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斧頭也會□,鋸也會鋸,刨也會刨,因爲賺錢不多,改業學裁縫;做裁縫,就要學剪、學針,是的罷!你到了裁縫店裏,還許你帶斧頭、鋸子嗎?斧頭、鋸子還用得上嗎?不但斧頭、鋸子用不上,也不許有做木匠的心在;因爲你手裏□針,心裏做木匠,你的裁縫還學得好嗎?今天你們參禅,當然要做參禅的事,參禅必須要放下,要歇;你們把學得來的,聽得來的,會得來的,擺在肚子裏,還有用嗎?禅還參得上嗎?如同學裁縫,把斧頭、鑿子袋帶在身上一個道理。你們仔細想想看,對不對?並不是我說就了事,要你們心裏頭徹底的領會說:「是的!」參禅是要萬念放下,如有一毫放不下,這一毫頭要遮太虛。你們各人還領會嗎?衆生從無量劫來,就因爲一個放不下,大而世界,小而身心;一生、一生已來,將來還不是一生、一生的下去?我們要返本歸元的人,不把身、心、世界了掉,返本歸元只可說說,實事辦不到。若要名實相符,首先要知道:世界那裏來的?身從何有?心以何有?能知身、心、世界從何而有,就可以從根本上一斷,一了一切了,才是釜底抽薪;若不在根本上解決,都是揚湯止沸。世界以甚麼有的呢?要曉得:世界以身有,身以心有,心以惑有。若要了身、心、世界,以根本上首先要了惑;惑能了,心就了;心了,身就了;身了,世界當然會了。那麼,了惑的法,就是「念佛是誰」;這一法,了惑最如法;惑,非「念佛是誰」不能根本了。你們能可以把「念佛是誰」苦苦的參通之後,再行大悲救世,那一行不好?恐怕你一生所學的不夠用!要你們都要具一種正知、正見,以免好心爲道,反招惡。要緊!要緊!發起心來──參!
十月二十二日開示(首七第七日)
可憐我們今世的人,那個都開口說了生,閉口說脫死!恐怕還不知道如何爲生,怎麼叫死。不但世間人如是,連我們用功辦道的人也如此罷!□我們今天的出家人說,一天到晚的用功,怕還不知道用功做甚麼?現在修何因?將來感何果?你們沒有一個人曉得罷!一天到晚俱是打混空過,亦不曉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爲何是四聖,爲何是六凡;我們今天住禅堂,修的是甚麼因,將來感的是甚麼果,無有那一個人曉得罷!你們要是曉得,恐怕今天我不教你用功,你們還肯不用嗎?你們要知道:今天住禅堂,種成佛的因,將來一定感成佛的果。古人雲:「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用功的人,只要死心塌地用去,不論叁年、五載也好,十年、八載也好,叁十年、五十載也好,總而言之:徹底大悟爲究竟。古人說過的:「高挂缽囊,以悟爲期。」一直的用去,決定以參「念佛是誰」爲我的正行;縱然一生不悟,發願再來,不問它叁生、五世,叁十世、五十世,決定不修第二個法門。你們要能有這個堅固的志願行去,我敢保決定開悟。如是行去,若不開悟,諸佛、祖師豈不落妄語嗎?趙州老人說:「你們若能如是行去,若不開悟,把老僧頭截去!」「念佛是誰」這法,是真實不虛的一法,是有情、無情本具的根本法;只在用功,不問開悟與不開悟:工夫用到,自然會悟,不用你想悟;如光想悟,不用功,那能得悟呢?古人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用想悟,只要「念佛是誰」一直參去,參到山窮水盡,●的一聲,到了這個地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過去,有一位禅和子在禅堂住叁年,以爲堂內人多打岔,自覺工夫不能深入,就去住山。在山中住了一個茅蓬,種了一點菜,白天看守,不教野鳥吃菜,夜間虎狼爭鬧,晝夜不安,于自己的工夫又打閑岔;住了叁年山,工夫沒得深入,又不住了;想找一個關房閉閉關罷!才與工夫相應。以化小緣二、叁年,遇到一位明眼的在家老婆婆,婆婆一看,這個和尚很有道德行持,就把他請到家中辦點好齋,請他用過齋,談談心,談得很投機,老婆婆說:「大師傅,我成就你閉關罷!」禅和子一聽「很好!我正想閉關。」老婆婆就送他入關。這婆婆沒有別的人,只有一個姑娘,才十六歲,也是開悟的;老婆婆每天派她給這和尚送飯,一送送了叁年,婆婆對她說:「你送飯已經叁年了,今天送飯的時候,等那和尚吃好了,你就上去把他抱住,教他道。」姑娘聽了,記好,如說而行,上去抱住就教他道:「道!」和尚說:「枯木倚寒岩,叁冬無暖氣。」姑娘松手回家,對母親一說,老婆婆聽見,就诃和尚,叫他趕快起單,把茅蓬燒了。「我供養叁年,才供了一個死漢子!」禅和一聽,面帶慚色,□起蒲團就走,還去托缽。痛恨自己受人家叁年供養,沒有開悟,受她诃斥,很是慚愧,努力用功。托了叁年缽,又到老婆婆這個地方來,與老婆婆談談工夫,還要求成就他閉關。又閉了叁年關,還是教姑娘送飯給他吃,叁年圓滿後,姑娘照前次母親教的辦法,上去抱住說:「道!道!」禅和這回開口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莫教你家婆婆知!」姑娘回去一說,婆婆聽見,心中歡喜,對和尚說:「善哉!善哉!恭喜你開大悟了!」你們大家同聽見了罷!你們想想看,你知我知,莫教婆婆知,要以世間人說,還有好事嗎?大概你們同是這個會法,如是這樣一會,就錯了!教你們在本份上會,你們想想看,領會、不領會?如不領會──參!
