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P5

  ..續本文上一頁不僅出世間的功德會逐漸增長,從世間的角度而言,原來很粗暴的人,性格也會日漸調柔,與周圍的人相處也會越來越和諧。

  罪業本身沒有功德,但若能認識到罪業並做忏悔的話,罪業也是有功德的。因爲你沒有罪業就不會做忏悔,所以有時候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待。

  往昔我們總是將輪回安立于外在形象之上,認爲不停變化、周而複始的現實生活就是輪回。但是現在,我們對輪回的理解應該更加深入,當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束縛,具有痛苦、恐懼乃至衆多欺騙和無常時,就叫做輪回。

  什麼是竅訣?萬法攝一就稱爲竅訣。一法可以支分爲萬法乃至在一法當中可以按自宗的方式樹立見修行果,同時又能在當下修行的境界當中圓融一切。

  有些修行人覺得通過口耳傳承的方式修學太過辛苦,因爲需要不斷地去聞思修,若要是稍微坐坐就能開悟多方便啊!因此非常期望導師能夠賜予心印傳承或者表示傳承。但是你若不具有上等根機,即便導師給你一千個表示,一千個心印,對你而言也無濟于事,你的心還是如往昔一般堅硬。

  修行主要靠兩方面,一個是精進 ,一個是信心。這兩者將決定你後面的見解。

  與正法相違的一切思想和行爲就叫業力。例如在我們聽聞無常的時候,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時時欺騙著自己,認爲自己不會死,這就是業力沈重的表現。

  我們平時都在閱讀各式各樣的教言,在引用教言作爲教證之時,首先必須清楚這些教言所針對的根機。在不確定這些教言所針對的根機之前,我們絕不能把所有的法都混爲一談。就如同想把馬的上唇和牛的下唇兩者合在一起般,是不可能的。

  我們在打坐期間必須要止語。如果一邊談著一些無聊的話一邊修行,那這樣的修行對解脫起不了絲毫之作用。

  從我們進入佛門開始,無論修學的佛法是遠道法相乘還是近道金剛乘乃至捷徑之道無上竅訣大圓滿,當你發心已變成小乘的時候,那麼即便見解有多麼高,成辦佛果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發心非常重要。

  作爲修行者,尤其是作爲一個出家衆,從小乘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以及密宗的誓言和行爲,都應該謹慎受持爲妙。即便是叁皈依戒,也要如理造行,絕不能破戒。

  時時觀想無常的人,在面對臨終之時,會帶著喜悅之心離開這個世界。而時時逃避無常的人在面對這一時刻時,只能留下淒涼的遺囑,痛苦地離開這個世界。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于生前是否時時觀想無常。

  無論平時從事多少善法,首先都要觀待一下是否具備出離心。當不具備出離心的時候,即便你所從事的善法有多麼大,最終得到的果報也只是人天福報,非爲解脫之因。因此要讓我們平常所從事的一切善法均變成即生成辦解脫的資糧,出離心是必不可缺少的。

  無論現在我們的地位有多高,聲名有多顯赫,所處的環境有多優越,到達臨終這一時刻,這一切對我們而言都沒有絲毫之意義。不要說平時前呼後擁的人無法帶走一個,即便自己最執著的身體也無法帶走,只有自己孤獨面對這個可怕的事實,跟著自己的業力飄向于未來。

  所謂上師的圓滿攝受,是指上師開許傳授從因地直至果位的一切修法乃至一切教理,並且正在傳授之中,這就叫做圓滿攝受。

  若于輪回不起厭離之心,我們所行持的一切善法都將染雜世間八法。即便外相上示現修法有多麼精進,內心都只爲求今生利益而非尋求解脫。

  對在家居士而言,雖然徹底放下世間事業而全身心投入修行之中是不現實的,但應該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修行生活。例如何時起床,何時開始打坐,何時從事自己的事業等等,都應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因爲規律的作息不會打亂生活,也不會給修行造成障礙。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是舉家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希望大家能提起正念,以叁殊勝行持善法的功德利益一切衆生!

  當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束縛的時候,即便表面所從事的一切行爲都是善法,也沒有什麼意義,不能稱之爲正法。而當內心清淨爲善的時候,即便所作所爲看上去不太如法,實際當中也是善法。因爲正法與非法的區別不在于外表之上,而在于內心之中。

  現前很多人在行持布施時好像並不真正了解布施的功德和目的在于何處,因爲布施時,總有一種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覺。若布施者和所布施的對境之間完全沒有一種平等的關系,站在可憐他人而施舍的立場上,這可不叫做布施啊!

