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收回。(懷師批示:此即如《楞嚴經》所謂:性覺真空,性空真覺之顯現。)我也懂得什麼叫心動了,有時候不動時正是動了。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其實哪裏都不在。(懷師批示:亦即無所不在。)也正如道家說的“機發則有竅,機息則渺茫”,並非真有一個心的存在。它雖無相,卻能借用而顯其能。人的動作思想,都是心的妙用,它的缺點就是它能隨緣,所以必須時時警惕!必要時關掉某一心所。所以一點都大意不得!我又說不清楚了。下午仍帶小妞玩。因爲她的生日,又添了一些玩具,我就陪她玩。在她看電視的時候,我就閉上眼睛內觀返照,近日心理有點變化,去又說不清楚。瑜伽體操做得漸漸熟習,但我卻怕延年益壽。(懷師批示:何須多此一怕。)
晚間我看筆記。寫日記。十一點,打坐。
叁月七日 晴
晨六時打坐。
坐中我已有心身可以分開的感覺。但我奇怪心身分開了,不算神飛嗎?(懷師批示:即知其事,神何能飛越。)譬如觀想,想如何,就如何,何以不算神飛呢?(懷師批示:因此靈明覺知自在之故。操持在我, 何慮神飛。)譬如心能轉物,不爲境轉。
不爲境轉,能做主的又是什麼,是不是靈明一念?(懷師批示:你說呢?)有時候忽然有了害怕的感覺,愈想它可怕,它就愈可怕。(懷師批示:魔由心造,妖由人興。)索性空掉它,有時候還空不掉呢,這時就用得著一點狠勁硬不屈服,過兩天它就不再來了。從前常在坐中,或將醒未醒之際,就聽到女兒叫:“媽!”聲音好響,好清楚。(懷師批示:此之謂神飛。)每次我都答應,有時正欲起身開門,忽然一覺。最後一次我明白了,我沒答應,現在沒有這種情形了。我想那些誤入歧途的,都是缺少警覺之故。(懷師批示:善哉!然也。)總之用能隨緣,心所又多,覺照稍遲,就難自拔。這東西越鑽越緊,我只好抱著“試上高峰窺皓月”的勇氣,一探究竟。(懷師批示:誰知大地盡平沈。)
叁月十日 陰
晨六時打坐。
坐中仍保持一種光明淨境,這幾天我一直保持那片光明,不管坐與不坐。我怎麼覺得光明有幾種:一、眼前光明,閉起眼睛,前面不黑。二、由腦至心,一片光明。這種只是感覺,眼睛看不見的。叁、覺得身心內外一片光明,但這片光明中,有沒化完的東西,似打碎的雞蛋,有蛋殼在內。(懷師批示:色陰尚未淨盡。)我現在正做保持這片清淨光明的工夫。有時事違于心,就很清楚地知道如同一片平靜的水面,忽然湧出一個波浪,或是一片晴空,浮起一朵烏雲,這些當然都是感覺。而身內則有一股力量將動,正在這時,要立刻一覺,覺照稍遲,那股力量就會增強。記得幾年前,那股力量強得很,非哭一場不能下臺。經過這幾年來的努力,那股業力似已化掉,現在它不來了,但仍不敢大意,所謂“吹毛用了急須磨”,何況還不是吹毛呢!在一片清淨的內心深處,我正做這種工夫。下午帶小妞玩。收到老師的手谕和一封臺灣朋友的信。晚間我看《定慧初修》。寫日記。十一點,打坐。
叁月十一日 雪
晨六時打坐。
昨夜窗外沙沙有聲,我還以爲又下雨呢。今晨在廚房,見後院一片白色,才知道昨夜下雪。雪不大,只均勻地在地上鋪了一層,如同新鋪的棉絮。雖然下雪,氣候並不太冷,室內僅不太大的暖氣就夠了,室溫近七十度。在後院站一下,冷風拂面滿舒適。中午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雪地上,好亮,使我想起白骨觀、白骨人來。天上的太陽時現時沒,地上也就時明時暗。這種情景,正同我的內心一樣,雖然我盡量地、小心地保持那一片意境上清淨光明,但總不免偶然又飄過來一朵烏雲,真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叁月十二日 晴
晨六時打坐。
我現在對心理的變化很清楚,總之心裏空空洞洞的如虛空,有時一片晴空,朵朵白雲,天的一邊光明郎照,那光由一片伸展到全面,整個天空都照亮了。有時碧空如洗,不挂一絲白雲。今晨在廚房時,見玻璃窗外朝陽初上,晴空中飄浮著片片白雲,好美!我內觀一下,此中情景,正如我內心的清明一樣。忽然在我心內的晴空上,似乎一個什麼掠過,一擡頭見一只小鳥劃空而過,我奇怪小鳥在空中掠過,怎會如在我內心虛空掠過一樣呢?(懷師批示:此乃心通初相。《楞嚴經》雲:“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裏。”到此應知時知量,放大心胸,則森羅萬象,了了分明矣。)
叁月十叁日 雪
晨六時打坐。
因爲他們要去費城,自己開車要走十個小時,我怕她們起身早,所以今晨少坐了半小時。果然她們已經准備好了。小妞裝了一袋紙、筆、書背在身上,告訴我她要在路上給我寫信,然後和我說再見。她母女走後,我去關門,從玻璃窗見小妞的紅大衣在雪地上,背著一個大書袋,她媽媽跟在她的後面,這正是叁十多年前我們母女出門是的情景。曾幾何時,一切都變了,人事滄桑,我忽然起了今昔之感!眼眶發脹的感覺,我忙閉上眼睛,內觀意識上的那一片光明,還好覺照得快,沒被破壞。我雖然不是那麼多愁善感,但情感十分脆弱,我自己知道。(懷師批示:此所謂衆生界中,統被有情所累也。)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經過不斷的鍛煉,已經大有進步了,至少能覺,不至使它全水成波。我認爲學法,控製情緒是最難過的一關。(懷師批示:尚須控製,猶是初機。情到無情,則無往而非真覺真情矣。此所以菩提薩[土垂]--覺悟有情--之謂菩薩也。)有時候自己認爲很好了,可是一旦面對現實,仍舊經不起考驗,我想即或將來能有一點成就,也會從這方面失敗!
