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體呢?還執著甚麽?你還那麽看不破,放不下做甚麽?人家說你一句,也放不下;打你一拳,也受不了,爲甚麽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爲你沒有覺悟。你若覺悟,「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你看,有甚麽可以看不破,放不下的?有甚麽可受不了的?所謂「如鳥行空空無迹,如刀斬水水無痕」,鳥在空中飛,沒有鳥飛過的道路;用刀斬水,水是暫時有那麽一點痕迹,一過了也就沒有,你覺悟了,甚麽都沒有了,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叁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還有甚麽可執著的?叁千大千世界都沒有了,你還有甚麽可執著的?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此來塵鏡未會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無罪福。無損益」:我們本來自性是圓陀陀、光灼灼,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充滿虛空,周遍法界,也沒有甚麽叫罪,也沒有甚麽叫福;也沒有甚麽增,也沒有甚麽減,所以才說無罪福,無損益。這是甚麽呢?這就是每個人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寂滅性。所以說—
「寂滅性中莫問覓」:你不要在這裏頭再找甚麽東西,你不要再頭上安頭,騎驢覓驢,生出種種執著來,不要盡在這兒打妄想。
「比來塵鏡未曾磨」:這是個比喻,比喻一個鏡子被塵土蓋上,沒有磨它。
「今日分明須剖析」:現在你知道了,分明就是知道、明白了,明白了就要做一做,用另一種擦抹的功夫,把塵土擦乾淨,塵土擦乾淨了,沒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會現出來,那就是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旱晚成。
「誰無念。誰無生」:誰能沒有念頭呢?誰要是沒有念頭,誰就是無心道人。爲甚麽有死?就是因爲有生,無生就無死。誰無念,誰無生,那一個人能沒有念呢?那一個能無所生呢?你不生這個念,辦得到嗎?
「若實無生無不生」:若實無生,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沒有雜念了,雜念不生就全體現。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無不生,那就是沒有不生了,就是真空裏自然就有妙有,妙有裏也就有真空。
「喚取機關木人問」:喚取機關,就是說木人問機關怎麽開?怎麽打破機關?也就是我們怎樣斷無明,怎樣顯法性來,怎樣能把煩惱製住。機關就是消息,你要是想問這個消息,木人問,就好像木頭人來問似的,木人是無心的,也是無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無念無生無不生了,真能不生,那將來一定成佛。早晚成,早晚一定會成佛的。我們到無念無生的時候,那就是離佛不遠了,你真能無念無生了,那就無不生了,這個生就是妙有來了。可是我們人都是執著有,不明白空理,前面說過「覺後空空無大千」,後面還是說一切諸法空相的空,你要是明白空理,那就沒有甚麽對或不對,好或不好,是和非都沒有了,不在形式上用功夫,所以徹法底源,遠離諸相。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放四大」:四大是地水火風,地是周遍法界,水是周遍法界,火是周遍法界,風是周遍法界。地、水、火都是有形的,風是無形的,我們人身體就是四大假合,若四大分離,身體就沒有了。我們人身上有皮肉、筋骨,堅硬的就是屬於地大;涕(鼻涕)、唾(口水)、眼淚,屬於水大;身體的溫暖、熱力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四大和合而成一個人的身體;四大分離就各還本位,地歸地大,水歸水大,火歸火大,風歸風大,各有所還,所以說四大假合。既然是四大和合而成爲一個身體,與我們每個人有甚麽關系呢?你要是明白了它與我們沒有甚麽了不起的關系,那爲甚麽還要執著這個身體呢?爲甚麽那麽看不破,放不下。
「莫把捉」:就是把執著破了,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用繩子綁上,得不到自由。莫把捉就是看破放下,放就是把它松弛開,也就是不要綁著它,不要有所執著,就是放開來,不要執著地大、水大、火大、風大這四大。
「寂滅性中隨飲啄」:寂滅性就是佛性,也就是佛性的另外一個名詞。隨飲啄,也就是很自然的,不要矯柔造作,飲—喝水,啄—吃東西。鳥吃東西叫啄;人吃東西叫吃,不叫啄,隨飲啄是說很自然的,不勉強。
「諸行無常一切空」:這一切諸行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就歸空了,所以是空的。
「即是如來大圓覺」:有的本子是「即是諸佛大圓覺」,諸佛和如來是一樣的,沒有大分別,比較起來,如來念得順口一點。因這是歌,歌就是歌頌之詞,常常唱念。一切空就是十方諸佛圓覺的本性。
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決定說」:不是含糊其詞,馬馬虎虎,模棱兩可的,而是決定地說這個道理。爲甚麽要說這個道理?