●:
十月二十叁日開示(二七首日)
了生、脫死、明心、見性;參禅一法,最爲當機。也可以說是叁根普被。我真相信這一法,在八萬四千法門之上,任何法門都比不上這一法。但是,你們還有許多的人不以爲然,以爲參「念佛是誰」,那裏就可以超過八萬四千法門之上呢?你即不相信這麼說,也可以;我們就把「念佛是誰」擺下來,你們說那一法是了生死最直接最捷徑的?莫非還有不用參,也不用功,一見就可以明心、見性?你們想想看,如真有一法比參禅還要來得快,我也要跟你學。因爲,你們我見太深,善根太淺;要除你們的偏見,歸這一條大路,故此要給你們指出來,你們仔細的想想看:還是看經可以了生死?還是念佛、持咒可以了生死?你們大家到這裏來,是爲生死來的,當然要研究,不是小事,你們討論一下子:看經,只許種一點善根,知道一點意義;要說了生死,做不到。念佛,念「阿彌陀佛」,了生死可以;要教他到涅槃山頂做不到。持咒,身、心清淨,可以得點神通;了生死不可以。因爲,看經、念佛、持咒,都是向外馳求;各人的生死不從外得,不依他有,都從自己家裏來的,你向外跑,越跑越遠。你要知道:參「念佛是誰」就是往家裏跑。甚麼道理呢?我說個譬喻:如孩子讀書,念「百家姓」,由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一直念下去,不用幾天就念熟了;假使念了一句趙錢孫李,問他甚麼道理,怎麼講法,這麼一問,不是停止了嗎?僅在趙錢孫李這一句上研究,周吳鄭王不是沒有了嗎?達到研究的深入處,趙錢孫李也會沒有的。你們想想:念佛,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一句的向下念嗎?今天問你:念佛的是那一個?站在這裏,不是回過頭來嗎?就同念趙錢孫李一個樣子,你們仔細思量一下子,對不對?「念佛是誰」,是不是回過頭向家跑?向家是甚麼?沒有生,也沒有死,說明心、見性,也是多的話;到家,心不待明,本來明的;性不要見,現現成成的。這個「念佛是誰」,一腳就送你到家;只要一句,就可以歸家穩坐了。在你們那裏會知道一句「念佛是誰」有這麼好!在你們就是:「一天到晚,一提『念佛是誰』,妄想就來了,又站不長;這樣子,怎麼說參一句『念佛是誰』就能到家?真教人不容易了解!」對罷!你要曉得:知道有妄想,這就是工夫的進步;提起來站不長,更是進步。你要曉得:任那一種法門都在妄想裏過活,那裏會知道有妄想?所以知道有妄想,見到站不長,都是好消息。你們辦道實在可憐!大家站在這裏,都是幾十歲的人,說起來生死不得了,要辦道;追究起來,一句「念佛是誰」不能通;叁年、五載,還是個不通。這個樣子,說甚麼辦道?說甚麼生死不得了?盡是打混!這一個「念佛是誰」參不通,還算一個人嗎?處處要面子,「念佛是誰」不通,就不要面子了!有點知識的人,看你怎麼對得起自己?你們還有人淌點眼淚嗎?可憐!可憫!都是黑窟□侗的。天天我教你們把眼睛閉起來,你們大家就閉起來。我問你:眼睛開了,見到我嗎?眼睛閉了,你還看得見你自己嗎?還不是眼睛一閉,黑洞洞的,一點也見不到甚麼。我再問你:就在眼睛閉了的時候,再向前動一腳,到甚麼地方了?你們還有把握嗎?曉得這一腳動到甚麼地方去?──參!
十月二十四日開示(二七第二日)
初發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沈。我說你們這一種人,不能用功,了生死沒有你的份。何以呢?因爲,你們不知道妄想的範圍,亦不知道昏沈的出身處。要曉得:無量劫來,上天堂也是它,下地獄也是它,變牛馬也是它;今天要辦道也是它,要了生、脫死也是它,要成佛、作祖也是它。要曉得:上至成佛、下至地獄,一切蠢動含靈,都是它作主。它的力量大得很,你要怕它,必須要離開它;你要離開它,你有多大的力量?它的力量,灑水不進;你的力量,在它灑水不進的當中,只有一滴水進去那麼大。你們想想:你這麼一點小力,怎麼可以離開它那麼大的妄想力呢?你一定是怕它;離又離不開它;離不開它,更怕它;有一天離不開,總是怕它,越怕它越離不開;叁年、五載如是想離,如是怕,直至一輩子也是想離它、怕它。你們想想:還能用功嗎?既不能用功,了生死還有你的份嗎?所以你們怕妄想,怕昏沈,是不對的。再則,妄想怎麼會離的呢?根本你整個的在妄想裏。因爲,你的心是妄想心,身亦是妄想身,世界也是妄想,虛空裏是妄想,虛空外亦是妄想;舉心、動念,動轉、施爲,一切處都是一個妄想。我問你們:離了妄想,你在甚麼地方?離了妄想,你是一個甚麼人?你們仔細研究一下子,還能領會一點嗎?那…
《來果禅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