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宗祖師公案選▪P6

  ..續本文上一頁學的沙門。"〖龐蘊居士〗

  龐蘊居士是湖南衡陽人,少悟人生虛空,立志尋道。他去谒見石頭希遷,問道:"不與萬法爲侶的,是什麼人?"石頭就用手掩住他的嘴巴,龐蘊豁然有悟。

  他後來參見江西馬祖道一,又問道:"不與萬法爲侶者,是什麼人?"馬祖答道:"等你一口喝盡西江的水,再告訴你。"龐蘊頓悟玄旨。

  龐蘊居士拜訪過藥山後,辭別時,藥山派十員禅客送他到門口。當時,天正下著大雪,龐蘊居士指著空中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全禅客就問:"那落到什麼地方呢?"居士打了他一掌。全禅客說:"你這樣是馬虎不過去的。"龐居士說:"你這等人還自稱禅客,我看閻王爺是不會放過你的。全禅客說:"那居士您怎樣呢?"居士又打了他一巴掌。說:"眼明而瞎,能言如啞。"

  龐居士有個女兒叫靈照,要入滅的那天,他對靈照說:"你去看看日頭,到了正午就來告訴我。"靈照出去一會兒,回來說:"現在是正午,可是太陽有缺蝕。"龐居士出去觀看的時候,靈照就在父親的座位上,合掌坐化。龐居士回來一看,笑著說:"我這女兒機鋒真伶俐呀!"于是就延期七天坐化。在這期間,州官前來看他,他就對州官說:"願你將存在看成空幻,切莫把虛無當作真實,住留世間,當好自爲之,因爲一切都像影子和回聲一樣。"隨後,他枕著州官的腿膝亡化了。

  〖歸宗智常〗

  有一位僧人向歸宗智常告辭。歸宗問:"你到那裏去?"僧人答:"到各處學五味禅去。"歸宗說:"各處有五味禅,我這裏只有一味禅。"僧人問:"什麼是一味禅?"歸宗舉校舉棒就打。僧人大叫:"懂了!懂了!"歸宗說:"那你說!說!"僧人剛要開口,歸宗掄起棒子又打。

  江州刺史李渤問歸宗智常:"佛經上說:須彌山能納芥子,這我沒有疑問。但是又說芥子能納須彌山。這不是胡說八道嗎?"歸宗問:"別人都說刺史大人讀書破萬卷,是真的嗎?"李渤說:"是真的。"歸宗說:"你從頭到腳也不過像個大椰子那麼大,那萬卷書裝在哪兒呢?"李渤無言以對。

  〖船子德誠〗

  船子德誠,四川人,得法于藥山惟嚴禅師。得道後,他隱居在華亭岸邊(今上海松江縣),擺渡渡人,隨緣度日,人稱"船子和尚"。

  一天,他把船停在江邊閑坐,一個官員問他:"和尚平常都幹什麼?"船子德誠就豎起船槳,問道:"領會我的意思麼?"官員說:"不領會。"船子德誠回答道:"棹撥清波,金鱗罕遇。"

  他曾寫過數首《撥棹歌》,其中一首爲: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明月歸。

  叁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現不吞鈎。

  釣竿砍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丹霞天然〗

  無事高僧-丹霞天然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禅師,不知是哪裏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禅客,問天然:"您到哪兒去?"天然回答:"趕考去。"禅客說:"趕考怎比得上選佛。"天然道:"選佛的話應該到什麼地方呢?"禅客說:"現今江西馬大師出世,他那兒是選佛的場所,您到那裏去吧。"于是,天然就直奔江西。

  剛見到馬大師,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馬大師看了一眼說:"南嶽石頭是你的老師。"天然立刻就到南嶽,還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頭禅師說:"到槽廠去吧。"丹霞就在夥房作了叁年的燒火工。

  有一次,大夥都在佛殿前鏟草,大家都拿鍬帶鋤,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當著石頭的面洗起頭來。石頭見他哈哈大笑,于是爲他剃度。

  後來,丹霞天然禅師在惠林寺遇上天氣奇寒,便焚燒木佛禦寒,院主譏諷他:"你怎麼可以燒佛像呢?"禅師說:"我燒木像找舍利。"院主說:"這是木頭東西,哪裏有什麼舍利子?"禅師說:"既然不能燒出舍利子,那麼把這兩座也拿來燒吧。"

