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皈依的開示(阿知仁波切)▪P3

  ..續本文上一頁的決心叫皈依,即是這個非常非常強烈的決心——決定一直走前面的路。這個覺性退轉了、不依靠叁寶了、不依賴叁寶了,這皈依也就沒有了。一定要記住這個決心千萬不要退轉,這個退轉了你修什麼法都沒有用,你持什麼戒,五戒呀菩薩戒呀比丘戒呀比丘尼戒呀所有的戒律都沒有用了,爲什麼沒有用呢?如果最基礎的皈依戒律沒有了,別的戒全部也都不會有的。假如說一樓底層沒有了,上面的二層叁層肯定會沒有的。

  問:還有我們初學者開始無法生起這麼強烈的決心,原因是什麼呢?

  答:我們無始以來心相續中沒有這個串習,所以就不容易生的起來。

  問:我們心相續中的貪心、嗔心一下上來就很難生起決心,這是爲什麼呢?

  答:這是我們無始以來心相續中煩惱的串習,有了這個串習所以就不容易生起來,所以一定要有依靠叁寶、依賴叁寶的決心,心裏要反複下決心重複下決心,通過不斷地下決心,這樣的話慢慢慢慢心相續中有串習,串習的話決心就容易生的起來,這非常重要,沒有這個串習的話就不容易生起來。

  釋迦牟尼佛也說過:我給你們解脫的方法,我教了你們,是否解脫要靠你們自己。爲什這麼說呢?我剛才說依靠叁寶、依賴叁寶的決心是皈依,皈依是一切法的基礎,爲什麼我這麼詳細的講這個皈依呢?我是在講這個解脫最根本的一個基礎。你們心相續中串不串習,是否依靠叁寶、依賴叁寶取決于你們心相續中決心是否強烈,串不串習要靠你們自己,我從小就有這個串習,但也沒有辦法把這個串習送給你。

  假如說今天這裏有某某上師,明天那裏有某某上師,如果是真正一個高僧大德的話,加持自然不可思議,我也不反對。因爲加持不可思議,見者都會受益。但相對來說,自己心相續中的串習,顯得更加重要。釋迦牟尼佛傳了八萬四千個法門,爲什麼傳了那麼多的法門呢?人人根器都不同,所以說如果他是什麼根器,我會按照他的根器來傳一個法門,如果我知道你的根器是什麼,我就會適應你的根器傳一個法門,是這樣來按照根器傳這麼多法門。假如我跟你們說修什麼什麼本尊是非常好,除了這以外全部都不好,我跟你們這麼說的話是非常不如法的。這怎麼能說釋迦牟尼佛說錯了呢?不會說錯的。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傳了八萬四千個法門,如果是一個法門就夠了,不用其它法門的話,釋迦牟尼佛沒有事情做了嗎?傳這麼多法門?這個是一定要搞明白的。

  這個皈依的戒律就是最重要的戒律。這個決心不要退轉。如果在這個決心不退轉的情況下,假如說是一個比丘他犯戒了,他心相續中的皈依戒還是存在的。假如說一個比丘他犯了皈依戒,他心相續中的比丘戒有用嗎?沒有用了,所以這皈依戒非常非常重要。

  還有呢,就再細說的話,少做惡事,多做善事,不做惡事的話就非常好,但是呢,你們是在家人,一定不做惡事的話恐怕是有困難的。但是呢一定要少做惡事。如果做錯什麼事,一定要忏悔,這是非常重要。然後呢就是多做善事,關于多做善事我剛才說了,假如說我們放生,如果放了一條生命也僅是我一個人放生了,這個放生呢,假如說一條魚,我們大家放這一條魚,我們大家都出錢買了,就是我們大家放了這個生命,如果放了這個生命的話我們功德就不同。爲什麼我們同一個時間放生的,這個放生是我們一起出錢一起放的,爲什麼功德不同呢?這跟剛才我們皈依一樣,有些是爲了自己解脫,有些是爲了衆生解脫,有些是爲了世間一切順利呀健康啊家庭和睦呀,爲了這種來放生。他的目的就不同,所以功德就有大小。功德就不同,這是沒有辦法的是事情。所以一定要好好學習。

