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P13

  ..續本文上一頁,乃自心貪、嗔煩惱之顯現,故首當反觀自心,當下調伏,以淨觀五種圓滿平等觀待每一個人。

  由于現前物質條件豐盛的緣故,我相信得到幾本書並不困難。但是要記住的是,書永遠不需要去成就,需要成就的是你的心。書本上面的教言若沒有納入心相續之中,書就是書,你自己還是你自己。

  平常當我們的見解沒有圓滿達到晝夜一如之前,行爲要符合小乘教法,思想時時要符合大乘教法,我們的見解要符合密宗。

  末法時代,衆生煩惱沈重,我們若在外相上頻繁起現喜怒之色,他人難免隨生貪嗔之心。世事無常,恩愛有加的下一個刹那也許就是反目成仇。作爲凡夫難以了知眼前顯現之因果,故修行者應以歡喜心珍惜短暫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因緣,不要在朋友面前顯示喜怒之情緒變化而致他人徒增煩惱。

  無垢光尊者雲:“總攝浩瀚諸佛之壇城。”故真正的佛堂存在于內心之中。外在的佛堂擺設得再好,終究還是會毀滅的,只有內心之佛堂永無生滅,是最好的佛堂。

  心之本體超越二取分別所生的一切希冀、恐懼,但未證悟前,不能舍棄修行中如法的理想與追求,否則易喪失欲求解脫之發心,及行道中的精進。

  我們平時朝拜神山聖地,朝拜諸佛菩薩的加持之物,目的就是爲了消盡煩惱而獲得加持。但能否獲得加持,要憑自己的信心。

  劣緣轉爲道用是比較容易的,艱苦的環境往往能磨煉人的心志,使人奮發向上。

  初學者應該少說一些無聊的事情。例如哪個名牌的衣服很時髦啦,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又打仗啦,哪個國家政府怎麼怎麼啦,這和你有什麼關系?你又幫不上忙,僅僅說說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說,這就是绮語,初學者應該注意避免。

  座上時,根據上師瑜伽修法的要求去行持。座下時,時時不忘失上師的皈依境而作祈禱。睡覺之時,將皈依境觀想在自己的心間,在不緊不松的狀態當中進入睡眠。吃飯時,把皈依境觀想在自己的喉間,所有飲食都形成供養。無論座上座下,時時不忘失上師的皈依境。

  你們平常對父母是怎麼孝敬的?是否父母說一句話你就頂叁句?若要是這樣的話,我想你所從事的善法都只不過是一種表面形象而已。

  若不珍惜暇滿人身,全身心地投入佛法修行,那麼無始時來至今所成辦的一切善行就失去了意義。僅僅爲了享受今生的有漏福報而虛度一生,與其他道有什麼區別呢?這樣做太對不起自己,太可惜了。

  作爲次第修學之者,聞思修叁種智慧缺一不可。要是單單落入聞思當中而不實際修法,則如“說食不飽”;若沒有一個很好的聞思爲前行,盲目進入實修,則不免盲修瞎練,南轅北轍。所以聞思修叁種智慧必須得合一。

  平常我等修學佛法的時候,若僅僅停頓在聞思之中而沒有投入實修,那是無法調順煩惱的。

  聽聞佛法而未精進修持者,中陰現前必生猛厲後悔之心。

  臨終並不像我們心裏所想的,咬咬牙就可以挺過去。臨終這一時刻是非常非常孤獨、非常非常痛苦的。即便就是幾秒鍾的時間,對你而言,可能感覺有幾千年、幾萬年甚至無量劫那麼長。所以,絕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平時應該多多修法。

  佛的加持是普遍性的,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這個加持能否納入心相續之中,完全要憑信心來樹立。

  在修的過程當中,不管是好的覺受還是壞的覺受,絕不能對它産生執著。當一執著它的時候一切都已變成魔障。所以魔障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于你的執著當中。

  能不能把曆代傳承祖師清淨傳承的加持納入自相續當中,能不能把諸佛菩薩的功德加持納入心相續之中,完全觀待自己的信心。

  理論對于我們了解佛法非常重要,但若沒有實際修法乃至一些實踐的見解,即便你對理論有多麼擅長,也是遠遠不夠的。就像口渴的時候,雖然站在理論之上都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沒有喝水的話,還是永遠無法解渴的。

  應該細致想想:天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過去了,即便你在這一年中所從事的世間事業有多麼成功,但若沒有好好修法,到達臨終這一刻,世間所有的一切對我們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修行一開始確實是一門苦行,因爲我們不能再隨順著習氣,像往昔那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了。

  共同前行是成辦解脫的唯一精神支柱。沒有這個精神支柱,就不會精進修法;沒有精進修行,信心不會增上;若沒有圓滿的信心,我等所追求的目標解脫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爲了迅速證得解脫,時刻都不能遠離共同前行。

  作爲一個在家居士,總覺得有很多世間瑣事纏縛著自己的身心,也總認爲自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修法,這時候就要用共同外前行來補住這個缺口。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前世造過什麼樣的業看看今生就知道。所以平常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之時,應該多做忏悔爲妙,因爲這些都來源于前世的因。若要是獲得一點好的果報,則要時時憶念到是前世修善而得,應該回向給衆生。

