放到無可放處,無可放處還要放下;從這個地方不能領會宗門下的嫡旨,不肯相信宗門下的痛切婆心,你們就要發一種誤會;一個誤會下去,就種了一個謗因,將來要招謗果,那個時候苦死了!你們誤會的地方在那裏呢?第一、教你放下,你就放下;放下來就在鬼窟裏作活計,黑洞洞、昏暗暗的。第二、教你把聽到來的,學到來的,領會到來的一齊放下;你不但不肯放下,反要大起嗔心說:「宗門下開口不是說教的不是,就是說淨土的不是,這不是專門謗教、謗淨土嗎?」你們這麼一誤會,差之毫□,失之千裏。因爲,你們不曉得宗門下是一個甚麼門庭;它是一個絕相、超宗、離名、離相的門庭;並非教你把經典毀掉,把淨土丟掉,沒有這樣的罷!總教你們在這個參禅期中把一切都放下,就是教你們歇心,所以說:「歇即菩提」;要教你們歇到一毫頭也沒有才對,若有一毫頭在,這一毫頭要遮太虛。我來說個譬喻:如一個人學木匠,學了叁、五年,總算學成了;…

《來果禅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