  佛法呢有教法和證法,證法是自己心相續中生起的,教法呢就是我剛才說的聽聞佛法也好,上師講課也好,堪布講課也好,還有就現在的科學來說有電視啊、電腦啊,光盤啊、VCD、DVD等等有很多很多種,這些你們比我熟悉的多,這些都是教法,你們看的經書也是一種教法,天天要看書看書,但你八萬四千個法門全部通達無礙,你臨終的時候有沒有用呢?這就很難說了。因爲臨終的時候呢真正能幫助的只是證法,不是教法。不是教法的話,我們爲什麼還要學習看書啊、聽經啊、上這個課、上那個課,爲什麼呢?我們心相續中這個證法不會無緣無故生起來的,這個證法呢是依靠教法生起的。還有呢僅僅是學習能不能在心相續中生起來?也生不起來。一個呢是學習,第二個呢要思考,第叁個呢自己修。自己修呢也是有兩種修行方法:一個是觀察修行,第二個是安住修行。觀察修行就佛說的教法而言就是思考判斷;安住修行呢,我們人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妄想,這個妄想有很多,原來我們不知道妄想,如果慢慢慢慢安住修行的話,慢慢就會知道。也有人會這麼想:哎呀怎麼回事?我原來沒有妄想,現在修了佛法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妄想越來越多。其實不是妄想越來越多,只是原來你不認識妄想,現在知道了有妄想。知道了妄想,認識了妄想,所以你認爲妄想多了,其實不是多了,只是你現在認識了,原來你不認識而已。再慢慢慢慢修的話,打妄想會越來越少,這個安住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是一種進步。要按照這樣去修。安住修行呢,也是有各種各樣的,像你們漢地的禅宗啊也是一種安住的修法,還有就密宗事部的、行部的、瑜伽部的、無上瑜伽部的,也有不同的修法,今天就不多講了,以後呢你們想學習什麼的話,會慢慢傳授的。

  問:有人想修事部的,密宗呢有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不同四個,該修那個?還有從藏傳佛教來講有不同五大教派,爲什麼會有不同五大教派?有黃教啊、紅教啊、白教啊、花教啊、覺囊啊有五大教派。這五大教派問什麼會這麼分呢?

  答:他們只是有些地方的觀點不同而已,所以就分成這樣。無論修哪個就按照其傳承來修,這樣的話就比較好。

  問:我呢從小就是這個傳承、或者那個傳承,爲什麼這麼傳承?

  答:假如說我學習紅教,紅教傳承我全部有的情況下,有一個人修黃教,他跟我求法要黃教的什麼傳承,那我就沒有辦法度他了。我沒有這個傳承的話,我就沒有辦法給他傳,這個傳承呢,就我個人來想不是這個樣子的: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傳一直沒有間斷的,這個傳承傳下來。還有剛才那個安住修法的話也是一種竅訣,也可以叫訣竅。這個竅訣呢也分爲共同的竅訣和不共的竅訣。共同竅訣,假如說你們一起閉關的話,我給你們一起講你們要這麼修,我給你們傳授一個共同的竅訣,這是共同竅訣。然後呢不共竅訣是什麼時候講呢?你閉關的情況下,比如說是7天,7天後一個一個來見我,這樣他來以後,他先跟我說他有什麼不同的境界,我就判斷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然後呢我就按照他這個境界傳授他一個相應的竅訣,讓他進一步來修。如果另外一個人來了,因爲他和剛才那個肯定不是同一個根器,所以他們的境界肯定會不同,這樣的話呢我跟他說的和跟另外一個說的是不一樣的。有人想這怎麼回事?上師跟你說的和跟我說的不一樣?這怎麼回事?有人這麼想,這是爲什麼呢?這是你們兩個根器不同,所以我傳的竅訣就不同,就按照這樣來,這非常重要。

  

《關于皈依的開示(阿知仁波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