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林獅子兒 慈明禅師行實錄

  禅林獅子兒-----慈明禅師行實錄

  提綱:悟道經曆鋒芒畢露 名重叢林將門虎子

  慈明禅師,以善罵而聞名,正如德山棒、臨濟喝一樣,以其機鋒的迅烈、手段的"毒辣",在禅宗史上代表了標准的祖師禅教育法。其一生中種種奇特的行迹、超然的教化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至今令人仰慕不已。

  一、悟道經曆

  師名楚圓,是宋仁宗時代的人,俗姓李,少爲書生,二十二歲出家。其母大概是很有修爲,令他到各處去遊方參學。《古尊宿語錄》中載其"連眉秀目,颀然豐碩",即眉長相連、眼目清秀,高而不瘦,真是一表人材,大致決不會比謝霆鋒差(一笑)。然而,"忽繩墨。所至爲老宿所呵。",換言之,就是不大守規矩,無論到哪裏,都被一些長輩所訓斥,認爲他不遵守叢林的製度,而他總是笑笑說:"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就這樣,一條竹杖,擔著一個破箱子,往來于湖北襄沔一帶,後與同參守芝、谷泉一起,行腳至河南洛陽,在此聽說汾陽善昭禅師,道望天下第一,決心去依止。當時山西一帶,正是硝煙彌漫,兵火連結的時刻。一路危險重重,大家都極力勸阻,師毅然不顧,渡黃河,登太行,易裝蒙混過關卡,一路草食露眠,艱苦倍嘗,終于見到汾陽善昭禅師。雖然其求道的赤誠,灼然可鑒。然而在燈錄上,卻記載著"經二年未許入室。師每詣方丈。汾州揣其志。必罵诟,或毀诋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兩年之內,也不講禅,也不傳教,見了就罵,好容易等到不罵的時候,又談一些雞毛蒜皮的不相幹的俗事。(好一個道望天下第一,嘿嘿)

  直到有一個晚上,慈明禅師終于受不了了,滿腹委屈,"訴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意思是我都來了兩年了,也沒得到您老的開示,光是增加不少世俗妄念,看看時光流逝,我的生死大事都沒有著落,不是白出家了嗎,話還沒等他講完,汾陽大瞪著兩眼,盯視著他,大罵: "你這個惡知識,想出賣我嗎!!!"舉起拄杖就打!慈明剛想申辯遮攔,(慈明此時又急又嚇,又委屈,又難過,又不服氣,是可想而知的了)汾陽禅師一下用手捂住他的嘴,這一下,慈明豁然大悟!感歎說:"乃知臨濟道出常情"。原來佛法的意旨,是那樣的平常,無怪乎臨濟悟道後說"原來佛法無多子"呀。于是服役七年,更臻玄奧。

  每一位祖師的悟道經曆都是打破疑團的過程,然而每一位祖師打破疑團的過程又給後人留下了新的疑團,挨了兩年罵,又差點挨頓打,用手一捂嘴,就悟了?他悟的到底是什麼呢?就好象現在看過幾本禅書的都會講平常心是道,他悟的是不是我們講的平常心是道呢?其實沒那麼簡單的,慈明禅師悟道,看來只是一夜的事,好象很輕松,然而,如果看看《禅關策進》的記載,這兩年真正是拼命用功的兩年。

  "慈明,谷泉,琅琊叁人,結伴參汾陽。時河東苦寒(立者往往足指墮),衆人憚之。慈明志在于道,曉夕不忘。夜坐欲睡,引錐自刺。後嗣汾陽,道風大振,號西河師子 。""昔慈明在汾陽時,與大愚琅琊等六七人,結伴參究。河東苦寒,衆人憚之。明獨通宵坐不睡,自責曰,古人刻苦,光明必盛大也。我又何人,生無益于時,死不知于人,于理有何益。即引錐自刺其股。"