  有一次,天然禅師在洛陽天津橋橫臥著,正碰上留守鄭公出駕,呵斥他,他也不起身。鄭公的手下問他什麼原因,禅師慢慢地回答:"我是一個無事僧。"留守感到奇特,送給他一束素布和兩套衣服,並且每天供給米面,洛陽居民也都跟著信教了。

  〖鹽官齊安〗

  杭州鹽官齊安參見馬祖後,深得馬祖器重。齊安傳法後,有一天,齊安對身旁的侍者說:"把犀牛扇子給我拿來。"侍者說:"扇子破了。"齊安說:"既然破了,就把犀牛牽來吧。"侍者無言以對。

  有個法空禅師到齊安這裏來問佛經上的許多問題,齊安一一解答,最後說:"自從你到我這兒來,我就沒做成過主人。"法空禅師說:"請和尚做主人吧。"齊安說:"今晚你休息,明天再來。"

  第二天,齊安叫個小沙彌去請法空來。法空一來,齊安就對小沙彌說:"你這個沙彌不懂事,叫你請法空禅師來,怎麼請了個看大門的來了!"〖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縣有一布袋和尚,長得矮胖,肚皮奇大無比。他出語古怪,東一句,西一句,睡覺則隨處而臥。

  他經常扛一根棍子,上面挂著一個破布袋和一卷破席子,所有東西都裝在布袋裏。他見什麼就要什麼,雞鴨魚肉沒有不吃的,但是,吃的時候總要分出一點扔在布袋裏。布袋和尚有首歌,大意是這樣的: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挂礙。

  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還有一偈爲: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腸肚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他還有一偈爲: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石鞏慧藏〗

  獵人的箭術

  撫州石鞏寺的慧藏禅師,出家前是個獵人。他最討厭見到和尚,有一天他追趕一只獵物時,被馬祖道一攔住。這位討厭和尚的獵人,見有個和尚幹擾他打獵,就掄起胳膊,要與馬祖動武。馬祖問他:"你是什麼人?"石鞏:"我是打獵的人。"馬祖:"那,你會射箭嗎?"石鞏:"當然會。"馬祖:"你一箭能射幾個?"石鞏:"我一箭能射一個。"馬祖:"你實在不懂射法。"石鞏:"那麼,和尚你可懂得射法?"馬祖:"我當然懂得射法。"石鞏:"你一箭又能射得幾個?"馬祖:"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鞏:"彼此都是生命,你怎麼會忍心射殺一群?"獵人雖以殺生爲本,但殺取有道,這叫不失本心。馬祖語含機鋒地問:"哦,看來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義,可怎麼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則去射呢?"石鞏:"我知道和尚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讓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馬祖高興地說:"呵!呵!你這漢子曠劫以來的無明煩惱,今日算是斷除了。"于是,石鞏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馬祖爲師。

  〖香嚴智閑〗

  香嚴本是百丈門下的弟子,他雖然博通經典,但始終沒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後,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靈佑處。

  沩山:"你在先師百丈處,聽說是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是因爲你聰明伶俐。不過你用這種方法學禅,還是依賴理智與概念的把握。你能不能把生死大事的根本,也就是父母沒有生你之前的根本說給我聽聽?"這話問得香嚴茫然不知所措,便把平時看過的書翻遍,也還是找不到答案......。深感畫餅畢竟不能充機,于是墾求師父爲其說破。沩山:"如果我現在替你解說,將來你一定會罵我。就算我說了,我所說的還是我的,絕對不會變成你的。"香嚴一氣之下,發誓:"這輩子我再也不學佛法了,還不如做個到處化緣乞食的和尚。"于是,他到處雲遊。一次,他暫住到慧忠國師的遺址古寺裏......。他正在除草時,偶然抛一塊瓦礫,擊中了竹子,清脆的一聲響,撞擊著香嚴的心,終使得香嚴頓然大悟。于是,他回到住處,沐浴焚香,朝著師父的方向跪拜:"師父,大慈大悲,你對我的恩情勝過父母,如果你當時爲我說破,哪有今天的頓悟呢!"