  實在想不到無常的時候,就想想天葬臺上放著的很多死人。他們在兩叁天之前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和我們一模一樣,說著話、吃著飯,甚至享受著世間的福報。但是這兩天呼吸就已經斷絕了,只剩下一個軀殼,即將變成禿鹫的食品。過兩天我們也會如此。因此應該要珍惜修行的時間。

  有些人常常疑問:回想從小直到現在,我已經做了那麼多的善事,爲什麼現在仍有諸多不順?但需要知道的是,善惡的因果不能替代。往昔做了善事自然會成熟善的果報,但是也不能光想自己所做的善法,忘記你無始時來自己所造的惡業啊!而我們現在精進行持善法的目的就在于斷除惡業、清淨自心之上。

  對于我們凡夫而言,死亡是特定的一件事情。所以應該從現在起就珍惜時間,絕不能再拖延、再懈怠了。因爲無常太恐懼了!

  一個生意人若要是做錯了一次生意,虧本了一次,下次還可以賺回來。但我們一旦失去十八種珍寶人身,那真的是萬劫不複了。

  由于無始時來至今所造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我們在修學佛法的路途之上,還是會有懈怠、拖延時間等現象。這時候就應該把共同前行這個力量時時護持在自己的身旁,用前行的對治力來消盡這些煩惱怨敵。

  我們平常生不起信心,並不是我們太偉大的緣故,也不是我們對佛法太理解的緣故,而是由于自己煩惱太沈重的原因。

  修行者一旦輕視共同前行,在修行過程中縱然暫時可能很精進,但也絕不會相續。由于不具備精進的緣故,即便你現前對佛法有多麼大的認識,距離解脫還是很遙遠。

  共同外前行是一切法之基礎。我們今生的修法能否成辦解脫,完全取決于共同前行之上。如今在雪域高地,所有高僧大德不管傳講多麼深奧的見解,都要從共同前行開始入手,就是因爲共同前行太重要了!

  修行者縱然修持佛法,仍然漂泊輪回的原因就是太自主。能否超越輪回、成爲教法之傳人,完全取決于是否依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而修行。

  我們行持善法的目的是爲了獲得永恒不變的快樂,不僅自己要得到這樣的快樂,還要形成救度叁界六趣一切衆生之怙主。這才是我們信仰佛教和行持善法的最終目標。

  我常回憶初來亞青寺時生活條件極爲艱苦,床上只有一塊布墊,白天穿的衣服到了晚上就是被子,除了最簡單的生活用品,再也沒有多余的什麼物品了。但那時修法心切,除了一日叁餐外,一直都在精進修法,極少貪玩懈怠,晚上也只是和衣而睡,只要一醒來便禅修。當時沒有活佛的頭銜,修法成了生活的全部,也是最大的樂趣。

  修行人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則正法尚未成就之前魔法已成就了。往昔諸大成就者皆是舍棄現世瑣事,精進修持而獲得成就,無有一人是從事現實事務、具足幸福安樂名譽,僅以順便修行而獲解脫。

  解脫和妄念之自然規律外相類似,本質卻天地懸隔。若依妄念多少而判斷見解之高低,純粹屬于世間禅定之範疇。妄念本身並沒有好壞,完全取決于你如何利用它。若能執受本體,妄念起現越多,更能形成解脫自性之功力。

  有些人修法急于求成,恨不得坐下去是凡夫,起坐就變爲聖者,總是問自己修法怎麼進步不大呢?其實,修法畢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曆程,並非一蹴而就,唾手可得。

  初步開始進入佛門之者,修法並不重要,首先要知道如何修法。

  舍棄今生要靠什麼?要認識到輪回無有實義。何爲舍棄今生之緣?答曰:“現見輪回之過患”。

  輪回是一種假象,一切都是虛幻的。如同昨晚上做夢時所呈現的夢境一般,醒來時不管做了多好的夢,早上起來時一切都不存在的。

  要成辦大圓滿之見地,信任因果乃基礎。

  當你渴的時候吃飯能解渴嗎?當你餓的時候喝水能解餓嗎?如果你渴的時候必須喝水、餓的時候必須吃飯的、冷的時候必須穿衣服等等——仍像世間人一般的話,就說明你仍舊在因果的範圍之中,必須信任因果。

  佛教的宗旨是調伏自己的內心,作爲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是不會事事都把一切過失推到他人身上,而是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所以,與家庭、道友、親朋好友相處都會越來越和諧。

  有的人常常抱怨環境和他人對自己修行不利。而人際關系的不順暢和環境的不如意,究竟是自己的因素還是別人的因素造成的?真的應該好好地自我反省。

  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地埋怨老天的不公平,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個困境都有其因果關系,在遇到困難時好好想想因果循環之理,困難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威力了。

  什麼是吉祥?以觀想無常這樣的方便來承辦更好的快樂,就是吉祥。無常是客觀的定律,誰也改變不了。不管是有信仰,還是沒信仰,是相信無常還是不相信無常,它一樣會在我們面前生效的。

  觀想無常是精進修法之神足,如果能夠認識一切事物的本質乃無常,就不會被種種假設所奴役,…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心語·正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