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不空的東西存在。所以我不懂何以會有頑空和畢竟空?所謂的空只能空妄想,雜念遊絲,如果完全空了,又是誰能知道空與不空呢?!(懷師批示:頑空如木石之無知,是一大無明。畢竟空時,空亦不立,一知便休。譬如吃飽飯了,何必永抱飯碗不放?)
晚間我看筆記。何謂蓦然鬧裏闖翻靜時消息?(懷師批示:鬧處本從靜處來,如此而已。)
任何宗教,自殺都是犯戒,何以我們禅宗祖師專循此路呢?如果爲應劫,也可以盤腿而去,不是也有人不願被砍頭,頭一天就先走一步,他也不曾飲毒而死,難道那就不算應劫嗎?(懷師批示:此所謂各有因緣,各隨所好。一笑!)
十一月叁十日 晴
我隨手翻了一下舊報紙。有一篇文章說外國人去大陸最欣賞的是萬裏長城,認爲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築。當然一件事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如果萬裏長城是由機器建造,那自然不可否認是偉大的钜工。可惜的是,在當時卻以千萬人的血肉砌成,孟姜女的故事,雖屬莫須有,但在當時如孟姜女其人者,何止千萬!秦始皇築長城,求神仙;趙高指鹿爲馬,結果呢,秦朝比哪一朝代亡得都快,可見仁政才是安邦定國之計了。如果暴君能做神仙,我也不學禅了。(懷師批示:好說!好說!)
十二月叁日 晴
晨六時打坐。坐中近來似乎特別輕松,有時腿有點不太舒適。不理它,過一陣再想到它時它已經好了。最近于坐中常有心得,但不能說,只可體會。每次都不想下坐。昨夜氣象報告有天風雪,在睡前掀起窗簾,見地上積雪已不少,玻璃窗上也有冰凍的現象。今晨下坐後再看時,已無一絲痕迹,可見此地所謂的冷,比起國內東北尚差得多。記得東北的冬天,每晨玻璃窗上有一層厚厚的玻璃花,各種花紋,多半似國畫中的山水,小時侯我就喜歡它。因爲日間的暖氣大,夜間溫度低,水氣凝在玻璃上,由于凝結的厚薄深淺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種花紋。好美!好美!
十二月四日 晴
晨六時打坐。在定境中很舒適,不管是一無所知也好,或是什麼都知而又不住不著也好。不過我有一個體驗,如果定到一無所知,如夢醒之後,色身會有極大的變化,簡直不可思議。如果屬于後者,就對色身影響不大。我想到有時候先把色身丟掉,在化城住上一段時間、再往前進如何?(懷師批示:亦是一法。)
普通修行人都發四宏誓願,我的願是上求下化,可以嗎?(懷師批示:開始當然可以。)
十二月五日 晴
晚間我抄下批示。師谕:“西洋心理學所說的兩個心,只是意識蘊中的情智二分而已。”我想情是情識,智是不是理智?(懷師批示:對了。但理智或理性名詞,皆從西洋哲學及心理學上翻譯過來的中文名詞。)有人說:“我雖有此意,但我的理智提醒了我。”是不是它的覺察作用?(懷師批示:正是。)至于修道人的一覺,是否也是它的作用?但它既屬直覺,那就不是始覺,我又弄不清了。(懷師批示:亦是亦不是。所謂是,指體同用別;所謂不是,指智量大異。直覺亦屬西洋哲學翻譯中文之稱。大覺非直覺,直覺仍屬意境。)
十二月十一日 晴陰不定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運動雖好,但氣易流動,而打坐又須氣不浮才好,這兩者會不會有沖突呢?(懷師批示:沒有沖突,道在心,不在氣。心不住內外中間,但亦無所不在。四大——地、水、火、風,似真似幻,都由心轉,此須深知力省。)
晚間我看筆記。何謂諸法之當相?(懷師批示:當下即是諸法現量之意。)又何謂:是就諸法之實法真如邊?(懷師批示:此指諸法之皆合于本體邊際之意。)
十二月十二日 陰
晚間我看《談因》,看到降伏睡魔警語,書上說“夢魂顛倒增迷妄。”那麼無夢的人呢?記得過去看過一本道書,據說到了某種程度,能一夜無夢,就成功了。何謂叁賢?何謂彭箋?(懷師批示:如執著無夢即是,亦是大夢。夢即不夢,不夢即夢,莫更說夢話了!菩薩道的十信,、十住、十回向,即叁賢位。彭 [上部竹字頭,下部:錢]——即是中國上古文化中彭祖的名字。)
十二月十叁日 陰
坐中一瞬間,叁個小時過去了。坐中的時間過得最快,由此也可知一切唯心。有些人說:“光陰似箭。”有些人又說:“度日如年。”其實時間自無始以來,只有晝夜,周而複始地運行。至于分階段、覺苦樂,都是人的關系。時間是什麼?它卻能無形中生萬物,又能無形中摧毀萬物!今天周六,這幾天天氣陰,但不雨也不雪,不過我意境上的天氣卻不變。晚間我看《靈源大道歌》。老師以爲本書注解得如何?(懷師批示:不必看近人注解爲妙。)
十二月十四日 大雪
晨六時打坐。坐中覺得好熱,我忽然想到水火互濟的觀想,于是就觀冰山。當我注視冰山漸融,我的體溫也逐漸下降,心內已覺清涼時,慢慢下坐。
十二月十五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似乎受了《靈源大道歌》的影響,自己感覺到氣調得很勻,非常舒適。我認爲定靜中工夫的失敗,猶如一個初學步的孩子,好不容易爬到床邊,抓不住,又滑了下來。如果缺乏一點毅力,沒那點勇氣再試下去,就只好打退堂鼓了。記得一位長輩說過,戆是成功的因素。一個科學家如果試驗失敗,就不敢再試,那麼永遠沒有成功的希望。我想學禅更需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勇氣。失敗爲成功之母,這是小學生就懂的。(懷師批示:至理名言。)