  對一個修行者而言,共同外前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弟子而言,若不具備共同前行的見解,即便五加行的數量圓滿了多少,對正行的文字理解有多麼深刻,但是解脫對你而言仍舊還很遙遠。

  作爲一個密宗的弟子,從別解脫戒開始直到密宗的誓言之間,我們已經受過很多戒律。細致觀待,我們在無意當中也已經犯了很多次戒,該怎樣做才能酬補這些罪過呢?當然要不停地做忏悔,每天不間斷念誦遍金剛薩埵心咒和遍百字明絕不可缺少。

  如果不具備菩提心,而是僅僅站在一個小乘欲獨自獲得涅槃的立場之上而修法,即便當時你的見解有多麼高深,想要成辦究竟圓滿的佛果也是不可得的。

  我們平常該如何去培養信心呢?一方面應該多閱讀聽聞一些曆代傳承祖師的傳記和教言。另一方面,臨時生不起信心是業力沈重的表現,因此平時多做一些忏悔,多修一點法逐漸消盡自己的煩惱,也是很必要的。如是行持,相信你的信心會日日增上。

  在成辦解脫的路途之上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信心,因爲信心加精進才等于解脫。在缺乏信心的前提之下,即便聞思通達多少理論,念誦過多少遍儀軌和心咒,從事過多少善法,即生成辦解脫還是很困難的。

  佛陀所傳講的一切教法都很殊勝,但我們現前在修行過程中,若不能精通一切教法之精要而做修行,即便現前能修學多少種法,即生成辦解脫恐怕希望也不是很大。一切教法之精要是什麼?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

  信心可分爲上品之信心、中品之信心和下品之信心。上品信心者能得到上品之加持,中品者能得到中等之加持,下品者只能得到下品之加持,無有信心者無法獲得加持。如此顯現並非佛陀加持衆生有所偏袒,而是各人將加持納入心相續之中的信心不同之故。

  我們的修學必須要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曆代傳承祖師如何修學,我們也必須如是遵照爲妙。若口中打著無上竅訣大圓滿的旗號,實際當中卻自搞一套,對于調伏內心成辦解脫沒有絲毫之意義。

  從世間角度來說,修學佛法是否有功德就觀察一下自己的情緒和性格前後是否有改變?原來聽到家人一兩句不悅耳的話就會心生煩惱,而現前由于時時調伏內心的緣故,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過失,因此與家人、同事相處會越來越和諧,這就說明功德在逐漸增上。

  我們行持所有一切正法就是爲了成辦解脫,而皈依就是啓開一切正法之門。

  無上竅訣大圓滿乃一切乘法之頂點、諸法之精要,是小乘和大乘教法之果位,而不是在小乘和大乘教法之外單獨安立的一個教法。當離開大乘和小乘教法而單獨樹立密宗的時候,這個所謂的密法也不能稱之爲果法,因爲他並不具備小乘和大乘的一切功德。

  如果你看見別人的世間生活非常優裕、非常惬意,內心很容易生起羨慕、貪執的話,就說明你還沒有生起真正的出離心。

  別解脫戒是佛教的基石,佛法的莊嚴是否能呈現完全取決于別解脫戒是否得到很好的護持。因此無論是在家衆還是出家衆,無論受的是居士戒、沙彌戒還是比丘戒、菩薩戒,我們都應該如同護持雙目般護持自己的戒律。

  雖然我們所修的法是一切乘法之頂點,諸法之精要,但是對于次第根機者而言,當下還不能證悟甚深圓滿的見解,此時細致取舍因果決不可輕視。

  當我們從事一切善法之時,內心若沒有以出離心、菩提心乃至叁殊勝來攝持,而只是爲了追求今生的福報,那麼我們所從事的一切善法都無法形成解脫之因。因此我們平時無論從事什麼善法,都必須觀待自己的發心。

  我們在觀待輪回過患之時,首先要認識到只要我們還在輪回之中,今生就會充滿痛苦,面對臨終之時只有恐懼,未來迎接自己的不是喜悅而是無盡的痛苦。如是觀修,內心會逐漸生起出離輪回並希求解脫之心。

  我平常都盡量護持著弟子們的信心,因爲大多數人的信心還很薄弱也經不起考驗。雖然當自己情緒高漲時,會覺得對上師是非常有信心的,乃至上師示現忿怒相也無法動搖自己的信心。實際當中可不是這麼一回事。因此我們還是要實在一些,不要高攀。

  成辦解脫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信心。當前我們在行持一切教法的過程當中,功德是依信心而立的。如果你的信心還很薄弱,那麼即便其他條件有多麼圓滿,即生成辦解脫恐怕還是有點困難。

  我們即便只能修五分鍾的法,也應該要以正念來攝持,而不能盲目地去從事。因爲非法與正法只有一線之隔。

  所謂的叁惡趣並不在遙遠的地方,而在充滿貪嗔癡煩惱的內心之中。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宮殿也不是由哪個工程師設計製造的,它存在于清淨心之中。因此解脫與輪回就在于自己的內心,我們要時時調伏自己的內心,原因也在于此。

  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在我們的身旁,所以我們現前修法必須時時面對這個客觀的現實,修法必須要實在一些。如果僅僅在表面上從事一些善法,而不去調伏自己的內心,那麼當我們面對臨終這一時刻,想要成辦解脫還是有點困難的。

  修行的功德應該體現在身口意叁門之中,而叁門之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內心。因爲不管是身還是語,都是由心在支配。因此修行的功德是否增上就觀待自己的內心,看看煩惱是否越來越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越來越增上。

  很多人一進入佛門之後,就開始做一些裝神弄鬼的事情,喜歡追求一些神叨叨的現象。這些並不是佛教徒的行爲。因爲佛教所講解…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心語·正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