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嗎?不但無有,回過頭來,到又向自己念頭上審問去了。你們試試看:看見佛龛,就是向外;不見佛龛子,在念頭上「追」,即是向內。把這個譬喻會到「念佛是誰」上是一樣的。念佛,有佛可念,是向外;參「念佛是誰」,在念頭上審問,是向內,向內就是參禅。今天把參禅的譬喻講到你們聽過了,你們再不能說不會參禅,不曉得參「念佛是誰」。我今天明明白白交代你們過了,發起心來──參!
十月二十九日開示(二七第七日)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體本真,無欠無余,清淨光明,不從他得,皆自本有。惟在你們不能如是行去!病在那裏?就是一個「障」字。我們本來沒有迷,因障而有迷,障去即悟;生死因障而有,若無障,生死亦無。倘若把障去了,我們的本來面目,自然會現前的。既然這個障是用功人緊要的關頭,你們還曉得嗎?倘能知道這個障,當然有辦法去掉它。倘不知道障是甚麼,以何爲障,還說甚麼去障的辦法?那裏安得上?在普通的人,以爲:「生死是障,生死以此岸故障,彼岸即是涅槃,涅槃即不是障;迷是障,悟即非障;塵勞是障,清淨是究竟;衆生是障,佛是很好的。」大概是這樣的。宗門即不然,生死是障,涅槃亦是障;迷是障,悟亦是障;衆生是障,佛亦是障;身是障,心亦是障;山河、大地是障,虛空也是障。你們還相信嗎?你們以爲:「生死是苦,當然是障;涅槃是樂,爲甚麼是障?衆生是障,佛那裏是障?山河是障,虛空爲甚麼也是障?照這樣說,我還用功做甚麼?宗門下的事真難辦!」對罷!你們這樣的狐疑,我要替你們指導一下子,要領你們上宗門下這條路。但是,我指導你們,領導你們,還要你們自己行;自己不行,我不能替你們行。爲甚麼宗門下要說生死、涅槃,衆生、諸佛,此岸、彼岸,清淨、煩惱,迷、悟,身、心,虛空、大地,皆是障的呢?當知:一切障不離心;有生死是心,證涅槃亦是心;有衆生是心,要成佛亦是心;乃至一切虛空、大地全是心。這個心,是一個根本障;根本是障,那裏不是障呢?你們要了這個障,是怎麼了法呢?若要說:「生死苦是障,了掉;涅槃的樂是障,把樂也了掉;此岸不住,彼岸不住;煩惱不住,清淨亦不住;乃至虛空不住。總之,身外世界上一切的塵勞了光,身上的痛癢了掉,心上如沙的妄想了掉。」這樣的了法,錯是不錯!宗門下不是這樣的,甚麼道理呢?若要如是一條一條的了,沒有了期;這邊了,那邊就生;水上埋葫蘆,是不容易的。到家,才可以把它的根子一下子了掉。說個譬喻: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種種的色相雖然多,總不出一個虛空。我要了日月、山河,不是很多很多的嗎?若要一樣一樣的了掉,恐怕沒有這麼大的本事!我們假使有力量,一拳把虛空打破,還有個甚麼?了障亦如是。日月、星辰及一切物,就如我們種種的障,虛空就等于我們的心。若能把心了掉,不是一齊都了掉了嗎?了心的一法,就是「念佛是誰」。將這一法擺在念頭上審問、追究,久久的,就會心也了,妄也了,人、法雙亡。那一個時候:你們才認識高□寺,才曉得「念佛是誰」禅堂的利益!但是,你們現前的用心,必須將「念佛是誰」時時刻刻的追究,不問動、靜,行、住、坐、臥,念念提撕,自有打破虛空之日。──參!
十月叁十日開示(叁七首日)
*輪未轉食先行。常住上在此萬分的困難中,萬分的逼迫中,盡力的維持,替師傅們起七。總算師傅們道心懇切,能可感動龍天護法,幾位諸方長老發大慈悲,痛念常住上的清苦;關心你們的道念。因此,特送供油、鹽、柴、米,令到常住上無累;師傅們安心辦道。這幾位長老向任常住上的首座和尚,西堂師傅及堂主師傅,一向把這邊清苦道場放在心裏。但是,他們並不與大富長者可比,皆是省吃減用二、叁圓,聚集自己衣缽之資而有,很不容易的。那麼,你們吃了,是怎樣消齋呢?不能說就這麼跑跑、坐坐,就算消齋罷!你們假使這樣,沒有其他的事,那麼,不容易與你們算這筆飯債!「古人講過:『寸香能消鬥金。』爲甚麼一天到晚的坐香,還不能消飯債呢?」對罷!我要問你:一天到晚,那一寸香能消鬥金?那一寸香不能消鬥金?你們大家研究一下子,不是小事。我看你們對于寸香消鬥金,大概還沒做到;對于消飯債,我可許你們,不但許你們,我還可以擔保。我擔保在甚麼地方呢?要你們對于「念佛是誰」,不知道是誰;究竟是誰,不曉得;到底是誰,還是不曉得;一天到晚,前念是「念佛是誰」,究竟是誰,到底是誰;後念亦是這樣子的,一天到晚都是這樣;在你自己是這樣的行,我就能保你能消飯債。我要問你們:「參禅,參、沒有參?」你們當然要回答我:「一天到晚『念佛是誰』,一點也沒有間斷!」我再問你們:「『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念了未斷,你身上還穿的衣服嗎?過堂還吃的米飯嗎?」你們回答我,是怎樣答法?若要穿的是衣服,吃的是米飯,那就不對了!我就不能保了!除此外,你們答個甚麼?大家研究一下子,穿衣不是穿衣,吃飯不是吃飯;所謂「終日穿衣,沒有挂著一縷紗;終日吃飯,沒有咬著一粒米」。你們這樣子的參禅,這就是我可以擔保的鐵證。否則,不但我不能擔保,釋迦老子再來也不能擔保。要緊!要緊!各人發起心來──參!
