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狮子儿-----慈明禅师行实录
提纲:悟道经历锋芒毕露 名重丛林将门虎子
慈明禅师,以善骂而闻名,正如德山棒、临济喝一样,以其机锋的迅烈、手段的"毒辣",在禅宗史上代表了标准的祖师禅教育法。其一生中种种奇特的行迹、超然的教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至今令人仰慕不已。
一、悟道经历
师名楚圆,是宋仁宗时代的人,俗姓李,少为书生,二十二岁出家。其母大概是很有修为,令他到各处去游方参学。《古尊宿语录》中载其"连眉秀目,颀然丰硕",即眉长相连、眼目清秀,高而不瘦,真是一表人材,大致决不会比谢霆锋差(一笑)。然而,"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换言之,就是不大守规矩,无论到哪里,都被一些长辈所训斥,认为他不遵守丛林的制度,而他总是笑笑说:"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就这样,一条竹杖,担着一个破箱子,往来于湖北襄沔一带,后与同参守芝、谷泉一起,行脚至河南洛阳,在此听说汾阳善昭禅师,道望天下第一,决心去依止。当时山西一带,正是硝烟弥漫,兵火连结的时刻。一路危险重重,大家都极力劝阻,师毅然不顾,渡黄河,登太行,易装蒙混过关卡,一路草食露眠,艰苦倍尝,终于见到汾阳善昭禅师。虽然其求道的赤诚,灼然可鉴。然而在灯录上,却记载着"经二年未许入室。师每诣方丈。汾州揣其志。必骂诟,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两年之内,也不讲禅,也不传教,见了就骂,好容易等到不骂的时候,又谈一些鸡毛蒜皮的不相干的俗事。(好一个道望天下第一,嘿嘿)
直到有一个晚上,慈明禅师终于受不了了,满腹委屈,"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意思是我都来了两年了,也没得到您老的开示,光是增加不少世俗妄念,看看时光流逝,我的生死大事都没有着落,不是白出家了吗,话还没等他讲完,汾阳大瞪着两眼,盯视着他,大骂: "你这个恶知识,想出卖我吗!!!"举起拄杖就打!慈明刚想申辩遮拦,(慈明此时又急又吓,又委屈,又难过,又不服气,是可想而知的了)汾阳禅师一下用手捂住他的嘴,这一下,慈明豁然大悟!感叹说:"乃知临济道出常情"。原来佛法的意旨,是那样的平常,无怪乎临济悟道后说"原来佛法无多子"呀。于是服役七年,更臻玄奥。
每一位祖师的悟道经历都是打破疑团的过程,然而每一位祖师打破疑团的过程又给后人留下了新的疑团,挨了两年骂,又差点挨顿打,用手一捂嘴,就悟了?他悟的到底是什么呢?就好象现在看过几本禅书的都会讲平常心是道,他悟的是不是我们讲的平常心是道呢?其实没那么简单的,慈明禅师悟道,看来只是一夜的事,好象很轻松,然而,如果看看《禅关策进》的记载,这两年真正是拼命用功的两年。
"慈明,谷泉,琅琊三人,结伴参汾阳。时河东苦寒(立者往往足指堕),众人惮之。慈明志在于道,晓夕不忘。夜坐欲睡,引锥自刺。后嗣汾阳,道风大振,号西河师子 。""昔慈明在汾阳时,与大愚琅琊等六七人,结伴参究。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明独通宵坐不睡,自责曰,古人刻苦,光明必盛大也。我又何人,生无益于时,死不知于人,于理有何益。即引锥自刺其股。"
有这样刻苦用功的经历,才能有后来辉煌的成就,这是不容质疑的。正因为有如此坚实的基础,慈明才能荷担起如来的家业,延续临济宗的慧命,并教育出黄龙慧南、杨歧方会两大弟子,使临济宗重振雄风、光耀千古。二、锋芒毕露慈明离开汾阳禅师后,听唐明嵩禅师讲:"杨大年内翰知见高,入道稳实,子不可不见。"于是去拜访。杨大年问道:"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古人念念在道,一见面就是机锋较量,更无废话。)慈明曰:"近奉山门请。"(问的"阴险",答的"狡猾",若是局外人,听到这样的问答,肯定一头雾水,)年曰:"真个脱空。"(第一着来了个立劈华山,被慈明轻轻闪过,又来一着压良为贱,看你上不上当)慈明曰:"前月离唐明。"("我是上月离开唐明的,",阵脚不乱)年曰:"适来悔相问。"(既找不到破绽,却来个拖刀计,假装败阵,诱敌来追,准备败中取胜)慈明曰:"作家。"(瞒不了明眼人,早已觑破你的伎俩了。呵呵)年便喝。(不肯轻易放过,又使出临济宗的"武功绝学",大喝一声。)慈明曰:"恰是。"(且看你怎么表演)年复喝。(斩草要除根,为人须为彻)慈明以手划一划。(这一划,已是转守为攻,)年吐舌曰:"真是龙象。"(不打不相识)慈明微微一笑说:"是何言欤?"(这是什么话?又用八风吹我?)杨大年遂唤客司:"点茶来,元来是屋里人。"(认可了,原来是同道中人)两人茶罢,又问:"如何是上座为人一句?"(你怎么样接引你的学生那,有没有祖师的手段呀?)慈明曰:"切。"(大似瞒天过海,其实笑里藏刀。)年曰:"与么,则长裙新妇拖泥走。"(大年也是高手,自然识破,并不拆穿,只来个顺水推舟,)慈明曰:"谁得似内翰?"(谁象你呀,拖泥带水)年曰:"作家!