「表真乘」:這個「乘」,就是唯一佛乘,更無余乘,唯有一個大乘,並無小乘、二乘,就是個佛乘—成佛。有的本子上說「表真僧」,甚麽是真僧?你能持戒律,就是真僧;不能持戒律,就不是真僧。殺、盜、淫、妄、酒都不犯,就是真僧;如果犯了殺、盜、淫、妄、酒,雖然穿著出家人衣服,也不算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徵」:假設有人不同意我所說的道理,可以來辯論,你用甚麽道理來辯谕,我都可以同你辯。任情徵,徵就是辯論、討論、研究,你用你的方式,立出理論,立出宗來,我和你研究、辯論。
「直截根源佛所印」:我就直接了當,徹徹底底地達到法的源流、源頭。佛所印,這是十方諸佛所印證的。
「摘葉尋枝我不能」:至於你若是舍本逐末,跑到枝葉末梢上用功夫,把根本忘了,盡是迂道,我不能,我不能做這種事,我還要找真的,講真的,說真的,做真的。你要我舍本逐末,舍近求遠,舍大求小,我是辦不到的,所以我不能,我不能這樣做。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摩尼珠」:也就是如意珠。
「人不識」:可是這顆珠,人不認識,多數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爲甚麽?就因爲人不認識,如意珠能隨心如意,應變無窮,其妙用無方,所謂「無入而不自得焉」,截之東方在東流,截之西方在西流,千變萬化,這種妙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到甚麽地方去求如意珠呢?
「如來藏裏親收得」:如意珠要在如來藏裏取出來,從那兒接受過來。
「六般神用空不空」:如意珠有六般神用,亦即六種神通,你若得了如意珠,就有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六通具足。究竟如意珠是甚麽?是你我現前的一片真心,也可說是你我具足的大圓鏡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這都是如意珠的功用,它有六般神用。空不空,你說它空嗎?它還不空;你說它有嗎?它還不有,真空具足妙有,妙有具足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也不礙真空,圓融無礙,變化無窮。
「一顆圓光色非色」:爲甚麽說它是大圓鏡智?因其一顆圓光色非色,你說它有色嗎?它又沒有色;你若說它沒有色,是空的嗎?它又不空,所以說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淨五根。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
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淨五根。得五力」:淨五根,有些本子是「淨五眼」,五根是信、進、念、定、慧;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淨,是清淨,也就是乾淨沒有染汙。信根淨了,沒有懷疑,只有一個信;進根淨了,只有進,沒有退;念根淨了,只有念念不妄的根,沒有妄根;定根淨了,就不散亂;慧根淨了,就不愚癡。你信、進、念、定、慧都紮下根了,「淨」又可說是在根部加上肥料,令它長得更旺,更有力量。因爲紮下根,所以得到五力,五力是信的力量、進的力量、念的力量、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得到這五種力量。
五根淨了,五力也得到了,這是不是誰都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會各處去賣廣告,大寫標題說:「你知道嗎?我已經淨了五根,得到五力。」沒有人這樣,這是門外漢,不懂的人,才這樣做,真懂的就不會自我宣傳,自誇其德,所謂「有麝自來香,何須當風揚」。修道是要自己真明白,不是盡向外馳求,叫人家知道自己。光芒外露,不能韬光養晦,到處自我宣傳,這都是一瓶子沒滿,只有半瓶子在那兒晃。
「唯證乃知難可測」:就是旁人不認識,誰證得這個境界,誰自己有會心之樂,不是教旁人知道自己,甚至連自己都不教他知道,不是更好嗎?又少了一個妄想。難可測,就是你猜測不到的,測量不透的,因它是無形無相。
「鏡裏看形見不難」:在鏡裏看見自己的形相,是不困難的一件事。
「水中捉月爭拈得」:可是到水裏撈月,怎麽把它撈上來?意思是說你見淨五根,得五力的人,是與衆不同,你可以見一個大概,但你真知道嗎?不見得,所以你去推測,就像水中撈月似的。爭拈得,你沒有法子獲得月亮,因爲它只是個影像。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頰骨剛人不顧。
這是說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一個人,不和人來往,不攀緣,一個人住,對修道是最好的。可是這是要在山裏住,不是在鬧市,在鬧市中住,接近社會種種問題,根本不容易立得住,不容易修行。要是獨自到山裏,住到人到不了的地方,那才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吃東西也不吃好的;穿衣服也不穿漂亮的;睡覺也很簡單,不貪舒服,不貪自在、享受,這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所以你們各位要注意這一點,真正修道的人,不願意和人接近,不願意和人拉攏關系,去攀緣,所以他要到深山窮谷,人到不了的地方去修道。所以說—
「常獨行」:常常自己一個人在經行。他到甚麽地方經行呢?經行就是在那兒運動,也就像現在慢跑似的,不過現在的慢跑還是跑;經行是慢慢,一步一步地走,這也叫「行亦禅。…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