十一月初一日開示(叁七第二日)
參禅這件事,不是等閑事。今天到了七期的時候,不應再講工夫的路頭,若要講工夫的路頭,到不是打七了。何以呢?工夫要在平常用好,到了打七,加一個精進就悟了。若要七期講路頭,那麼,路多得很:妄想、昏沈,不知道參禅,不知道起疑情,煩惱、無明¨¨¨多得很。照這樣,還是打七嗎?打七要開悟,譬如從前趕考一樣,考期不是讀書的,要在平常把書讀好,一到考場就要得功名的,假若在考場內字不識的,還要去求人問字,這就對了嗎?打七也是這樣。七期裏不曉得用功,又不知道妄想與參禅同不同,疑情起來是怎麼樣子的。這就是打七嗎?你們太可憐,不得不講!若要不講,不但深處見不到,連淺處也見不到;故此要替你們講參禅起疑情是怎麼樣子。當知:「念佛是誰」?不明白;究竟是誰?不曉得是誰?到底是誰?還不知道是誰;不明白,不知道,颟顸、□侗,就是疑情。妄想與參禅,同是一個妄想,同一路徑。我這麼一講,你們聽了以爲:「參禅也是妄想,還要參禅做甚麼?妄想就是六道輪回,參禅也是妄想,不是輪回嗎?」要曉得:參禅的妄想,與妄想的妄想,不同的地方在那裏呢?妄想是隨業轉;參禅是隨心轉;隨業轉,業在前頭走,你在後頭走;隨心轉,就是心在前頭走,你在心後頭走。業是專門向六道輪回裏走,所以打妄想是隨業轉,隨業轉盡是生死。參禅隨心轉,心,是個甚麼東西呢?還是肉團心是你們的心?還是以甚麼東西是你們的心?心,還是在裏頭?還是在外頭?還是在中間及一切處?可憐!你們太無知識!我說舉足、下足,行住、坐臥,出入、往返,一切處沒有離開絲毫,那裏不是的?就是不能承當。我今天雙手捧到你面前,恐怕你們還不識得!還有人能可以承當嗎?我敢說你們一個人也沒有。那麼,「念佛是誰」待你們參究到得力處,要你們自己認識一下子,我說怎麼樣子,你們也可以相信;不到這個地方,我說再好,也不容易相信。但是,這一句「念佛是誰」,說是真如亦可以,說是佛性也可以,說是法身亦可以,說是心亦可以,它的範圍很大的。你們太可憐!對于心,是絕對不知道,我今天教你們就以「念佛是誰」爲心罷!「念佛是誰」到那裏,你就到那裏;「念佛是誰」在前頭走,你就在後頭走。總之,以「念佛是誰」審我的心,問我的心,究我的心;久之,可以明我們的心。這就是:妄想隨業轉,即是生死;妄想隨心轉,結果就是明心。你們各人徹底見到我講的對不對?講得對,是我的,于你們不相幹;要你們工夫用到那裏,自己見到,你才有受用。假使我講的,你們對于自己本份不聞不問,那真正是可憐!可憫!要曉得:這一個色殼子,光陰是有限的,站在這裏一倒,前途不堪設想!要緊!要緊──參!
十一月初二日開示(叁七第叁日)
用功的人,謂「一人與萬人敵」。這一句話,在古人最好,在今人則不行,何以呢?古人道心充足,百折不回,一勇可以超過去;今人道心不堅,一折就回,一勇再勇,也超不出去;不但超不出去,不勇不敵還好,一勇一敵,反過來要降他了,不降不得過。這是甚麼道理?因爲,我們一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他們一萬人個個都是力量很大的。萬人是甚麼?是貪、鎮、疑、慢、疑,種種的煩惱無明。這一萬個念頭,是一向純熟的,不要你去近它,它會自然的隨順你。這一種自然隨順的一個念頭,有無量的力量;萬個念頭,力量更大到不得了。今天用功的一個念頭,是向來沒有見過,又沒有做過,它那裏會隨順你?不但不隨順你,還要你去尋它、順它,可見得一個尋它的念頭,極小極生疏,力量很小。譬如:一個家庭,兒、女、孫、侄,以及眷屬,都是自然團結一致的;忽然外面來了一個生人,說:「你們出去!這個家是我的。」你們看這一家人還肯讓他嗎?不是要敵他嗎?你一人向他們要,他們一家人向你敵,你還敵得過他們嗎?我們這一念敵一萬個念頭,也是如此,一萬個妄想是熟的,是家裏現成的;這一念用功是生的,是才有的,與它們不同夥。你們想想:如同一個人要他的家,他一家人跟你拼命,你一人還敵得過他一家人嗎?同是一理。那麼,敵不過,又是怎麼辦法呢?不能隨順它去就罷了!辦法是有,先要你們明了不能敵它的原因在甚麼地方;明白了這個地方,當然才有辦法。因爲,你一人要與萬人敵,你早已有了敵的念頭──就是敵的心;心既有敵,念頭的形色自然是一個敵的形狀,你有了敵的形狀表示,當然是因敵人而有的;敵人見你要敵他,他當然…
《來果禅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