叁月十四日 雪
晨六時打坐。
從客室玻璃窗見外面天空陰沈沈的,忙返觀一下,意境上的晴空,仍然光明。這我又不懂了,眼睛看的是外面的陰天,而意境上的晴空並未跟著轉變。(懷師批示:不受境牽,不被物累之故。方知何往而不自得者,並非虛語。)
唐末杜荀鶴詩:“名利多路兩無憑,百歲風前短焰燈,只恐爲僧心不了,爲僧得了盡輸僧。”最後一句,我不會講,那個輸字如何解?(懷師批示:這個輸字是說:都輸給當和尚的。當然是當和尚的對了。對了也就是贏家。假如出家當和尚的不了此心,他也正是一個大輸家。輸給結使魔境了。)
寫完日記,十一點,打坐。
叁月十五日 晴
晨六時打坐。
今晨坐中,體會到一個東西,在虛空中什麼都沒有,只有它,但它無相,心定它就在,心一動,它就找不到了,一覺它又在那裏,似乎沒有動過,妙極了!據我的觀察,它如太陽,當烏雲飄過來的時候,它就被蓋住,雲過去了,它又出現,動的是雲,不是它,它似乎沒動過?我又說不清楚了。(懷師批示:這就是《楞嚴經》後卷“觀彼幽清,常擾動元”的行陰根本相,仍屬一念的根源之境,不執爲是。)
下午我看了去年一年日記報告的批示。何謂空明合一想?(懷師批示:自性真空,自然性呈現。換言之:覺性空靈時,即此心身自然置在一片光明境中。)
法相叁種,何以是依他起相,遍計所執相,圓成實相,我不懂這叁種有什麼相?(懷師批示:一、意識起用,隨境動念。即依他起想。二、由于念動,意識形成執著之成見主觀等,是名遍計所執。叁、對境無心,不依他起。更不遍計所執,則本自圓成。此乃方便直解。如詳查學說,初步可參考《佛學辭典》。我當爲你寄一部來。)
參 禅 日 記 續集
一九八零年四月一日 晴
晨六時打坐。胸骨痛已好,因爲幾天沒有好好打坐,昨夜今晨都坐得很好,很舒服。晚間我看《禅學與唐宋詩學》,有人解五祖法演開悟詩:“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咛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爲憐松竹引清風。”他說:“如山前一片閑田地,本是自家之物,以不識故,乃叉手叮咛問祖翁,幾度賣來還由自己買得,始知這一片閑田地的松竹清風爲自己所愛。蓋以《松竹》喻《色界》,《清風》喻《空界》喻《體》。本體自性由色界而顯,故雲松竹引清風也。”他的解釋我覺得有點不對,但又說不出所以然來。老師說呢?寫完日記,十一點打坐。(懷師批示:如此見解,令人笑掉大牙。)
四月二日 晴
晨坐遵師谕用白骨觀法,一道光由腦出,升華與虛空合一。但知時知量,還不太行,摸不清楚,只能說大致如此而已。頭頂現在一直有滿的感覺,似乎腦髓滿滿的,只眉心有一點脹,眼睛有一點倦。下坐在室內做了幾節瑜伽。
四月叁日 晴
晨六時打坐。坐中非常舒適。我又有了問題,我覺得光與虛空合一,會不會與空中電光相觸?小說書上,所謂修道人,到相當時候,會遭雷劫,是否即是此故?因爲人身本就有電。(懷師批示:不可有此妄想,想相成塵,即落魔障,然後無中生有,變爲事實。大忌!神仙遭雷火之劫,即因不知性覺真空之理也。如知此,即成大覺金仙,更無余事矣。)
四月四日 先晴後雨
今日清明,是民族掃墓節,想來國內的郊外,又到處是掃墓的人群了!我認爲人們天天高唱平等,其實人間的天平從來就不平等,只有人死了,才是真正的平等。王侯將相,販夫走卒,死人就是死人!我記得四月四日也是兒童節。下午帶小妞玩,看電視。忽然一股煎餅的味道傳來,小妞說:“香香!”原來這家男主人買了一口煎鍋,煎了許多他們的家鄉餅。據說印度南方人多半吃米,而北部人就多半吃這種麥餅了。不難吃,也營養,小妞很愛吃。昨天他們去水牛城買回來的豆腐,外國人都吃不來,要炸硬了才會吃,否則說吃不到什麼東西。
四月五日 晴
晚間我看《禅林清韻》,有老師的序,也有頌,我不懂頌的作法,是否也要押韻?(懷師批示:不一定。)
四月七日 晴
晚餐時接到一個中國學生的電話,請我們去吃餃子。本不想去,但聽說是亞洲人大聚會,也有昨天來這兒的那兩個修女,女兒說如果我不去,她也不去了。我想一個都不去,不好意思,再說這小地方,中國人本就不多…
《參禅日記 二(金滿慈夫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