作家!"慈明曰:"放你二十棒。"(不见棺材不掉泪?)年拊膝曰:"这里是甚么所在?"(我的衙门里,你也敢玩?)慈明拍掌曰:"也不得放过。"(学禅的哪里有怕死的)年大笑。又问:"记得唐明当时悟底因缘么?"(又拿前人悟道的机缘来考问)慈明曰:"唐明问首山,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年曰:"祇如此语,意旨如何?"(你说说看,他讲的是什么意思)慈明曰:"水上挂灯毬。"(滴水不漏)年曰:"与么则孤负古人去也。"(那你这样答不对呀,岂不是对不起古人的慈悲教化了吗?)慈明曰:"内翰疑则别参。"("您要是还有疑情,您就再去参好了,",言外之意,我肯定是对的啦)年曰:"三脚虾蟆跳上天。"(还不死心,还在拨草寻蛇)慈明曰:"一任跳。"(随便,奉陪到底)杨大年大笑,留其宿于斋房中,朝夕质疑智证,相见恨晚。杨大年上朝时见到驸马都尉李遵勖说:"近来遇到一个修道人,真是禅林中的狮子。"李遵勖大喜:"可惜我因为制度所限,不能拜谒。"杨大年遂归,告慈明禅师说:"李公是佛法中人,听说您道风远至,有愿见之心,只是制度规定不能来见你。"慈明于是在黎明亲自去拜访李公,李遵勖派小童子问:"道得即与上座相见。"(你要说对了才跟你相见,先来了个下马威)慈明曰:"今日特来相看。"(饶你如何怪异的招式,随手化解,毫不费力),又令童子传语:"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第一着如石沉大海,不见波澜,遂使出第二招)慈明曰:"不因今日节,余日定难逢。"(仍然轻轻化去,并不反击)童子又出来说:"都尉言,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既然肯相见,为什么不出来,仍教小童传语,可见仍然是计)慈明曰:"脚头脚底。"(漏点电,让你瞧瞧)李公乃出,坐定问曰:"我闻西河有金毛狮子,是否?"(汾阳在黄河以西,西河狮子乃慈明美号)慈明曰:"甚么处得此消息?"(在哪里听说的?)公便喝。(哈,又是临济嫡传)师曰:"野干鸣。"(野干,大致是野狐狸一类的东西。)公又喝。师曰:"恰是。"公大笑。(遇到高手了,弓折箭尽)慈明禅师告辞时,李公问:"如何是上座临行一句?"(您临走的时候开示一句什么呀)师曰:"好将息。"(好好休息)公曰:"何异诸方。"(太平常了吧,我以为有什么机锋妙语那)师曰:"都尉又作么生?"(噢?那你怎么说)公曰:"放上座二十棒。"(偏要惊世骇俗才肯)师曰:"专为流通。"(呵呵,揭穿你)公又喝。(玩上瘾了)师曰:"瞎。"公曰:"好去。"师应喏喏。从此后往来杨李之门,以法为友。
后因为母亲年老,遂南归。慈明同大愚数人辞别汾阳,相互谦让不肯作参头领众。汾阳禅师说:"此行不可以辈分来推选。听我做个偈子,曰:天无头,吉州城外起戈矛,将军疋马林下过,员州城里闹啾啾。"(大哉楚圆)慈明于是出班云"楚圆何人,敢受和尚如此记。"即领众作礼。汾阳又嘉勉说:"吾在先师处亲证三昧。你已经得到了,宜往南方大兴吾道。"
到了洞山宝禅师的法席下,终日面壁。(悟道七八年了,还是要做工夫,)宝禅师问:"达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达磨为何九年面壁呀,此中有何深意吗)师云:"空腹高心。"(呵呵,说达磨没有真才实料,却很狂妄的样子。)宝禅师翌日即升堂,请师充任僧中第一座。在此三年,乃游仰山。杨大年写信给宜春太守黄宗旦,让他请慈明禅师出世说法。太守请师到南源,师不赴,然而过不久,又亲自去见太守说愿去。太守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开始是谦让,现在又偶然想去了。"(大实话,率性之至)太守顿然起敬。住持南源后,上堂说法:"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然后竖起拄杖曰:"这个是南源拄杖子,阿那个是经?"良久曰:"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喝一喝,下座。上堂,良久曰:"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喝一喝,下座。问:"如何是佛?"师曰:"水出高原。"问:"如何是南源境?"师曰:"黄河九曲,水出昆仑。"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随流人不顾,斫手望扶桑。"上堂:"云收雾卷,杲日当空。不落明暗,如何通信?"(语出楞严经之八还辩见)僧问:"山深觅不得时如何?"师曰:"口能招祸。"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洞庭湖里浪滔天。"问:"东涌西没时如何?"师曰:"寻。"问:"夜静独行时如何?"师曰:"三把茆。"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响。"曰:"出匣后如何?"师嘘一声。问:"闹中取静时如何?"师曰:"头枕布袋。"问:"…
《禅林狮子儿 慈明禅师行实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