十二月十六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很靜,但偶然又似乎內因緣法塵影事,比較過去爲重。起初我以爲是退步的現象,可是經過幾天的觀察,我又認爲還是進步的過程。因爲現在的坐中,猶如一間空屋,任何東西的出現,立刻就清楚地知道,不需思索。當我一知,幻境即滅,同時這一覺也隨著消失。(懷師批示:也不惡。)內心總保持一片似雲似霧的虛空,有時又似一片晴空。(懷師批示:晴空爲妙。)我只想如果有一天見到真空,而又生起妙有之時,會不會迷糊?(懷師批示:不會的。)要如何才能把持住呢?(懷師批示:有一把捉,即乖。)這是個重要關頭,不知該如何,是否定慧等持就可以?(懷師批示:當然喽。)
十二月十七日 晴
坐中非常舒適。我現在很能體會到,一間屋子打掃幹淨之後,自然就容易找到主人。不過這位主人無形無相,不能用眼見,不能用手摸,也不能用耳聽,更不能用意猜。還說不清楚,找到與否,只有自己知道。
十二月十八日 陰
坐中一切放下之後,只覺身心內外一片光明,也體會到光明中的一點孤明,似乎色身全化入這一片光明中,我在此境中多住了一會。現在是寒假期間,樓上樓下,美國音樂、印度音樂響成一片,我是知而不隨,我意識到虛空的隨方就圓,任何聲音闖入,都入無物之境,不會有任何妨礙,也就不會與任何煩惱了。晚間我看《楞伽大義》。據說現識的作用如鏡中照物,我不知轉識成智之後的大圓鏡智,是否也是它的作用?(懷師批示:也似鏡中照物。)
十二月十九日 晴
我看《楞伽大義》。師雲:“前五識對境未生分別之初,就是識的現量境,但現識與分別意識的交變過程,其間是不容毫發的。”我已證到這點。但一般人所謂的反應慢,是否反應快與反應慢就是現識與分別意識的交變過程遲速的關系?(懷師批示:對。)
十二月二十日 晴
我做瑜伽。因爲又多做幾節,覺得有點累,往沙發上一坐,我又有了一個問題,何以人家累了心會跳,而我累了心會轉呢?(當然是肉團心了)轉得好圓。(懷師批示:氣的內斂,故較一般人爲勝。)
十二月二十二日 晴
晚間我看筆記。師谕:“如知見中有菩薩之念,不會念咒亦得見。”我想如果不是念准提咒的人,他如何知道來者一定是准提菩薩呢?那麼就是說如知見中有菩薩之念,就能見著菩薩,可是何以能知道是什麼菩薩呢?而且那還不是心意識的作用嗎?(懷師批示:然也,但知心意識本際,原無自性,它亦非惡!“無自性”指無單獨存在之性質。)
十二月二十四日 晴
晨六時打坐。坐中聽到一些不悅耳的音樂,有時大呼小叫,有時哼呀哼的。聽起來真不舒適,似乎是被它幹擾了。正在此時,忽然一覺,這不正是做工夫的時候嗎?于是內觀,我察覺不愉快的正是一股業力,其實誰又能幹擾得了誰呢!有時候覺得聲音在我的身外,有時候又覺得我在聲音中間,但是都無所謂。總之:“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證到這點,不覺啞然失笑。人都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只要對境無心,何處不是道場。
十二月二十六日 陰
坐中最初心無所住,一會兒兩個鍾頭過去了。正要下坐,忽然昨日作客的情形一幕一幕地幻影掠過,宛如銀幕上的電影,使我體會到人間何一而非如此,這種虛幻不實的人生,哪一樣能夠把握得住。昨天我說那女人的詩有禅境,他說全世界的人都有禅境。不錯,只要是人,都有恍到那一面的時候。那位女主人是有一點聰明,也就有一點聰明不透頂的自負。有時候一個人的優點,也恰恰正是他的弱點。因爲對生朋友我沒提出忠告,也就感到有點歉然。如果她真能向這方面追求,再遇機緣,我會提醒她的。
十二月二十八日 晴陰不定
晚間我看筆記,見唐太宗當日與玄奘法師送行,拾一撮土彈入酒中曰:“甯戀本鄉一撮土,莫戀他鄉萬兩金。”這正和我的看法完全一樣。(懷師批示:這是小說上的假托,非真實故事。話倒不錯。)
十二月二十九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只覺飄飄然,很舒適,下坐也覺身體輕快,對眼前一切境物沒有真實感,又說不出所以然來。下坐在後院站站,滿天浮雲。我站在雪地上,吸一口新鮮空氣,直入腦際,清涼而舒暢。晚間我看《楞伽大義》。師雲:“意生之身,猶如凡夫人們夢中或中陰的意識身。”由此我懂得所以要夢醒一如的道理,所謂真空中的妙有,是否即意識身?不過我以爲如果意生身即意識身,那不還是陰神?又如何能聚而成形,散而爲氣呢?(懷師批示:此意乃真意,即全八識而用。姑名爲意生。)
十二月叁十一日 晴
我看筆記,見到老師這首詩,其實我已會背誦了。題爲《庚申二月》:“天下心憂久怆神,世間見說又青春。空憑道力按魔劫,慢托金仙是化身。有界江山騰劍氣,無端日月困風塵。深宵將養菩提樹,攬境靈明一欠伸。”
《參禅日記 二(金滿慈夫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