  乃作偈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迹,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天皇道悟〗

  天皇道悟,(784-807年)浙江東陽人,俗姓張,十五歲在杭州受戒,後來追隨徑山道欽,才接受到禅學。

  誰是我們的後人

  隨侍徑山五年後,又到馬祖道一處得到印證。兩年後,又到石頭希遷處。道悟:"如果超脫定慧,請問還有什麼法?"希遷:"我這裏本來就沒有奴隸,還談什麼超脫?"道悟:"我還是不懂。"希遷:"你懂得空嗎?"道悟:"這一點,我早有心得。"希遷:"想不道,你還是得道之人呢?!"道悟:"不,我還沒有得道。"希遷:"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實。"道悟:"你沒有證據就誣賴我?"希遷:"你的身體就是證據。"道悟:"就算你說對了,可是我要拿什麼去教導後人呢?"希遷:"請問誰是我們的後人?"

  〖龍潭崇信〗

  龍潭崇信是天皇道悟的學生,龍潭出身貧窮,出家前以賣餅爲生。道悟把廟旁的小屋借給他住,爲了表示感激,每天他都送去十分餅給道悟。道悟收了餅,每次都剩下一個還給龍潭。道悟說:"這是我送給你的,希望你子孫繁盛。"龍潭不解地問:"我送給您的餅,爲什麼您又送還給我呢?"道悟:"是你送來的,又還給你,這有什麼不對嗎?"龍潭若有所悟,便決心出家,追隨道悟。

  龍潭跟隨道悟許久,卻從未聽到道悟爲其指示心要。一天,龍潭鼓起勇氣,問道悟:"我跟隨師父許久,怎麼沒有聽過您爲我指示心要?"道悟:"我無時無刻,都在對你指示心要啊!"龍潭:"您指示了什麼?"道悟:"你遞茶來,我接了;你送飯來,我吃了;你行禮來,我受了。你還要我指示你什麼?"龍潭低頭想了一想。道悟見機,當即說道:"要能見道,須當下即見。若經思慮,便有偏差。"聽了這句話,龍潭立刻開悟。

  【錄自:禅門宗風】

  臨濟宗公案

  臨濟義玄

  一

  一次,臨濟來到達摩祖師塔前,塔主問他:“先拜佛還是先拜祖。”臨濟答道:“祖、佛都不拜。”塔主問:“祖、佛與你有什麼仇隙嗎?”臨濟不答,拂袖而去。

  二

  臨濟應對多用喝,門徒也多學他喝。臨濟對其門徒說:“你們都學我喝,我今天問你們:有一人從東堂出來,另一人從西堂出來,兩人一齊大喝一聲,這裏分得出賓主嗎?你們如何區分?如果區分不出來,以後不得學我喝。”

  叁

  臨濟前去拜訪鳳林禅師。見面後,鳳林問:“有事想請教,行嗎?”臨濟答:“何必剜肉作瘡。”鳳林說:“海月澄無影,遊魚獨自迷。”臨濟說:“海月既無影,遊魚如何迷!”鳳林又說:“觀風知起浪,玩水野帆飄。”臨濟對答:“孤蟾獨躍江山靜,長嘯一聲天地秋。”鳳林說:“任張叁寸揮天地,臨機一句試說來。”臨濟道:“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不獻詩。”鳳林只好作罷。

  四

  一日,臨濟和王常侍來到僧堂。王常侍問臨濟道:“這一堂和尚還看經嗎?”臨濟答:“不看經。”王常侍問:“還學禅嗎?”臨濟答:“不學禅。”王常侍說:“既不看經,也不學禅,究竟在幹什麼?”臨濟答道:“都叫他們成佛作祖去!”王常侍說:“金屑雖珍貴,落眼即成翳。”臨濟說:“你不懂,是個俗漢子。”

  定上座

  有一次,定上座在橋邊碰到叁位僧人,其中一人問他:“如何是禅河深處,須窮到底?”定上座便一把抓住這人,就要扔下橋去。其余二人連忙勸他:“請您別生氣,別把他扔到河裏去。”定上座停下手來說:“要不是看這兩位的面子,今天定要你窮到底!”

  葉縣歸省

  一天,葉縣去探望一位得病的僧人。病僧問:“爲僧者四大(即地水火風,佛家認爲萬物都由這四大構成)本空,病從那裏來?”葉縣答:“從你問處來。”病僧又問:“不問時如何?”葉縣答道:“撒手臥長空。”病僧明白了,隨後就康複了。

  

  

《禅宗祖師公案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禅宗略說(耕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