  有這樣刻苦用功的經曆,才能有後來輝煌的成就,這是不容質疑的。正因爲有如此堅實的基礎,慈明才能荷擔起如來的家業,延續臨濟宗的慧命,並教育出黃龍慧南、楊歧方會兩大弟子,使臨濟宗重振雄風、光耀千古。二、鋒芒畢露慈明離開汾陽禅師後,聽唐明嵩禅師講:"楊大年內翰知見高,入道穩實,子不可不見。"于是去拜訪。楊大年問道:"對面不相識,千裏卻同風?"(古人念念在道,一見面就是機鋒較量,更無廢話。)慈明曰:"近奉山門請。"(問的"陰險",答的"狡猾",若是局外人,聽到這樣的問答,肯定一頭霧水,)年曰:"真個脫空。"(第一著來了個立劈華山,被慈明輕輕閃過,又來一著壓良爲賤,看你上不上當)慈明曰:"前月離唐明。"("我是上月離開唐明的,",陣腳不亂)年曰:"適來悔相問。"(既找不到破綻,卻來個拖刀計,假裝敗陣,誘敵來追,准備敗中取勝)慈明曰:"作家。"(瞞不了明眼人,早已觑破你的伎倆了。呵呵)年便喝。(不肯輕易放過,又使出臨濟宗的"武功絕學",大喝一聲。)慈明曰:"恰是。"(且看你怎麼表演)年複喝。(斬草要除根,爲人須爲徹)慈明以手劃一劃。(這一劃,已是轉守爲攻,)年吐舌曰:"真是龍象。"(不打不相識)慈明微微一笑說:"是何言欤?"(這是什麼話?又用八風吹我?)楊大年遂喚客司:"點茶來,元來是屋裏人。"(認可了,原來是同道中人)兩人茶罷,又問:"如何是上座爲人一句?"(你怎麼樣接引你的學生那,有沒有祖師的手段呀?)慈明曰:"切。"(大似瞞天過海,其實笑裏藏刀。)年曰:"與麼,則長裙新婦拖泥走。"(大年也是高手,自然識破,並不拆穿,只來個順水推舟,)慈明曰:"誰得似內翰?"(誰象你呀,拖泥帶水)年曰:"作家!作家!"慈明曰:"放你二十棒。"(不見棺材不掉淚?)年拊膝曰:"這裏是甚麼所在?"(我的衙門裏,你也敢玩?)慈明拍掌曰:"也不得放過。"(學禅的哪裏有怕死的)年大笑。又問:"記得唐明當時悟底因緣麼?"(又拿前人悟道的機緣來考問)慈明曰:"唐明問首山,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年曰:"祇如此語,意旨如何?"(你說說看,他講的是什麼意思)慈明曰:"水上挂燈毬。"(滴水不漏)年曰:"與麼則孤負古人去也。"(那你這樣答不對呀,豈不是對不起古人的慈悲教化了嗎?)慈明曰:"內翰疑則別參。"("您要是還有疑情,您就再去參好了,",言外之意,我肯定是對的啦)年曰:"叁腳蝦蟆跳上天。"(還不死心,還在撥草尋蛇)慈明曰:"一任跳。"(隨便,奉陪到底)楊大年大笑,留其宿于齋房中,朝夕質疑智證,相見恨晚。楊大年上朝時見到驸馬都尉李遵勖說:"近來遇到一個修道人,真是禅林中的獅子。"李遵勖大喜:"可惜我因爲製度所限,不能拜谒。"楊大年遂歸,告慈明禅師說:"李公是佛法中人,聽說您道風遠至,有願見之心,只是製度規定不能來見你。"慈明于是在黎明親自去拜訪李公,李遵勖派小童子問:"道得即與上座相見。"(你要說對了才跟你相見,先來了個下馬威)慈明曰:"今日特來相看。"(饒你如何怪異的招式,隨手化解,毫不費力),又令童子傳語:"碑文刊白字,當道種青松。"(第一著如石沈大海,不見波瀾,遂使出第二招)慈明曰:"不因今日節,余日定難逢。"(仍然輕輕化去,並不反擊)童子又出來說:"都尉言,與麼則與上座相見去也。"(既然肯相見,爲什麼不出來,仍教小童傳語,可見仍然是計)慈明曰:"腳頭腳底。"(漏點電,讓你瞧瞧)李公乃出,坐定問曰:"我聞西河有金毛獅子,是否?"(汾陽在黃河以西,西河獅子乃慈明美號)慈明曰:"甚麼處得此消息?"(在哪裏聽說的?)公便喝。(哈,又是臨濟嫡傳)師曰:"野幹鳴。"(野幹,大致是野狐狸一類的東西。)公又喝。師曰:"恰是。"公大笑。(遇到高手了,弓折箭盡)慈明禅師告辭時,李公問:"如何是上座臨行一句?"(您臨走的時候開示一句什麼呀)師曰:"好將息。"(好好休息)公曰:"何異諸方。"(太平常了吧,我以爲有什麼機鋒妙語那)師曰:"都尉又作麼生?"(噢?那你怎麼說)公曰:"放上座二十棒。"(偏要驚世駭俗才肯)師曰:"專爲流通。"(呵呵,揭穿你)公又喝。(玩上瘾了)師曰:"瞎。"公曰:"好去。"師應喏喏。從此後往來楊李之門,以法爲友。

  後因爲母親年老,遂南歸。慈明同大愚數人辭別汾陽,相互謙讓不肯作參頭領衆。汾陽禅師說:"此行不可以輩分來推選。聽我做個偈子,曰:天無頭,吉州城外起戈矛,將軍疋馬林下過,員州城裏鬧啾啾。"(大哉楚圓)慈明于是出班雲"楚圓何人,敢受和尚如此記。"即領衆作禮。汾陽又嘉勉說:"吾在先師處親證叁昧。你已經得到了,宜往南方大興吾道。"

  到了洞山寶禅師的法席下,終日面壁。(悟道七八年了,還是要做工夫,)寶禅師問:"達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達磨爲何九年面壁呀,此中有何深意嗎)師雲:"空腹高心。"(呵呵,說達磨沒有真才實料,卻很狂妄的樣子。)寶禅師翌日即升堂,請師充任僧中第一座。在此叁年,乃遊仰山。楊大年寫信給宜春太守黃宗旦,讓他請慈明禅師出世說法。太守請師到南源,師不赴,然而過不久,又親自去見太守說願去。太守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開始是謙讓,現在又偶然想去了。"(大實話,率性之至)太守頓然起敬。住持南源後,上堂說法:"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然後豎起拄杖曰:"這個是南源拄杖子,阿那個是經?"良久曰:"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喝一喝,下座。上堂,良久曰:"無爲無事人,猶是金鎖難。"喝一喝,下座。問:"如何是佛?"師曰:"水出高原。"問:"如何是南源境?"師曰:"黃河九曲,水出昆侖。"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隨流人不顧,斫手望扶桑。"上堂:"雲收霧卷,杲日當空。不落明暗,如何通信?"(語出楞嚴經之八還辯見)僧問:"山深覓不得時如何?"師曰:"口能招禍。"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洞庭湖裏浪滔天。"問:"東湧西沒時如何?"師曰:"尋。"問:"夜靜獨行時如何?"師曰:"叁把茆。"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師曰:"響。"曰:"出匣後如何?"師噓一聲。問:"鬧中取靜時如何?"師曰:"頭枕布袋。"問:"…

《禅林獅子兒 慈明禅師行實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